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找茬」?或是因為家長表揚不當,天才也靠人「捧」!

2020-12-25 劍客談教育

如果孩子考試考了好成績,把試卷拿到家長面前,等著家長誇獎的時候,家長只淡淡地瞥了一眼,一句表揚的話也沒有,孩子一定會特別失望!而且,還有一個附帶的壞影響,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會大打折扣!要知道,沒有哪個孩子的好成績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它離不開孩子的努力和付出。

馬斯洛需要層次論指出,每個人都有被尊重的需求。比起生理、安全和社交需求來說,這已經是一種高級的需求,僅次於最高級的自我實現的需求。

為什麼人們需要表揚?

1,表揚的意義在於體現存在的價值

(1)人應當自尊,人也需要被認可。尊重分為內外兩種,一種是內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而另一種是外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受到別人的尊重、信賴和高度評價。馬斯洛認為:當一個人的尊重需要得到滿足時,這個人就會變得十分自信,對社會和他人呢,也是滿腔熱情!為什麼會這樣?因為,被他人肯定和賞識,一個人才會體驗到自己活著的用處和價值。

(2)成年人需要表揚。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在單位裡完成了一件別人做不到的工作後,領導如果視而不見,你肯定會心生怨言,產生「良禽擇木而棲」的跳槽念頭。反之,如果領導第一時間肯定你的努力,讚賞你的付出,你一定會生出「士為知己者死」的感動,更加盡心竭力、任勞任怨。

再比如說,妻子精心烹製了幾道精美的菜餚,丈夫卻在飯桌上想著工作上的事,一點也體會不到妻子的匠心,反而味同嚼蠟,妻子肯定覺得自己媚眼拋給了瞎子看,白花了一番心思!不出意外,後面就會尋機會找茬吵架,而且她多半還會撂挑子不幹。

(3)未成年人更需要表揚。未成年人由於心性未定,更加容易受情緒化影響,所以,有句話說得好,成年人只講利益,小孩子才分對錯。就像嬰兒餓了就會大哭,大人餓了還會看外界情況允不允許表達出來。小孩子總是更加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比起成年人對表揚的需要,未成年人顯得更加迫切和直白。天才也靠人「捧」!

2,該表揚時,家長千萬不要吝嗇

(1)孩子會想辦法「找茬」。若是孩子的努力得不到家長的賞識和肯定,孩子毫無疑問會感到失望和失落。這時候,他們免不了要耍些小性子,通過「找茬」來吸引家長的注意。性格內向的孩子會悶悶不樂、不搭理人,外向型的孩子則會發脾氣、扔東西,激進叛逆的孩子還會在接下來的考試時故意考砸,實施他們以為正確的「報復」行為。

(2)孩子會形成錯誤的認知。孩子這時候的心理是:既然我考得好爸媽不在乎,那麼我考得差他們也不會在乎!想考好還要吃苦,不想考好放鬆學習就可以了。

一旦孩子產生這樣的想法甚至付諸行動,問題就嚴重了!要知道「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學壞容易只在一瞬,學好太難,需要長期堅持啊!

劍客老師從事教學工作近30年,帶過幾屆班主任,家裡也出了個名牌大學生。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涯,更加堅信家長善用表揚,孩子更加優秀。

表揚有什麼規律?記住三要素

1,及時。表揚一定要及時,才能發揮正向作用。

(1)及時表揚能給孩子正向反饋。為什麼很多人喜歡玩遊戲?因為能得到第一時間的反饋。為什麼很多人喜歡在網上發表文章?也因為能得到網友的即時跟帖互動。一件事幹得漂亮,誰不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看見、佩服、稱讚呢?霸王項羽曾說過:「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雖然不無誇耀,但這是人類的正常心理。孩子學習進步了,修養提升了,都應當給予及時表揚,這種正向反饋能激勵孩子持續發力,不斷提高。

(2)延後表揚有時會適得其反。在應該表揚的時間點上不表揚,非要搞什麼延遲滿足、挫折教育,等過了這個點再來補上表揚,怎麼看都像是演戲,缺乏誠意。眾所周知,跳舞必須要合拍,才賞心悅目,踩不到節奏,慢半拍,就怎麼看怎麼彆扭!所以,應當表揚孩子時,家長一定要立即奉上稱讚之詞,絕不要拖到孩子的期望變成失望了再來說,遲則生變。

《一千零一夜》中有個「漁夫和魔鬼」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魔鬼在前三個世紀裡許願,會給救他的人以豐厚的報酬,但三個世紀的等待落實了之後,他的期望就變成了怨恨,之後若有人救他出來他反而要恩將仇報了。

2,有度。表揚一定要有分寸,過猶不及。

(1)過分的誇獎,會讓人覺得虛偽。比如,一次月考中略有進步,從班級前30名進步到前20名,可以實事求是地加以肯定,千萬不要誇大其詞,搞得孩子好像高考中了狀元一樣!

(2)誇獎也不能過於泛濫,別動不動就來表揚。不管什麼都來表揚一通,就會使人對表揚失去期待。比如,一些老師在課堂上對學生回答問題不管對錯都先表揚一通,學生就會覺得這樣的表揚索然無味。孩子做了他們應該做的事時,家長也不必件件都要表揚。做得超出應該的值,表揚才合適。

3,創新。表揚一定要別出心裁,不能千篇一律。

(1)孩子需要有創意的表揚。所謂創意,就是出乎意料的想法。不在孩子的想像範圍內內,這樣的表揚才能讓孩子眼前一亮,得到意外的驚喜,特別感動,念念不忘。比如,幫孩子實現一個期待已久的願望。

(2)孩子不喜歡沒有創意的表揚。翻來覆去只會那麼幾句濫調陳詞,會讓孩子覺得特沒勁。比如,只知道說「你真棒!」「太厲害了!」之類的話,孩子聽多了就容易產生厭煩心理。

如何表揚?避免四個「不能」,做到「四要」

1,不能泛泛而談,表揚要結合具體的事情。

(1)表揚要具體,不能大而化之。孩子取得好成績,家長不要只會說,不錯,比上回好,要繼續保持。到底是因為在哪些方面比過去有進步,家長要把它找出來加以肯定。哪裡比上回好,為什麼好?

(2)表揚要落在實處,不能浮在半空。比如說,孩子語文考試中作文得分明顯高於以往,要著重表揚作文上的進步,而不是泛泛地整體誇一下就完事。要把作文進步的細節都弄清楚,究竟是主題立意、行文結構佔優還是遣詞造句精彩?不能是「葫蘆僧判斷葫蘆案」,含含糊糊地誇兩句好就完事。

2,不能只誇結果,表揚要著重於取得成績的原因。

(1)表揚要誇原因。比如說上面講到的作文分數高,要表揚孩子近階段認真閱讀、觀察細緻、勤於思考、勇於表達,而不是誇孩子你作文寫得好,很棒。

(2)誇原因要強調努力。特別是講原因一定要落在孩子怎麼努力上,而不能歸功於孩子多麼聰明,這會讓孩子懈怠,覺得單靠聰明就管用了。

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通過持續10年的跟進試驗,得出了一個重要的結論:

「誇獎孩子努力用功,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覺。孩子會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反之,誇獎孩子聰明,就等於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這樣,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

德韋克團隊發現,採用了錯誤的誇獎方式,對孩子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第一,認為聰明更重要,孩子會下意識地覺得努力沒那麼重要,更有甚者,會故意不努力,因為孩子會以為做一件事需要努力就等於自己還不夠聰明;

第二,經常被誇獎聰明的孩子,一旦遇挫,失敗感更強烈。所謂捧得越高,摔得越重,就是這個道理。

3,不能只唱讚歌,表揚要與指出不足、提出希望結合起來。

(1)不能溢美,也不能對缺憾和不足假裝看不見。事情都有其兩面性,既要看到成績,也要看到不足,在表揚的時候稍微夾帶一點私貨,孩子更樂於接受。同樣,若是專門批評孩子的某些不足,孩子會增加沮喪或者牴觸心理,效果並不好。

(2)合理的做法是三部曲:表揚+批評+建議。在不同場合注意這三者的順序和比重,搭配起來使用會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是以表揚為主,還是以批評為主,或者想提出建議,要根據想要達到的目的來。這三者可以分別單獨使用,也可以兩兩組合,直到三位一體。而且,誰先誰後,也要認真考慮,不能張口就來。比如說,想委婉地批評孩子,就要先以表揚來作鋪墊,在孩子心情愉快的時候,水到渠成地點出批評意見,最後給出合理建議,孩子就會心悅誠服。

4,不能濫用實物,表揚要與激勵措施區別開來。

(1)表揚的方式多種多樣。口頭表揚、口頭表揚加實物獎勵、口頭表揚與兌現對孩子的某項承諾、口頭表揚與達成孩子的一個心願,等等,要結合起來靈活運用。

(2)要讓表揚給孩子創造驚喜。不時地給孩子一個意外的驚喜,讓孩子對家長的激勵和賞識充滿期待。而若想得到這些驚喜,除了努力別無他法。這樣,還怕孩子不保持努力嗎?

(3)表揚是為了激勵孩子進步,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讓孩子只為得到家長的表揚而努力。有的家長喜歡給孩子實物刺激,比如買無人機、手機、電腦等,有的還直接獎勵鈔票,這些激勵措施都值得商榷。

總之,家長不吝嗇表揚,不刻意延遲表揚,會表揚,有度有節有創意地表揚,一定會起到妙不可言的作用!希望家長朋友都用心做好這件事,等待你的一定是一個讓你驕傲的出色孩子。

你有什麼高見?歡迎留言探討。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15個表揚和10個懲罰孩子的科學方法,請家長查收
    「愛家心理:學習愛,分享愛」 愛家心理 | 幸福自己 | 幸福孩子 | 幸福家庭 | 幸福事業 表揚努力: 當孩子給你呈現一幅漂亮的畫,或是他的其他成績時,不要被喜悅衝昏了頭腦,記得肯定他為此付出的艱辛和努力。 2. 表揚堅毅: 當孩子完成一件對他來說很有挑戰的事情時,無數次失敗後肯反覆嘗試,請記得肯定他的耐心和堅持。
  • 孩子討厭學習的原因,可能是家長的這些做法,別不當回事
    而且父母過分看重分數的話,慢慢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時間長了,孩子難以承受這樣的壓力,就會對學習產生厭煩的情緒,甚至乾脆就放棄了學習。家長看孩子,不能光看成績,還要發現孩子的優點,並且多加鼓勵和表揚,以此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孩子學習不太好的話,家長應該做的是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樂趣,而不是一味打壓。
  • 身為家長的你,表揚孩子,一定要注意避免「虛張聲勢的驕傲」
    關注後發送01,領取「高分作文十二講」在上一篇文章我們講了初一年級的孩子最需要做好心理輔導,他們希望能夠得到來自老師、同學、家長的表揚。這裡可能有家長會問,表揚還不簡單嗎?就是誇誇小孩唄!但是,你真的會表揚孩子嗎?在表揚中我們最經常犯的就是「虛張聲勢的驕傲」。那什麼叫虛張聲勢的驕傲呢?我們分成兩步來分析。
  • 表揚孩子等於驕傲自滿?不善表達的父母,讓孩子人生充滿遺憾
    02 愛的方式不對=沒有愛家長覺得自己在孩子身上投注了全部的愛,但是孩子卻覺得自己從不被愛,發生這種情況,中間一定有哪一環節出現了問題。經過逐一排查,結症還是在父母身上。就像教育家們常說的一句話:孩子都是好孩子,錯誤的只有家長。也許不對,但很多家長最後都認可了。
  • 孩子成功了99%,家長卻盯著失敗的1%:天才就是這樣被扼殺的!
    比如丁俊暉,如果他父母把打撞球當成「玩物喪志」,那世界上會多一個平庸的學生,失去一個斯諾克的天才。雖然越來越多的實驗證明,天才也是後天培養的結果(比如莫扎特3歲就練琴了);但到了丁俊暉這種世界頂尖水平,光靠努力是不行的,得有天賦。
  • 《天才少女》:當「天賦」變成束縛,家長要如何幫孩子解脫?
    在生活中,家長們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展示出了過人的天賦,或者是在某個領域像宛如神助一般,能夠完成其他同齡孩子做不到的事。那麼,這時候家長會選擇對孩子展開什麼樣的教育呢?前幾天,朋友給我推薦了一部有關孩子天賦和教育的電影——《天才少女》。這部電影講述的就是關於一個有著極高數學天賦的小天才瑪麗的故事。
  • 《天才少女》:別讓年幼的孩子,變成家長們實現欲望的工具人
    天才就其本質而論只不過是對事業、對工作程度的熱愛而已。——高爾基何為天才?顧名思義就是上天賜予了某一領域的天賦,可以讓人在眾人面前出類拔萃,成為佼佼者。天才既然是上天賜予的安排,那麼作為父母,我們又應該如何教育天才般的孩子呢?影片《天才少女》可以給你解答。
  • 愛因斯坦:孩子都是天才,是家長的錯誤教育抹殺了孩子的天賦
    長此以往,原本朝氣蓬勃的孩子失去了創造力,依賴別人,一旦依賴的人無法幫忙就會不知所措。 愛因斯坦曾說過:「孩子生來都是天才,在他們求知的歲月中,往往是錯誤的教育方法扼殺了他們的天賦。」
  • 家長搖擺不定的愛,造成孩子心理陰影,別忽視邊緣型人格的破壞
    很多家長都不知道,這兩種類型的孩子,都極有可能具有邊緣型人格障礙。朋友的孩子江江從小就很聽話。在學校深得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在家裡也深受長輩們的喜歡。許多家長都以江江作為榜樣,但實際上,江江內心一直在慢慢改變。
  • 總愛「吸手指」的孩子,將來很難擺脫3種結局,家長別不當回事
    文|西紅柿媽媽有的小孩子很喜歡吸舔手指,或是咬手指,甚至就連部分成年人,也有這種壞習慣,還怎麼戒都戒不掉。愛看籃球的爸媽可能都知道,詹姆斯身為明星,他也有吸咬手指的習慣,甚至就連科比,也有一階段存在這樣的怪癖。
  • 孩子常說這2句話,可能是病了,家長別不當回事兒
    少年說裡曾有這樣一個女孩,她叫袁景頤,她上臺吐槽的是媽媽眼中「別人家的孩子」,十項全能,這也好,那也好。在臺上公開乞求媽媽的表揚,希望媽媽誇誇自己,「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啊,為什麼你總是看不到呢?」
  • 為什麼孩子會對你的表揚嗤之以鼻?給孩子廉價的表揚不如不說
    適當表揚的效果顯然比批評要好,而批評的效果要優於不給予評價。這就是赫洛克效應。我們了解了赫洛克效應就能很好地理解為什麼我們坐在孩子身邊,他就能提高學習效率了,這種無聲地關注,其實就是對孩子學習的一種肯定和評價。赫洛克效應也給我們家長三點啟示:第一,學習是孩子的事情,但家長不可不聞不問,不被關注的孩子很難提高學習成績,愛上學習。
  • 孩子臉上3種「古怪」現象,暗示脾虛積食,家長別不當回事兒
    聽樂樂媽抱怨說樂樂因為不好好吃飯,脾胃一點兒也不好經常積食,三天兩頭生小病,都快把家裡人愁死了。確實小孩兒淘氣一般都還能接受,但老生病就太讓人擔憂了。 其實我跟樂樂媽聊過之後覺得,樂樂其實也沒那麼挑食調皮,表面上看樂樂是因為不好好吃飯導致小毛病不斷,但我看樂樂一直也都是瘦瘦的不怎麼長個兒,估摸著脾胃早就落下病根了,所以才胃口不好不愛吃飯的,想讓樂樂吃飯香關鍵還得調理好他的脾胃才行。
  • 孩子為什麼不愛叫人了?
    明明今年3歲多了,以前可是小區裡出名的小甜嘴,只要我們讓他叫人,他就甜甜地叫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大人都喜歡得不得了,都願意逗他玩,也會把好吃的、好玩的給他,摸摸臉蛋、親親他,明明很開心,我們也覺得很自豪。但是最近一段時間,明明變得不愛叫人了,爸爸媽媽要不住提醒,有時候勉強叫一聲,有時候做個鬼臉。對別人摸他臉很不喜歡,會生氣或不理別人。
  • 心理學:你最喜歡哪幅畫,測出你的孩子是不是一個天才少年
    A:B:C:D:A:是的你的孩子是個天才。他頭腦智慧、記憶力超強。他思維敏捷,理解力能力也超越很多人。這樣的孩子都非常的陽光、獨立、樂觀、自信。他可以愛好廣泛,也可以做到各科優異。只不過有一點,你的孩子要的是家長跟老師的肯定與表揚,而不是批評與指責。如果你能夠正確地引導,他肯定能夠考入高等院校,將來他必成大器之才。你的才華已經被埋沒,可別讓你孩子的才華也被埋沒。B:你的孩子並不是一個天才。他只是一個很平凡的孩子。
  • 青春期成了家長的噩夢,面對孩子各種無釐頭,你怎麼辦?
    在當今社會家庭教育成了社會的熱點,也是家長遇到最頭疼的問題,經常出現孩子總喜歡和自己對著幹的現象,因為一點小事就會大吵大罵,孩子的喜怒無常讓很多的家長為此煩憂,家長們有一大串的問題都期待有人能解答,為什麼孩子都沒有以前聽話了?為什麼孩子總是容易發脾氣?
  • 愛情裡也有「碰瓷」專業戶,哪些星座女最愛找茬?
    他們的算盤都擱在自個內心,不容易取出而言,尤其是在解決男女關係的情況下,「找茬」針對他們來講是一種婚姻經營管理方法丈夫的方式,在他們感覺男生一些不太對或是皮癢了不太聰明的情況下便會在他們感覺適度的時間挑點事,或許不是什麼大事兒,他們僅僅要找一個由秀髮發飈或是測探一下另一方的念頭罷了。
  • 不打不罵,父母教育孩子的 6 個正確方式(家長必看)
    在現代教育中,許多家長還信奉這個教育方法。打罵會對造成很大的傷害,為什麼父母卻還使用打罵的方式管教孩子呢?因為有效!孩子被打罵後,當時的表現似乎變好了,家長看見打罵有用,於是就認為打罵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 天才靠遺傳?心理學家坦言:決定孩子智商的不是基因,而是這幾點
    最終證明出了一個理論,智商雖然主要靠遺傳,但是人的智力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教育、訓練、年齡的增長都會改變一個人的智商。從某一刻開始,大部分的父母開始認為天才的孩子肯定是天才,孩子的智商就靠遺傳。所以很多家長放任了孩子自由發揮,忽略了後天的教育。著名教育學家戴維·珀金斯提出:人的智力分為3種,神經智力、經驗智力、反省智力。
  • 孩子支支吾吾不愛說話是性格缺陷?不要慌,家長從這三點入手
    寶寶都一歲了,不喜歡說話,要急死家長了孩子支支吾吾不愛說話是性格缺陷?不要慌,家長從這三點入手。小麗是一個年輕的媽媽,寶寶降生小麗滿心歡喜,每天都把孩子照料得很好,到了一歲左右,小麗發現了寶寶一個問題,就是寶寶不愛說話,平時讓他叫爸爸、媽媽他還都不會叫,更別說讓他叫其他的人,或是認一些物品的叫法,這讓小麗著急了,每天都在想辦法怎麼讓小寶寶發聲,想讓他跟正常小寶寶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