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布裡克在1964年就給了人類四點建議,然而卻沒有人聽進去

2020-08-25 抽屜電影

其實這個譯名不是很好,我倒覺得《奇愛博士或者我如何學會停止恐懼並愛上炸彈》這個譯名更好的契合了主題,或許是因為我們覺得這個譯名太長了,電影院的一塊熒幕上顯示不出來,因此,摘出了前四個字組成譯名。



其實這也有道理,因為本片中的奇愛博士,就是一個顯著的代表人物。雖然看似不起眼,但是卻代表了一種態度,而且這種態度很有深度。



庫布裡克為什麼會被稱為是穿越人。原因很簡單,這一切來源於他先進的理念。作為導演而言,庫布裡克在電影中闡述的東西已經遠遠的超出了一個導演所思考的範疇,他幾乎是預見式的通過他的影片,為我們描繪出來了未來世界的樣子,或者某種格局以及這種格局中人們所扮演的角色等等。



如果你只知道庫布裡克的《閃靈》,那還不如去看看《2001太空漫遊》,如果你知道了《2001太空漫遊》,那麼本片就更不應該錯過了。



《奇愛博士》說的並不是奇愛博士本人,而是奇愛博士參與的一場即將面臨崩潰的邊緣的戰爭,而且是熱戰爭。冷戰時期的一個美國空軍將軍某一天心血來潮的想要發動一場戰爭,而這場戰爭並沒有持續多久就結束了。



在人們的記憶裡,這只是一場沒有開始的戰爭,但是對於美國高層來說,這樣的戰爭前沿顯然讓他們心驚膽寒。



士兵們在確認了將軍的指令沒有錯誤之後,就開始有條不紊的執行了,而與此同時,五角大樓內總統下令召開會議的時候,聽到這個現狀顯然很吃驚。



他事先並不知道這一次的襲擊的具體要求以及為何將軍會發出這樣昏庸的指令。此時的美國總統猶如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手足無措。


而手下的智囊團和將軍們也爭論的不可開交。總統甚至下令找來蘇聯密使來商量對策。



危機一觸即發,但是在場的人們絲毫沒有完美的解決辦法,而這一切的希望就寄托在那個心血來潮的將軍將自己的終止行動的密碼如何下達。


於是,一場足以毀滅人類的戰爭的決定權就脫離了這兩個超級大國的首腦之手。本片意在講述這樣一個故事。



我們之所以說庫布裡克具有前瞻性,原因無外乎這幾點,通過這部電影,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對於人類未來社會的啟示點,首先就是武器的越來越大,這個具體表現就是核子武器的發明以及使用。


原子彈的威力自不必說,在冷戰時期,美蘇兩國的原子彈存量足以毀滅人類世界好幾回。


武器越來越大,而使用武器的體制卻越來越臃腫,這是導致危機的一大誘因。



而在在此基礎上,使用武器的標準越來越趨向於攻擊性,而對於這種攻擊的設置卻很機械化,這樣的結果就是,某一天,當一個將軍腦子開始抽搐的時候,即使是總統也不能撤回命令。



其二,大國之間的博弈遠不止我們表面看到的那樣,兩個國家之間的罵戰並不僅僅是罵戰,真正到了戰爭邊緣的時候,他們會考慮利益問題,並根據利益問題提出來一個完美的解決辦法。


表面上的劍拔弩張並不會影響背后里的蠅營狗苟。因為這一切都要考慮到根本的利益輸送。



如果沒有了共同的利益,那麼戰爭自然會爆發。


反之,看上去水火不容的兩個國家,其實背地裡指不定怎樣呢。



其三,高科技帶給人類的另類思考。科技越來越進步發達,但是電腦程式所思考的問題並不是人類的主要矛盾。


人類的思想遠比計算機複雜的多,計算機只會執行固定的條令,但是創造條令的這些人並不想要完全的按照條令執行命令。


於是,矛盾就產生了。這並不是單純的人類的錯誤還是計算機的錯誤,當兩種衝突爆發的時候,固定的條令並不能解決現實問題,矛盾來了,先進的科學還是要以臣服人類為前提的。



最後一點自然是核子戰爭爆發後,人類的生存問題。相信每一個看過《流浪地球》的人,自然不會對於本片中奇愛博士提出來的這個設想感覺到陌生。


這樣的設定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真正的對於人類未來末日的一種展望或者是預警。當地球表面已經被人類弄得面目全非的時候,我們不得不考慮做深層次的活動。



而地下,就是一個主要的生存空間,如何在這樣的嚴酷條件下繼續人類的文明發展,這個問題早在幾十年前就有人思考了,不過很遺憾,庫布裡克雖然提出來了這些設想,但是少有人進行思考,更別說展望了。



為什麼庫布裡克會因為自己有生之年不足十部的影片封神,這或許就是答案,電影從來都是一個載體,而通過這個載體,闡述自己先進的理念,這才是考驗一個導演功力的核心問題。很顯然,庫布裡克做得非常好。


……

你好,再見

相關焦點

  • 玩黑色幽默,誰也比不過庫布裡克
    庫布裡克,很善於玩轉黑色幽默。電影《光榮之路》中,法國陸軍將軍下達了一個士兵們根本無法完成的任務,當任務失敗,士兵撤退時,這位將軍痛下黑手,準備讓沒有吃到德國槍子兒的士兵,嘗嘗法國的槍子兒。《全金屬外殼》裡,士兵小丑頭上寫著「天生殺手」,胸前別著「和平印章」的行為藝術裝扮,是庫布裡克對美國越戰赤裸而無情的諷刺。
  • 酷眼| 今天(周四)| 庫布裡克電影展映 | 《奇愛博士》| 1964 | 艾力瓦客電影沙龍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是美國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根據彼得·喬治小說《紅色警戒》改編的一部黑色幽默喜劇片,於1964年在美國上映。該片獲得了第37屆奧斯卡金像獎四項提名,與《2001太空漫遊》、《發條橙》並稱為「未來三部曲」。
  • 三部曲系列2:庫布裡克-未來三部曲
    庫布裡克是少有的幾乎沒有爛片的導演。在他的導演生涯中,共有16部出色的電影產生。而在這些電影裡,最讓人津津樂道的無疑是他的未來三部曲。1964年,未來三部曲的第一部《奇愛博士》上映。1971年,《發條橙》,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上映。電影講述了無惡不作的亞歷克斯的故事。亞歷克斯因為犯罪被送進監獄,且接受了人格治療。治療出獄後,亞歷克斯卻跟周圍的一切格格不入。至此,庫布裡克的未來三部曲正式完成。
  • 三部曲系列2:庫布裡克-未來三部曲
    庫布裡克是少有的幾乎沒有爛片的導演。在他的導演生涯中,共有16部出色的電影產生。而在這些電影裡,最讓人津津樂道的無疑是他的未來三部曲。1964年,未來三部曲的第一部《奇愛博士》上映。電影中,美國空軍將領派轟炸機去摧毀蘇聯,而另一方面,蘇聯威脅如果受到攻擊,將毀滅地球。
  • 庫布裡克的電影美學——《巴裡•林登》的影像與音樂分析(上)
    通過這一系列的電影創作,庫布裡克探索著人類歷史進程、時間和空間的最深奧秘,以及,人性的幽暗角落。幾年之後,出人意料的,庫布裡克拍攝了一部題材截然不同的古裝片——《巴裡•林登》。改編自18世紀英國作家薩克雷一部不太為人熟知、甚至不算成功的小說,《巴裡•林登》描述的是喬治三世統治時期,一位天真無知的愛爾蘭青年,被追求財富和社會地位的野心所驅使。
  • 庫布裡克電影全集 | 獨家藍光高清版
    庫布裡克的電影探討著人類的恐懼與欲望,罪惡與暴力,同時在電影技術上總是敢為人先。庫布裡克不只是最偉大的導演,他也最偉大的鏟屎官,在外出拍片時他給女兒寫了長達15頁的文件,仔細囑咐她怎樣照看寵物。他對電影的痴愛如同他對家人和動物的熱愛。他苛求完美,一場戲可以拍120遍,一首交響樂可以錄150遍。
  • 經典庫布裡克《2001:太空漫遊》
    原作者克拉克曾說過:「如果有人覺得完全弄懂了《太空漫遊2001》在講些什麼,那一定是我和庫布裡克弄錯了。」對影片高深玄妙的內涵的讀解自1968年公映以來就一直沒有停止過,今天我們就分享一篇我館研究室研究員李相老師的解讀。2001太空漫遊:人類永恆的孤獨舞步近年來,在很多傳統類型片顯出疲態的局面下,科幻片卻保持著驚人的魅力。
  • 斯坦利-庫布裡克:1946年的紐約地鐵站
    史蒂芬.史匹柏曾說:「史上再沒有人能拍出比庫布裡克更好的作品了。」作為《洛麗塔》、《奇愛博士》、《2001太空漫遊》、《發條橙》、《閃靈》等電影的編劇及導演,庫布裡克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電影人之一。在成為名導演之前,庫布裡克的「煽情工具」就是相機。在1946年到1950年,他在《展望》雜誌擔任攝影師。5年間他用鏡頭記錄下了300多人的故事,完成的攝影作品數千幅。紐約市藝術館公開的25張庫布裡克的照片,在VandM網站上公開售賣複印版,每張售250美元。這是庫布裡克首次以新聞攝影師的身份出現在拍賣場所。紐約城市博物館館長和VandM藝術顧問說,他們為此查看了1000張庫布裡克所拍的底片。
  • 【培文•電影】斯坦利•庫布裡克
    他們從來不會犧牲情感與敘事,而是試圖通過讓我們了解電影本身的運作方式來為情感服務。當代的美國電影作者們都在試圖通過不同的方式傳達這一理念。斯坦利·庫布裡克是上文所述的導演之一,他從1955年拍攝《殺手之吻》(Killer’s Kiss)至1999年拍攝的《大開眼戒》的所有影片,不僅都是偉大的電影作品,而且在《奇愛博士》(1964)、《2001:太空漫遊》(1965)、《發條橘子》(1971)和《大開眼戒》這樣的作品當中,包含了對文化和政治行為的深刻洞察和預見。庫布裡克本人試圖完全迴避作為一名導演的公眾生活。
  • 天才導演庫布裡克作品盤點
    斯坦利·庫布裡克(Stanley Kubrick),1928年7月26日出生於美國紐約,1999年3月7日在英國赫特福德郡去世,享年70歲。庫布裡克出生在一個富裕的醫生家庭,但是家裡的醫學氛圍並沒有感染到他。1941年,他父親雅克·庫布裡克送給他一臺相機,之後庫布裡克開始對攝影產生了興趣,並展現出了對影像驚人的天賦。
  • 再看庫布裡克:就算只拍了16部,庫神依舊是你庫神
    由此也可見,庫布裡克對斧頭的鐘愛由來已久。多年以後,這把斧頭在《閃靈》之中大放異彩。三、庫布裡克封神之路由此開始四部1955-1956年間,庫布裡克認識了年輕的製片人詹姆斯·哈裡斯,成為終身的好朋友。兩個人合夥創辦了哈裡斯-庫布裡克公司,為庫布裡克接下來的三部電影籌資。也正是從此開始,大家所熟悉、所認可的庫布裡克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你們的庫神開始走向了他的封神之路!
  • 庫布裡克的《閃靈》到底魅力何在,讓《頭號玩家》如此致敬?
    時間回到1979年,史匹柏和比他大18歲的庫布裡克在倫敦初次見面。還沒來得及聊幾句,庫布裡克就帶他去看了自己新片的拍攝場地。沒錯,這個新片就是《閃靈》。此時的庫布裡克已經拍出了《光榮之路》、《奇愛博士》、《2001太空漫遊》、《發條橙》……這些在世界電影史上留名、甚至寫入了課本的電影;
  • 誰才是庫布裡克正統繼承人?
    《異形》的發行早於《閃靈》對恐怖機制的實驗(庫布裡克幾乎不可能在籌備影片的過程中看過它,因為他做了海量的其他電影與文本的工作,包括1963年羅伯特·懷斯(Robert Wise)的《邪屋》(The Haunting)和1976年理察·唐納的《兇兆》(The Omen)),但庫布裡克重新定義過的兩個類型——科幻與恐怖,兩者的混合,影響了許多其他主要類型電影人:約翰·卡朋特(John Carpenter
  • 他放棄演藝生涯 為庫布裡克打雜20年
    《我曾侍候過庫布裡克》聚焦著名導演庫布裡克身邊的電影工作者裡昂·維塔利,他曾是一名電影演員,因為對庫布裡克創作能量的崇拜,毅然放棄演藝生涯,侍奉在大師身側,度過了超過二十年的助理兼打雜的生活,從司機、裁縫、剪輯、選角、收音到演技指導無一不包,甚至還得照顧導演愛犬。他能記下導演的每一句話,甚至庫布裡克一開口,他便能找出每顆鏡頭細節。
  • 庫布裡克
    正在這時,庫布裡克騎著自行車從旁邊通過並徑直上了天堂。「那他為什麼可以過去呢?」 「因為他是上帝本人,只不過他一直以為自己是庫布裡克」。 笑話只是一個笑話,庫布裡克離開我們十六年了。如果他不離開,前天他就87歲了;如果他不離開,我們起碼還能在看兩三部讓我們讚嘆的電影,教後輩們幾種類型片的新玩法;我們也可以進影院還那張欠下的電影票。
  • 他徵服過庫布裡克,又讓007在他的世界裡大顯身手 造物者
    到1979年,為呼應1年後才正式升空的太空梭,《太空城》將太空也大膽化為邦德戰鬥的舞臺,肯·亞當設計的最具科幻的太空城刻畫了當時可達到的技術成果,也為載人航天的未來作了嚴謹的想像。▲肯·亞當在他設計的作戰室中時間回到1963年,那是肯·亞當與庫布裡克的第一次會面。在一家倫敦旅館裡,兩人一拍即合,就像房子著了火一般,喋喋不休地討論著《奇愛博士》的場景設計。
  • 【線上論文系列28】《庫布裡克的影像世界》
    但是, 影片《2001年:遨遊太空》中人類獲得啟示的神秘金屬板, 卻有如《聖經》裡的善惡樹, 人類從它這裡獲得知識掌握工具, 就好像夏娃吃了禁果, 一旦如此, 她就與另一種永恆的幸福隔絕了。在《2001年:遨遊太空》中分別在人類初始期、月球上的基地、延伸到木星的空間以及戴維最後進入的木星上的房屋中出現了四次的金屬板, 似乎在向我們暗示, 宇宙有它自身的秩序和法則。
  • 《大開眼戒》,庫布裡克的「色戒」
    平心而論,《碟中諜6》保持了本系列一貫的高水準製作,不論正派,反派,文戲還是武戲,都可圈可點。尤其是場面戲絕不縮水,只是直升機雪山追逐大戰的一場,就可以說值回票價。然而,儘管阿湯哥倜儻依舊,面容卻已經難掩歲月的痕跡,不禁讓人唏噓。好吧,就讓我們回顧一部1999年同樣是阿湯哥主演,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的劇情片《大開眼戒》。
  • 《發條橙》:被低估神作,亦是庫布裡克對時代的箴言
    不可否認,在電影界庫布裡克絕對是最爭議性的。一方面他因個人百無禁忌風格跟極強控制欲而飽受指責,另一方面他又因《2001:太空漫遊》《閃靈》《發條橙》中湧動著人類智慧、領先於時代的叩問被封為神明!其中被低估的《發條橙》,則更能代表庫布裡克的「神跡」!
  • 天外飛仙:庫布裡克電影全集!
    當然,提起庫布裡克就咬牙切齒的人也大有人在,那便是與他合作過的演員們,從主演《斯巴達克斯》的柯克·道格拉斯開始,人人都說這位導演是瘋子、是虐待狂。而庫布裡克對這些大牌明星們也嗤之以鼻,提起好萊塢他更是從來不說好話,他寧願長年住在英國倫敦的郊外,也不願在貝弗利山與那些「白痴」、「勢利眼」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