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月亮
先聊一聊橘子海的新專輯《浪潮上岸》。
從宣發手段,文案、專輯包裝,到音樂的內容和形式,這個來自青島的樂隊表現出了「臺團式精緻」。橘子海和落日飛車、Deca Joins、I Mean us 雖然在細分的風格上有所不同,但都從音樂史上裁取了某一個時期,加入不同的表達和音樂元素,演化成了「夏日」,「chill」,「city」的觸感。
就像落日飛車的作品能聽出 Pavement 和 Tame Impala,在《浪潮上岸》裡,你可以聽到 The Stone Roses、Suede 和 Radiohead 等英搖的影子,那首《有暖氣》主歌部分甚至有些 Cigarettes After Sex 的味道,這樣走向的樂隊總會遇到一個定位問題:橘子海到底聽起來是什麼樣的?落日飛車的第一張專輯就面臨過這樣的問題,雖然像主唱國國說的,他們有開一個玩笑,「諷刺跟風玩樂團的小朋友」,但那張拼盤了大量音樂元素的專輯還是受到了「只會混搭而沒有深層的中心思想」批評。批評不是壞事,但當時的落日飛車的確沒有給聽眾留下獨特的印象,直到《Jinji Kikko》發行,他們才變成了那個能夠「睡到心上人」的臺式浪漫團。當然,拋開這樣的多慮,《夏日漱石》中鼓點和旋律的搭配、《起床氣》中規整自然的弦樂編排、《 Crash For Loneliness 》的吉他……《浪潮上岸》仍然是一張可圈可點、值得一聽的專輯,況且,要在內地找到一張相對精美,第一聲就給人直接的、簡單舒適的快樂的專輯,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再說到這個初秋如果要選一首新歌來聽的話,我肯定會選《流浪兒歌》。
海朋森將專輯名定為《春夏秋冬》,並不是因為他們專門用四季為主題來進行創作,只是在為主唱陳思江的橫跨了八年的詩譜了曲,唱進錄音筆後,發現它們與四季有關。陳思江的嗓音是無論放在獨立音樂還是流行歌曲裡,都是難得的悅耳,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聽一聽《陶瓷》,在這首沒有任何伴奏的歌裡,她一個人就能把聽眾唱進「水晶棺裡去呼吸」。
在《流浪兒歌》裡,陳思江把一個後朋樂隊變成了唱詩班,「世界繫於友愛,千鈞繫於一髮」,相比此前那些冷峻的念唱,詭異的器樂,海朋森在這裡是溫柔肅穆的,就像氣溫還未涼透,陽光變得蜿蜒的初秋。海朋森在微博上說,這首歌是想像一個流浪兒所唱的歌,即便是溫和的,裡面也包含對於路有凍死骨的質問:「再稍等幾分鐘吧,那群人說他們就要變成神了,分你一些,分我一些」,逼得人開始思考,那群人都成為神那麼久了,流浪的人還要等第幾千個「幾分鐘」,才能分到一杯羹呢?其他三首歌的「四季氣質」更加濃厚,俏皮的《草莓》,不再會變的《夏天的氣息》,不單屬於涼山的小鎮的冬天……這幾首歌說是突破也好,改變也好,跟此前的海朋森真的有那麼些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