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忘這個「小婦人」,是我們的恥辱

2021-02-18 三上文存

太行山上有個山西陽城縣。那裡有一個六福客棧的傳奇。

六福客棧的主人叫艾偉德,她是出生在英國的白人女子,1930年來中國傳教、1936年加入中國籍。到後來,從語言到生活方式,她完全漢化,愛中國甚於愛母國,贏得"中國孤兒的母親"的美譽。

1958年,以艾偉德為原型,美國好萊塢拍攝了《六福客棧》電影,獲得金球獎。幾乎一夜之間,山西陽城、六福客棧、艾偉德女士,在西方世界家喻戶曉。

主演這部電影的,是三次獲得奧斯卡獎、被譽為"好萊塢第一夫人"的著名影星英格麗·褒曼。名片《卡薩布蘭卡》、《東方快車謀殺案》《真假公主》是她的代表作。

六福客棧在陽城縣東關村的邢後巷。

這是個坐北朝南的兩層樓四合院,門楣上寫有「六福客棧」四個大字,其實這是陽城縣教會所在地。六福客棧在門外一路之隔處,可惜都毀了,原址上新建了居民住宅。

一如院裡其它房間一樣,布滿歲月的滄桑。蒼涼填滿了這座四合院。

艾偉德是英國普通人家的姑娘,身高只有1.5米,她在英國用了五年時間做女傭,才攢足來中國的車票錢。

1930年秋末,她攜帶鄰人贈送的一個舊箱子,懷揣車票,獨自一人,揮別了家鄉埃德蒙頓,揮別了父母親人,「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

她渡過英吉利海峽,過海牙,穿德國,經波蘭,到蘇聯,幾經換乘,倒來倒去。

穿越漫長的西伯利亞,露宿雪地、無端被捕審訊、強行被改護照、險遭軍人姦污、被迫深夜逃亡,遭遇邊境戰火。

無奈改道日本、輾轉天津,歷經千難萬險,終於來到完全陌生的太行山上,來到還處在農耕時代的陽城縣,一住就是整整10年。

她在這裡開辦了六福客棧,一座普普通通的客棧。是為了賺點錢,養活自己收留的孤兒和難童。開始只是一個、兩個,到後來,收留下的孩子有一百多人。

艾偉德收留的部分孤兒

萬事開頭難。為了賺錢,艾偉德硬著頭皮,蹲守在客棧門前候客。第一個騾夫,就是她好說歹說,生拉硬拽進店的。一生二,二生三,生意逐漸紅火起來。

不久之後,人們發現,來往入住的騾夫,粗魯的語言不見了,代之而來的,是禮貌的言行和教人行善的歌聲。

一紙縣政府頒發的放足督察委任狀,又讓艾偉德走進了陽城縣周邊的許多山村。

當時的山西,婦女纏足的封建陋習,根深蒂固,多少年了,三令五申,得不到根除。主政山西的閻錫山深以為恥,痛心疾首:"各省纏足之風早已退除殆盡,而山西不思所以自拔,尚何以立於大地之上?"

艾偉德被陽城縣長委以重任。她在縣政府兩名士兵的護衛下,走村串鄉,餐風飲露,勸說女性放足。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哭笑不得的戲碼村村上演,軟磨硬抗的鬧劇時時出現。艾偉德好心性:你躲藏起來,我耐心等待,你冷眼相迎,我笑臉相送,你來硬的,我以柔克剛……功夫不虧有心人,陽城婦女放足,逐步見效。

縣長很奇怪:以艾偉德的能力,為何不選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要待在這小地方、對騾夫與囚犯說故事?

艾偉德沉靜地回答說:「請從這窗口望出去,那身背重擔,走起來搖搖欲墜的苦力,再望過去那田野的農夫,茅屋內的女人,還有赤身露體飢餓的孩子。這些窮苦、憂傷、飢餓的人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應有希望和快樂。」

這位藍眼睛黃頭髮、一身中國打扮、一口當地方言的小女子,成了當地最受歡迎的人。艾偉德的名字在陽城無人不曉。

日本侵華的戰火燒到太行山。

面對日本人的燒殺搶掠,艾偉德利用自己外國人的身份,當面怒斥日軍,不分晝夜救治傷員,領著群眾逃難深山。在戰火紛飛中,她的後背中了一顆終生未能取出的子彈。

艾偉德坦然接受了美國著名的《時代》雜誌的採訪,她說:「我恨惡日軍的暴行,不能緘默不言。」

艾偉德向西方媒體無情揭露、憤怒痛斥日軍的侵略罪行,世界為之譁然,但激怒了日軍,發出捉拿她的通緝令:「懸賞捉拿小婦人艾偉德」。

艾偉德自己可以躲避,可以回到沒有戰火的英國家鄉,可六福客棧的孩子們呢?她做出決定:率領百名孩子們到陝西大後方去。這些孩子,最大的16歲,最小的只有3歲!

一段古今中外絕無僅有的千裡大遷徙,從1940年春天開始。

電影《六福客棧》劇照

春寒料峭,山高溝深路遠,野狼晝出夜伏。沒有後勤補給,沿途乞討是她和孩子們的主要生活來源。

太行山、中條山,一山放出一山攔。艾偉德和孩子們在人跡罕見的深山老林中,小心翼翼,緩慢前行。

飢腸轆轆、筋疲力盡時,艾偉德領上孩子們一起歌唱;黑暗無邊、夜涼浸骨時,艾偉德讓大家擠在一起抱團取暖;危途險路、步步驚心時,艾偉德懷裡抱一個,背上背一個,手上牽一個,一會兒趕到隊伍前面探路,一會兒返身隊尾殿後。

每一天都是一場無法想像的戰鬥,每一段路都是一場超乎尋常的考驗,每一個小孩的頭疼腦熱、腳底打泡,都時刻繃緊著這位「小婦人」的神經。

這是一場希望與絕望的搏鬥,堅韌與脆弱的廝殺,光明與暗夜的較量,意志對極限的挑戰,傳奇對平庸的勝出,是信仰力量的展示,是大愛無疆的見證,是一場真正的"挑戰不可能"。

經過23天的艱苦跋涉,這支史所未聞的客棧娃,出深山、渡黃河、過澠池,步"表裡山河潼關路",終於"出埃及",來到地處陝西省扶風縣的宋美齡兒童基金會。

孩子們一個不少,艾偉德卻發高燒,營養不良,傷寒,加上肺炎,過度疲勞,還有之前背上的一顆子彈的傷口,她昏迷了。三個月後,才出院。

二戰勝利後,1949年,艾偉德回到英國。記者為她寫了一篇專訪:《 靠信仰生活的女孩傳奇故事》,引起廣泛關注。

英國廣播公司出製作了節目《從中國回來的女兒艾偉德》,引來歐洲媒體持續聚焦。

1950年,艾偉德口述的個人傳記問世,數年之內一版再版,而至17版。

英國廣播電臺節目根據艾偉德傳記撰寫的書《小婦人》一經出版,再次轟動,被改編成廣播劇。

再後來,就是1958年美國好萊塢拍攝的電影《六福客棧》,影響了歐美幾代人。

不得不說的是,上世紀五十年代,中美關係冰凍,這部電影沒有獲準到中國取景,不盡如人意處,包括那位縣長的扮演者和群眾演員等,好在瑕不掩瑜。

1957年,艾偉德想回到魂牽夢繞的大陸,想回到陽城,但無果。無奈之下,她只好去了臺灣。好在,臺灣也姓中(中國)。

從1959年起,艾偉德在歐美巡迴演講。每到一地,就是一波輿論的高潮。

1963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邀請艾偉德來白金漢宮,兩人親切交談,世人為之矚目。

1966年,艾偉德重返中國臺灣。她前後在臺灣待了13年,這期間,年過半百的「小婦人」,依然將絕大部分時間與精力投身於救助和養育孤兒難童。

她先後創辦了艾偉德兒童育幼院、艾偉德兒童之家等慈善機構,收養救助了數百名被遺棄的孩子和流浪兒。沒有姓名的孤兒,都跟隨艾偉德,以"艾"為姓。

1970年1月2日,終身未婚的艾偉德在臺灣去世。享年68歲。美國、英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都為之哀悼。

艾偉德的墓地在臺北市淡水鎮關渡基督書院內,這裡面對淡水河出海口,能夠遠眺中國大陸。按照她的遺囑,她的墓地朝向第二故鄉——中國大陸,她的頭朝向山西陽城。

而陽城,自她1940年帶領孤兒們離開,再也沒能回去過;而大陸,自她1949年離開,再也沒能踏上一步。

在艾偉德的悼詞裡有一句話:「我們今後最大的罪惡,是對她的遺忘。」

我們不用擔心這個罪名落到自己頭上了。

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她的存在!

1970年,在《六福客棧》電影中扮演艾偉德的英格麗.褒曼來到臺灣,第一時間去拜訪艾偉德,但兩人已是陰陽兩界。

英格麗.褒曼睹物思人,扼腕嘆息——

「經過這麼多年後我終於來到這裡,可是艾偉德已經走了。下午我和凱薩琳一起,到了艾偉德住過的房間,這個房間和她走時一模一樣,她房間的簡陋和清貧讓我非常感動。在她的床上疊放著一件非常漂亮的綠色旗袍,這是她最喜愛的顏色。在房間裡我們遇到了艾偉德從小收養的孩子,現已長成了年輕人。我們趴在艾偉德的床邊痛哭。雖然我們從沒交往,但感覺好像神交已久。她一直工作到生命最後一刻,這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女人。」

「傳教士媽媽」艾偉德、「中國孤兒的母親」艾偉德,實至名歸!在歐美,在臺灣,不論在哪裡,艾偉德都稱自己為中國人,她以自己是中國人為驕傲!

1973年,以艾偉德名字命名的學校在她故鄉、倫敦北郊的埃德蒙頓正式揭牌。

2012年,艾偉德學校校長在為《震撼世界的六福客棧》寫的序言裡介紹:「我們(學校)經常會舉行一些集體和課堂活動來宣傳她的偉大事跡。在每年以艾偉德名字命名的那一天,所有的學生和員工都為她的生平和事跡慶祝,這是多麼不平凡的一生啊!」

一輩子捨己為人,一輩子甘守清貧;

一輩子為愛獻身,一輩子未嫁他人;

一輩子收養孤兒最多的母親。

問世界,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艾偉德與孤兒

國際主義者白求恩被中國領導人評價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這個評價同樣也可以用在艾偉德身上。

對這樣一位聖潔、光輝的女性,對這位偉大女性那麼多的傳奇故事,讀者你知道嗎?

張石山、譚曙方兩位先生在《六福客棧——小婦人艾偉德傳奇》自序中做了一連串痛徹心扉的拷問: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令人耿耿於懷的是,艾偉德其人其事竟被塵封屏蔽。中國(大陸)人對之一無所知,山西人對之一無所知,陽城人對之一無所知。

」中國人到底怎麼了?我們屬於一個翻臉無情、忘恩負義的族類嗎?

「歷史的屏蔽果然那樣厚重、那樣令人絕望,我們到底還能不能發現歷史的真相?

」在知道真相之後,中國人到底能不能做點什麼,以洗雪那莫須有的汙名?

「艾偉德的故事,是繼續屏蔽雪藏還是讓人知道?艾偉德身上體現出的偉大的人道主義精神,是理直氣壯地宣揚,還是視而不見任其自生自滅?」

與收養的孤兒、難童在一起,左邊站立女性,為艾偉德

加拿大的白求恩、英吉利的艾偉德,都為中國做出了各自的貢獻。兩者身後的聲譽,區別為何如此之大?

這個問題,《震撼世界的六福客棧》的序言裡也有無奈的表白:"由於諸多原因,陽城六福客棧和艾偉德的故事五十年來竟被塵封、雪藏,陽城人不知道,山西人不知道,甚至整個中國(大陸)都知之甚少。"

這大概也是艾偉德客死臺灣的原因之一吧。

歷史,讓我們一次又一次邂逅美德。

歷史,讓我們一次又一次撞上遺憾。

歷史,讓我們一次又一次難以啟齒。

陽城人、山西人、大陸人,什麼時候才能迎接回卑微而偉大的自家人——艾偉德的遺骸和魂靈,回歸故裡?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我們要再看一次《小婦人》?
    為什麼我們要再看一次《小婦人》1868年,美國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出版《小婦人》,描述南北戰爭時期March一家四姊妹的故事,出版兩周旋即售罄,此後翻譯成52國語言,一路暢銷至今。所以,當世人懷疑21世紀邁入第三個10年,我們是否還需要另一版《小婦人》時,格蕾塔·葛韋格以口碑證明,經典依然深受喜愛,而且關於原著,除了親情和真善美,還有許多描繪,困擾許多人至今。
  • 我們最大的罪惡,是把她遺忘!
    在艾偉德的悼詞裡有一句話:「我們今後最大的罪惡,是對她的遺忘。」我們不用擔心這個罪名落到自己頭上了。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她的存在!1970年,在《六福客棧》電影中扮演艾偉德的英格麗.褒曼來到臺灣,第一時間去拜訪艾偉德,但兩人已是陰陽兩界。
  • 我們不該把她遺忘!
    在艾偉德的悼詞裡有一句話:「我們今後最大的罪惡,是對她的遺忘。」我們不用擔心這個罪名落到自己頭上了。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她的存在!1970年,在《六福客棧》電影中扮演艾偉德的英格麗.褒曼來到臺灣,第一時間去拜訪艾偉德,但兩人已是陰陽兩界。
  • 《小婦人》差強人意小婦人
    最近很頻繁地看到關於電影小婦人中的種種且大多都是溢美之詞 但其實沒能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我覺得是在意料之中 去年在沒看過原著前提下看了一遍 估計是接在傲慢與偏見後看的所以小婦人對我來說心理落差有點大 從選角上看 從個人而言我非常喜歡艾瑪沃森和甜茶 但是從劇本角色來看這兩個並沒有給我帶來其想要塑造的形象梅格和勞裡相匹配的感覺
  • 【小婦人】口碑炸裂,到底教會了我們什麼?
    《小婦人》重新定檔8月25日,並發布「情定七夕」版海報預告。
  • 八百壯士倖存者:老百姓被小日本炸得妻離子散,是我們當兵的恥辱
    「八百壯士」楊養正雖然已經時隔73年,但是當年的戰爭對於楊永正先生來說仍猶如昨日,難以遺忘。1937年8月13日的早晨,日軍突然開始襲擊,一時硝煙瀰漫,房屋崩塌,「我們用沙包堆在路口和日軍作戰,這時日軍已經開始衝鋒了」他們就這樣和日軍奮死抵抗了兩個月,所吃所用大部分都是當地老百姓送來的。到10月26日時,「看著我們的部隊亂鬨鬨的,從北面撤了下來,」他們才得知大廠防線已經被日軍突破。
  • 為什麼我們要再看一次《小婦人》?因為它是為溫暖而生的電影
    所以,當世人懷疑21世紀邁入第三個10年,我們是否還需要另一版《小婦人》時,格蕾塔·葛韋格以口碑證明,經典依然深受喜愛,而且關於原著,除了親情和真善美,還有許多描繪,困擾許多人至今。在最新電影版《小婦人》的開篇,傲慢的中年男書商用不容置喙的威嚴,向前來投稿的喬發出「命令」:她未來所創作小說女主角的結局,都不能超出結婚或死亡這兩個終極方向。即便心懷不甘,在作品得以發表的激勵下,喬仍然接受了這個要求,隨即手握稿酬愉悅飛奔於茫茫人海。問世152年來,《小婦人》的意義早已超越一本暢銷書的名頭。
  • 七夕上映 不負愛與自由的《小婦人》告訴我們:幸福永遠不止一種
    《小婦人》被《時代周刊》和《衛報》評為2019年度十佳影片,在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獲包括最佳影片等六項提名的《小婦人》最終摘得最佳服裝設計獎項。但是轉眼間,一切綺麗的夢想早已化為泡影:曾經的青梅竹馬變成一個頹廢昏暗的背影,手足骨肉甚至無法再次相聚…這樣的雙重時空的交錯戲劇感,放大了所謂「人生如戲」的矛盾清晰,卻規避了諸如原著按照時間順序敘事的當下的情感與快樂,更加體現了《小婦人》故事內核之中的「成長」主題。文字和好的劇集改編是個很默契的東西,可以擁有穿越時空的力量,把那個時代發生的那些事情活化在這個時代的這個時刻。
  • 《八佰》:「恥辱」和「榮耀」屬於我們每個人
    從這個角度而言,四行倉庫保衛戰絕對是成功的。但是這場「秀」最終感染的並不是國際社會,而是四萬萬血脈相連的中國人。這場戰爭除了給我們帶來了戰亂,貧困,飢餓,妻離子散外,還能有些什麼?這個答案導演管虎在影片中回答的很好:「我們腳下的土地是什麼地方」?在鴉片戰爭後,我們的國家在將近100年的歷史裡,遭受了太多的屈辱,而到了1937年時,日本全面的侵華戰爭爆發時,很多民眾都習慣了妥協和屈從,這才是最可怕——「我們的民族病了」。
  • 來看這個電影你就知道了!《小婦人》七夕上映
    8月25日七夕,提名多項奧斯卡的《小婦人》終於上映了!《小婦人》是彰顯作者創作時期時代精神的產物,這次翻拍也是一直被期待著,有了羅南、甜茶的加盟,更是讓人心動!如果說,奧斯卡有最佳選角獎,這兩位主演可是能為《小婦人》加不少分!單看羅南飾演的喬,她的古典氣質在片中得以完美的呈現,賦予了這個角色新的生命。
  • 新版《小婦人》,不夠好嗎?
    原定情人節上映的《小婦人》,因疫情而撤檔了。兩位主演西爾莎·羅南、「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曾提前錄好的祝福視頻,當時看來也頗顯遺憾。幾個月後,隨著內地影院的復工,我們也終於在8月25日七夕節當天等到了它。
  • 〖中影星美•定檔〗《小婦人》《1/2的魔法》《魔發精靈2》
    電影《小婦人》官宣將於8月25日七夕檔在中國內地上映。電影改編自同名經典小說。
  • 小婦人其實是19世紀的猛禽小隊?
    今年我們有許多女性主演主導的電影,而儘管現在2020年才過去2個月,我們就有了許多女力電影。其中還有兩部女性群戲電影:《小婦人》與《猛禽小隊》。你也許以為,有很多女性角色是它們唯一的共通點,其實不然。於是我們有了一個奇妙的問題:我們是不是能將某些《小婦人》的角色套進《猛禽小隊》呢?舉個例子……喬馬區會是小丑女哈莉奎茵嗎?
  • 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小婦人》:告訴我們三個愛情真相
    他們雖是一家,但性格愛好不同,人生軌跡和選擇也不盡相同,影片透過個性不同的四個姐妹告訴我們,沒有哪種選擇比較高級,每一種選擇都可以活得漂亮。一、總有愛而不得的時候《小婦人》裡我最喜歡的就是喬,她熱愛自由和寫作,敢愛敢恨,她盡己所能保護著搖搖欲墜的家和當作家的夢想。
  • 《小婦人》1994的小婦人和2019的女孩們
    「先入為主」的想法,讓我遲遲無法鼓起勇氣去看2019版的《小婦人》。畢竟,1994年電影版的卡司,實在過於強大。90年代好萊塢最受歡迎的玉女演員薇諾娜·賴德出演這部舉世名著《小婦人》的女主角Jo——一位有些男孩子氣,全心全意愛著周遭每個人,生性獨立樂觀的勇敢女孩。
  • 《小婦人》小婦人的姐妹們
    hhhhhhhh《小婦人》中的四個姐妹各有特點,有的靦腆害羞也有開朗外向的。在看完之後我看到了一篇影評。寫的是最新版和以前幾個版本的對比。最後覺得這一版本我還是很喜歡的(因為甜茶吧!hhhhh帥哥美女我最愛!嘿嘿嘿)裡面的沒個姐妹都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不能說最喜歡誰,但是二姐喬是最直接的可以說是將自己帶入進去。
  • 《小婦人》一部浮誇的小婦人
    比起上一版遵循原著的小婦人來說,這一版劇情比較獨特,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除了Beth、Joe和爺爺依次演出正常以外,其他演員都在水準以下,是一部浮誇的電影。其實雖然原著Joe是最突出的,但作者寫出了不同性格的四姐妹,Meg賢惠又有些虛榮,Joe獨立又我行我素,Beth善良又柔弱,Amy天真又愛撒嬌,四姐妹不同的性格和發生什麼也改變不了的手足情誼,還有媽媽的愛和堅強,才能組成這百年不過時的故事。
  • 影評:《小婦人》(2019)
    《小婦人》是美國名著,首次出版於1868年。2019版算是《小婦人》150周年的紀念。在19版之前,大銀幕上比較知名的版本有三個,1933版,1949版,1994版。和之前的三個版本相比,19版是最特殊的一版。雖然是改編劇本,但依舊能從影片中感受到格蕾塔·葛韋格導演強烈的作者意識。
  • 小婦人:具有現實意義的美式英雄之旅
    而新版《小婦人》,卡司陣容完全不輸前作,本片是《伯德小姐》導演格蕾塔·葛韋格,與西爾莎·羅南、「甜茶」提莫西·查拉梅的第二次合作。我們從小看到大的「赫敏」艾瑪·沃森、老戲骨「梅姨」梅麗爾·斯特裡普、「新晉奧斯卡最佳女配」蘿拉·鄧恩、「風騷律師」鮑勃·奧登科克、「黑寡婦的妹妹」佛羅倫斯·珀等人,也均前來助陣!本片的公映日期,比1994版晚了整整25年。
  • 小婦人:具有現實意義的美式英雄之旅
    我們從小看到大的「赫敏」艾瑪·沃森、老戲骨「梅姨」梅麗爾·斯特裡普、「新晉奧斯卡最佳女配」蘿拉·鄧恩、「風騷律師」鮑勃·奧登科克、「黑寡婦的妹妹」佛羅倫斯·珀等人,也均前來助陣!本片的公映日期,比1994版晚了整整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