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5月24日),由騰訊視頻出品,稻來傳媒、企鵝影視聯合製作的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第2季在騰訊視頻和浙江衛視更新播出。由總導演陳曉卿、李勇,製片人朱樂賢、張平領銜,《風味人間》第2季帶著廣闊的全球視野,用世界各地的美食輪番轟炸觀眾的味蕾。
經過了肉食邊角料上演的「雜碎逆襲史」,稻來實驗室團隊這次將目光鎖定在了風情萬種、南北通吃的「雞」身上,一場讓人慾罷不能的 「雞肉風情說」正式開席。
寒帶赤道輾轉千裡 稻來紀錄片團隊上演最強「追雞戰」
黑龍江北紅村,中國最北端的村莊,在這裡雞被放在院落裡自由散養,被當地人稱作小笨雞,緊實的雞肉搭配上曬乾的野生草蘑,成就了地道的東北鄉土菜小雞燉蘑菇;而在撒哈拉沙漠以南乾旱的非洲,也有著一種長期散養的走地雞,被當地人冠以馬拉松雞的名號。非洲大地上的生命之樹馬盧拉樹不僅果肉可以釀酒,果仁更是富含油脂,當地道的馬拉松雞遇上一勺馬盧拉油,更具有一種獨特風味;在法國也有著這樣一種「王者之禽」——布雷斯雞,但與其他兩個地方不同的是,肌肉緊實的布雷斯雞還要經過育肥來追求肥瘦比例的完美平衡,因而有了口感豐富的奶油布雷斯雞。
從中國最北端到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再到歐洲大陸西部的法國,《雞肉風情說》的鏡頭縱穿南北、橫貫東西,在風味與水土中互相成就,看到了人類對於雞肉料理的不懈追求。
分集導演郭柳在採訪中表示「選擇了兩個地方開始講述雞的故事,一個是中國最北端的村莊,一個是非洲熱帶沙漠邊緣的部落,是想看看在極端的和偏原始的環境下,雞和當地人的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關係,同時展示雞極強的生存能力和在全世界的廣泛分布」。導演組透露在漠河拍攝零下幾十度的天氣攝像師是不能帶手套的,不然不方便操作機器,拍十幾分鐘攝像師手就會失去知覺,然後拍完漠河緊接著就飛到了非洲乾旱的納米比亞,馬拉松雞真的是隨心所欲的跑,在非洲的拍攝中每天下午都將上演一場追「雞」戰。可以說,苦寒與酷暑的拍攝環境,也見證了《風味人間》節目組對於紀錄片創作的全力以赴。
尋常雞肉也能驚豔不凡 《風味人間》解鎖全球各式美味體驗
雞作為人類最廣泛的肉食來源,用一種方法養雞,卻有成千上萬種辦法吃雞。除了東北的特色菜小雞燉蘑菇,安徽的燒雞先炸後滷化成滿口甘香,重慶黔江雞雜在爆炒之中讓風味綻放,四川雞豆花憑藉川菜大廚轉化的智慧成就了一道川菜經典,海南椰子雞在肥腴和鮮甜中更添海島風味。來到韓國,炸雞憑藉著外酥裡嫩的口感激發多巴胺迅速佔領大腦。而在日本,充滿庶民風情的美味燒鳥將雞肝等內臟與蛋胞串在一起,這樣的奇妙組合,經過炙烤後更能獲得多種截然不同的體驗。
《風味人間》第2季製片人張平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全世界人民的智慧他有共通性,並沒有商量過便會覺得這個東西這樣做好吃,這是相隔了幾千公裡的心有靈犀」。雞尋常又親切,它跨越種族和地區,早已成為人類飲食中的世界語言。人們憑藉著靈感和想像不斷探索它的邊界和可能,又解鎖了不一樣的舌尖體驗,從而成就了一道道傳奇菜餚。
《風味人間》每周末虐哭觀眾 網友:這樣吃雞才安全
從《風味人間》第2季從甜味世界到螃蟹盛宴,從千滋百味的醬料再到獨具風味的雜碎,雖然總在深夜放毒,但是觀眾們卻控制不住想看美食的心,一更新就馬上開始追看。不少網友紛紛發表評論:「我怕不是中了風味的毒!」在這一集的《雞肉風情說》中,小雞燉蘑菇、奶油布雷斯雞、椰子雞、燒雞、雞豆花……花式吃雞指南,更是讓網友直呼:「花式吃雞,我只服《風味人間》」,還有不少網友已經備好了裝備:「為了避免饞哭,我已經點好炸雞了」、「別問,問就是安全吃雞全靠宵夜」!
「很少有動物像雞一樣,與人類餐桌的關聯如此緊密。烹調上可繁可簡,吃法上能緩能急。它們跨越東西,輾轉萬裡,穿過人間煙火,留下風情萬千。」食材料理方式是有地域性的差異,但人類對於食物的熱愛是無疆的。稻來紀錄片團隊不懼重重困難與挑戰,始終帶著熱愛享受拍攝的過程,憑藉著美食拓寬了大眾的視野,也用鏡頭成功徵服了觀眾的眼睛。
《風味人間》第2季用中國人的視角看世界的食物,也努力從全世界的高度反觀中國的食物,在看到世界飲食差異的的同時更能體會到相隔萬裡的心有靈犀,成就了一場超越種族和地域的美食盛宴。
責任編輯:任芯儀(EN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