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別離》不只是和孩子別離,更是要和這些教育觀念「別離」

2021-01-09 寶寶知道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別離》,受到了很多家長和朋友的關注,這部電視劇是圍繞中學生出國的事情展開,講述了三個不同家庭面對孩子升學、留學、青春期的故事。

先來簡單介紹一下這三個家庭的背景:

1號家庭:琴琴家

計程車司機金志明和社區醫生吳佳妮是一對夫妻,他們是社會中收入普通的老百姓。女兒琴琴學習成績一直很好。本來打算孩子考取國內重點高中,但是因為媽媽佳妮看到其他家要把孩子送出國,不希望女兒長大了過普通的日子,於是也開始尋思把女兒送出國讀高中。因為學費不夠,她嘗試各種辦法,因此也和老公產生了一系列的矛盾……

2號家庭:朵朵家

眼科醫生方圓和名企高管董文潔是一對夫妻,女兒朵朵活潑、開朗,喜歡寫小說,就是成績忽上忽下不穩定,讓爸爸媽媽一直擔心,媽媽文潔捨不得把孩子送去國外,為了讓孩子上國內的重點中學,給孩子報了各種補習班;爸爸心疼女兒學習壓力大,也希望孩子有更多的選擇,於是和女兒開始了出國備考之路……

3號家庭:小宇家

小宇的爸爸是企業老闆,媽媽去世早,爸爸娶了一位和自己年齡相差20幾歲的妻子蒂娜,他們組成了重組家庭。小宇學習上一直馬馬虎虎,爸爸覺得小宇在國內考試上沒有優勢,希望把孩子送到國外學習鍛鍊,所以不惜花費巨大,努力把孩子送到國外的學校……

像劇中的每個家長一樣,現實中的我們也很擔心,甚至比電視劇中的家長更焦慮,於是身邊很多朋友開始討論起了「孩子未來是否要出國」,「中學出國是否過早」等話題。其實,我們該考慮的不僅僅是和孩子別離,應該先和我們舊的教育觀念別離,當我們不再焦慮,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1.「學習不好」=「這輩子完了」

每次孩子不學習,或者成績不好,家長都開始著急、焦慮。那麼為什麼我們會擔心呢?原因就是我們像朵朵媽媽一樣有這樣一個邏輯:你今天要是進不了前一百,你就進不了重點高中,你進不了重點高中,你就進不了重點大學,你進不了重點大學,你等於是這輩子完了。

看看我們身邊的人,我相信,你總能找到以前在校學習成績一般,甚至是不太好的,現在這輩子沒有完,相反,有很多人還過著不錯的生活。那麼為什麼我們有這樣的認識?因為這是我們把一種可能性放大或者以前我們的父母就是這樣告訴我們的,於是我們開始不斷重複和強化這個邏輯,最終把「學習不好=這輩子完了」強調給自己,傳遞給孩子。

當我們一直強化這個觀念,除了讓我們更焦慮,也會讓孩子更恐懼,因為恐懼而努力學習的孩子可能一時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但是當孩子無法釋放這樣「如果成績不好,一輩子就完了」的壓力,就會出現劇中朵朵的吶喊:我在你們眼裡,就是個分數機器!

2.父母都是為了你好,你要聽我們的

劇中佳妮怕女兒琴琴未來像自己一樣普通辛苦,文潔怕女兒朵朵不像自己那麼獨立要強,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口口聲聲說「我都是為了你好,你要聽我的話」,有時候就是家長過度把自己的需求強加在孩子身上了。

很多時候我們都把自己的個人體驗奉為真理,尤其是父母,覺得都是為了孩子好,覺得自己考慮得長遠,其實,不是因為我們考慮得長遠,是因為我們體驗得有限,家長覺得就是孩子不懂,要替孩子做決定,但是中學階段的孩子往往都有自己的判斷,比如琴琴認為:是否出國不重要,就希望爸媽不要為自己的事情吵架;朵朵覺得出國也沒有那麼可怕,自己可以獨立。當我們把自己奉為真理的觀念卸下,聽聽孩子的想法,會發現孩子也不是沒有思考,而當我們選擇傾聽和尊重孩子的想法,也更容易激發孩子獨立判斷和主動行動的能力,最重要的教給孩子一生都需要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別人父母能給的,我「砸鍋賣鐵」也要給

劇中媽媽佳妮,非常看重女兒的發展,覺得別人的父母能送孩子出國,自己經濟條件不允許的話,以後就被會孩子抱怨和埋怨。試問,孩子會不會這樣想呢?回想我們小時候,父母也沒有滿足我們的所有願望,我們長大後是否一直抱著埋怨和悔恨的心態呢?再說,即使是經濟條件特別好的家庭,也不可能滿足孩子一切要求,劇中小宇家是富有的,但是小宇從小缺少母親的陪伴,爸爸又能拿什麼去彌補呢?恐怕再多的錢也不能。

小到家庭,大到社會,資源總是有限的,每個家庭都要學會對有限的資源進行分配,再有錢的家庭也是。接納自己的家庭不能滿足孩子所有的願望,先從接納自己開始,你已經在你的能力範圍內給孩子最好的,不能提供的,給孩子支持,讓他自己去實現就好,如果像琴琴這樣的家庭,所謂的砸鍋賣鐵超出家庭支付能力讓孩子出國,孩子未來有了好的發展可能皆大歡喜,但是如果孩子回來後,發現現在的海歸那麼多,自己的發展並不那麼順利,孩子承受的愧疚和壓力,父母是否有想過?如果孩子真的想出國,未來上了大學,可以通過交換生、申請獎學金、在國外讀研究生等多種方式實現。當你不會天天拿別人家的孩子和你的孩子比較,你的孩子也不會天天拿別人家的父母和你比較。

4.成績好就獎勵,成績不好就懲罰

我中學的時候成績還可以,初中三年,年級排名一般前十名左右,有一次我考得不好,數學出了問題,老師問我:你父母有沒有說你啊?我說:沒有,爸媽有安慰我。有的時候,我考得比較好,會在前五名,老師問我:你父母有沒有獎勵你啊?我說:沒有。當時心裡想,好的成績已經是對我的獎勵了。

父母一直用物質獎勵激勵孩子努力學習考取好成績,會容易讓孩子體驗不到學習本身帶來的樂趣,其實好成績本身就是對孩子付出的獎勵,比如朵朵為自己出國準備期間,託福取得了好成績,媽媽問朵朵要什麼獎勵,朵朵說:不用獎勵,我再接再厲!

真正能做到成績不好沒有懲罰,成績好沒有獎勵的父母,首先是要相信孩子本身是有進取心和自尊心的。當然,孩子如果有進步的時候,父母可以鼓勵和肯定,每個孩子都會享受付出有好的結果,那時候我們可以全家去外出美餐一頓,那個不完全算獎勵,更應該叫做慶祝。

5.如果不是為了孩子,我早就和你離婚了

《小別離》劇中主要講述的是家庭中家長和孩子的關係,不知道我們有沒有注意到,其實孩子出現思想波動的時候,大多數都是因為父母關係出了問題。

小宇和爸爸的矛盾,很多時候是因為孩子對於媽媽的想念,爸爸娶了其他女人,更是讓孩子覺得那是爸爸對自己媽媽的遺忘。

朵朵因為媽媽、爸爸教育觀念的不一致,經常會猶豫不定,一會兒和爸爸生氣,一會兒和媽媽爭吵。

而琴琴在學習上,本身很自律,最讓她無法集中精力學習的就是爸爸媽媽因為自己的事情,意見不合吵架,甚至爸爸離家出走。

在家庭中,請把夫妻關係放在第一位,親子關係放第二位,夫妻關係是基礎,當基礎打好了,就相當於給孩子的性格塗上了安全、快樂的底色,那麼後續有學習上的波動,都是階段性的,所以說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父母相愛。但是如果一直把親子關係放在第一,甚至說出「如果不是為了孩子,我早就和你離婚了」,或者向孩子控訴對另外一半的否定、不滿,這就是對孩子自我認同感、安全感的打擊。當孩子總擔心爸爸不回家,擔心爸媽總吵架,那麼他的性格上就塗上了陰沉的顏色,這是通過多少個100分都彌補不回來的。

看到《小別離》劇中三組家庭中爸媽為孩子的操心和辛苦,的確會感嘆道「可憐天下父母心」,但是我最希望別離的是「父母犧牲式的付出,孩子回報式的服從」,如果我們一直是這樣的家庭模式,那麼我們對孩子的牽掛,不是一條讓孩子溫暖的圍巾,更像是讓孩子束縛的枷鎖。

當我和很多成年人談起他們的父母,大家都很感激自己的父母,有些會說:我要努力,要不對不起爸媽的辛苦;我要過節回家,要不家人會不高興;我要趕緊成家,要不我父母又該催了……當我問他們最希望和父母說的三個字,朋友說:辛苦了!我希望我們不再做焦慮的父母,不苛責自己,學會滋養自己;孩子也能從沉重的學習觀念中解脫出來,學會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和努力。我希望當我們的孩子那一代人長大的時候,他們最想對父母說的三個字除了「辛苦了」,更多的是「我愛你」!

文/豆豆 轉載自新東方家庭教育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新東方學堂)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小別離》:別離的不是親情,而是教育的集體焦慮和尷尬的中年危機
    前面44集,這條線索卻遭到另一個話題的全面壓制——中國式教育。《小別離》劇照「你今天進不了前100,就進不了重點高中,你進不了重點高中,就進不了重點大學,進不了重點大學,你等於這輩子就完啦。」《小別離》裡童文潔訓斥方朵兒的這句話,不知道在多少學校和家庭中出現過,如果一一應驗,恐怕沒幾個人這輩子不完蛋的。
  • 「小別離」,你忍心嗎?
    編劇回應:呈現問題,沒有唯一答案又逢開學季,學校課堂卻要上演「別離」一幕,一些家長選擇在子女的高中階段送他們赴海外求學,為孩子今後能躋身外國名校加速「衝刺」。在電視劇《小別離》裡,「學霸」家長不惜賣房送女出國,普通的中等收入學生家長花了近10萬元為孩子補習託福和SAT考試技巧,家境富裕的家庭索性從一開始就懷著送娃出國的心。
  • 長篇小說《小別離》出版 向中國教育要答案
    《小離別》 魯引弓著 作家出版社出版近日,作家出版社最新出版的長篇小說《小別離》,引起眾多讀者和媒體的關注。《小別離》講述了城市小職員方園和妻子海萍,為即將參加中考的女兒朵兒的學業焦慮。與方園一家相呼應的是鄰居吳家、親戚林家,他們的子女教育故事同樣挑戰心靈底線——「三口之家分離」、「忍痛過繼孩子」……生活無論有多艱難,而親情是溫暖的安慰,痛與愛由此纏綿,映照著當下教育困境對小人物的壓力。
  • 《小別離》出第二本:留學的孩子要不要回來?
    電視劇《小別離》劇照。這幾天,由黃磊、海清主演的電視劇《小別離》已更新到第四集,該劇講述了三個家庭為了送孩子出國留學而經歷的一系列坎坷和無奈。這一部被稱為「話題劇」的作品改編自同名小說《小別離》,作者是資深媒體人魯引弓。8月17日,魯引弓與著名出版人袁敏做客上海書展,就《小別離》系列展開教育鄉愁的探討。今年8月,《小別離》後續之作《小別離2》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 話說電視劇《小別離》
    電視劇《小別離》圍繞中學生出國展開,講述了三個家庭面對孩子升學、留學、青春期的故事。    無聊中追的一個劇,可能因為兒子正要上高三,馬上也要面臨孩子的獨立,看起來感同身受。這一幕幕充滿生活趣味的故事,孩子面對升學壓力的不易,家長們面對孩子青春期的各種煎熬,又有哪一個中國家庭不曾經歷過呢?
  • 《小別離》真正要別離的是「模版式人生」
    按自己希望的方式不叫自私,要求別人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生活才叫自私「你們的孩子,不是你們的孩子」「他們是對自由生命的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1 這幾天,又在看一部電視劇《小別離》,裡面有這樣一句話,讓我很受感動:你們的孩子不是你們的孩子,他們是對自由生命的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 「小別離」是為了長相聚
    天下所有的愛都是為了團聚,唯有父母之愛指向別離!細思「小別離」的背後,有對國內教育的反思,有對家庭教育的焦慮及家長的兩難選擇,最終,「小別離」是為了長相聚。然而媽媽卻放著上重點高中槓槓的路不走,非要她出國留學,為此不惜砸鍋賣鐵,鬧得家裡雞犬不寧。
  • 電視劇《小別離》啟示錄:從父母格局看孩子的未來
    父母的階層差異,隨之而來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以及教育方式也就會存在不同,而這些都會潛移默化體現在孩子身上。所以父母格局的大小決定著孩子不一樣的未來。黃磊和海清領銜主演的電視《小別離》正在熱播。《小別離》火了,不僅是因為有TFboys,也不僅因為它炮轟了中考和留學,更是因為它接地氣,反映了中國家長的普遍焦慮。
  • 小別離朵朵焦慮症是哪一集 小別離朵朵焦慮症在哪集
    《小別離》中,朵朵因為學習、生活上的壓力導致自己情緒低落,久而久之就患上了焦慮症。那你知道小別離朵朵焦慮症是哪一集嗎?下面就來看看小別離朵朵焦慮症在哪集吧!  《小別離》是由汪俊執導,黃磊、海清、朱媛媛、韓青、汪俊、陳小紜、張子楓、胡先煦、趙今麥主演,TFBOYS特別出演的都市家庭情感劇。
  • 從電視劇《小別離》中看青春期孩子的教育
    隨著電視劇《小別離》的熱播,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問題再次成為社會大眾討論的熱點。
  • 《小別離2》:從「去與不去」到「回與不回」
    三個普通家庭為子女出國留學奔波周折,小小的別離戳中應試教育、成長環境等一系列社會痛點。而黃磊、海清教科書般的表演,更是讓正在播出的電視劇《小別離》得到網友們的讚賞。許多網友都評論說,《小別離》裡面的臺詞幾乎都是爸媽的原話,很多年輕家長在小時候都聽到過。
  • 《小歡喜》道盡了中國式教育的「別離」與「歡喜」!
    「我們就是中國街頭巷尾裡最普通的爸爸和媽媽。」近日,熱播電視劇《小歡喜》,成為了家長們熱議的話題...作為2016年《小別離》的姊妹篇,《小歡喜》由原班人馬打造,主演等人悉數回歸。該劇開播後,因其對「中國式教育」全景式地掃描,而收穫了眾多的關注,口碑和評分都還不錯↓↓↓如果說,《小別離》聚焦的是中考的焦慮,那麼,《小歡喜》則是反映了高考的痛苦。教育,始終是一個家庭的大事,尤其是在高考這個特殊的節點上...孩子如何備戰高考?父母離異會否影響孩子?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
  • 小別離的作者早早將自己的孩子送出了國...
    原著《小別離》的名字是韓寒起的,夠浪漫、夠唯美也夠小資,可卻講述了一個落盡世俗塵埃裡的故事。故事發生在北京,三個家庭、三對夫妻、三個即將中考的孩子,他們面對了一個相同的選擇題:孩子要不要出國?「學霸」金琴琴,生活在一個普通工薪家庭,她本是最不需要出國的一個。但琴琴的媽媽吳佳妮要給女兒「最好的教育」,削尖了腦袋硬是想讓琴琴出國,不惜賣掉房子,因此跟老公金志明矛盾不斷、差點離婚。
  • 《小別離2》小說亮相書展
    8月15日,一部頗具話題、接地氣的電視劇《小別離》在螢屏上播出。該劇由黃磊、海清和TFBOYS主演,明星陣容本來就很吸引眼球,而其討論的話題「到底要不要送孩子出國」更是戳中不少觀眾的焦慮。昨天,原著小說《小別離》的作者、資深媒體人魯引弓帶著新作《小別離2》,來到了上海書展,與讀者見面互動。
  • 小歡喜和小別離是什麼關係 小歡喜電視劇結局是什麼?
    黃磊的《小別離》是一部聚焦初中生留學問題的電視劇,應該說這部劇的劇情和人物的塑造上都非常不錯,給觀眾留下了很深切的思考。而這次即將和大家見面的《小歡喜》也是同樣的演員陣容,劇情感覺也很令人期待,那麼《小歡喜》和《小別離》有什麼關係?有什麼不同?
  • 電視劇《小別離》裡的痛點和淚點,烏魯木齊的家長躺槍了沒……
    在接受採訪時,他說:「孩子以前很乖,可自從上了初中以後就開始叛逆,尤其是初二以後整個人性情都很暴躁,今年初三畢業沒考上高中,更是變本加厲,直接和外面的小混混在一起學壞。」葉新剛也告訴記者,自己後悔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沒有正確的引導,而總是暴力相向孩子的不聽話,才造成了孩子的這種局面。14歲的彬彬(化名),是一個文文靜靜的女孩,但是在她文靜的外表下,卻有著一顆小宇宙似的心。
  • 《微微一笑很傾城》收視不敵《小別離》:輸在哪兒?
    8月22日開播以來,在優酷上的播放量達到60多億,微博話題閱讀量更是達到60多億,可以說是一部大火電視劇。但是,這部人氣高的電視劇,在收視率上卻輸給了《小別離》。雖然黃磊和海清沒有楊洋、鄭爽青春逼人、貌美如花,但是兩個人將中產階級的父母角色演得貼切、真實。親子教育比校園戀情更有感染力
  • 您的好友《小別離2》已上線
    而17天寫就《小別離》,還在於他任職《錢江晚報》副總編輯期間,分管的正是教科新聞,對教育生態有著極其的敏感和洞察力,加上深厚的積累,是他能在短時間內寫完這部長篇小說的主要原因。  《小別離》出版後,圍繞當下留學潮中普通人的各種選擇,大量聲音、信息、觀念蜂擁而至,由此故事、情感繼續醞釀和發酵。
  • 看電影《一次別離》
    伊朗影片《一次別離》是一部讓人糾結的影片。影片結束後我凝目沉思,似乎感到任何別離,何種選擇,哪樣結局都是悲哀的,都無法圓滿。影片由妻子西敏想要離開伊朗國土,離開孩子成長環境糟糕透了的家準備移民,而丈夫不願意丟下患痴呆症的父親,兩人別離(離婚)開始,緊接著留下了一系列的別離。因為生活所迫,不得不去納德家做女傭的瑞茨,她眼睛裡透露出來的是唯唯諾諾,言行中又是百般謹小慎微。
  • 電視劇《小別離》:敘事有溫度 生活有質感
    在玄幻、仙俠、諜戰等題材大熱螢屏之時,現實題材作品的出現值得珍視,其中敢於觸碰和反思公眾話題者就更為難得。緣於此,電視劇《小別離》開播不久,便在引發收視熱點的同時獲得幾乎「零差評」的好口碑。《小別離》為我們鋪展出一幅當代城市生活的橫斷面,那些宛在身邊的世態人情在觀眾中營造出飽受熱議的話題漩渦,但其歸根結底的敘事主脈還是教育問題——大致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兩個場景,並以此為主線帶動所有的人物關係、情感走向乃至人生百態、時代景觀。劇中,如果說方圓、童文潔、吳佳妮、金志明、張亮忠這些「大人」形象在同類作品中有似曾相識之感,那麼朵朵、琴琴、小宇這些「孩子」形象則是有著創新意義的突出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