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的夏天 第二季》五條人,問題出現了

2020-10-26 滋養豐富風味絕

五條人和重塑雕像的權利是樂夏二比較受關注的樂隊,五條人的市井感和重塑的高冷感恰好是兩個對立面。五條人是一個來自海豐的樂隊,從第一場亮相後幾乎就一直保持著本季度樂隊最高的討論度。因為他們和別的樂隊很不一樣,不說什麼場面話,也不屑於塑造自己的人設,更不抱怨背後的冷暖,但是活生生的話癆仁科和戴墨鏡穿拖鞋的阿茂就是有足夠的魅力引人注目。五條人的出現讓我對另外一個問題糾結非常,就是汕尾(古時叫海陸豐)到底屬不屬於潮汕。在他們出現之前這個問題我一直覺得,是。很多大學的同鄉會裡或者華人的潮汕幫會一般都是把汕尾納入其中的,而我大學背的廣東導遊書裡也明明白白說汕尾屬於潮汕地區四市之一。雖然大學時發現和班裡的汕尾同學彼此說話總有點聽不懂(和潮州汕頭的同學則完全無代溝),但不妨礙我還是覺得大家都是潮汕人。而五條人出現之後,我看了很多樂隊採訪資料,發現標榜樂隊地區的時候從來不說潮汕,而是說陸豐或者海陸豐。於是我網上再找這個問題,發現汕尾屬不屬於潮汕地區是有爭議的。持「是」觀點的認為地區相近、語言相似度高(儘管差別也不小)、汕尾地區曾歸汕頭管轄28年;持「否」的觀點則認為汕尾不在潮州八邑其中、汕尾習俗與潮汕習俗相差大、汕尾主體方言是「福佬話」,口音上相對潮汕其實更接近於閩南、汕尾人對自己潮汕人身份並沒有太多認同感。雖說本季的三十來支樂隊我在未看節目之前認識的絕對沒有一半,但五條人倒是知道的。因為在隨機播放的音樂播放器裡曾經聽過他們的歌,五條人第一期唱的《道山靚仔》我恰好聽過,當時就覺得這歌怎麼鹹鹹甜甜聽懂一半聽不懂一半。我一直沒整明白「佬勢勢」是什麼意思,我媽認識個陸豐的朋友但我沒好意思問她,怕是一句不好聽的話說出來她尷尬。後來看了節目我才知道這是「你很拽」那麼個意思,「你很拽」在我感知的潮汕話裡是「你俏死」。五條人的方言除了在《道山靚仔》和《阿珍愛上阿強》裡面阿茂的一小段說唱裡,還有一些花絮裡阿茂和仁科之間的對話出現,其他地方沒有太多顯山露水。但一旦對他們產生興趣,興趣也延展到了他們的其他方面,而不僅僅在於方言。遲子建的小說總是繞不開漠河,莫言的故事也離不開農村和高密,賈樟柯的電影似乎總繞住那片鄉土,五條人的音樂也帶有濃濃的海豐味,他們把自己成長地方的所見所聞融入到創作裡,帶有煙火氣,因此得凡人心。五條人比起重塑,爭議性無疑更小,爭議點無非是在娛樂性是否大於音樂性上面。五條人是樂夏二的舞臺上被淘汰次數最多的樂隊,但愈戰愈勇,一路披荊斬棘進了HOT5,很多人為他們沒有拿到HOT1而惋惜。誠然他們具有很強的娛樂性,仁科一張嘴you就don't know what he is going to talk about, but! 仁科講的都是大實話。據說樂隊剛成立的時候很多採訪都是阿茂在主答,仁科說得比較少,後來倆人就互換了一下角色,換仁科多說,阿茂不動聲色。五條人最讓我喜歡的一場表演是《阿珍愛上阿強》,相對原曲所做得改編簡直是驚豔。從一開始就頗具壓倒氣勢的音樂再到普通話/海豐話/英語的說唱,氣勢磅礴又帶有一點邪氣,尤其是那一段薩克斯,魂兒都被勾了。五條人從一開始就說寧願土到掉渣,也不俗不可耐。關於「土」這一點,除了仁科土帥土帥的臉,兩人「有點土」的裝扮,音樂上的「塑料風」,「土」是否夠明顯呢?答案是明顯的。有一次我在回看《Last Dance》,我媽剛好走過來。問:他們是誰啊?我:是一個樂隊,五條人。我媽:叫五條人?我:是的。我媽:這名字也太土了,叫什麼不好叫五條人?可見五條人「土」得足夠。重塑雕像的權利,華東從一開始就說他們是來提高樂夏二的level的,他們要做一個能選擇觀眾而不是被觀眾選擇的樂隊。重塑三個人一開始給人的感覺總體很相似,禮貌客氣、高冷疏離。重塑有著冰冷的面孔、嚴肅的音樂,在舞臺上不表露什麼感情,節奏鮮明,氣場冷酷,像是無血無肉的機器人,舞臺上發言他們只代表樂隊發言,不滲個人感情。私底下成員間也心照不宣地藏好自己的情感,只討論音樂不討論其他,偶爾笑一笑但笑容很快會消失。但越往後面看,他們越是給我這樣一種感覺:ta是班裡成績極優秀的學生,老師欣賞,同學也羨慕,但沒人敢跟ta玩。直到有一天一個插班生找ta一起寫作業,儘管ta之前也聲稱自己不喜歡和別人一起寫作業,但還是勉為其難答應了。插班生發現ta並沒有像傳說中的那麼難相處,其實還蠻照顧人的,跟ta開玩笑ta還會羞澀地笑。被重塑了的重塑。重塑的音樂我聽不出太多所以然,反正修行不夠。但是改編的《一生所愛》印象太深刻。我對改編的理解是不要完全脫離原曲,又要有新意。那一期很多樂隊把歌改到完全顛覆,除了部分歌詞和原曲已沒有任何聯繫了,但是重塑的改編就讓人折服,非常上頭,古人講餘音繞梁三月不散,重塑的《一生所愛》我聽了一次記掛了兩個星期,後來KTV唱歌點《一生所愛》我直接選了他們的版本。很多不講白話的人唱粵語歌會發音不準,而發音不準確會直接導致一首優雅的歌變得有點搞笑。作為母語不是白話並且也不在廣東長期生活的樂隊,如果不是非要槓著去挑剔某個字的發音不夠完美,重塑的白話很OK了。 後來我才知道華東經常聽達明一派和beyond的歌,《一生所愛》也是先錄了發給香港的朋友聽有無問題然後才正式演出。這樣的做法當然不令人意外,因為他們是重塑,相信肌肉記憶而不是靈感的重塑。對其他的樂隊,我懂的真的不多,只能說說感受。Mandarin,如果用一種家居風格來形容,那就是簡約現代風,黑白風,金屬感;馬賽克樂隊,disco風的歌,耳朵反正覺得挺好聽;福祿壽,最後一期汪峰說他心中的HOT5樂隊,他第一個說的就是福祿壽。後面一想,他是央音的,福祿壽也是央音的,也許相似的音樂體系他們可以共通,但我一直覺得福祿壽的風格像黑暗料理;Joyside,我只要一個問題,他們有中文名嗎?joyside直譯過來是操縱室,但是有一次聽他們的歌(英文的),音樂平臺直接把joyside翻譯成「快樂的賽德」?這是真的嗎?

相關焦點

  •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五條人樂隊《問題出現我再告訴大家》
    擁有「五條復活甲」的五條人在《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第九期中,再次復活了,而復活的他們面臨兩個問題:一個是選人,一個是選歌。選人環節:老師上課點名既視感復活的樂隊要從晉級的10隻樂隊中挑選出和自己PK的對手,從而獲得自己晉級的機會。
  • 《樂隊的夏天 第二季》終究是五條人的夏天啊
    不了解樂隊,第一季超級好看,可以繼續期待。第二季中我聽說過名字的有,後海大鯊魚,傻子與白痴,HAYA,水木年華。大家要好好準備呀,期待期待2020.10.12看完了最後一集。可以說,這個夏天是五條人的夏天。從我作為觀眾的角度來說,我完全不了解搖滾樂,對樂隊的認知也是從各大綜藝節目組了解到的,比如《我是歌手》的haya,《明日之子》的蔡維澤。所以,我看這個節目的,對綜藝性的看重要遠大於音樂性。
  •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決賽:重塑奪冠,五條人第二!
    」微博昨晚,爽約了一個夏天、又陪伴了我們一個初秋的「樂夏」第二季迎來決賽,厭倦了打撈五條人的網友們終於可以長舒一口氣。幾支「出海蹦迪」的奪冠大熱樂隊都使出渾身解數,呈現出了最炸裂的舞臺。嘉賓周深、汪峰的加入也讓決賽多姿多彩。當然大家最關心的,還是最終揭曉的樂隊HOT5排名,重塑雕像的權利憑藉超高的水平獲得冠軍實至名歸。讓樂迷們操碎了心的五條人終得第二。剩下三名依次為達達、大波浪以及Joyside。
  • 《樂隊的夏天 第二季》五條人:縣城的,也是白領的
    去年大火的《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正在熱播中。要延續首季的熱度,無疑要召喚觀眾的新鮮感。要為觀眾不斷製造陌生化的驚喜體驗,就要使用漸次推出「新人物」的方式。》第二季參賽樂隊在這樣的製作邏輯下,「五條人」樂隊成為《樂夏2》的黑馬,悄然出圈。
  • 不是五條人,不是木馬,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奪冠的是他們
    從夏天一路播到秋天,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終於完結了,對於資深樂迷來說,誰奪冠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鮑家街43號來了,是的,每到音樂類綜藝的關鍵節點總會迎來汪峰,這一次他攢來整支樂隊。五條人樂隊還是一如既往,阿茂又找回了自己的拖鞋,仁科又背起了手風琴,一首生活化、故事化的《地球儀》,濃重的煙火氣息,再次點燃了現場。
  • 《樂隊的夏天 第二季》五條人贏得了這個夏天,可搖滾樂隊們並沒有
    贏的為什麼是五條人?原因很簡單作為一名搖滾樂迷,如果在《樂隊的夏天》開播之前說「我不太喜歡五條人的歌」,那麼大家不會對你抱有什麼懷疑。可如果時至今日還有人表達自己不喜歡五條人的話,仿佛就已經喪失了一種政治正確。
  • 回顧《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大波浪樂隊、五條人樂隊和李佳琦的直播
    隨著《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熱播,不少樂隊開始了出圈的商業活動,據說已經有多個商業品牌,與樂隊確認了合作意向。而作為直播一哥的李佳琦,也迅速請了《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當紅的五條人樂隊和大波浪主唱李劍來到自己的直播間。
  •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首播,五條人可能復活,水木年華遺憾離場
    最近《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終於開播了,從第一期來看,這檔節目並沒有辜負大家的期待,全新的賽制也讓這檔節目增添了許多競技性,也更殘酷。在第一期中一共有11個隊伍參賽,最終被淘汰的有傻子與白痴、水木年華、五條人、號外樂園、夏日陽光樂隊這5支樂隊。
  • 《樂隊的夏天》總決賽,五條人排名第二,讓許多人失望了
    他們是道上的靚仔,是名副其實的麻煩製造者;夾腳拖和皮衣,是他們的標配,失控是他們的常態,沒人能預見下一面他們會做什麼;所以問題出現再告訴大家;他們是《樂隊的夏天》歷史上淘汰次數最多的樂隊,但是,他們現在排名第二的樂隊。
  • 《樂隊的夏天2》:作為「解構者」的五條人
    當五條人樂隊在《樂隊的夏天》第二個環節的1V1中再次被淘汰時,馬東幽默地提醒各位觀眾趕緊去相關渠道投票,把這個樂隊撈回來。而根據最近五條人樂隊的大火以及在觀眾間獲得的討論來看,他們重歸《樂隊的夏天》大概也是可預見之事。而一些評論也指出,與其說是曾經作為小眾的五條人樂隊需要這個節目,倒不如說是第二季的《樂隊的夏天》更需要這支樂隊。
  • 作為「問題」的五條人——看《樂隊的夏天》後草寫五條人
    本文作者認為五條人在《樂隊的夏天》中成為質問佔據主導地位審美、意識形態的「問題」本身。作者從五條人樂隊使用方言演唱說開去,探求方言背後的政治,再將重塑與五條人作為一組對子,說明兩組樂隊使用不同語言演唱體現的音樂想像。而對於超級樂迷張亞東及一些自媒體對五條人關注底層「題材先行」,「音樂先不提」的傲慢評價,本文也以五條人的音樂改編為例證做了回應。
  • 《樂隊的夏天2》「五條人」火了!商標檢索結果卻顯示……
    important}  這個夏天,集結了不同風格33支樂隊的原創音樂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無疑點燃了大家(包括小編我)的熱情!其實,在第一季的大火之後,第二季的再度火爆並不讓人意外,意外的是33支樂隊當中的五條人太太太火了!
  •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淘汰賽回顧
    隨著《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第一賽程結束了,知乎上冒出了一個扎心的問題:《樂隊的夏天》變味了嗎?出於對第一季的認可和對第二季的期待,這個問題我不想輕下論斷。第一季時,這是一個可以當成音樂節來看,同時又有綜藝製作質量的節目,雖然影響力有限,但在小圈子裡的成功,足以抬高第二季的身價。
  • 問題出現我再告訴大家——關於《樂隊的夏天》的若干問題
    隨著《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開播,知乎上冒出了一個扎心的問題:《樂隊的夏天》變味了嗎?大部分人對《樂隊的夏天》第一季是高度評價的,對第二季是高度期待的,難怪第二季一開播,話題「被五條人笑死了」一度被網友頂上熱搜第一位,閱讀量達4.5億。
  • 《樂隊的夏天 第二季》樂隊的夏天:藝術與商業本不必相互妥協
    今年的第二季抓住了夏天的尾巴姍姍來遲,但和第一季的一致好評相比,第二季一開播就不斷地因為各種爭議上熱搜,讓我不得不感嘆,我們真是狹隘又脆弱,連聽個音樂也會起那麼多的爭執。無論是微博還是豆瓣評分都能看出,大家對樂夏2有很多的不滿,所以我想先說說,爭議之中的第二季,真的不如第一季好看了嗎?
  • 在《樂隊的夏天2》中,「五條人」樂隊再遭淘汰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雖然出現了「水木年華」淘汰的爭議性話題,但是,也湧現出一些走紅的搖滾樂隊,「五條人」樂隊就是這其中最顯眼的一支樂隊。在新一期的節目中,「五條人」樂隊復活後對陣「福祿壽」樂隊。對於「撈人」一說,「五條人」樂隊在社交平臺也發表觀點:當我跳完最後一支舞,我就回家。網友們紛紛評論:撈人!
  • 問題出現我再告訴大家——關於《樂隊的夏天》的若干問題
    隨著《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開播,知乎上冒出了一個扎心的問題:《樂隊的夏天》變味了嗎?
  •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為何高開低走?
    樂隊主唱仁科,舉起雙手非常有儀式感地把麥克風留在了舞臺上,這是五條人樂隊在《樂隊的夏天》第二季裡第三次被淘汰。《樂隊的夏天》是愛奇藝、米未聯合製作的一檔音樂綜藝節目,成為2019年夏天熱度最高的綜藝,今年舉行第二季,參加的大部分樂隊依然在線,然而相比於豆瓣評分高達8.5的第一季來說,第二季口碑明顯走低,評分僅7.5分,被不少圈內人士和觀眾指"丟失了初心",牛牛觀察在這裡想從五條人樂隊的三次淘汰,來聊聊《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為何不如第一季好看了。
  • 《樂隊的夏天 第二季》五條人的行為藝術
    在復活的那一夜,曾一度戲劇性爆張,被復活的五支樂隊,其他四支都有背後的經濟公司操作,只有五條人是僅憑自身的個人魅力脫穎而出。後海大鯊魚因經濟公司操作太明顯,被狂罵。他們為此在自身選擇與公司安排之間倍受壓力。《阿珍愛上阿強》,被解釋為五條人愛上了支持他們的大眾歌迷(群眾基礎)。這首歌是對樂迷的回禮。
  • 《樂隊的夏天》粉絲難救五條人,劉忻樂隊淘汰引發熱議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正處於熱播階段,作為一檔樂隊競技類綜藝,自從首季節目播出之後好評不斷,收穫到了大量的粉絲,通過這檔節目樂隊這樣的音樂模式也讓更多的觀眾喜歡。通過本季節目更多的樂隊讓觀眾從認識到喜歡和關注,也在這樣的樂隊競技對決中感受著樂隊音樂所帶來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