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大風、雷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高發的季節,這些強對流天氣對於航班的影響同樣非常大。飛機在空中飛行的時候遇到雷暴通常要選擇繞開雷暴雲團,在地面降落的時候更要當心下擊暴流帶來的風險。
金屬物之間或者與帶電雲團進行摩擦會產生靜電並累積在機身上,如果等積累到一定程度再進行釋放的話可能會產生安全隱患,所以在客機機翼上會分布多個尖銳的放電刷對靜電進行釋放來確保飛行安全。這個靜電刷的作用跟地面建築用的避雷針原理一直,因此靜電刷也被稱為「空中避雷針」。當飛機在空中遭遇雷擊的時候靜電刷就會也會快速釋放雷電帶來的電荷,再加上金屬機身對雷電也有很好的屏蔽作用,兩者結合起來就能夠確保乘客的安全了。
從安全角度來講儘管飛機在空中飛行時不怕遭到雷擊,但能夠避免雷擊是最好的。如果夏季出行時遇到飛機延誤可能就是航線上出現了雷暴天氣,需要等雷暴天氣過了飛機才會起飛。而如果是飛機在飛行途中遇到雷暴雲團的話則會根據機載雷達顯示的情況進行繞飛,而且由於雷暴雲團與地面之間形成的閃電更多,在繞飛雷暴雲團之前一般也會將飛行高度上升一些最大限度降低飛機被雷擊的概率。
飛機在空中飛行時遇到雷暴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降落途中遇到雷暴雲團,因為雷暴雲團的下方很大概率會形成下擊暴流。下擊暴流是雷暴雲團中形成的強下沉氣流,中心越接近地面風速會越大,外圍氣流則會向上翻滾。這種突發性、局地性、小概率的強對流天氣已經造成了多起空難事故,客機一旦遭遇下擊暴流的襲擊幾乎無法再逃出生天。1982年7月9日下午4時06分,美國泛美航空1架往返於邁阿密和聖地牙哥之間的759次航班(機型為波音-727)在經停紐奧良起飛過程中遇到微下擊暴流飛行員無法控制客機的俯仰而墜毀在距離機場1.4公裡的地方,造成145名乘客和8名地面人員死亡。
2018年8月月1日墨西哥航空AM-2431航班在墨西哥杜蘭戈州機場起飛後5分鐘墜毀(機型為ERJ-190),幸運的是機上6名機組與99名旅客共105人全部生還。事後調查顯示這架飛機在起飛時遇到了微下擊暴流,導致飛機無法控制而墜毀。只不過跟泛美航空759航班相比墨西哥的AM-2431次航班真的是太幸運。
可見客機遭到下擊暴流的墜毀概率非常高,由於下擊暴流依然無法準確預測到所以大家也只能祈禱自己在乘坐飛機的時候不要遇上下擊暴流。
通俗易懂的武器知識科普小站,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火器營營長,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