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21日報導埃菲社12月19日發表題為《美食:中國與智利之間的橋梁》的報導稱,近日,中國和智利慶祝建立政治、商貿和文化關係50周年。智利美食尚未在中國佔據一席之地,因此兩國在美食方面的聯繫仍然是一個有待探索的領域。
報導稱,當被問及智利在中國內地有多少家餐館時,智利廚師弗朗西斯科·阿拉亞笑著說:「我會說,這個數字是零。」阿拉亞認為,這要歸因於智利不像鄰國秘魯那樣擁有舉世聞名的美食。秘魯的一些美食與中國有著明顯的聯繫。
在日本工作期間成為米其林星級廚師的阿拉亞指出:「在中國,那些了解智利美食的人都是去過智利的中國人。」他說,儘管這些人到訪智利並非出於尋找美食的目的,但美食無疑是智利的一個「加分項」。
阿拉亞以帝王蟹為例說:「中國人喜歡吃帝王蟹,在中國它非常昂貴。當你去智利南部時,會發現那裡的帝王蟹價格比中國便宜得多,這一點會吸引很多中國人。」
阿拉亞告訴埃菲社記者,中國人也很喜歡吃燒烤,這不僅是因為他們愛吃肉,還因為中國人喜歡這種大家聚在一起用餐的感覺,許多人坐在一起,說說笑笑,邊喝酒,邊吃飯……
報導認為,這種對集體用餐的喜好也不利於一些智利美食在中國的推廣,例如智利燉菜。
在香港工作的智利餐館老闆兼美食顧問阿圖羅·西姆斯也表達了同阿拉亞一致的看法。他說:「你必須先了解當地人的口味和本地美食。」
西姆斯認為,智利美食和中國美食的主要相似之處在於湯菜。另外,智利的炸麵團和一些甜點(只要不是太甜)在中國可能也會賣得很好。
西姆斯說:「在具有國際文化色彩的大城市,可以嘗試提供更多地道的智利美食。而在其他地方,就必須讓智利美食適應當地人的口味。首先需要調整的是外觀,如果一道菜不夠漂亮,中國人是不會點它的。因此,智利的玉米包在這裡很難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