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人生最重要的5個時間點,父母要及時退出

2021-02-22 中小學家教課
來源|凱叔講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

一位爸爸吃了女兒的閉門羹,發朋友圈「抱怨」:家長被拒絕了。

原來,7歲的女兒在她房間門上貼了一張字條,向父母嚴正申明:不可入內。

我被孩子可愛的宣言和稚嫩的筆跡逗笑。

不過,這位爸爸卻笑不出來。

我安慰他:

恭喜你,這是好事啊!

孩子懂得保護私人空間,還能明確地表達拒絕,她長大啦!

聽完,這位爸爸更失落了。

因為,他還沒準備好「退出」孩子的世界,更捨不得接受「女兒長大了」這個事實。 

可是,不管我們如何不舍,孩子總會長大,會鬆開父母的手,走向屬於他的世界。

我們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慢慢退出他的空間、退出他的人生。

在孩子12歲前,有5個重要時刻,請父母學會及時退出。

這場景太熟悉了,女兒在家吃飯,就是姥姥追在屁股後面喂。結果,女兒3歲了還不會獨立吃飯,幼兒園孩子多,老師管不過來,她只好挨餓。經常被餵的孩子,除了難以獨立吃飯,還會對大人產生依賴,沒人餵就不知道該不該吃、吃什麼、吃多少。有個女孩從小就被餵飯,於是越吃越多,可是吃再多似乎都不飽。如果吃飯時孩子一張口,大人就把食物塞過來,孩子就失去了判斷機會,久而久之,感知飢餓、飽脹的能力就變得遲鈍。演員狄鶯曾爆料,她每天花七個小時盯著兒子吃飯,一個月把兒子養胖五公斤。如果每天有一雙眼睛盯著我七個小時,別說吃飯了,連水都喝不下吧?孩子從1歲開始,可以引導他用手抓東西吃,2歲左右鍛鍊使用簡單的餐具,到3歲就可以獨立吃飯了,請家長慢慢退出吧。讓孩子自己去體驗五穀的醇香、菜蔬的青脆、湯汁的鮮美,讓他去感知一餐一食間熱氣騰騰的生活。畢竟,好好吃飯的孩子,走都到哪裡,都不會虧待自己。廣州有位男子,已經29歲了,每晚還必須跟媽媽睡,否則就輾轉難眠,每次出差必須服用安眠藥。他知道這個習慣不好,但就是改不掉,這讓他非常自卑,一直不敢交女朋友。原來,小時候他家裡條件不好,一直和父母擠一張床,直到10多歲才分房睡。但已經太晚了,他從此不能單獨入睡,必須有媽媽在身邊才踏實。過晚分房睡,孩子會對父母產生依賴心理,獨立性差、情感脆弱,影響心理健康。據心理學家統計,5歲是幼兒最適宜分房睡的年齡,因為5歲的孩子心智已經相對成熟,性心理也得到發展。一般來說,父母可以從孩子3歲後慢慢嘗試跟孩子分房睡,到5-6歲完全退出孩子的臥室。而且孩子分房睡是一個過程,如果孩子缺乏安全感、抗拒分房,可以先分床,再分房,循序漸進地完成。孩子的成長是一個自然而幸福的過程,也許有一天,你還沒反應過來,他已經做好準備請你退出了。就像馬伊琍的女兒,當發現同學都自己睡了,於是主動提出分房睡。面對這次「分離」,沒準備好的反而是馬伊琍,女兒睡著後她在微博感慨:內心有些許失落,好像,好像我還沒有做好準備,這一天居然就來了。演員錢韋衫在《康熙來了》中說,雖然兒子已經9歲多了,但她仍然會和他一起泡澡,毫不忌諱。但是,孩子6歲後,真的不再適合與異性一起洗澡了,不管是共浴,還是幫他洗。3歲前,親子共浴很溫馨,歐美和日本的父母都會選擇這個方式進行性教育。女孩3歲後,爸爸就不再適合幫她洗澡了,男孩可以適當讓媽媽幫助洗到5-6歲。不過,不管男孩還是女孩,6歲後再一起洗澡,有些孩子就會覺得彆扭、奇怪、不好意思,這時父母就應該主動退出浴室,尊重孩子的隱私和身體界限感,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學會獨立洗澡。我兒子現在還不到6歲,已經自己洗澡一年多了,還好我懶他獨立。孩子比我們想像中能幹多了,父母稍微「懶」一點,孩子就能早一點獨立。有個小女孩跟媽媽吵架後關上自己的房間,媽媽追過來讓她認錯、道歉。委屈的女兒大哭不止,用顫抖的聲音、哀求的語氣喊道:「我只想自己靜一靜,請你不要打擾我靜一靜的時間。」
在她受委屈時沒有安慰,哭泣時沒有擁抱,最後只想要一個空間靜一靜,都被無情拒絕。孩子的心是柔軟的、敏感的,他們也會有歡喜和憂愁,也需要一個私人空間來彌合傷口、撫平情緒、藏起秘密。父母不擅自闖入孩子的房間,會讓孩子對物理空間有掌控感,這種掌控感會延伸到心理空間上,保護孩子的自我意識。敲門,看似簡單的一個動作,其實是對孩子隱私的尊重,這種界限感會讓孩子很安心。「很難想像那些只會念書,連煎蛋、煮蛋都不會的孩子,會懂得怎麼做實驗。」有點不敢相信,這句話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棣文說的,一個學霸居然會對孩子做飯有這麼高的評價。不只是他,他的兩個兄弟也是如此,而且都是從美國名校畢業的博士。做實驗就像做飯一樣,用冰箱中有限的食物,做出無限的美食,可以訓練一個人的專注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12歲時,孩子的安全意識、理解能力、動手能力都已經發展完全,這時媽媽不妨退出廚房歇一歇,讓孩子學會做簡單的飯菜。不用擔心他削土豆割破手,不用擔心炒菜濺出油,也不要責備他把廚房弄得一團糟,只有放手讓他去經歷這些小困難,他才能獲得獨立生活的經驗和能力。是啊,孩子會長大,我們終究要放手,要退出他的生命。一個能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孩子,是樂觀的、自信的、充滿活力的,他走到哪裡都會受歡迎,遇到什麼困難都能挺過去。

*本文轉載於凱叔講故事(ID:kaishujianggushi),凝聚4000萬個家庭,帶給父母美好希望,讓更多孩子擁有幸福的童年。

相關焦點

  • 戒色要孝順,孝順父母要及時!
    既知如此,為什麼我們還要在有限的時間裡與父母爭吵呢?從現在開始孝順父母吧!幫父母做點事,常回家看看,多花點時間陪他們說說話,不要沉迷網遊和手機癮,多抽時間帶他們出去旅遊,多讓他們臉上綻放笑容,多讓他們心裡感覺快樂吧!這樣,當有一天他們真的要離我們而去,我們也不會後悔和遺憾,因為在他們的有生之年,我們盡了孝道,給了他們最真摯的愛與關懷。
  • 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及時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把刷子
    人這一輩子,不是要去換取錢財,是要來完成自己的夢想,走自己的路,其他都不值得。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事,把它做到極致,是人生最大的快樂。蔡志忠透露,不僅僅是他4歲就開啟了人生之路,他的兩個外孫女,也在4歲時就知道自己接下來要走的人生之路目標。
  • 一罵就哭,孩子破碎的玻璃心,父母要及時「加固」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 每位家長都非常看重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因為大家都覺得學習成績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學習態度,還能夠反映出一個孩子的智商。
  • 不孝的孩子,從小就會有這3個特點,父母要及時管教
    事實上,孩子從小就有孝,不孝順,所以父母必須多加注意,如果發現孩子越來越不聽話,甚至連父母都不放在眼裡,父母就要及時管教孩子。個案一個7歲的小女孩,平時在家就是個小公主,受到父母各式各樣的寵愛,爺爺奶奶也對她習以為常。
  • 伊能靜的教育觀讓眾人淚目,父母的退出是給孩子最大的愛
    可是,他們僅僅是陪著孩子切完蛋糕之後,就離開了。把場地留給孩子,因為是孩子十八歲的成人禮,她還點了一點點啤酒,並告訴孩子:你可以玩到十二點之後。以前可以陪著孩子一起玩,可是當孩子長大了,有他的個人空間和朋友時,作為父母常常是選擇退出。可就像伊能靜說的那樣,當她離開,在車上時她哭了,因為捨不得。
  • 「我再玩5分鐘」,2種父母的回應,成就孩子2種不同的人生
    學習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事情,但是喜歡玩,在孩子心中也具有無可替代的位置,對玩的喜愛,絲毫不會因為父母的期待和要求而發生任何的轉變。」,註定要考上清華、北大的。
  • 費玉清雙親離世,宣布退出娛樂圈: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畢竟他的歌,傳唱了整整幾個時代! 費玉清把一生獻給歌壇,最後以一封親筆信辭別,面對這樣體面的告別方式,人們更多的是理解和祝福。       費玉清向媒體公開發表了一份手寫長信,宣布自己將在19年2月巡迴演唱會結束後退出演藝工作,結束自己長達46年的演藝生涯。媒體第一時間獲得了這份長信的內容,媒體也予以了確認。
  • 伊能靜:父母要懂得適時得體退出
    和其他孩子比起來,頂頂更在意媽媽的情緒,小心翼翼做出反饋。雖然他才七歲,卻要像個「男朋友」一樣,安慰媽媽,給媽媽找存在感。    父母要懂得適時得體的退出  生活中,有多少父母都說過:你個小孩懂什麼,我們是你的父母,難道會害你不成?  這些父母無休止地用「自認為對」「自以為好」的方式幹預孩子的生活,把孩子的一切變成自己最中意的模樣,但他們意識不到的是:父母對孩子介入的越深,孩子的幸福感就越低。
  • 孩子有這些表現,是成為「草莓族」的前兆,父母要及時糾正
    這種父母,一般都會過度的參與孩子的生活,哪怕是孩子在學校的活動也要想辦法的有你就一下。對於孩子的飲食營養健康等方面都屬於過度保護的狀態。導致孩子的獨立能力喪失,沒辦法從實踐中獲取生活的經驗。
  • 費玉清雙親離世,寫信退出娛樂圈: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1費玉清今天正式宣布將退出娛樂圈。 消息傳出後,人們噓聲一片。畢竟他的歌,傳唱了整整幾個時代! 費玉清把一生獻給歌壇,最後以一封親筆信辭別,面對這樣體面的告別方式,人們更多的是理解和祝福。 這個事情非常耐人尋味,其實,不論孩子走的快不快、爬的高不高,父母總要面對孩子脫開自己懷抱的一天。
  • 孩子有以下4種行為,父母要及時處理
    從兩三歲開始,小偉就很少有自己的玩耍時間,跳舞、滑冰、英語、跆拳道、畫畫,小偉比自己的父母還要忙碌,奶奶帶著他每天穿行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想讓他「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從參加培訓班以來,孩子一直都挺乖的,上課也挺開心的。
  • 在家學習,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很關鍵,這3個時間管理工具要學會
    還有一些孩子雖然能夠在家自覺學習,但卻往往專注力不高,是個嚴重的"拖延症患者"。原本半個小時就能寫完的習題,卻要花上兩個小時才勉強做完。他們總是被身邊的事情所幹擾,一會吃個東西,一會看下手機,學習效率低且無效。
  • 自律能力對孩子很重要,父母要幫孩子告別拖延,提高做事效率
    其原因有三個:讓孩子主動學習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所學的課程是非常簡單的,但是父母需要在這個時候讓孩子培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這樣有助於以後的發展。當父母輔導孩子的過程中,不僅要幫助孩子讓其認真完成作業,並且還要逐步培養他們主動思考的能力。孩子只有一步步腳踏實地,那麼等到他們遇到學習強度比較大的時候也能夠迎刃而解。
  • 《少年派》大結局:父母之愛,最難的不是付出,而是退出
    我們自己也是從孩童時代一路長大的,而我們今天,卻變成了曾經自己最煩的那種「爸媽」。有人說,我很愛我的孩子,我從沒想過去控制他,但是我既然生了他,就要負責,如果我沒有做到位,萬一孩子遇上個什麼事怎麼辦?這個「萬一」像一把劍,始終懸在他們頭上。
  • 伊能靜回應兒子女裝爭議,得體地退出,是給孩子最好的成人禮
    「文/茉莉媽咪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都晚上8點了,怎麼還不回家?」只要孩子出門,就要時時刻刻匯報自己的行程。這是很多家庭常常出現的畫面。孩子長大以後,對父母的依賴越來越少,但是父母總是習慣為孩子扛起一切事情,卻不習慣退出他們的生活。
  • 孩子有這3個壞習慣,一定要及時改正過來,不然很難成才
    幾乎每個家長都能說出自家孩子身上的幾個壞習慣、例如沒有時間觀念經常遲到、寫作業總是寫到很晚,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緒等等。尤其是有這個壞習慣的孩子,都總有一種別人必須要讓著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在成長中養成這個壞習慣,在將來到了工作中和社會中,都特別不利於孩子發展。所以如果家裡的孩子經常以自我為中心,家長一定要及時的教育孩子。
  • 表揚孩子等於驕傲自滿?不善表達的父母,讓孩子人生充滿遺憾
    最近一段時間,親子關係成為了很熱門的話題,而怎樣的親子關係是正常的、良好的,其實要看親子兩方的反饋。研究表明,家長們往往覺得自己對這樣的關係很滿意,然而孩子們卻大都覺得非常遺憾。這是為什麼呢?父母覺得自己拿捏的剛剛好,實際上還沒有滿足孩子的需要。
  • 費玉清退出演藝圈,父母接連過世,悲痛「人生不再完整」動念封麥
    費玉清退出演藝圈,父母接連過世,悲痛「人生不再完整」動念封麥「小哥」費玉清今宣布明年5月退出演藝圈,正式封麥,他17歲便踏入歌壇,除了歌迷朋友支持,最重要的還來自父母的關注與分享,但2011年時遭逢母喪,張家人不願草草治喪,當時哥哥張菲曾說:「小哥希望不要這麼趕,反正放在冰箱2、
  • 14個孩子50年的人生紀錄,告訴你出身的重要
    攝影機可以記錄一朵花開的時間。
  • 孩子「骨骺線」閉合前,身體會有3個信號,父母要及時發現哦
    如果孩子錯過了生長的時期,以後想要再長高也不可能了。小明今年12歲了,但是他看上去比同齡的孩子矮了很多,這讓父母非常的著急,因為他的爸爸媽媽個子都不算矮,按理說小明也不應該這麼矮呀。身高增長速度變緩甚至停止如果孩子的身高和以前相比增長的速度明顯地減慢了,或者是沒有增長的跡象,那麼很可能說明骨骺線要提前閉合了。所以家長們想知道孩子是不是出現了骨骺線閉合,要及時的去醫院裡做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