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女》:別讓年幼的孩子,變成家長們實現欲望的工具人

2020-12-23 小向日葵日記

天才就其本質而論只不過是對事業、對工作程度的熱愛而已。——高爾基

何為天才?顧名思義就是上天賜予了某一領域的天賦,可以讓人在眾人面前出類拔萃,成為佼佼者。天才既然是上天賜予的安排,那麼作為父母,我們又應該如何教育天才般的孩子呢?影片《天才少女》可以給你解答。

劇情的發展主要是圍繞了舅舅弗蘭克和外祖母伊芙琳在天才少女——瑪麗的教育上出現分歧,為此展開了一場撫養權爭奪大戰。弗蘭克希望瑪麗能夠像普通孩子一樣上學,和同齡人一起玩樂,盡努力在平凡中生活。但是外祖母並不這麼認為,她認為瑪麗和自己的女兒戴安一樣,在數學方面有一定的天賦,就不應該就此荒廢。她應該要好好利用起來,繼續她母親未完成的事情,為社會做貢獻。

影片的劇情雖然是以爭奪瑪麗的撫養權作為引線,但若是認真觀看,我們不難看出這其實也是一篇值得父母觀看、深思的影片,它通過伊芙琳和弗蘭克爭奪撫養權中折射出對孩子的教育觀,可以讓父母知道在教育孩子上怎麼做才是真正的為孩子好。

01 抓住天賦,一旦有絲毫的怠慢和浪費,就是對整個人類的犯罪。

伊芙琳作為瑪麗的外祖母,戴安的母親,她知道瑪麗擁有著和戴安一樣的數學天賦後,便試圖想要從弗拉克那兒爭奪瑪麗的撫養權,勢必要將她培養成下一個戴安,甚至比戴安更優秀。在伊芙琳看來,擁有天賦的人很少,既然擁有了天賦就應該牢牢抓住,一旦有了絲毫的怠慢和浪費,就是對整個人類的犯罪。因此她出場就贈予了瑪麗心心念念的蘋果電腦,周末帶她到大城市觀光,甚至到麻省理工學院,討得瑪麗的開心,也順帶試驗下瑪麗的天賦能力有多強。

天才的悲劇地於被小而舒適的名望所束縛。——芥川龍之介

就在眾人都以為瑪麗會因為喜歡而選擇跟隨外祖母時,她向社會福利人員說出了心裡話,雖然外祖母很好,但我不想和她一塊兒住,因為她過於專橫。伊芙琳懷著目的性地想要將瑪麗的撫養權拿到手,並且將瑪麗視為天才少女來培養,那就預示著瑪麗將要失去更多歡樂玩耍的時光,她不能夠再像個普通孩子一樣,過著無憂無慮的童年。

02 孩子表現出的快樂並非就是你所認為的快樂。

瑪麗的舅舅弗蘭克希望瑪麗能夠像正常的孩子一樣生活,希望她不要像姐姐戴安一樣終日沉陷在解答千禧難題之上。於是他在教育瑪麗時,他希望她能夠將天賦隱藏起來,不要過分張揚,更不要陷入數學解題中無法自拔。為了讓瑪麗,他辭去可觀的工作,帶著瑪麗走到一個偏遠的小鎮生活。在他看來瑪麗應該擁有和正常孩子一樣快樂的童年,同時讓她學會在平凡中過好每一天。

奈何伊芙琳的出場,讓弗蘭克的心開始動搖。他開始反思自己這麼做是否真的是為了瑪麗好,於是在最終的撫養權爭奪大戰中,弗蘭克儘管有眾多的不舍,但還是放棄了撫養權,將瑪麗寄養在一戶人家裡。她以為瑪麗會開心,直到他發現母親每天都會聘請家庭教師給瑪麗上課,讓她終日在數學題中度過時,他才發現這麼做,瑪麗過的並不快樂,甚至是麻木的活著。

因此作為家長,我們要學會以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因為孩子表現出的快樂並非就是你所以為的快樂。他們也有可能是為了能夠讓家長放心而表現出來的快樂罷了。

03 最好的教育是成就個性。

也許,伊芙琳和弗萊克在教育瑪麗的問題上都存在有私心,但他們的出發點也都是為了瑪麗好,只是在教育方式上表現出不同的看法。值得慶幸的是,在影片的結尾弗萊克交出姐姐臨終前解出的一道千禧題,並以此作為和母親的交換物,重獲瑪麗的撫養權。

只有有天才的人才才能發現天才的幼芽,發展這些幼芽,並善意地給予他們以必要的援助。——聖西門

經歷了一系列的風波,弗蘭克深刻意識到瑪麗的天賦是怎麼也隱藏不住的,而且瑪麗是自發性的熱愛數學,於是他帶著瑪麗上成人大學,課後接瑪麗回家過上以往出海、逗貓、K閣的生活,讓瑪麗在不斷的學習中也能獲得一個孩子童年該有的純真的笑容。

04 了解孩子,正確引導孩子。

伊芙琳和弗蘭克親身經歷了"天才隕落"之後,讓他們明白了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是對孩子好,才是呵護孩子的最佳方式。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應該是發自內心,而不是孩子認為"我父母讓我這麼做",或者是父母也不再會對孩子說:"你這麼做,是為了我而做。"

有些事情本身是我們無法控制,那麼我們只能控制好自己。身為孩子的家長,我們應該要學會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讓孩子能夠跟隨自己內心的想法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旦家長學會適當地放手,孩子在未來道路上會更加有主見,有自己的想法,敢於提出問題並能夠解決問題。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孩子不是家長的附屬品,他們不是為了誰而活著,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他們也希望家長能夠理解他們,多聽聽他們的心聲,感受到他們是多麼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認可,並且希望父母不要過度幹涉自己的生活。

相關焦點

  • 《天才少女》:孩子不是父母實現理想的工具
    童年對於一個人的一生來說是很寶貴的,童年造就一個人的性格,而性格可以決定人的命運,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童年能決定人生的方向。電影《天才少女》是一部關於孩子教育問題的電影,孩子的童年需要什麼,我們又該給孩子什麼,這是一個值得大多數家長深思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從兩個角度,用電影中的情節映射現實中關於孩子教育的問題。
  • 《天才少女》:當「天賦」變成束縛,家長要如何幫孩子解脫?
    在生活中,家長們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展示出了過人的天賦,或者是在某個領域像宛如神助一般,能夠完成其他同齡孩子做不到的事。那麼,這時候家長會選擇對孩子展開什麼樣的教育呢?前幾天,朋友給我推薦了一部有關孩子天賦和教育的電影——《天才少女》。這部電影講述的就是關於一個有著極高數學天賦的小天才瑪麗的故事。
  • 當「美國隊長」遇見天才小蘿莉,《天才少女》
    這電影告訴我們,孩子不是大人實現自我夢想的工具,即使她天賦異稟,但也不能被剝奪作為小孩子童年的快樂。《天才少女》該片講述美隊扮演一名原本波士頓大學助教現在是修船工的Frank Adler在姐姐自殺後領養了外甥女Mary——一位智力過人的天才少女。Mary剛一入學就表現得與眾不同,然而舅舅Frank只想讓孩子過普通人生活。
  • 音樂天賦趁早開發,家長從這3方面開發,讓孩子變成音樂天才
    同樣是從小就有一定的天賦和才能,有的人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斷變得普通,肯定根本找不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方面,而有的人也會像張鈺琪一樣,憑藉著自己的才能、努力和喜愛,一步步實現自己的夢想。想讓孩子成為音樂天才,天賦的落腳點非常重要。
  • 電影《天才少女》,一場教育引發的衝突,天才該如何培養
    成為天才,可能是很多普通人的夢想,但是天才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他們的內心有著怎樣的想法和掙扎,很少有人知道。很多人覺得天才是天生的,其實不然,天才是教育和培養出來的,是優質教育下的一個碩果。這部《天才少女》會讓觀眾對教育有一個新的認知。
  • 家長如果不控制欲望,孩子將來會變成「急性子」,1歲前就要布局
    家長如果不控制欲望,孩子將來會變成「急性子」,1歲前就要布局不想孩子變成「急性子」媽媽要懂得壓制欲望,1歲前就要儘早布局瑞士心理學、分析心理學的創始人卡爾·古斯塔夫·榮格,曾提出過一個著名的論斷:「性格決定命運。」他強調孩子的性格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很多父母認為寶寶的性格是天生的,從小就表現出自己的性格特點是很正常的。
  • 電影《天才少女》,對於孩子的天賦,我們不能壓榨應該引導
    學說到天才少女,人們難免第一時間想到天賦異稟的小女孩兒,經歷重重磨難,跨過一個個陷阱,最終實現夢想達成目標的勵志故事,但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電影卻偏偏「不按套路出牌」。《天才少女》講述了一個天才小女孩瑪莉在被發現數學天賦後,舅舅法蘭克和外祖母伊夫林圍繞孩子的撫養問題產生分歧的故事。
  • 高智商的孩子,都有這3個「怪癖」特徵,家長別把「天才」扼殺了!
    ▼望子成龍是父母的共同心願,每個人都希望孩子聰明伶俐。小孩的聰明,除後天培養外,先天遺傳也起著重要作用。一些高智商寶寶會在幼齡階段展現出「怪癖」,家長們需要耐心觀察,別把「天才扼殺在搖籃中」。父母可能覺得孩子不夠專注,但是觀察新鮮事物是對孩子洞察力的一種體現。而且部分孩子還會深入研究新鮮的東西,比如新買的玩具孩子恨不得把「底朝天」拆了研究清楚,對此家長也頭疼不已,其實這不是孩子淘氣,而是他們創造性的一種表現。
  • 如何將動畫片變成早教工具?家長知道這3點,輕鬆搞定早教困難
    很多家長心裡都知道,「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既有意義,但是又沒有那麼必要。因為大量的學習勢必會減少孩子在其他方面的時間,比如看動畫片,做遊戲等,只有學習的童年生活,孩子們太不容易了。所以,有一個建議是,家長們可以試著把看動畫片,變成早教的工具,聰明的家長都知道利用動畫片,讓孩子的思維開發,實踐能力不斷提高。
  • 《天才少女》:一部喚醒父母教育的電影!
    ·鄧肯、珍妮·史雷特和奧塔薇亞·史班森主演,該片講述了一個天才小女孩在被發現數學天賦後,舅舅和外祖母圍繞孩子的教育撫養問題產生分歧的故事。所以對於這樣一個天才人物,她怎麼會屑於跟一群一年級的孩子做朋友?天才少女她的好朋友是弗瑞德――一隻與別的貓與眾不同的獨眼貓,那是她在垃圾桶旁邊撿回來的,以及羅伯特――一個三四十歲的女人,這個女人是她的鄰居,在瑪麗看來,羅伯特是一個很有智慧的女人,所以她喜歡和她做朋友。從這些行為不難看出,天才瑪麗不僅智力上水平驚人,而且情商方面發育也很快,她明確自己得到了什麼,她希望得到什麼。
  • 愛因斯坦:孩子都是天才,是家長的錯誤教育抹殺了孩子的天賦
    長此以往,原本朝氣蓬勃的孩子失去了創造力,依賴別人,一旦依賴的人無法幫忙就會不知所措。 愛因斯坦曾說過:「孩子生來都是天才,在他們求知的歲月中,往往是錯誤的教育方法扼殺了他們的天賦。」
  • 從《想飛的鋼琴少年》和《天才少女》,解讀兩位天才孩子的異同
    6歲的維特在一次家庭聚會時,父母讓他在賓客們面前展示了自己驚人的鋼琴天賦,獲得了所有賓客的高度稱讚。維特父母更是感受了前所未有的得意,他們一致認為,需要給孩子壓力,沒有壓力就不會成功。從那以後,年僅6歲的維特便邁上了日夜苦練鋼琴的困境之路。《天才少女》中的瑪麗則是繼承了母親黛安的天才基因,從小便擁有超高的數學才能。剛進入學校時,7歲的瑪麗就將自己的數學才能在老師面前展示得淋漓盡致。
  • 昔日童星王欣逸變成殺人犯,千萬別讓短視,影響了孩子的似錦前程
    美國詩人惠特曼說過:「一個孩子每天都在向前走,他看到了什麼,然後它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 有些家長急賣貨,為了控制孩子不長高,幾百元一瓶的「三無」生長抑制劑,就給孩子當飯吃。 兒童模特圈賺錢快,「一年開奔馳,兩年換賓利,三年住別墅」。 有些家長便瘋狂地為孩子接單,在可以搖錢的時候,多搖一點。
  • 稱呼從「媽媽」變成「媽」,暗含了孩子心理的變化,家長別大意
    孩子從牙牙學語開始到滔滔不絕,從步履蹣跚到健步如飛,他們對你的稱呼也從「媽媽」變成了「媽」。這個變化雖然看似簡單,但在它的背後,其實暗含了孩子心理的4點變化,家長們可不能忽視。從「媽媽」變成「媽」,見證著一場漸行漸遠的旅程小馮是一位90後寶媽,平日裡性格活潑,從來不在孩子面前擺父母的架子,所以女兒從小就和小馮感情好,兩個人總是湊在一起聊天、逛街、吃美食。
  • 致科研「神童」與「天才」少女——成也「推手」,敗也「推手」
    任何事情一旦被媒體報導足夠的次數,而無人質疑,這件事就會變成事實。但不久,那位「神童」的癌症論文一等獎被撤銷,並收回獎牌和證書。緊接而來的是質疑,科研是一個很嚴謹的東西,許多東西往往不是所謂天賦就能彌補的。所謂神童,不過是外界加之的一個符號而已。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才」的背後原來還是爹媽牛掰!這幾天,來自於浙江的天才少女岑某某火了!
  • 孩子需要怎樣的教育|《天才少女》:接受自己,遵從內心的選擇
    電影講述了一場關於天才少女瑪麗撫養權的爭奪戰,伊芙琳和弗蘭克背後代表著不同的教育理念。長大的瑪麗逐漸展露出天才的一面,聰慧過人,見地深刻。為了讓她像其他孩子一樣多交朋友,受到集體教育,弗蘭克把瑪麗送去了小學,並囑咐她收斂光芒。不過第一天上學時,她在數學課上沒忍住無聊,輕易暴露了實力。
  • 「天才少女一天作詩2000首」:別拿成功學禍害孩子
    我們很難將批評的矛頭對準一個孩子,那些對她進行訓練、「馴化」的推手,才更應該被推到前臺,接受輿論的評判。▲網傳岑某某簡歷。前腳剛有「小學生研究基因獲全國大獎」走紅,後腳立馬又一位「天才少女」出世了。然後,我們再來欣賞一下她的演講視頻:這確實是「神童」了,只不過那動作、那表情、那手勢、那語氣,無不讓人大呼「熟悉」。說實話,看完這樣的簡歷和演講視頻,我的心情是複雜的。孩子是個好孩子,也是個好坯子。
  • 給孩子看《小豬佩奇》影響不好?一位媽媽直言:家長別甩鍋動畫片
    小時候,我們的啟蒙動畫片,一般都是四驅兄弟、魔法少女櫻等,而如今的很多小孩子的啟蒙動畫,是喜羊羊或者是幾年前爆火的《小豬佩奇》。然而,關於《小豬佩奇》這部動畫片,卻一直有很多批評的聲音。一位媽媽直言:家長別甩鍋動畫片有不少媽媽在網上訴苦,自己給孩子看了《小豬佩奇》之後,深受「毒害」。寶媽表示,自己的兒子看了《小豬佩奇》,每天就在家裡學豬叫,一天到晚哼哼唧唧的,而且還喜歡亂蹦,床上蹦沙發蹦,弄壞了不少家具。下雨天還學動畫片踩泥坑,弄得自己一身大泥巴。
  • 請家長們長點心 別再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孩童的心靈最是純潔透明,身為孩子的父母理應竭盡所能地保護他們,讓他們擁有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但是,很多人並沒有肩負起家長的責任,讓自己的孩子遭受到傷害,有的傷痛甚至影響伴隨終身。可是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的軟肋是重男輕女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尤其在酒後,總是痛哭流涕,無法釋懷。海棠很少和父親聯繫溝通,過年過節很少回家,幾乎當父親不存在。後來,我了解到,海棠和父親之間的心結源於她的奶奶。
  • 孩子愛「找茬」?或是因為家長表揚不當,天才也靠人「捧」!
    如果孩子考試考了好成績,把試卷拿到家長面前,等著家長誇獎的時候,家長只淡淡地瞥了一眼,一句表揚的話也沒有,孩子一定會特別失望!而且,還有一個附帶的壞影響,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會大打折扣!要知道,沒有哪個孩子的好成績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它離不開孩子的努力和付出。馬斯洛需要層次論指出,每個人都有被尊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