古今寫到母親的詩詞真不少,有一首讓人讀過不忘而且可以流下熱淚!
「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漄,慈親倚堂門,不見萱草花。」
慈親這裡是指母親的意思,萱草是一種草本的花。古時萱草就是代表形容母親的花,就是我們常說的忘憂草。
忘憂草就長在屋堂臺階上,自己的兒子遠行去了遠方,母親自己經常靠著門,思念在遠方的兒子盼歸但兒子還沒歸來。
母子連心真不假,但總是「兒行千裡母擔憂」,要比「兒行千裡思母親」,多得多,沒辦法,人間最重情意只有母親對自己兒女的愛,沒有之一。
赤、青、黃、白、黑是中國傳統五色,而萱草色是黃色中最溫暖的顏色。
古時候,北堂是母親居住的地方,但凡遊子要遠行,必會先到北堂窗外,親手種下一株忘憂草,希望它神秘的靈力,可以解愁忘憂,寬慰母親的思念。
古時,母親的居室為萱堂,母親的生日為萱辰,母親的別稱為萱親,
古時候的人盡孝道,都是以萱草代表慈親的母愛,隨時撫慰遊子思念之情
古人對萱草的感情,融合了中國的文化與習俗,就是對現代社會的文化道德也有深深的影響。萱草(忘憂草)是感恩母親的花是古來代表著中國的「母親花」。
有個中國電影有這樣的故事,這個電影的名字叫《望兒山》。
故事主要情節是,有個平民母親,她的丈夫為國犧牲後,歷經磨難,把兒子撫養成才,鄉試中舉後進京趕考,但八年未歸,母親天天在山頂盼望兒子歸來。等兒子中了狀元乘船回鄉,遠望山頂,母親早已佇立山頂,化身為石。
這個電影故事當然是傳說,但就是感人,讓人感慨萬千,淚流滿面。因為誰都會相信,如果真有這種可能,母親肯定能這樣做的。
人間的大愛,唯有母親大愛最珍貴最值得感恩。
母親為了兒女,哪怕失去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
每個做兒女的人,無論怎樣做,都無以回報。給自己的母親送上一束花吧,這個花的名字叫:忘憂草!
沙沙小觀園,謝謝閱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