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八佰》騙了,楊瑞符才是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指揮官!

2020-09-05 合川墨俠周雲之鄉愁

別被《八佰》騙了,楊瑞符才是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指揮官

周雲

熱門電影《八佰》在人物塑造上採取了「去中心化」的藝術手法,通過聚集操各地方言的中央軍、東北軍、西北軍、湖北保安團等散兵遊勇的方式塑造人物群像,全片並沒有一個特別突出的主要人物。這對於藝術地表現當時以舉國之力支援淞滬戰場的全民族抗戰形勢,避免過於聚焦某位特定的歷史人物而引起爭議,是可以接受的。儘管其中帶有標籤性質的人物與史實並不相符,人物邏輯也比較突兀,但和大量的抗日「神劇」相比,仍然不算太出格。

但是,《八佰》在人物塑造上有一個不可接受,甚至是不可原諒的疏忽,就是對四行倉庫保衛戰實際的戰場指揮者楊瑞符的無視。

根據史料,當時奉命死守四行倉庫的部隊,是國民革命軍88師第262旅第524團第一營,主官是楊瑞符。楊瑞符(1902-1940),天津靜海人。淞滬抗戰爆發時是一營少校營附,因原來的營長在丟失陣地被現場革職,楊瑞符火線升任營長,並奉命率部奪回陣地。主力部隊撤離上海時,楊瑞符親自到團部接受師長孫元良要他率部堅守四行倉庫的手令,他當時就向團長韓憲元慷慨激昂地表示:「誓以最後一滴血,為中華民族爭人格。」

謝晉元原來是524團參謀部主任,也是剛剛火線提拔為團附,師部為體現對留守的重視,臨時指派他到一營「加強領導」。我們都知道軍隊有嚴格的指揮程序,主官還在的時候,任何上級都不能越級指揮部隊。所以儘管當時的作戰行動可能是謝晉元、楊瑞符兩人商定,謝晉元由於職務、軍銜更高,又是奉師部指派指揮作戰,只是在決策上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可能像電影中那樣親自到一線下達命令、指揮作戰。真正布置陣地、分配兵力、調度部隊,在火線下達命令的,是營長楊瑞符。實際上,保衛四行倉庫的戰鬥已經過了一半,楊瑞符才有機會在戰鬥間隙,召集部隊分批訓話時把謝晉元介紹給一營官兵認識,士兵們才知道部隊的最高長官是謝晉元。

《八佰》不僅在戰場上奪了楊瑞符的兵權,甚至還幫楊瑞符受了傷。在一營完成留守任務,撤出四行倉庫時,營長楊瑞符作為主官,親自率敢死隊斷後,而謝晉元率隊突圍。謝晉元在撤退時已有先頭部隊用沙袋搶築了簡易工事,所以並未受傷,而楊瑞符在斷後掩護時左腿中彈,身受重傷。楊瑞符也正是因為負傷,才被送到醫院救治,後來在熱心民眾的掩護下脫離英軍控制,輾轉回到重慶,沒有進入「孤軍營」。

尤其令人不解的是,在《八佰》中,主官楊瑞符全片沒有露臉,僅僅在謝晉元向「楊營長」下達命令時提到過一次,但是卻給了一連連長上官志標很大的戲份。上官連長事前外出公幹並沒有隨部隊開進,直到第三天晚上才趕到四行倉庫。可能是因為臺灣版的《八百壯士》中,把上官的職務誤為少校團附,以官階排序,將上官排在楊瑞符之前,《八佰》未加考察因循之,突出上官志標而忽略楊瑞符,實在是不應該有的疏漏。

楊瑞符是戰場的實際指揮者,不僅僅見於他事後追記的戰地日記,八百壯士中最後一個倖存者、一營一連一排長楊德餘(楊養正)在接受鳳凰衛視採訪時也親口對記者講述了楊瑞符如何親臨火線下達命令,撤退時如何身先士卒光榮負傷的情景,可以相互印證。事後,國民政府獎賞「八百勇士」,謝晉元、楊瑞符二人獲青天白日勳章,其他官兵獲獎章,也是充分肯定了楊瑞符作為戰場主官的作用。

楊瑞符回到重慶以後,先是被任命為第六師第十七團任團長,後來因傷病交加,不宜留在部隊,被安置到重慶北部的合川養傷。合川在抗戰中是大後方重要的傷兵、難童、學校收容地,戰時第三保育院、國立二中、育才學校等機構都設在合川。楊瑞符在合川養傷期間,受到熱情的歡迎和照顧,合川工農商學各界,絡繹不絕前來慰問、看望抗戰英雄。楊瑞符為答謝合川人民的熱情,還應當地報紙《大聲日報》的請求,親自撰寫了回憶錄《孤軍奮鬥四日記》,在該報1939年6月12-17日上連載,轟動一時。這也是四行倉庫保衛戰的親歷者、指揮者留下的最翔實全面珍貴史料。1985年,《合川文史資料選輯》第三輯全文刊發了這篇回憶錄,全國政協文史委主編的《「八一三」淞滬抗戰親歷記》也轉載了這篇文獻。

1940年春,楊瑞符因為槍傷復發,傷口化膿,被送往重慶陸軍醫院治療。但因抗戰期間藥品短缺,楊瑞符病情不斷惡化,搶救無效,英年早逝。臨終時念念不忘合川父老收留之恩,遺囑要回到合川下葬,常望一江碧水東流,盼早日收復大好河山。合川企業家、民生公司董事長盧作孚親自安排輪船將楊瑞符遺體從重慶運回,當地各界千餘名民眾齊聚碼頭迎接楊瑞符靈柩,並護送到生前養傷所住的銅梁洞二仙臺下葬。楊瑞符逝世後,國民政府追贈陸軍少將銜。1945年,抗戰勝利,合川民眾為緬懷長眠此地的抗日英雄,又捐資法幣79萬元,為楊瑞符重建墓地,墓前豎立刻有「抗日將軍楊瑞符之墓」幾個大字的墓碑,並且立了一座方尖碑紀念塔。2015年,鑑於楊瑞符墓年久失修,近於荒蕪,民革合川工委在政協大會上提出關於整修楊瑞符將軍墓地的提案,區政府撥專款重新修葺了楊瑞符將軍墓。現在,楊瑞符將軍墓已經成為重慶市級抗戰遺址,每年清明節和抗戰勝利紀念日,前來弔唁的民眾絡繹不絕。

楊瑞符沒有被歷史和人民遺忘,卻被《八佰》有意無意地忽視、埋沒,實在不應該。

相關焦點

  • 電影《八佰》與四行倉庫保衛戰留給我們什麼啟示?
    >及《八佰》的因由四行倉庫保衛戰發生於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結束標誌著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一場重大戰役淞滬會戰的結束。二、歷史一再告訴我們國弱被人欺,弱國無外交《八佰》電影真實還原了四行倉庫保衛戰歷史,倉庫的南面是隔著一條
  • 電影《八佰》與其四行倉庫保衛戰真實歷史的啟示及勇士們的結局?
    及《八佰》的因由四行倉庫保衛戰發生於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結束標誌著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一場重大戰役淞滬會戰的結束。二、歷史一再告訴我們國弱被人欺,弱國無外交《八佰》電影真實還原了四行倉庫保衛戰歷史,倉庫的南面是隔著一條
  • 《八佰》的真實歷史,四行倉庫保衛戰,抗日英雄永垂不朽
    近日電影《八佰》刷爆了各大影院,成為了今年影院開工後最熱門的黑馬,可是這部電影《八佰》也是歷經了無數的磨難,幾經撤檔才真正的展現在我們的面前,讓我們看到了戰爭的殘酷,抗日戰士的勇烈。保衛戰要更加的慘烈也更加的悲壯。
  • 《八佰》中的四行倉庫保衛戰究竟在保衛什麼?是演戲還是博弈?
    近日電影《八佰》因其宏大而悲壯的場面和跌宕起伏又催人淚下的劇情,使它剛上映不久便獲得了非常不錯的票房和絕佳的口碑。》的故事就發生在淞滬戰役尾聲階段的四行倉庫保衛戰,但是四行倉庫保衛戰究竟在保衛什麼?四行倉庫保衛戰的800國軍壯士,但實際上,進駐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天四夜的只有400多人,而且有相當一部分是剛招募幾個月尚未完成訓練的新兵,當時為了壯大聲勢,對外謊稱800人,所以才有了電影《八佰》的名字。
  • 電影《八佰》引發熱議,回顧歷史還原真實的四行倉庫保衛戰
    8月21日,導演管虎的作品《八佰》在全國各大院線上映。不到一周時間票房已突破10億元。電影的熱映讓更多的人開始關注那段歷史。針對電影內容,輿論場上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觀點認為電影激發起了民眾的愛國之情,是一部難得的好電影,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電影用力過猛,有誇大之嫌。我們不妨暫且放下爭論,從歷史的角度,回顧83年前的那場戰鬥。
  • 電影《八佰》主要講述了什麼故事 守衛「四行倉庫」的是哪支部隊
    電影八佰主要講什麼電影《八佰》是由管虎導演拍攝的一部戰爭題材的影片,電影主要講述在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
  • 死守四行倉庫的「八佰壯士」後來都怎麼樣了?
    一管虎的新電影《八佰》將於8月21日全國上映,這也是疫情之後第一部在院線上映的新電影。網上關於這部電影的爭議很大,爭議的焦點主要是因為下面這張圖片。松井石根原以為四行倉庫的兵力至少有一個旅,因此他答應了讓中國守軍撤離。但他後來從報紙上獲悉,造成日軍陣亡200多人的四行倉庫守軍不足八百人時,他覺得很沒面子。他當即要求英方:當謝晉元部撤退到英租界後必須全部繳械,並限制行動自由。否則,這支部隊退到哪裡,日本皇軍將追擊到哪裡。
  • 如果四行倉庫保衛戰真如《八佰》所拍那樣,歷史會不會很違和?
    原創電影《八佰》上線也有一段時間了,票房節節攀升,目前已經超過20億。但是因為這部電影的題材和編劇,坊間對這部電影頗多爭議。在接近四行倉庫的過程中,日軍各個戰鬥小組交替前進,從容不迫,在前進過程中非常注意佔領掩蔽物,這些都體現出了成熟的戰場經驗。一直到接近倉庫後,日軍也是先派了幾名尖兵進倉庫搜索,在尖兵報告倉庫沒有防禦,只有幾名逃兵後,小隊長才下令日軍進入倉庫。結果倉庫大門落下,先是被守軍扔下麵粉迷茫視線,然後被居高臨下的火力掃射,全軍覆沒了。
  • 《八佰》的爭議和真相,四行倉庫保衛戰究竟在保衛什麼?
    八佰將士的故事就發生在淞滬戰役尾聲階段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四行倉庫保衛戰國軍的參戰部隊是第88師262旅524團1營,由副團長謝晉元擔任指揮官,包括三個步兵連和一個機槍連一共420人,但是為了迷惑日軍,對外宣稱有800人,電影《八佰》的名字由此而來。這場戰鬥發生在上海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因此被稱為四行倉庫保衛戰。
  • 電影《八佰》四行倉庫中的中國守軍到底多少人
    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全營共有 3 個步兵連、1 個機槍連、1 個迫擊炮連,共 450 餘人,出於鼓舞士氣、擴大聲勢等目的,對外仍用團番號,號稱 800 人,由團副謝晉元、一營營長楊瑞符少校等率領,以四行倉庫為固守據點,進行掩護任務。
  • 八佰中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最終結果如何 那一年的四行倉庫留下了298...
    八佰中的四行倉庫四行倉庫守衛戰中,謝晉元率領所謂的「八百壯士」堅守四天四夜,在激戰中,謝晉元部戰士犧牲10餘人,受傷30餘人,擊斃敵人200多人,他們絕對不會投降,但是最終卻撤退了!
  • 如果四行倉庫保衛戰真如《八佰》所拍那樣,歷史會不會很違和?
    小兵兵也來說一說這個片子,不過這裡有一個大前提,小兵兵今天不評論電影怎麼拍,而是假定四行倉庫保衛戰,真的就如電影所拍那樣,然後單純從戰術角度,紙上談兵地分析一下這裡中國軍隊的戰術。為了不誤導大家,這裡小兵兵要強調一下,這場戰鬥在四行倉庫保衛戰中並沒有發生,而是由淞滬戰役初期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之戰移花接木而來,不過可惜的是,攻守雙方完全易位。
  • 看《八佰》有感:再現四行倉庫保衛戰
    最近網上看到很多影評,有說《八佰》好的,有說《八佰》不好的,有的甚至說的非常激烈。不過《八佰》是亞洲第一部IMAX商業大片。IMAX廣闊的動態範圍和接近人眼的成像效果,可完美再現四行倉庫保衛戰,能給觀眾帶來更強大的視覺衝擊。因此我是肯定會去影院「二刷」的。
  • 管虎的《八佰》與真實的四行倉庫戰
    《八佰》籌劃了10年,拍攝230天,影片處處寄託著導演管虎的匠心。《八佰》劇照為了更真實地呈現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戰爭場面,管虎在蘇州找到一塊地,歷時18個月,實景搭建超過20萬平方米,1:1建造了四行倉庫、200米蘇州河及兩岸60多棟建築,讓所有工作人員一進入場景就仿佛穿越時空回到當年似的。
  • 《八佰》到底糊在哪兒?
    四行倉庫保衛戰指揮官不是謝晉元。 片中將戰鬥指揮設定為杜淳飾演的謝晉元和俞灝明飾演的上官志標。 但這場戰鬥的實際指揮是正臉都沒露幾個的楊瑞符。
  • 《八佰》營長楊瑞符,從問題軍官到民族英雄,逃離上海卻抱怨而終
    電影《八佰》對營長楊瑞符著墨不多,但實際上他才是這場戰鬥的主要指揮者,留守四行倉庫的孤軍也都是他的部下,反而對剛到差的團附謝晉元不甚熟悉。師長孫元良最終決定留一個加強營在四行倉庫師部堅守。當晚團長韓憲元召見楊瑞符,卻相對無言,枯坐了20多分鐘。因為他知道,以一營士兵抵擋日軍,沒有期限,無異於去送死。他開不口。
  • 《八佰》:四行倉庫保衛戰真的只是一場秀嗎?是一場怎樣的秀?
    《八佰》《八佰》成為近期最能哭的大片,同時也是最富爭議的大片。關於《八佰》的爭議,除了人肉炸彈那一幕催淚情節,還有就是關於整個《八佰》故事情節的真實性。可是在電影《八佰》中,戰鬥的方式、戰鬥細節和傷亡人數,特別是最後撤離時的慘烈,都與歷史上真正的那場戰鬥不相符。
  • 「八百壯士」精神,與時代同行!電影《八佰》熱映,四行倉庫火了→
    創建於1931年,是由金城、中南、大陸、鹽業等四家銀行共同出資建成的儲備倉庫,所以得名「四行倉庫」。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在這裡發生的四行倉庫保衛戰重新振奮了因淞滬會戰受挫而下降的中國軍民的士氣。它的結束標誌著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一場重大戰役淞滬會戰的結束。
  • 《八佰》熱映,四行倉庫保衛戰,居然也有咱漢中人
    早在去年暑假,我在籌備《漢中風雲•民國篇》欄目的時候,就注意到了,四行倉庫保衛戰中,有位漢中戰士的身影;而這位漢中人,在四行倉庫的戰鬥中,左手掌被子彈打穿後,用布條將穿孔紮緊,繼續投入戰鬥,直到部隊接到命令撤退。最後,幾經輾轉,歷盡艱辛,才回到了漢中鎮巴。
  • 八百壯士浴血四行倉庫紀實
    8月21日,電影《八佰》正式在全國各大院線公映。在《八佰》之前,有兩部反映四行倉庫保衛戰的作品,分別是可以說,在當今現代的電影拍攝設備和剪輯技術的支持下,《八佰》完全有條件拍出更加真實震撼的戰爭場面。果然,沒有讓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