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爸爸吃了女兒的閉門羹,發朋友圈「抱怨」:家長被拒絕了。
原來,7歲的女兒在她房間門上貼了一張字條,向父母嚴正申明:不可入內。
我被孩子可愛的宣言和稚嫩的筆跡逗笑。
不過,這位爸爸卻笑不出來。
我安慰他:
恭喜你,這是好事啊!
孩子懂得保護私人空間,還能明確地表達拒絕,她長大啦!
聽完,這位爸爸更失落了。
因為,他還沒準備好「退出」孩子的世界,更捨不得接受「女兒長大了」這個事實。
可是,不管我們如何不舍,孩子總會長大,會鬆開父母的手,走向屬於他的世界。
我們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慢慢退出他的空間、退出他的人生。
在孩子12歲前,有5個重要時刻,請父母學會及時退出。
這場景太熟悉了,女兒在家吃飯,就是姥姥追在屁股後面喂。結果,女兒3歲了還不會獨立吃飯,幼兒園孩子多,老師管不過來,她只好挨餓。經常被餵的孩子,除了難以獨立吃飯,還會對大人產生依賴,沒人餵就不知道該不該吃、吃什麼、吃多少。有個女孩從小就被餵飯,於是越吃越多,可是吃再多似乎都不飽。如果吃飯時孩子一張口,大人就把食物塞過來,孩子就失去了判斷機會,久而久之,感知飢餓、飽脹的能力就變得遲鈍。演員狄鶯曾爆料,她每天花七個小時盯著兒子吃飯,一個月把兒子養胖五公斤。如果每天有一雙眼睛盯著我七個小時,別說吃飯了,連水都喝不下吧?孩子從1歲開始,可以引導他用手抓東西吃,2歲左右鍛鍊使用簡單的餐具,到3歲就可以獨立吃飯了,請家長慢慢退出吧。讓孩子自己去體驗五穀的醇香、菜蔬的青脆、湯汁的鮮美,讓他去感知一餐一食間熱氣騰騰的生活。畢竟,好好吃飯的孩子,走都到哪裡,都不會虧待自己。廣州有位男子,已經29歲了,每晚還必須跟媽媽睡,否則就輾轉難眠,每次出差必須服用安眠藥。他知道這個習慣不好,但就是改不掉,這讓他非常自卑,一直不敢交女朋友。原來,小時候他家裡條件不好,一直和父母擠一張床,直到10多歲才分房睡。但已經太晚了,他從此不能單獨入睡,必須有媽媽在身邊才踏實。過晚分房睡,孩子會對父母產生依賴心理,獨立性差、情感脆弱,影響心理健康。據心理學家統計,5歲是幼兒最適宜分房睡的年齡,因為5歲的孩子心智已經相對成熟,性心理也得到發展。一般來說,父母可以從孩子3歲後慢慢嘗試跟孩子分房睡,到5-6歲完全退出孩子的臥室。而且孩子分房睡是一個過程,如果孩子缺乏安全感、抗拒分房,可以先分床,再分房,循序漸進地完成。孩子的成長是一個自然而幸福的過程,也許有一天,你還沒反應過來,他已經做好準備請你退出了。就像馬伊琍的女兒,當發現同學都自己睡了,於是主動提出分房睡。面對這次「分離」,沒準備好的反而是馬伊琍,女兒睡著後她在微博感慨:內心有些許失落,好像,好像我還沒有做好準備,這一天居然就來了。演員錢韋衫在《康熙來了》中說,雖然兒子已經9歲多了,但她仍然會和他一起泡澡,毫不忌諱。但是,孩子6歲後,真的不再適合與異性一起洗澡了,不管是共浴,還是幫他洗。3歲前,親子共浴很溫馨,歐美和日本的父母都會選擇這個方式進行性教育。女孩3歲後,爸爸就不再適合幫她洗澡了,男孩可以適當讓媽媽幫助洗到5-6歲。不過,不管男孩還是女孩,6歲後再一起洗澡,有些孩子就會覺得彆扭、奇怪、不好意思,這時父母就應該主動退出浴室,尊重孩子的隱私和身體界限感,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學會獨立洗澡。我兒子現在還不到6歲,已經自己洗澡一年多了,還好我懶他獨立。孩子比我們想像中能幹多了,父母稍微「懶」一點,孩子就能早一點獨立。有個小女孩跟媽媽吵架後關上自己的房間,媽媽追過來讓她認錯、道歉。委屈的女兒大哭不止,用顫抖的聲音、哀求的語氣喊道:「我只想自己靜一靜,請你不要打擾我靜一靜的時間。」*本文轉載於凱叔講故事(ID:kaishujianggushi),凝聚4000萬個家庭,帶給父母美好希望,讓更多孩子擁有幸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