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就其本質而論只不過是對事業、對工作程度的熱愛而已。——高爾基
何為天才?顧名思義就是上天賜予了某一領域的天賦,可以讓人在眾人面前出類拔萃,成為佼佼者。天才既然是上天賜予的安排,那麼作為父母,我們又應該如何教育天才般的孩子呢?影片《天才少女》可以給你解答。
劇情的發展主要是圍繞了舅舅弗蘭克和外祖母伊芙琳在天才少女——瑪麗的教育上出現分歧,為此展開了一場撫養權爭奪大戰。弗蘭克希望瑪麗能夠像普通孩子一樣上學,和同齡人一起玩樂,盡努力在平凡中生活。但是外祖母並不這麼認為,她認為瑪麗和自己的女兒戴安一樣,在數學方面有一定的天賦,就不應該就此荒廢。她應該要好好利用起來,繼續她母親未完成的事情,為社會做貢獻。
影片的劇情雖然是以爭奪瑪麗的撫養權作為引線,但若是認真觀看,我們不難看出這其實也是一篇值得父母觀看、深思的影片,它通過伊芙琳和弗蘭克爭奪撫養權中折射出對孩子的教育觀,可以讓父母知道在教育孩子上怎麼做才是真正的為孩子好。
01 抓住天賦,一旦有絲毫的怠慢和浪費,就是對整個人類的犯罪。
伊芙琳作為瑪麗的外祖母,戴安的母親,她知道瑪麗擁有著和戴安一樣的數學天賦後,便試圖想要從弗拉克那兒爭奪瑪麗的撫養權,勢必要將她培養成下一個戴安,甚至比戴安更優秀。在伊芙琳看來,擁有天賦的人很少,既然擁有了天賦就應該牢牢抓住,一旦有了絲毫的怠慢和浪費,就是對整個人類的犯罪。因此她出場就贈予了瑪麗心心念念的蘋果電腦,周末帶她到大城市觀光,甚至到麻省理工學院,討得瑪麗的開心,也順帶試驗下瑪麗的天賦能力有多強。
天才的悲劇地於被小而舒適的名望所束縛。——芥川龍之介
就在眾人都以為瑪麗會因為喜歡而選擇跟隨外祖母時,她向社會福利人員說出了心裡話,雖然外祖母很好,但我不想和她一塊兒住,因為她過於專橫。伊芙琳懷著目的性地想要將瑪麗的撫養權拿到手,並且將瑪麗視為天才少女來培養,那就預示著瑪麗將要失去更多歡樂玩耍的時光,她不能夠再像個普通孩子一樣,過著無憂無慮的童年。
02 孩子表現出的快樂並非就是你所認為的快樂。
瑪麗的舅舅弗蘭克希望瑪麗能夠像正常的孩子一樣生活,希望她不要像姐姐戴安一樣終日沉陷在解答千禧難題之上。於是他在教育瑪麗時,他希望她能夠將天賦隱藏起來,不要過分張揚,更不要陷入數學解題中無法自拔。為了讓瑪麗,他辭去可觀的工作,帶著瑪麗走到一個偏遠的小鎮生活。在他看來瑪麗應該擁有和正常孩子一樣快樂的童年,同時讓她學會在平凡中過好每一天。
奈何伊芙琳的出場,讓弗蘭克的心開始動搖。他開始反思自己這麼做是否真的是為了瑪麗好,於是在最終的撫養權爭奪大戰中,弗蘭克儘管有眾多的不舍,但還是放棄了撫養權,將瑪麗寄養在一戶人家裡。她以為瑪麗會開心,直到他發現母親每天都會聘請家庭教師給瑪麗上課,讓她終日在數學題中度過時,他才發現這麼做,瑪麗過的並不快樂,甚至是麻木的活著。
因此作為家長,我們要學會以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因為孩子表現出的快樂並非就是你所以為的快樂。他們也有可能是為了能夠讓家長放心而表現出來的快樂罷了。
03 最好的教育是成就個性。
也許,伊芙琳和弗萊克在教育瑪麗的問題上都存在有私心,但他們的出發點也都是為了瑪麗好,只是在教育方式上表現出不同的看法。值得慶幸的是,在影片的結尾弗萊克交出姐姐臨終前解出的一道千禧題,並以此作為和母親的交換物,重獲瑪麗的撫養權。
只有有天才的人才才能發現天才的幼芽,發展這些幼芽,並善意地給予他們以必要的援助。——聖西門
經歷了一系列的風波,弗蘭克深刻意識到瑪麗的天賦是怎麼也隱藏不住的,而且瑪麗是自發性的熱愛數學,於是他帶著瑪麗上成人大學,課後接瑪麗回家過上以往出海、逗貓、K閣的生活,讓瑪麗在不斷的學習中也能獲得一個孩子童年該有的純真的笑容。
04 了解孩子,正確引導孩子。
伊芙琳和弗蘭克親身經歷了"天才隕落"之後,讓他們明白了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是對孩子好,才是呵護孩子的最佳方式。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應該是發自內心,而不是孩子認為"我父母讓我這麼做",或者是父母也不再會對孩子說:"你這麼做,是為了我而做。"
有些事情本身是我們無法控制,那麼我們只能控制好自己。身為孩子的家長,我們應該要學會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讓孩子能夠跟隨自己內心的想法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旦家長學會適當地放手,孩子在未來道路上會更加有主見,有自己的想法,敢於提出問題並能夠解決問題。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孩子不是家長的附屬品,他們不是為了誰而活著,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他們也希望家長能夠理解他們,多聽聽他們的心聲,感受到他們是多麼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認可,並且希望父母不要過度幹涉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