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示:點擊上方↑↑↑藍色小字可立即關注臺灣電影發布的訊息
「在你心裡最有價值的事情是什麼?」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第36個故事》就是屬於臺北的故事。
2010年的5月臺灣影壇出現個一個小清新的藝文代表作,那就是蕭雅全執導,桂綸鎂、林辰唏、張翰等人主演的《第36個故事》。這部電影的背景發生在臺北市富錦街的一間「朵兒咖啡館」,由朵兒和薔兒兩姊妹共同經營。
富錦街是靠近臺北松山機場的一處都會文教區,儼然有一種大隱隱於市的味道,藏身在繁華的大都會當中,這裡的環境卻是清風徐徐,綠意盎然,特別有那種文藝青年的調調,所以許多特色咖啡館、書店、藝品、美感家居店面在此設立。「朵兒咖啡館」的主人卓恩朵(桂綸鎂飾演)本來也是想走這種優雅的路線,但是事與願違,為了招攬人氣,製造吸引眼球的話題性,只好按照妹妹卓恩薔(林辰唏飾演)的主張,利用咖啡館進行「以物易物」的「交換」。規則是這樣的:
1.店裡只賣咖啡和點心。
2.所有的東西都只能用換的,必須經過朵兒或薔兒的首肯。
剛開始朵兒對於「以物易物」很反感,因為她不希望自己用心製作的咖啡和甜食淪為配角,彷佛只是客人來此玩樂時,思考要如何交換物品時的一種消遣與打發。但是薔兒卻很熱在其中,因為她深信這不但可以增加來店的來客數,而且總有一天她可以為姊姊換到骨瓷,也會自己換到一臺車子。兩姊妹的性格和價值觀天差地遠,朵兒是28歲的廣告設計師,存到錢之後夢想自己開店,希望過著不用受人約束的自由生活,但是實際上她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較深,又是長女,所以責任感很重,無法擺脫這一切的源於現實生活的拘束。妹妹薔兒是叛逆派的代表,思考靈活俏皮,勇敢做夢也勇敢做自己。雖然表面上兩人看似一個傳統一個叛逆,但是她們的個性是互為表裡、一體兩面的,也因此她們的感情融洽,一起居住、一起工作、也時常一起陪伴著兩人的失婚母親。
「交換」的事情很快的為朵兒咖啡館打響了名號,這一天店裡來了一個特別的客人周群青(張翰飾演),他帶來了35塊世界各國的香皂,想要放在店裡交換,隨後的日子裡,周群青時常來到店裡,講述了這35個國家當中屬於不同城市的記憶,朵兒興致勃勃地聽著這些故事,並且用手繪的方式畫出明信片大小的畫作,兩人的感情與日俱增。直到某日,周群青突然的來到店裡將香皂和畫作強行帶走了。朵兒感到很受傷,她赫然發現自己只能當個聽眾,卻說不出自己的故事,於是也想開始環遊世界,恰好這時候一間旅行社的業者想要收購朵兒咖啡館,究竟她會不會把真愛的咖啡啡館賣掉?周群青不告而別後,又會有什麼後續呢?薔兒有沒有得到自己夢想的汽車呢?
《第36個故事》的核心圍繞著「心理價值」,對一般人而言價值的衡量就是金錢,但是每一樣事物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有不同的價值,往往不是用物質就可以簡單衡量的,例如:當下盛開的花朵、代筆寫情書、用心唱的一首歌、兒子鍾情的玩具木馬、生命的自主權、還有記憶或是夢想…這部電影不斷對觀眾提問,一次一次的叩問著每個人的內心,就是要大家認真的思考所謂的有價與無價,並且督促大家要更勇敢的去面對自己以及追逐夢想。這就是城市,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心理價值,城市裡的人一定有人少了什麼,也一定有人多了什麼,只是他們還沒有遇到而已,當我們在這這茫茫人海中相遇並且交換,那這完整了許多城市的故事。
歡迎關注我們
長按下方二維條形碼,即可訂閱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