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港片和國語版配音幕後,見證了華語電影多少變遷

2021-01-09 木暖月

想必大多數的70後、80後們,小時候都有一段混錄像廳的時光。當年我們在這些錄像廳裡,經歷了最早的觀影時光。

錄像廳裡放映的基本上都是港片,其實港片在香港上映的時候,大多數都是用的粵語發音。但我們在錄像廳看到的版本,都是國語配音版本。

那麼,這些國語配音版本都是怎麼來的呢?相信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吧,今天咱們就專門介紹一下這段歷史吧。

1、港片為什麼會有國語版配音?

關於港片的國語配音版本,首先一個,大家知道為什麼叫做國語版嗎?為什麼不叫普通話版本?

從國語這個說法,我們就可以明確,港片的國語版本大多數都是和臺灣有關。很多人以為當年港片的國語版本,是為了方便在大陸發行,所以要配音,這個說法就是錯誤的。港片的國語版本,本來就是特供臺灣市場放映。

說到這裡,咱們就不能不說一個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常識了。其實上世紀8、90年代香港電影的繁榮,那段港片的黃金時代,它的根基都在臺灣。

甚至可以說,是臺灣電影市場養活了香港電影工業體系。

很多人對這一點都不太了解,香港電影在最鼎盛的那些年,暢銷包括臺灣在內的整個東亞乃至東南亞地區,甚至在日本、韓國的電影市場,香港電影的票房都非常高。

香港80年代只有500萬人口,想想看,也不可能養活這麼多明星啊。

就以成龍來說,他在90年代初的片酬就高達2000萬港幣了,那可是90年代啊。當時成龍接受採訪,親口承認他拍一部電影片酬2000萬,還「講少了」

但是大家想想看啊,成龍當時一部電影在香港的票房最多4000萬左右,這就已經是票房冠軍的水準了。

那他一個人就要拿走2000萬片酬,如果票房只有4000萬,分帳票房都不到2000萬,投資方還怎麼賺錢?

所以成龍的高片酬,從來不是靠香港一個市場養活得起,而是靠臺灣,靠日本、韓國和整個東南亞地區的票房支撐。我就舉1985年成龍幾個電影的票房為例。

這裡咱們要強調一下,上面的臺北票房並不代表全臺灣地區的票房,只是臺北一個城市票房。整個臺灣省票房一般來說是臺北票房的2倍左右,所以基本上,成龍一部電影在臺灣的票房肯定高於香港票房。

所以從成龍這個例子就可以看出,臺灣市場對香港電影和香港電影明星有多重要了吧?

當然並不是所有香港電影,不是所有香港明星都有成龍這樣的號召力。尤其是在日本和韓國市場,基本上就只有成龍等少數幾個人有票房號召力。

但臺灣就不一樣了,大家都是中國人,同文同種,又沒有文化隔閡,香港電影拍的故事在臺灣觀眾看來理解不成問題。

但是呢,你肯定不能再說粵語了對吧?

所以這就是港片國語版本的由來。港片要在臺灣上映就要配音成國語版。

所以香港電影都有2個版本,一個版本是粵語,一個版本是國語。

如果大家當年看過DVD影碟機碟片的,都知道雙聲道有2個選擇,一個是國語,一個是粵語。就連香港歌手發行的歌曲也是有粵語版和國語版2個版本。

相信我們當年看過這些歌曲MV的,都能看到屏幕下方有國語、粵語2個版本選擇,比如當年劉德華經典歌曲《謝謝你的愛》。

這就是港片國語配音的由來啦。

2、從周星馳和御用配音石班瑜說起,關於國語配音你有多少誤解?

說到港片的國語配音演員,最著名的肯定是周星馳御用配音石班瑜。

石班瑜將周星馳電影裡面那種無釐頭的喜劇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尤其是他魔性的笑聲,甚至成為了他獨有的標誌。連周星馳都發不出那種奇特的笑聲。

那麼說到為什麼要找石班瑜給周星馳的電影配音呢?

很多人有個誤解,說是因為周星馳國語不好,所以要找人專門配音。這個說法流傳很廣。那麼,它是不是真的呢?

我要說錯,大大的錯誤。

周星馳的國語,或者說普通話非常好。畢竟大家想想看周星馳的媽媽最早是從內地去往香港,她的普通話非常好,她的兒子普通話怎麼可能不好呢?

如果你不信,可以找找周星馳早年在TVB臺慶晚會上的一些視頻,比如1988年他演唱《我是中國人》,普通話發音非常標準。

不僅是周星馳,其實當年香港很多明星普通話都非常好,可是港片在臺灣上映的國語版,還是要找其他人專門配音。

比如成龍,一直到他2006年的電影《寶貝計劃》,國語配音還是找的別人。

這個表裡面有2點很有趣,一是內地的演員,高圓圓和陳寶國飾演的角色國語配音都是他們自己來;二是香港演員包括成龍、古天樂、謝霆鋒和吳彥祖在內,國語配音統統都是別人。

關於內地演員的事兒,咱們下面在講。現在單說成龍、謝霆鋒等人,他們和周星馳一樣,普通話都很好,那麼為什麼在臺灣上映的電影,不讓他親自配音呢?

這個問題問得好,因為這是當年香港電影工業流水線體系的一部分。這已經是香港電影工業體系的一個傳統,沿用了很多年。

其實成龍、周星馳等明星在自己主演港片的國語版裡,不親自配音,很簡單,因為他們沒空。

可能很多現在的觀眾已經不太理解,當年香港電影拍攝周期是多麼的緊張。前不久王晶做客《圓桌派》節目,提到1990年他剛拍完一部電影聖誕節檔的,然後老闆打電話說臺灣那邊(老闆)緊急點名要最近最火的周星馳和劉德華主演一部電影,準備在過年檔(春節)上映。

這部電影就是後來的《整蠱專家》。大家想啊,聖誕節到春節,也就是一個多月的時間,兩個月不到啊,要拍一部電影。

你覺得可能嗎?王晶說神經病啊,老闆說人家那邊片花都賣出去了,不拍不行。

王晶說那隻好硬著頭皮上,白天拍,晚上拍,緊趕慢趕,一個月不到拍完,加上後期製作,最後趕在春節拍完了。

所以你看,當年香港電影拍攝節奏多奇葩。像劉德華這種明星,一年最多要拍十幾場,很多時候都是白天在這個劇組,晚上趕另外一個劇組,連軸轉。

試想想啊,劉德華都已經這麼拼命了,根本連歇息的時間都沒有,你這部電影後期製作,要準備在臺灣上映,要配國語版的音,你再叫劉德華親自去配音,還有人性嗎?你不如殺了他。

後期製作,配音也要花時間的好吧?人家劉德華根本沒時間啊。所以只好叫臺灣那邊找專門的配音演員了。因此當年香港電影在臺灣上映,所有的國語版,都是找的臺灣專業配音演員。

石班瑜就是這些專業臺灣配音演員的一個。

這樣的專業配音演員還有很多。比如曾經上過《聲臨其境》節目的劉小芸,給包括《唐伯虎點秋香》裡面鞏俐飾演的秋香,《武狀元蘇乞兒》裡面張敏飾演的如霜,都配過音。

總之,當年港片的國語版都是這麼來的。

70後、80後的小夥伴們想一想,咱們當年在錄像廳裡看到的港片,聽到的國語是不是和咱們說的不太一樣啊?沒錯,這就是有臺灣味道的國語嘛。

3、港片的沒落和國語配音版的逐漸消逝

這世上的事兒啊,從來都不曾長久。

香港電影曾經是這麼火爆,在臺灣賣座,還暢銷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可是後來,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就過去了。

關於港片為什麼沒落的問題,之前我也說過很多,最主要的原因其實就一個,港片失去了曾經的臺灣市場,失去了日本、韓國和東南亞的市場,只靠香港一個地區的票房,根本養活不了成龍這些巨星,所以後來成龍等人為什麼要去好萊塢發展?

很簡單啊,因為香港這裡開不起曾經2000萬的片酬了啊。所以自然要想辦法去找開得起片酬的地方去努力啊。

至於港片為什麼會失去臺灣市場,失去日本和韓國市場,這又是另外一個很大的話題了,暫且不表。

不過呢,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誰也想不到的是,2002年之後內地電影市場逐漸開始起步了,到2005年左右內地電影市場票房已經遠遠超過香港票房了。

是的,你沒有看錯,內地電影票房要到2004年左右才超過小小的一個香港。

哎,成龍等人一看,在好萊塢混不下去了,還是祖國更好啊,所以就回來了。他2004年的電影《新警察故事》就是第一批在內地全面上映的港片。後來為了表彰成龍這種愛國精神,2005年的金雞獎影帝頒給了成龍。

成龍帶頭,於是曾經的香港電影巨星們,包括導演們,什麼周星馳啊、徐克啊,統統都來了,李連杰本來就是北京人,自然也回來了。

所以後來香港電影的拍攝重心就逐漸北上。

所以在2005年之後,內地和香港的合拍片一度很盛行。曾經的港片其實就逐漸消失了。就是再也沒有曾經那種只有香港演員的純港片了,後來的港片,都是合拍片,都是香港演員和內地演員一起合作,而且這些電影一開始就是以內地的電影市場為主。這一點,和之前8、90年代的香港電影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曾經的港片,是以香港為主,拍攝和創意,所有的主要創作中心都是在香港完成,拍攝過程都是說粵語,後來是在臺灣完成國語版配音。

但是2005年之後的合拍片,本身大多都是在內地拍攝,故事和創意,也都瞄準了內地電影市場。所以在拍攝過程中,就已經做好了國語和粵語2個版本的配音準備。

還記得上文提到的《寶貝計劃》嗎?陳寶國和高圓圓在裡面的戲份,所有普通話臺詞都是他們自己配音,但是成龍等香港演員的普通話臺詞,還是找其他配音演員。

但是隨著內地市場的進一步膨脹,香港電影市場顯得越發不再重要,而且很多香港演員參與的電影,投資都來自內地,所以到後來越來越多的電影,都是演員親自上陣,使用普通話原聲。

咱們還是以成龍為例,基本上從2005年的《神話》開始,以及後來《大兵小將》這些內地投資為主的電影,成龍電影的普通話都是他原聲出演了,基本上都是拍攝現場收聲就已經使用原音了。

其他大多數香港演員參與內地投資的電影,也基本上都是自己原聲出演了。

當然,這裡面還是有一些例外。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周星馳啦。他最後2部親自主演的電影《功夫》和《長江七號》,還是邀請石班瑜配音,這實在是因為石班瑜的聲音在內地觀眾心目中的印象太深刻了,周星馳不想打破這種習慣。

所以,曾經的港片國語版配音就逐漸成為歷史名詞了。

不過現在還是有一些殘留,就是那些所謂的純港片,還是會使用國語配音。比如今年暑期檔《掃毒2》,這部電影主要是香港投資方,在香港上映還是粵語,在內地上映的版本還是使用了配音,包括劉德華在內的主演都用了配音。

但其實劉德華之前在內地拍的電影,比如《失孤》和《解救吾先生》都是他原聲出演。

另外現在有些港片在臺灣上映,有的還是會用臺灣配音演員專門配的版本,畢竟人家看不上咱們這邊的普通話版本嘛。不過這些例子很少很少了,畢竟現在每年所謂的純港片已經很少了,每年也就十幾部吧。

所以,現在很少會再看到國語版這個名詞了,它已經消散在歷史風雲背後。

回顧這30多年來的港片國語配音歷史背後,本身也是港片和中國電影發展的變遷啊。

相關焦點

  • 香港國語配音一哥張藝做客《克拉聲咖在線》暢聊港片配音幕後故事
    5月24日,晚19:30 ,香港國語配音一哥張藝做客《克拉聲咖在線》童年回憶專場。張藝是香港著名國語配音演員、配音導演。電影《無間道》的成功,讓人們認識了梁朝偉背後的聲音,但是作為配音演員,張藝的成績遠不止於此。他在《新警察故事》中給謝霆鋒配音,古天樂、張學友、吳鎮宇等人的電影均有他的獻聲。
  • 為何我們以前看到的香港電影國語版,都是臺灣配的音?
    說到這個問題,就涉及到當港片在臺灣上映的國語版配音問題了。今天咱們專門給大家科普一些。關於港片的國語配音版本,首先一個,大家知道為什麼港片會有粵語和國語2個不同的版本嗎?為什麼是叫做國語版?為什麼不叫普通話版本?從國語這個說法,我們就可以明確,港片的國語版本大多數都是和臺灣有關。
  • 港劇國語配音員到底是何方神聖,為何沒口音卻又帶港味?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幕後配音演員是影視劇生產過程當中的重要環節,香港的國語配音演員很多時候是同時參與電視劇和電影的配音工作。而香港影視劇國語配音演員的變遷,也反映了香港影視劇由盛轉衰的過程。
  • 《柯南》國語配音幕後大揭秘 柯南機靈基德腹黑
    《柯南》國語配音幕後大揭秘 柯南機靈基德腹黑 本片同時上映國語配音與日語原聲兩個版本。對於一部日本動畫片來說,它的很多粉絲在觀看前都更願意選擇日本原聲版本,之前許多日本動畫片在中國公映也因為較少上映日本原聲版本而飽受詬病。然而,這次《名偵探柯南:業火的向日葵》是雙語版本同時上映,國語版本卻收穫了很大的好評,許多本身青睞日語配音的影迷也再次觀看了國語版本,並表示十分喜歡,恨不得再多刷幾遍。這不得不說是國語配音版本爭取觀眾的一次勝利。
  • 「黃飛鴻」首次說國語 周顯揚親上陣配音粵語版
    時隔20年,經典黃飛鴻題材重啟,周顯揚表示,和很多人一樣,他也是從小看《黃飛鴻》電影長大,成為導演之後也一直有情結做一部「更年輕,更熱血」的《黃飛鴻》電影,「距離上一部《黃飛鴻》已經太久了,我希望給大家留下這個時代的『黃飛鴻』。」值得一提的是,和以往版本不一樣的是,這一次「黃飛鴻」 將首次在大銀幕上說國語臺詞,而在粵語版本,其臺詞則由導演親自配音。
  • 《驚天破》粵語版受歡迎 混剪特輯重溫港片情懷
    此前,《驚天破》片方宣布全國開放粵語版密鑰,同時發行粵語和國語兩個版本,讓全國觀眾都能欣賞到純正的港片韻味。電影上映後,粵語版受到影迷歡迎。今日,《驚天破》發布粵語混剪特輯,重溫港片情懷的同時,也呼籲各地影院加排粵語版影片,讓更多觀眾能夠領略原汁原味的香港電影。
  • 粵語配音VS國語配音,與其相愛相殺,不如好好珍藏
    如果沒有看到陳延軒先生去世的消息,小編還不知道,原來《還珠格格》、《絕代雙驕》還有粵語版。國語版《還珠格格》勢頭太猛了,都讓人忽略了粵語版的存在。隨著時代的發展,粵語配音和譯製片配音一樣,漸漸退出舞臺。國語配音,如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蓬勃發展。記得小時候,電視機裡還有星空衛視,有時會播放港劇、港臺娛樂以及《海賊王》、《犬夜叉》動漫等。
  • 原來好萊塢動畫的國語配音,幕後故事這麼有趣
    借著《歡樂好聲音》上映之際,時光君深挖12部好萊塢動畫的國語配音之幕後,一起來看一下那些有關配音的事兒吧!如今,明星擔任動畫電影的主配音早已經不算什麼新鮮事兒,事實上,追溯到上世紀的1998年,進口分帳大片剛在大陸風行之時,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就邀請了許晴、成龍、陳佩斯等明星加盟主要角色配音。
  • 【影城】港片到底排不排粵語版?
    記者為此走訪了杭州主城區的多家影院,發現《寒戰2》在杭州各大影院中雖然都有不少排片,但是,大部分影院只排了國語版的《寒戰2》,只有百老匯國際影城、奧斯卡電影大世界、傳奇奢華影城排了對港片迷而言更原汁原味的粵語版《寒戰2》。
  • 深扒TVB國語配音一哥,那些年有他看國語港劇不違和
    還記得那些年,以TVB為代表的港劇,在內地電視臺輪番上映的繁榮景象,聽著國語配音的港劇,似乎感覺並不是很違和,似乎這也非常的港味。現如今,再看港劇似乎國語版的就近乎看不下去,已經習慣了粵語。這也和許多國語配音大神的離去有關。下面熱線君就來介紹下那些年國語配音的一哥一姐。
  • 記憶中的「港劇對白style」——TVB黃金配音天團!
    對於生活在粵語區的觀眾來說,看電影看劇的時候還是更習慣看粵語版。相信很多廣州的親們都有一樣的經驗,看戲發現是國語配音時,還是習慣性的要切換至粵語發音的模式。但曾經有過那麼一段時間,香港影視文化遍及全國,甚至在一些東南亞國家如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海外的華語影視也得到廣泛的發展;單靠粵語對白打天下那顯然是不行的,於是粵語影視的國語配音團隊應運而生;並且成為了我們記憶中別具一格的「港劇對白style」。比如提起周星馳,也許你第一時間響起的那個聲音,並不是粵語原聲,而是那個極具代表性的經典國語配音!
  • 香港電影很多都是臺灣人配音,為什麼感覺他們一點臺灣腔都沒有?
    一是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是港片的黃金時代,當時香港電影公司的很多背後老闆都是臺灣公司,當時的港片普遍有粵語和國語兩個版本,國語版本基本都是臺灣人配音。二是當時的中國大陸市場電影票房低,港片得到正式上映的極少,直到90年代開始大陸開始普及vcd,基本所有中國大陸人買的影碟全是盜版的,少有的正版也是臺灣人通過福建銷售過來的。當時的臺灣是亞洲四小龍,經濟騰飛,所以港片看重的市場主要是臺灣市場,併兼顧日韓與東南亞華語市場。
  • 《柯南》國語配音幕後揭秘 柯南機靈基德腹黑
    《名偵探柯南:業火的向日葵》由資深的優秀配音工作人員擔任,他們的作品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之作。本片的配音導演是著名配音演員、配音導演鄧小鷗,三部在中國大陸公映的柯南電影都是由她帶領團隊完成的配音工作。日前,柯南配音李世榮、新一和基德配音張杰、毛利蘭配音季冠霖、灰原哀配音閻萌萌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分享他們在為《名偵探柯南:業火的向日葵》配音時的心情故事。
  • TVB國語組男配音演員篇
    在中國大陸,我們最早認識的除了TVB的劇集和演員外,最熟悉的就是各位經典角色的聲音了,可當年的我們並不知道,這些幕後的配音演員長什麼樣子?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TVB國語配音裡那些「男聲們」……陪伴我們長大熟悉的TVB國語配音生1號:杜燕歌
  • 周星馳靠國語配音才能紅?他和石班瑜到底誰成就了誰?
    首先要明確的是,周星馳在90年就已經憑藉《賭聖》在臺灣紅了(那時港片主要市場還是在臺灣),而《賭聖》的配音並不是石班瑜,那時的石班瑜只是個籍籍無名的配音員。他的聲音很尖,不純正,不是好的配音演員胚子,配的通常不是壞人,就是太監,缺少代表人物。
  • 為什麼tvb港劇的國語配音很特別, 沒有臺灣腔也沒有內地腔!
    港劇很多人都喜歡看,尤其是tvb出品的港劇經典的實在太多了,數都數不過來,港劇一般都有粵語版和國語版,粵語版一般都是用演員的原聲,而國語版一般都是要配音員來完成,經常看國語版港劇的網友,想必對這些配音員的聲音都非常熟悉了,加上這些配音員的聲音辨識度高,所以,一聽到這些國語配音,大家就能猜到這一定是港劇!
  • 說說三級片的配音 (下回)
    內地70 80後觀眾熟悉的聲音也逐漸從大熒幕,錄像帶轉變成電視電腦上的TVB劇集和臺配版動畫片,臺配版日劇,韓劇等等。比如風靡一時的《新白娘子傳奇》《灌籃高手》 《大長今》 不得不說《灌籃高手》的臺配真是絕了啊!
  • 港片「芳華」已逝,但如今看陳小春《反黑》依舊經典和感動!
    回想當年,讓我不得不感慨,《無間道》之後再無港片,九七之後(97年香港回歸)再無《古惑仔》,如今再看這部《反黑》,更多的是情懷...真的無比懷念那個粵語黃金時代,那個陪伴了幾代人的青春的記憶!其實大陸人觀看香港TVB劇這幾十年來,已經保留一些文化下來,比如國語配音,雖然粵語區的觀眾聽不慣,但是這對很多人來說真的已經相當習慣了,而且已經成了一種文化。港片最獨特的地方就是它的配音,港片的配音並不是隨便找個人來配音的,只能是TVB自己的國語配音組的那些耳熟能詳的聲音,比如《反黑》中的陳小春的配音張藝,當我聽到這個聲音的時候,立馬想到了「無間道」裡的梁朝偉等等。
  • 國語配音演員葉清的港式配音人生
    聲如其名,他的聲音非常清爽而明亮。葉清赴香港,誤打誤撞進入了配音圈,十幾歲時隨父母從上海移居香港。不喜歡領事館工作的葉清兼職做過遊泳教練,因普通話好,經媽媽的朋友介紹,進了香港電影配音這一行。  從小在上海長大的葉清,看過譯製片國語配音的電影,聽過童自榮配音的佐羅,他還清晰地記著,《葉塞尼亞》中李梓的一句「喂,當兵的。」
  • TVB劇御用配音現身《聲臨其境》,那些港片中熟悉的聲音都出自他
    倪萍請來的是有著三千萬粉絲的德雲社高人氣相聲演員嶽雲鵬秦昊請來的是上一季節目的冠軍、擁有磁性嗓音的實力派演員朱亞文劉敏濤請來的是國家話劇院演員、《士兵突擊》中「伍六一」的扮演者邢佳棟王祖藍請來的則是香港TVB首席配音演員杜燕歌這個名字你可能比較陌生,但他的聲音你絕對熟悉,因為在那些伴隨了你幾十年成長的香港TVB經典影視劇中到處都能聽到他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