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可以達到多高的道行,能有多強大的能量,不是嘴巴說說就可以的。
我們知道很多大道理,可為什麼還過不好這一生?
說得頭頭是道,不如說到做到。
一個人能取得多大成就,能不能如願以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看能不能知行合一。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將《易經》所說的,人生艱難時只要做對3件事,你想要的好結果就會如你所願般發生,這一關鍵落到實處。
第1件事:你是否持續朝著自己的目標,緩慢推進?
荀子:「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這句話我們已經聽過很多遍了,《易經》也闡明了這個道理:凡事的發展都需要一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總是要經歷屯難,坎險,未濟,一波三折,再前進。
屯難,出自《易經》屯卦,代表萬事開頭難,並表示「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
坎險,出自《易經》坎卦,代表事情發展的過程中,總會碰到一次又一次的坎險。
未濟,出自《易經》未濟卦,代表有利因素處於不合適的位置時,再怎麼努力也沒用。
從事物發展規律來看,想要完成一件事,更想要結果能如自己所願,就難免要經歷一關又一關的艱難險阻。而我們只有不斷克服它們,繼續朝著目標永不言棄,我們才可以通過一關又一關。
然而很多人並不了解規律,總是一開始就把事情簡單化了。當真的開始做的時候,發現和想像中的不一樣,便開始畏懼,開始自我懷疑,甚至放棄。
其實我們應該做的就是順應《易經》規律的理念,做任何事情,都會有困難,都會一波三折,這是無法避免的。只要持續朝著自己的目標,緩慢地推進,永不止步,就是成功了第一步。
第2件事:你是否從每一件受挫的事中反思,悟到新的東西?
《易經》有64卦,排列的規則就是,兩兩成雙對,相互對應,在互相對立的同時其實也是在互相成就。
比如坎卦和離卦,就是一組對卦。
坎卦代表的是困難,坎險,逆境;而離卦代表的是光明、風和日麗、順境。
那為什麼《易經》採取的是這樣的排列方法?
因為互相對立的東西就是互相成就,遇到的困難就是在助推我們更接近成功。
「玉不琢,不成器」,就是這個道理。
在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應該要轉變思維,就是因為能力不足,才會遇到困難,而度過了這個困難,我們的能力也就得到了提升。
所以,克服越多的困難,能力也就提升得越多,人也變得越強大,最終什麼困難也難不倒你,坎卦轉變為離卦,逆境轉化為順境,你想要的好結果自然就來了。
從這條《易經》規律,我們知道:
困難不可怕,受挫不氣餒。你是否從每一件受挫的事中反思,悟到新的東西,在解決困難的過程中,一次比一次提升自己的實力,這才是最重要的。
第3件事:你的見識和思維,是否每天更新一點?
《易經》最根本的規律就是:易,即變化。人們常說,計劃趕不上變化。
那是因為,計劃是人的主觀意願;而變化,才是客觀的規律。
規律從來都有自己的運行軌跡,不以人們的個人意願轉移。
不管每個人的喜好,秋天之後就是冬天;不管承不承認,有人出生,就會有人去世;也不管你是否願意,相聚時再美好,也會有分離的時候。
因為這是大自然的規律,是宇宙的意志。所以我們要順應規律,保持開放的心態,跟上大自然的節奏,更新見識和開闊思維,這樣才可以身心合一。
所以要順應《易經》的規律,在艱難時做對這3件事,在做到這些之後,好的結果,遲早會如你所願般發生。
縱觀古今,但凡是能夠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並且尋找到正確的方向,做對人生道路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都是通讀過《易經》的人。
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李政道、楊振寧等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曾經在公開場合承認自身的科學思想受易經的影響很大。
馬雲演講時曾說:做買賣做到一定水平多看一下《易經》,很有協助;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無窮,《易經》中「自立自強,天道酬勤」一直是他的人生格言。
《易經》儘管僅有不到20頁的篇幅,可是每一頁都能利用六十四個卦象無盡延展,將天地萬物容納。裡邊蘊含的通信達,可謂令人受益一生。
這樣一本「答案之書」,值得每一個人去鑽研,了解後你會發覺,之前自身疑惑的地方,都能夠破解了。
傳統的《易經》都是文言文,過於深奧且不易讀懂,解讀起來很費勁,很多人想看卻看不懂。
所以我在了解《易經》時,選擇的是這本帶有注釋、解釋以及白話講解的《易經的智慧》彩圖全解版本。,裡邊的內容全都是大白話,淺顯易懂。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周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再深刻的道理,也讓你一目了然。
這本書還利用需要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大家如何去分析問題,淺顯易懂,一看就會。
所以擔心看不懂的夥伴們能夠選擇看一下這本書,有白話,有圖解,再加上口訣,就非常的簡單好掌握了,對於很感興趣的夥伴真的能夠試試。
如此一本智慧"聖書"不僅能夠讓你了解到古人的偉大智慧,更是能夠讓你受益終生!
可以自己看或者收藏,亦或是送給朋友,都是最有價值、非常有眼光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