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古建築孚王府的歷史故事

2020-12-23 古建家園

清代王府大多建在北京東西兩城,據統計,清朝有親王、郡王封號的皇子將近70個,而北京城內的王府只有40個左右,其中恭王府的知名度最高。今天我們要來說的是孚王府,是北京第二座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的王府,位於朝陽門內大街路北137號。

孚王府,為清代規模較大的一座王府。康熙皇帝去世後,由他的第四子胤禛即位為雍正皇帝。雍正皇帝上臺後遭到多數兄弟的反對,只有十三弟胤祥支持他,雍正封胤祥為和碩怡親王,並為他建怡親王府。1730年,怡親王胤祥病重將死,雍正皇帝親赴王府探視,但未及見到最後一面。雍正為胤祥舉辦了隆重的葬禮,並將怡親王府改建為賢良寺,以示紀念。

怡親王屬清代鐵帽子王之一,世襲罔替。即親王、郡王的後代中總是有一人襲封爵位。襲爵的人如果犯了罪,爵位仍然可以由其他人襲封,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鐵帽子王」。第二代怡親王弘曉,是胤祥第七子,承襲怡親王位。雍正為弘曉在朝陽門內大街另建了一座規模頗大的新王府。1850年,道光皇帝死去,他的第四子奕詝即位為鹹豐皇帝。鹹豐皇帝封6歲的九弟奕譓為孚郡王,孚王府的名稱也因此得來。

1861年,鹹豐皇帝死去,慈禧太后擊敗了妨礙她掌權的「顧命八大臣」,強令位居八大臣之首的第六任怡親王、胤祥裔孫載垣自縊,並剝奪了他的王位和王府。1864年,改賜孚郡王奕譓,稱孚王府,因奕譓是道光帝第九子,故俗稱「九爺府」。

孚王府雖然外觀陳舊,但仍保留著宏大的規制,佔地近似長方形,約6000平方米,王府院落跨過東四頭條、二條兩個胡同,北牆直抵東四三條。王府坐北朝南,分東、中、西三路。中路主要建築有:正殿(銀安殿)7間,左右各有配樓,後殿,後寢,後罩樓。西路跨院為王府生活居住區,東路院是府庫、廚廄及執事侍從住所。王府布局結構嚴謹規範,保存較為完好。

孚王府大門,朱漆門扇上排列著縱九橫七63顆門釘,門前矗立的石獅足有兩人多高,比天安門前的石獅還要高大。銀安殿單簷歇山頂,殿前建有寬大的清白石月臺一座,月臺南面有甬道與大門相連。東西配樓各七間。後殿面闊五間,進深七檁,單簷歇山頂,綠琉璃筒瓦屋面。簷下施以重昂五踩墨線鬥拱。梁架繪有墨線大點金旋子彩畫。寢殿面闊七間,進深九檁,單簷歇山式,綠琉璃筒瓦屋面。簷下施以重昂五踩墨線鬥拱。寢殿的東西兩側建有朵殿各三間、配殿各五間。

後罩樓二層,面闊七間,硬山頂調大脊,灰筒瓦屋面。木構架繪墨線小點金旋子彩畫。在後罩樓的東西兩側各建有轉角房六間,硬山頂調大脊,灰筒瓦屋面。大木構架繪有墨線旋子彩畫。後罩樓轉角房的東西兩側,各建有一座獨立的庭院,庭院的四周樹木繁茂,營造了一個安靜的環境,彌補了府第沒有花園的不足。尤其東側小院更為突出,廳堂迴廊,布置得體,堪稱讀書養性的佳所。

整個王府布局嚴謹規整,主次分明,雖遭受過不同程度的毀壞,但仍保存有其原建築體系,尤其是主體建築保存完整。殿宇、屋舍等級鮮明,建築類型較多,空間變化豐富。重要建築的山牆內側多設有精緻的磚雕,檻牆多以綠色琉璃磚裝飾。孚王府的平面與《大清會典》的規定基本契合,且與乾隆《京城全圖》上的怡親王府格局也比較接近,說明其布局仍保持著清代早中期的原貌,為研究清代王府建築的寶貴實例。

1928年,孚王府出售給張作霖手下的高官楊宇霆,楊宇霆被張學良殺死後,王府又成為北平女子大學文理學院校址。據1947年的北平市地圖標註,那時孚王府又被國民黨勵志社北平分社佔用。1949年後,這座王府由中央機關所屬的數個單位分別使用,延續至今。

2001年,孚王府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孚王府是清王朝由盛至衰的歷史見證,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

古建家園--古建中國古建世界,我們不僅僅只做古建築!以線上+線下模式,建築+網際網路+文化,傳承與發揚建築文化,把傳統優良文化植入到建築材料中,讓建築從源頭上有文化,將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與現代科學技術古今結合、中西融合,應用於現代建築行業,倡導將優良的傳統文化走入大眾的衣食住行。

相關焦點

  • 清代最大的一座王府:臺北故宮收藏的恭王府頂級家具!
    這段展覽說明著重強調了這批家具的出處:「陳列家具乃清代恭親王府第設置之物……」那麼這批出自清宮皇家造辦處製作的紫檀家具,在那規制森嚴、等級分明的歷史時期,恭王可用否?恭王府可藏否?這批家具是怎樣進入恭王府的,又是怎樣流失至臺灣的?讓我們從歷史資料中分析並探討這些問題。
  • 天津規模最大的仿古建築莊王府,是清代唯一不在北京的皇親建築
    位於天津市南開區白堤路82號的莊王府,原為北洋政府江西督軍李純家祠,是留存至今的本市規模最大的仿古建築之一。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天津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據考證,它的前身是北京的莊親王府,是正宗王府制式建築。
  • 神明信仰:五王府傳說背後的歷史真實與文化認同
    這句話剛好可以用來形容石獅市蚶江鎮澈漢五王府的許多歷史傳說。但是,在民間口耳相傳的神話傳說背後,卻是兩岸往來歷史真實的一個折射,揭示了兩岸五王爺信仰背後共同的文化認同。   在12日蚶江澈漢五王府重建落成慶典前後,海峽之聲《閩臺走親鄉鎮行》報導組實地走訪了五王府,採訪了相關民眾和專家學者。
  • 逛逛皇城根兒下最大的豪宅,清代規模最大的王府,把福氣帶回家
    來北京除了看這些,一定不要錯過清代規模最大的王府,規模雖無法與故宮媲美,但其歷代主人不是權臣就是親王,堪稱皇城根兒下最大的豪宅,這裡還有康熙親筆書寫的「福」字,據說摸一摸可以把福帶回家,今天就和冬兒一起去逛一逛這座王府吧!這座王府就是恭王府,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前海西街17號,什剎海畔柳蔭深處,是什剎海的一顆明珠。
  • 秘境 | 北京清代王府尋蹤完全指南
    最後,TO君再為大家羅列一些依然保存了建築遺存的王府,如果愛好,可以進一步深入探索。禮王府:原為努爾哈赤二子代善之府,規模很大。明末的時候這裡是崇禎皇帝的嶽父周奎的住宅,崇禎皇帝自縊後,三個皇子躲在這裡,結果被周奎檢舉交給了李自成,才有了後來的朱三太子案等。
  • 清朝醇王府到底有多牛?一個院子走出了兩個皇帝
    文/子涵聊歷史清朝醇王府到底有多牛?一個院子走出了兩個皇帝自從明成祖朱棣以北京為都城之後,在後來的幾百年裡,北京一直作為最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歷經了明清兩朝,讓北京成為歷史遺產豐富的城市之一。因此,大清王朝在北京修建的王府就特別多。根據資料顯示,清代兩百多年共有王府89座,按照封建等級制度,主要分為親王府、郡王府、貝勒府以及貝子府。這些眾多的王府之中,恭親王府是清代規模最大的王府,佔地約6萬平方米,分為府邸和花園兩部分,擁有各式建築群落30多處,布局講究,氣派非凡。但是最牛的王府卻是醇王府,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個王府裡面,先後出了兩個皇帝,你說神奇不神奇。
  • 清代和珅「豪宅」,全球「最昂貴」私人住宅之一,是頂級風水建築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為了放鬆心情,開闊眼界,他們出去旅遊,許多遊客遊遍了中國著名的山水,許多遊客喜歡欣賞一些名勝古蹟,這裡我給你介紹一個豪華的「豪宅」,但不是現代別墅,它是阿清王朝的建築,名為「恭親王府」,它的主人曾經是小瀋陽,世界上五大最昂貴的私人住宅之一,現在我來介紹一下恭親王府
  • 奕訢後人如何變賣恭王府
    眾所周知,位於什剎海邊恭王府原是清代恭親王奕U的府邸。如今它是保存最為完整的清代王府古建築群。因為恭王府極具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常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之說。作者:劉江華王府的衰敗縱然有時局變化的因素,但是清代這些王公貴族們的奢侈腐化,也起到了「助推」作用。從和珅府到恭王府1936年10月10日,56歲的末代恭親王溥偉,孤寂地死於長春新華旅社。
  • 北京「最隱秘」的王府,堪稱清朝的一部歷史,從來沒有對外開放過
    中國歷史悠久,有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北京城有王爺和名門宅院,也有隨著時間的推移,過去的面貌基本保存或不完整的,這種王家的發展也令人吃驚,不僅表現在其建築工藝上,而且在背景和選擇上也表現了古代人民的智慧,這些王富子,就證明北京文化而言,是北京文化的底蘊。
  • 清代的鐵帽子王到底鐵不鐵?
    「鐵帽子王」是一種俗稱,在清代專指可以世襲罔替、永不降級的親王、郡王宗室爵位。如何看待清代分封鐵帽子王的歷史意義鐵帽子王是好是壞,需要將其置於中國歷史和清代歷史的具體環境中去分析。首先,這一制度徹底結束裂土分封制度,可有效維護大一統政治。
  • 《紅樓夢》中「林四娘」,青州衡王府確有其人?
    在清代野史筆記中的林四娘大都是以女鬼的形象出現,忽然鬼魂重回青州衡王府,跟一個叫陳寶鑰的滿清官員打得火熱,關係曖昧;有的故事中的林四娘相當嚇人,成了怪獸的模樣,可以打敗兩千清兵;有的林四娘佩戴寶劍出場,很是威風。
  • 清代王爺沒封地,只有工資,為何富得流油?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
    從歷史發展進程看,王爺的權力越來越小。漢初,劉邦大封劉氏王,這些王爺們有封地,有收稅權,可以自己鑄錢,甚至擁有軍隊,結果導致藩王做大做強,釀成七國之亂。清代統治者很注意從歷史中汲取教訓,對王爺的權力有極大限制。清代的王爺沒有封地,不能收稅,不能養兵,不能干政,一般情況下也不允許在外朝做官,只能在宗人府這類專門管理皇族宗室事務的內廷中擔任部分職位。只有在極特殊的情況下,可以擔任朝廷重職。
  • 清代北京城,幾個王府都居住過哪些王爺,如今的狀況如何
    文章引言:北京城內,除了皇帝居住的紫禁城之外,還有眾多的王府,其繁華程度,也是一個時代的見證。那麼清朝北京,有幾座王爺府,分別居住過哪些王爺,現狀如何!王爺府的前世清朝時期的王府,是指一些親王、郡王的府邸,主要集中在北京。王府從本質上來講,並不是王爺們的私產,仍屬於皇家資產,歸內務府管理。
  • 北京10大古代王府豪宅,恭王府榜首,雍親王府第二,你去玩過嗎?
    這裡依舊保留著清代宮廷的痕跡,長廊、樓亭、花廳、假山,一個都不少。由於沒有經過大的裝修和整治,因此徜徉其中,還能感受到曾經逝去的氣息。9、鄭親王府:鄭親王府位於北京大木倉胡同,是清朝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的第六個兒子濟爾哈朗的居住場所,至今還保留著正殿、正門、正寢、配樓等古建築群體看上去依然氣勢恢宏。
  • 清代皇帝寶璽蘊藏著什麼密碼? 有料歷史
    作者供圖到了最高統治者皇帝,一時天下無兩,所以歷史上留下的皇帝寶璽絕少。秦始皇時丞相李斯命人以著名的「和氏璧」刻制「傳國玉璽」,作為國家法統的象徵,之後兩千年其行蹤撲朔迷離,歷代統治者則趨之若鶩,演繹的「尋寶」故事不絕於書。清代最後一位皇帝宣統皇帝卸任直接進入民國,所以唯有清代皇帝的寶璽完整地留存至今。
  • 清代王公貴族京劇軼事
    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是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請關注網站 京胡藝術網 (全國首個京胡門戶網站)http://www.jinghuart.com/ 京劇形成,在清道鹹之交。然而,清代王公貴胄喜好戲曲者代不乏人。自康雍乾以次,因皇權日趨集中,清廷於貴胄幹政並不鼓勵。而聲色犬馬之娛,則不加禁止。是以諸王府中多有蓄養戲班以自娛者。惟鹹豐以前,皮黃尚未登堂入室,一般王公貴胄所好多為昆弋。文宗兄弟行,如恭忠親王奕訢,據云僅好崑曲,不喜皮黃。這一愛好,甚至成為恭王府傳統。《清稗類鈔·戲劇類》有「恭王嗜崑劇」條,記恭忠親王之孫,第二代恭親王溥偉「喜觀崑劇,能自唱,左右亦能和之。
  • 金寄水:清朝王府日常生活
    就在「畢竟晚晴無限好」的心情支配下,與周沙塵兄相互合作,以煮茗聊天兒的方式,編寫了這本小書——《王府生活實錄》。 前幾年,曾有不少出版界的朋友,提出以我個人身世經歷和當時的社會為背景,著重描繪為人鮮知的王府生活。不妨虛擬人物故事,寫一部長篇章回小說,很可能成為暢銷書。此意甚佳,熱忱可感。蓋小說一道,成書易,垂世難,過來人視為畏途。
  • 重新解構觀演關係,國光劇團《賣鬼狂想》慶王府分享會
    「臺灣第一丑角」《賣鬼狂想》戲劇指導陳清河2016年12月1日晚,國光劇團在慶王府舉辦分享會,向大家分享國光在臺灣推廣
  • 「狸貓換太子」,真實的歷史比故事還精彩
    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出自元代雜劇《金水橋陳琳抱妝盒》,可通常認為它出自清代民間藝人石玉昆所編的《三俠五義》。但也有另一種說法認為,故事與敦煌佚經《佛說孝順子修行成佛經》的相似度極高,若這種說法成立的話,那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五代了。
  • 狸貓換太子」,真實的歷史比故事還精彩
    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出自元代雜劇《金水橋陳琳抱妝盒》,可通常認為它出自清代民間藝人石玉昆所編的《三俠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