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朋森《成長小說》:2020年迄今最好的華語唱片

2021-02-08 亂彈山


海朋森今年7月發行的《成長小說》,是2020年迄今為止,我聽到的最好的華語唱片。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個段子:健身房教練問我,這麼積極鍛鍊為的什麼?我說,為了能有體力在海朋森現場蹦躂!還有——大聲跟陳思江說我愛她!


可見海朋森和樂隊主唱陳思江現在有多火。


2015年,第一次聽到海朋森的首張專輯《我不要別的歷史》,我記住了他們,是因為女版楊海崧,PK14後繼有人。我對所有堅持用中文寫歌的年輕樂隊都先按下一個贊,且海朋森堅持要唱廣場,樂園,幕布,豐碑,遊客,紅色,正確,背叛,播種機,這可以再加一個贊。當新世代年輕人跟著電子樂的節拍進入新蒙昧時代,大家覺得討論這些話題是落伍的,當你一開口的時候別人就覺得你是土裡土氣的時候,海朋森的笨拙、堅持和勇氣,在新一代樂隊裡面獨此一檔。


2018年,海朋森發了一張《她從廣場回來》,說實話,我不喜歡這張專輯。我能聽出樂隊要竭力地衝出PK14的影子,他們選擇了一條更有破壞性、聽起來仿佛赤貧如洗的路,確實從聽感上和飽滿的PK14拉開了差距,但我個人不喜歡。搖滾樂可以不具備建設性,它可以只提出問題,並不解決問題,但《她從廣場回來》在我聽起來,有點兒「為破壞而破壞」的狹隘。


然後是2020年,這張《成長小說》,如果要對比,這張專輯對於海朋森的意義,略等於《城市天氣的航行》之於PK14。如果要用這張專輯中的一句歌詞來概括的話,便是:「我找到了這普通的語言。」


《成長小說》裡,海朋森所用的技巧全都是老一套的東西。你比如說《春風》,這裡的電吉他應該衝出去,這裡可以用一個回授,這裡應該收住,「但願有朝一日我能像春風一樣,不帶期許地吹拂著你」,這時候應該把木吉他掃弦的地方再來一點,背後加點風鈴;「你說我常常變得冷酷,我有時想像死亡」,這裡可以快速地敲擦片;「我想是因為生活在我身上結下許多鮮美多汁的果實,它們好重」,這時候應該出笛子,和沉重感形成鮮明的對比——是的,這一切的技巧全都有跡可循,你甚至可以說海朋森毫無新意,可是,為什麼我們要追求新呢?那個person的picture只要還掛在那一天,這個kingdom就不會有一點兒改變,所以,為什麼需要新呢?就像鍵政黨們,一天到晚高喊入關,是啊,去年我讀了顧誠的《南明史》,除了感慨顧誠先生的史才、史識、史德,更感慨的是,日光之下並無新事,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既然你說,你不要別的歷史,那就入關,繼續入關,沒必要刻意地書寫新的歷史。


海朋森在這張專輯裡用的技巧,不僅舊,而且簡單。我第一遍在Spotify裡聽這張專輯,並沒有留意歌名,就這麼順著聽下來,我最喜歡的「第四首」。又是詩朗誦reader,又是「捕捉不到啊,在風中」這種被用濫了的wind of change的爛梗。當然,這次海朋森除了後朋還是用了點新東西(對於他們來說),比如那些釘鞋黨人的、後搖式的聲音美學,像這首歌裡行進的軍鼓,以及在高喊「戰鬥」時用電吉他和電聲效果營造出來的駁火場面。如果說《春風》裡海朋森塑造的是婁燁式的,那些《春風沉醉的夜晚》、《頤和園》式的氛圍(BTW. 婁燁的《浮城謎事》確是用了廣州後搖樂隊沼澤作OST),而在這」第四首「裡,海朋森最末尾一段讓我想到的是更為科幻主義的《三體》,章北海在高喊「生存就是戰鬥,經濟就是戰鬥」,引發了最後的「黑暗戰役」。儘管海朋森的處理是如此簡單,吉他的主線幾乎就是在C和D兩個音裡面循環,像是不斷地0/1地扣著扳機,但每一下都是我的取向狙擊。後來,我再回過去聽時,再瞅歌名,《Daily March》,即《每天的行軍》,妥了,bingo,確認是我在《成長小說》裡最喜歡的一首。


我們不需要去思考風格、技巧這種事。音樂首先要考慮的是說什麼,然後第二步才是怎麼說。在《找到了》裡面,海朋森鏗鏘有力的唱出了「我找到了這普通的語言」,這可視作整張專輯的文眼。這首可以給你跳舞的後朋克,它的動機riff簡單得老奶奶都能一耳朵聽出來,但這就是海朋森想要的,也是我想要的。或是「像許多人一樣,我不願再有來生」,我能想像在現場裡會是怎樣的大合唱,你還要什麼自行車呢?


和海朋森過往的專輯相比,《成長小說》在聽感上有著前所未有的豐滿結實,前往德國Hansa Tonstudio錄音棚果然物有所值。主唱陳思江本人的藝術天賦,她如同劇場式地運用自己的人聲,成為了海朋森重要的標誌。我對這種處理又愛又恨。一方面,陳思江聲音的無限放大,這種強烈的dramatic,我無法抗拒此魅力(《春風》的念白應該是這些年自my little airport《阿姆斯特丹夜機》後我再次決定全文背誦),「搖滾版的葉文潔」、「瘦小版的郝蕾」,大概如此;可另一方面,過於專注在陳思江個人上,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如專輯封面裡,那個西紅柿小將的造型,會讓我感到太over了而容易產生迴避的想法。陳思江聽起來應該是先有詞(詩)再有曲,然後發展成完整的樂隊化作品,她的詞可以再打磨,在口號和賦比興之間,陳思江的修辭、暗喻並不如她直給的時候來的自然,我喜歡「讓我僭越吧」這樣的句子,但「誰知道天上即將降落水草」還是顯得稚嫩。也許她可以試試參考阿蘭達蒂·洛伊的《微物之神》、蘭波的《地獄一季》,作家是如何處理迫在眉睫的憤怒與那些灼燒的精神之戰的。


總之,好的文學總是會免不了沾上很多血。或者是別人的,或者是自己的。和平年代的搖滾樂,也有另一種扎刀子的方式。我願意獻上我所有的讚美,像海朋森這樣不合時宜的年輕人。

相關焦點

  • 海朋森2020新專輯《成長小說》現已全碟發布!
    海朋森2020全新專輯《成長小說》現已全碟發布詞曲:陳思江編曲、演奏:海朋森模塊合成器:David Runge製作:季一楠錄音:Nanni《成長小說》歸來,像是對 「我不要別的歷史的」倔強宣言的踐行,更像是幾個即將離開青春這片荒蕪之地的年輕人,對過去生活一次動人的訣別。
  • 專訪|海朋森:如果《成長小說》是出戲,打開方式就是戲外戲
    風格來說,海朋森沒有創造出全新的東西。他們使用搖滾中為人熟知的語言,搞出了獨一無二的聲音。我猜這是因為,從詞演變成曲的過程自然而然,中間沒有其它阻隔。四川音樂學院正規軍出身的海朋森,能擺脫理論束縛和多識者所受的種種誘惑,很難得。新作《成長小說》的編曲和製作也是他們自己,器樂表達精準,情緒到位。偶爾獨立於強大的思江的人聲,得到自己的一束光。
  • 2020華語年度唱片盤點 | 劇變之年的傷痛應激與話語權更迭
    2020華語年度唱片盤點(視頻版)2020是一個必將被歷史不斷提起的年份。以全人類為尺度,過去的30年間我們從未經受過如此的劇變衝擊。依靠衛星、飛機、網際網路貫通的世界突然坍縮,原本我們的生活尺度是整個地球,在這一年正式退回自己的城市、自己的家中。
  • 2020華語年度唱片盤點|劇變之年的傷痛應激與話語權更迭
    2020華語年度唱片盤點(視頻版) 2020是一個必將被歷史不斷提起的年份。以全人類為尺度,過去的30年間我們從未經受過如此的劇變衝擊。
  • 海朋森樂隊:我們承擔的是情感需要
    她有隨手記錄的習慣,海朋森極具辨識度的歌詞,也多是由她在隨心的狀態下創作。歌單上快速爬滿一些黑色小字,隨後又用紅筆圈出其中的關鍵詞——合作、面對誤會、個體所感受到的,再一次。場地門口擺放著「成長小說」四個字的迷你雕塑,離演出尚早,場地所在的園區不乏遊客,間或有小朋友在雕塑前合影,似乎為《成長小說》提供了音樂之外的註解。
  • 合輯《成都2020》製作人特輯Vol.3|海朋森樂隊季一楠
    在合輯籌備期間,我們分別採訪了參與合輯的十二支樂隊/音樂人和四組合輯製作人,與他們聊了聊合輯《成都2020》以及圍繞合輯展開的聯想,在2020與2021新舊交替的時機,我們將這些創作幕後的故事通過視頻與文字逐一呈現出來。
  • 曲終無異聽,響極有餘情:2020年十佳華語專輯
    和電影一樣,2019年沒選十佳,依然是兩年累計,共20佳。2020年十佳華語專輯生祥樂隊《野蓮出莊》林生祥和樂隊是一面鏡子,他們的痴心專注、精耕細作、見微知著,值得很多音樂人學習。每一次出專輯都那麼貼心入味,不懂客家方言也不妨礙仔細端詳歌詞裡的世界,鄉土,批判,流連,審視,駐守,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所以唱得真。
  • 滾石唱片:經歷輝煌,熬過創傷,仍是支撐華語樂壇的希望
    前面兜這麼大圈子,就是為了闡明有責任心的本土唱片廠牌,對華語歌壇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今天,我們就來記取一家華語歌壇上,最有影響力的本土音樂勢力——滾石唱片。臺灣滾石唱片是經歷八九十年代華語樂壇輝煌,也是迄今碩果僅存的一家本土唱片公司。
  • 張藝興、張國榮國、粵冠軍 ——「華語金曲獎」揭曉「2020年度十大華語唱片」
    2021年2月1日,「華語金曲獎」組委會揭曉2020年度「十大華語唱片」的獲獎名單。張藝興、張國榮分別獲得國語、粵語兩個單元的第一名。    本次活動由華語文化國際有限公司榮譽出品、華語音樂工作者之協作推廣機構「全球華語音樂聯盟」主辦,邀請全球專業樂評人、D.J、音樂人、唱片收藏家共同選出,目的在於延續《音像世界》、《音樂花園》等媒體十多年來都邀請樂評人評選年度十大唱片的傳統,此次站在全球華人的更高視野,以專業眼光提升歌迷的欣賞素質,推動華語音樂的繁榮進步。
  • 假如海朋森從來不是一支獨立樂隊.....
    如果把海朋森作品裡的聲音物質都抹掉只剩下孤獨的歌詞存活也完全具備現代詩歌的美學魅力大膽,直白,隱喻,暗藏危險它們足夠驕傲。這樣你就再也不用面對自己啦自2015年發行了首張專輯《我不要別的歷史》以來,他們就被給予了中國年輕一代裡「最有希望的搖滾樂隊」的評價和讚譽。在一篇早些的專題中,他們還被這樣提到:「那是2013年的12月14日,他們那晚的表現太過驚豔,紮實的演奏、細膩的音色,詩意的演唱,再加上五個漂亮的年輕人,絕對是那一年我看過的最好最有希望的搖滾樂現場。」
  • 【享樂特惠】細數2020年最受樂迷喜愛的「華語經典唱片」
    2020享樂商城,往年推出的華語舊專輯受到了空前的歡迎。下面列出的,是當中最暢銷的18張。他們承載和寄託了許多碟友的思緒,或許也能引起你的共鳴。珍藏了這位天才歌姬出道的第一個時期(1967-1971)5年間19張專輯大合集,所有唱片均沿用初版發行封面再版。
  • 在創作中活著,在音樂中活著 | 2020年度十大專輯
    萬能青年旅店發行第二張專輯可能是2020年僅有的一次好的意外。若是不然,這個改變華語搖滾音樂和流行文化版圖的樂隊將變成一個傳說,這種可能性聽眾們應該也不是沒有想過。十年之前,同名專輯證明搖滾樂不是獨樂樂,它可以與每個普通人連結,十年之後,《冀西南林路行》的發生讓萬青免於變成一種圖騰。一支樂隊,最好還是活著。不只是在現場活著,也要在創作中活著。
  • 華晨宇獲得2020年五大唱片年度冠軍,華語樂壇就靠肖戰和他了
    肖戰算是華語樂壇中的NO.1了,比流量誰也比不過他。2021年1月8日,「2020年5大唱片年度金榜」出爐,這是實體專輯的銷售榜,一共有20個歌手上榜,分別是華晨宇、林俊傑、田馥甄、吳青峰、鄧紫棋、周杰倫、王心凌、張韶涵、婁峻碩、吳青峰、《想見你》電視原聲帶、五月天、潘瑋柏、AKB48、瘦子、劉若英、劉雨昕、吳克群、韋禮安、蘇慧倫。
  • 初秋的橘子海和海朋森
    海朋森將專輯名定為《春夏秋冬》,並不是因為他們專門用四季為主題來進行創作,只是在為主唱陳思江的橫跨了八年的詩譜了曲,唱進錄音筆後,發現它們與四季有關。陳思江的嗓音是無論放在獨立音樂還是流行歌曲裡,都是難得的悅耳,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聽一聽《陶瓷》,在這首沒有任何伴奏的歌裡,她一個人就能把聽眾唱進「水晶棺裡去呼吸」。
  • 滾石唱片40年傳奇剪影:與「華語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的那些事
    1980-2020彈指一揮間,曾鐫刻了幾代人青春記憶的滾石唱片竟已悄然步入不惑之年,而聽著滾石的歌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也終究不可避免地被歲月推著攆著,在年輪上與滾石趨於重合。從此,這家以黃黑箭靶為標誌的唱片公司開始以獨樹一幟的音樂品味,躋身華語流行音樂圈。在滾石發展的最初五年間,雖然發片量並不算多,但卻一舉奠定了其特有的人文氣息。而這一時期最為人熟知的代表自然是——「華語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
  • 五八|我的2020年唱片清單
    2020年是我在書影音方面都收穫頗豐的一年,趁此機會,我想回望、總結我在這些喜歡的領域裡所收穫的一切。走一段路,總要停下來看看路上經歷了什麼,手中都拾起了什麼。2020年初,我定的目標是聽50張以上的優質唱片。2021年伊始,整理清單後發現今年聽了60餘張唱片,算是超標達成。或許你覺得,聽歌算什麼任務?
  • 滾石唱片40年傳奇剪影:與「華語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的那些事
    1980-2020彈指一揮間,曾鐫刻了幾代人青春記憶的滾石唱片竟已悄然步入不惑之年,而聽著滾石的歌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也終究不可避免地被歲月推著攆著,在年輪上與滾石趨於重合。每當夢醒時分在歌聲中聆聽塵封往事,每當於滾滾紅塵中驀然回首人來人往,心中總是難以割捨和忘懷那個黃黑相間的小箭靶。
  • 2020年《超級唱片》上海松江賽區開幕式暨海選儀式隆重開幕
    2020《超級唱片》上海松江賽區發布會暨第一次海選於2020年9月13日下午18:00-20:00在上海松江萬達2號門圓滿舉行。此次賽事由《超級唱片》全國組委會、上海視芽傳媒有限公司主辦,由上海松江萬達承辦,由尋回記,成效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協辦。
  • 「華語金曲獎」揭曉2019年8月十佳專輯 曾沛慈《謎之音》戲劇告白
    「華語金曲獎」組委會揭曉2019年8月「十佳專輯」, 曾沛慈《謎之音》排名第一。
  • 著名影評人柏小蓮:華語電影迎來「最好的時光」
    文娛風向之電影        大勢:  2013年全年的票房定格在217億元,比2012年170億元增長了47億元。對2014年的華語電影票房預測,多數人信心滿滿,票房不會停止增長的步伐。這種底氣來自於,相比於2013年華語電影的「小年」,2014年,大片來勢洶洶。十幾位大牌導演掌鏡的大片雲集,中小成本也不甘示弱,鮮花與盔甲交相輝映,現代與古裝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