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劇國語配音員到底是何方神聖,為何沒口音卻又帶港味?

2021-01-10 騰訊網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幕後配音演員是影視劇生產過程當中的重要環節,香港的國語配音演員很多時候是同時參與電視劇和電影的配音工作。而香港影視劇國語配音演員的變遷,也反映了香港影視劇由盛轉衰的過程。

第一階段:1949-上世紀70年代

1958年,香港才有第一家電視臺,而大家比較熟知的無線電視臺(TVB)1967年才正式開播

一直到70年代,港劇製作規模並不是特別大,因此對配音的需求量也比較小。當時的國語(普通話)配音主流的還是用於電影的配音

當時香港電影最有代表性的便是邵氏這樣的大製片廠,可以說一直到70年代香港電影新浪潮運動掀起之前,國語片一直佔據了香港電影的主流市場。

當時內地因為還比較封閉,當時的國語片主要出產到臺灣、東南亞地區。

而當時的國語配音員的主要構成,都來自於49年以前從大陸遷居香港的內地人,而其中很多本就是從演員轉做幕後配音的。

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60年代的金馬影帝,後轉行幕後配音的唐菁。

唐菁,演員,原名唐振青,生於1924年,河南鄭州人。1963年因《黑夜到黎明》獲金馬影帝。其後赴港加入電懋公司,並在香港定居。入行30多年,拍攝電影七十多部。後退居幕後做配音,後來更棄影從商。

第二階段: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這一時期,粵語片開始在香港電影市場佔據了主流地位。這一時期的香港電影片商在拍片時往往都會製作國、粵兩個語種的版本。當時由於臺灣是香港電影最大的海外市場,因此為了符合臺灣人的口味,當時主流的國語片配音都交給了臺灣配音班底來進行配音。

我們比較熟悉的周星馳御用配音石班瑜便是其中的代表。

而就在這一時期,隨著香港國語電影配音市場的衰落,再加上電視劇行業進入黃金期,很多香港電影國語配音遠就轉戰到了電視劇市場,加入了當時的兩大巨頭,無線和亞視的配音組。當然,這一時期的香港國語配音圈子已經發展比較成熟了,除了49年前後移居香港的內地人,在八九十年代也從內地(少部分臺灣)補充了很多新鮮血液進入國語配音圈。

像我們比較熟悉的《上海灘》當中周潤發的國語配音,便是由當時的著名國語配音員周思平完成的。

到了90年代,TVB開始一家獨大,不少亞視配音員都被挖角到了TVB國語配音組。

下面這副合照便是當時大神匯聚的TVB國語配音組,可以說包辦了我們童年時所聽到的港劇聲音,裡面大部分都是差不多不同時期移居到香港的內地人。

由於當時在香港國語配音相對主流的粵語配音還是小眾,因此當時的國語配音很多都不是專業配音員出身,不少都是從影視演員,戲曲演員轉行過來的。比如第二排右二的邢金沙(94朱茵版黃蓉的配音),就是從崑曲演員轉行過來的。

隨便舉幾個大家比較熟悉的吧

首先是最下面一排穿紅衣戴墨鏡的便是蘇柏麗,也就是佘詩曼、蔡少芬的御用配音,像大家熟悉的《金枝欲孽》裡的爾淳、《宮心計》裡的劉三好,都是由蘇柏麗完成的幕後國語配音。

蘇柏麗是天津人,90年從內地移居香港,這一時期的港劇配音員大多都是在八九十年代從內地到香港的。

近些年,隨著網絡的助力,越來越多當年的港劇配音員被大家熟知,並且出現在了內地的節目上。

比如這位帥哥,就是合照當中最上排最左邊的,他叫張藝,西安人。一般是吳啟華、陳錦鴻的御用配音,大家比較熟悉的《妙手仁心》裡的陳至美醫生、《創世紀》裡的許文彪等等。他便是90年代從亞視配音組加入TVB的典型代表。

還要提一位便是第二排最左邊戴帽子的大叔,他叫杜燕歌,北京人。一般是羅嘉良、林保怡等演員的御用配音,代表作有《創世紀》裡的葉榮添、《金枝玉孽》裡的孫太醫等等。

杜燕歌這些年也轉戰幕前,出演了不少TVB電視劇,比如金枝欲孽2裡的戲班老闆,他老婆就是TVB著名老演員韓馬利

當然,這張合照裡的大神太多了,像鄧萃雯御用配音潘寧(第二排左三)、李若彤版小龍女配音於小華(第二排右三)、黎耀祥御用配音黎泓和(最後一排左二)等等有空下回再慢慢介紹。

第三階段:九十年代末至今

這一時期,由於臺灣電影市場衰落,港片的主要外銷市場轉向了大陸。臺灣配音演員漸漸退出了港片的配音,很多TVB配音員也開始轉戰電影配音。

同時,由於TVB是出了名的工作強度大工資低,所以很多老一輩配音員如前面提到的蘇柏麗也回到了內地發展。亞視更是直接倒閉了,國語配音組只剩下了TVB.

當然,這裡還得順帶提一下沒在上面合照裡出現的葉清,大家熟悉的陳浩民版段譽、無間道裡的劉德華,乃至現在全職高手裡的黃少天,都是由上海人葉清完成的,他也可以說是內地觀眾最為熟悉,曝光度最高的香港國語配音員了。

當然,隨著很多老一輩國語配音的離開,或者退居二線。

很多年輕的國語配音也加入了TVB配音組。

八九十年代老一輩配音員很多都是非科班出身,由師傅帶徒弟這樣傳幫帶性質帶出來的不同

這一時期加入的配音演員主要來自於內地科班,比如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的孫中文,他也是王祖藍的御用配音。

這一時期由於TVB進入了衰落期,內地觀眾看港劇的越來越少,而且有了網上資源之後,很多人會主動選擇聽原汁原味的粵語版。再加上如今的香港電影為了藉助內地市場,大多會採取合拍片的形式,國語配音大多已經轉由內地的配音員來配,而不是從內地轉到香港的那批國語配音員來配音,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甄子丹御用配音陳浩(也是今年大熱動畫哪吒的配音導演)

所以缺了香港電影市場,外加tvb的衰落,所以孫中文為代表的TVB國語配音員的聲音不像老一輩配音員一樣被內地觀眾熟悉。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為什麼TVB劇裡的國語配音很標準卻又帶點「港味」?秘密都在這了
    而香港影視劇配音中,那獨特的「港味」又是怎麼來的呢?十幾歲時從上海移居香港,因為普通話好機緣巧合下進入配音行業。1973年,葉清在上海出生,90年代初就跟父母從上海移居香港。在幾乎純粵語環境的香港,葉清剛開始因為說不好粵語,還有點小懊惱。
  • 為什麼tvb港劇的國語配音很特別, 沒有臺灣腔也沒有內地腔!
    港劇很多人都喜歡看,尤其是tvb出品的港劇經典的實在太多了,數都數不過來,港劇一般都有粵語版和國語版,粵語版一般都是用演員的原聲,而國語版一般都是要配音員來完成,經常看國語版港劇的網友,想必對這些配音員的聲音都非常熟悉了,加上這些配音員的聲音辨識度高,所以,一聽到這些國語配音,大家就能猜到這一定是港劇!
  • 看完陳豪宣萱的新《陀槍師姐》,終於明白港劇為何失去了港味
    我們必須承認,時代不同了,港劇的確已經失去了港味。但港味到底是什麼?港劇失去的又是什麼?這才是真問題。怎麼到了2021年,編導沒進步反倒倒退了?港劇失去的港味,到底是什麼?說完兩部劇的槽點和亮點,我們來聊聊大家在意的問題——港劇怎麼把港味弄丟的?五季評分,很能說明問題。第一季8.5分,第二季落到8分,第三季保持在7.9,第四季跌到7.5,最新季直接跌出及格線。很多觀眾也提到了,新一季,既沒陀槍師姐味,也沒港味。
  • 新手上路—TVB國語配音員趙世浩
    TVB國語配音組,自上世紀80年代成立以來就匯聚了香港國語配音界許多重量級的配音大師。但不可否如,高質量的國語配音為劇集突破了地域語言的隔閡,同時也成為觀眾喜歡TVB劇情的重要因素之一。誇張點講,有的內地觀眾甚至一直認為配音演員的聲音就是明星原聲。
  • 莫文蔚新歌《只是不夠愛》,國語歌搭配港劇的風格讓人耳目一新
    你還記得你聽過的第一部港劇的主題曲嗎?這麼多年來,讓我至今還百聽不厭的港劇主題曲就是黃日華版《天龍八部》裡周華健唱的《難念的經》。最近有一部熱播港劇《飛虎隊之雷霆極戰》邀請了很久沒開嗓的莫文蔚演唱主題曲,這是她第一次為港劇獻聲,唱的還是一首國語歌。
  • 深扒TVB國語配音一哥,那些年有他看國語港劇不違和
    還記得那些年,以TVB為代表的港劇,在內地電視臺輪番上映的繁榮景象,聽著國語配音的港劇,似乎感覺並不是很違和,似乎這也非常的港味。現如今,再看港劇似乎國語版的就近乎看不下去,已經習慣了粵語。這也和許多國語配音大神的離去有關。下面熱線君就來介紹下那些年國語配音的一哥一姐。
  • 沙和尚的師傅到底是何方神聖呢?答案終於曝光了!
    文/ 布衣西遊記當中可以說是塑造了無數的經典形象,其中以五人組合而成的取經團隊最為讓人印象深刻,有實力爆表的孫悟空,那一波波操作真的是六得一塌糊塗,讓人印象極為深刻,豬八戒好色加懶惰更是達到了淋漓盡致的一個地步了,但是沙和尚的形象至今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這到底是怎回事呢
  • TVB腔迎來「第二春」,沒有他們,港劇的好看會大打折扣!
    有學者對粵語母語者在普通話測試中,所表現的方言語調問題,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粵語母語者在說普通話時,常常出現輕重音處理不當的現象,甚至字字皆重,一重到底。此外,粵語和普通話在字調的長短形式和調型上都有差別,粵語方言的語氣助詞一般都會輕讀,在說普通話時,則會把「吧」、「啦」、「嗎」等語氣詞得得很重,甚至還會拖腔。
  • 林峰迴歸、港味變淡,《使徒行者3》到底有沒有毀經典?
    港劇變了?我認。港味,淡了?我說未必。質疑之前,不如先認真想一想,到底什麼是真正的港味?看清楚,再吐槽。三季故事線太亂?我卻看到了「使徒行者宇宙」的野心有觀眾吐槽,劇情好像接不上?一、二、三部到底啥關係?就先給弄糊塗的同學打個底。系列前三部正確的時間線是:二、一、三。
  • 粵語配音VS國語配音,與其相愛相殺,不如好好珍藏
    偶像劇、韓劇、泰劇、日劇充斥著各個頻道,小攤販的貨架旁漸漸變得冷清,DVD碟片賣不出去,港劇的聲音越來越少。現在,應該也沒多少人看了吧!當年,港劇流行的時候,粵語配音也隨之發展起來。90年代,TVB(無線)與ATV(亞視)競爭激烈,同時培養了一大批配音人才。粵語配音員的水平和人氣都有大幅提升。馮錦堂、陳延軒等香港資深配音演員,都分別是TVB粵語配音組、亞視配音組響噹噹的人物。
  • 周星馳靠國語配音才能紅?他和石班瑜到底誰成就了誰?
    首先要明確的是,周星馳在90年就已經憑藉《賭聖》在臺灣紅了(那時港片主要市場還是在臺灣),而《賭聖》的配音並不是石班瑜,那時的石班瑜只是個籍籍無名的配音員。他的聲音很尖,不純正,不是好的配音演員胚子,配的通常不是壞人,就是太監,缺少代表人物。
  • 機場特警:黃子恆劇中的前女友菲奧娜好神秘,究竟何方神聖?
    第一個懸念就是張振朗與黃子恆之間的關係,還是TVB的老套路,兩人是同父異母的兄弟關係,呃,話說從小看港劇,一般兩個男主莫名對立都是這樣的關係,魔姐小時候也覺得特別新鮮,喜歡看這樣的情節,沒想到後來這樣的情節就發生在魔姐身上,魔姐有一個親弟弟,也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在那個年代來講還真是少見呢!
  • 港味到底是什麼味?TVB塑造的香港女星,都有同一個特點
    再看港劇的時候,會覺得香港女星會有一種很顯著的特點,一下子就能讓我們把她們和內地女星區分開,但是這種特點到底來自於哪兒,誰也說不清,於是大家就給她們起了一個專有名詞「港味」。在前段時間的熱播劇《三十而已》裡,高海寧一在高奢店出場,還沒有開口網友就感覺是那個味兒了,就是這個「港味」,但這個「港味」到底是什麼味呢?在說「港味」到底是什麼之前,我們不妨先分析一下高海寧身上的特點,高海寧穿著剪裁合體的衣服和精緻的妝容,有一種無需刻意表現出來的名媛氣質,所以她看起來就像是港星的樣子。
  • 慶餘年:神秘莫測的「影子大人」到底是何方神聖?他居然也和四顧劍...
    例如劇中神秘莫測的「影子大人」,從頭到尾都沒有露過臉,他到底是何方神聖,長什麼樣子。這個問題,想必很多觀眾都非常好奇。今天,小編就帶大家揭秘下,《慶餘年》裡的影子大人的真身。 二、 那麼「影子」究竟是何方神聖,在劇中,卻並沒有被交代過。而其實影子的身世,依然和四顧劍有關係。
  • 林峰迴歸能搶救沒了「港味」的《使徒行者3》嗎?
    第一場戲,「爆薛」到大牢裡探望一個畫家,雙方語焉不詳,畫家也沒露臉。還在想這裝X犯誰呀?鏡頭拉近,竟然是鄭愷!看了不到10分鐘,已經出戲,而這也是被眾多網友吐槽最沒有「港味」的一幕。當然,僅憑一兩個大陸演員參演或客串就判定一部港劇「沒了港味」確實有失偏頗,不過翻看豆瓣短評,很大一部分網友的確給出了「不是TVB」、「沒有港味」的評價。
  • 林峰迴歸能搶救沒了「港味」的《使徒行者3》嗎?
    第一場戲,「爆薛」到大牢裡探望一個畫家,雙方語焉不詳,畫家也沒露臉。還在想這裝X犯誰呀?鏡頭拉近,竟然是鄭愷!看了不到10分鐘,已經出戲,而這也是被眾多網友吐槽最沒有「港味」的一幕。當然,僅憑一兩個大陸演員參演或客串就判定一部港劇「沒了港味」確實有失偏頗,不過翻看豆瓣短評,很大一部分網友的確給出了「不是TVB」、「沒有港味」的評價。這種觀感其實並非《使徒3》才有,近幾年,抱上了騰訊、優酷等內地資本大腿的TVB,錢有了,卻再難複製令一代人印象深刻的、即便因為經費短缺而粗製濫造的經典警匪劇,交出的成績表,也品相難看。
  • TVB破天荒全程普通話播內地跨年晚會,網友:TVB落魄了,港味沒了?
    因此很多關注TVB多年的粉絲不由感嘆:真是今非昔比了,如今的TVB為了迎合內地市場,港味也越來越淡了,甚至「淪落到」給B站抬轎了?不過隨之而來的便是在內地審查制度下話語權的逐漸喪失,以及為了迎合內地市場導致所謂的「港味」越來越淡了 。但話說回來,「港味」這個詞本身就非常"形上學「。
  • 《殺手》來襲,港味十足,誰說港劇已死?!慢節奏值得追
    閻武到底是什麼身份?這部《殺手》是今年TVB出的臺慶劇。由陳豪和黎耀祥兩位視帝主演。目前豆瓣評分8.1。沒想到一切卻是Zero的幌子,用閻武來引出客戶,最終一槍斃命坐收漁翁之利。內核依舊是老港味。用小人物和市井氣,串起整個故事。這也是這部劇「舊」的地方。就算是殺手組織,也不像以往電視劇中那般光鮮亮麗。
  • 《說唱新世代》的參賽選手都是何方神聖?
    這是某問答網站上的一個問題,作為首檔養成類的說唱綜藝《說唱新世代》,雖然選手們略顯稚嫩(這裡別噴,我知道有部分OG),卻用非常牛逼的作品撐起了整個節目的口碑,今天為大家整理一下這些選手們,到底是何方神聖?
  • 使徒行者2沒了爆Seed和釘姐 港劇,到底還行不行?(2)
    港劇,到底還行不行?三年前一部警匪臥底版《狼人殺》,在一片黯淡中,挺身而出。增加的,是大片的格局與質感,失去的,是小人物悲喜與充滿市井氣的港劇原味。可是失去爆Seed和釘姐的《使徒行者》,還是《使徒行者》嗎?失去港味、用內地資本續拍的TVB經典IP劇,救得了港劇嗎?第一集就搞團滅,這部《使徒行者》前傳比所有港劇都更像大片《使徒行者2》,從第一秒開始,就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