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頭大俠
疫情的爆發,也影響了電影業市場的健康發展。
去年底,朋友推薦了萬瑪才旦導演的電影《氣球》,看過後,是殺出了一匹黑馬的影片。
《氣球》一家人圍繞著保險套,展開的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耐人尋味。
縱觀反映藏民題材的影片,都是與對神靈虔誠有著息息相關的內容。
在早些時候,看過張楊導演的電影《岡仁波齊》,那是藏民對神靈的祈禱,所反映出最淳樸最虔誠最樸實的一部影片。
為了完成已故父親的遺願,村民尼瑪扎堆,帶著叔叔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
這支十一人的朝聖隊伍裡,有即將臨盆的孕婦、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殘疾的少年,每個人都懷揣著各自的希望。
他們歷時一年,一路叩拜,完成了長達2000多裡的朝聖之路,感人至深。
去年,看了萬瑪才旦導演的《撞死了一隻羊》,這部片子從兩個金巴展開了故事情節,也是講的對神靈的虔誠。
司機金巴,在海拔五千米高原的路上,撞死了一隻羊,他為了找僧人給撞死的羊超度,四處奔波,最後完成了天葬,是一個救贖的過程。
報仇者金巴,終於找到了仇人。而也就在邪念,要爆發的一念之際,他看到了仇人的孩子,想起了自己小的時候。於是,金巴放下了屠刀,立地成佛,對罪惡邪念的解脫。
萬瑪才旦導演的《氣球》,一條主線,卓嘎一家人圍繞著保險套,展開的一系列故事情節,很是令人回味。
另一條輔線則是卓嘎的妹妹,已經出家為尼的卓瑪的故事。
她來到自己的村裡為整修寺院籌款,意外發現外甥的語文老師就是和她有過一段傷心往事的前男友。
前男友還將她的故事寫成了小說。卓嘎燒掉了小說,並阻止了語文老師和妹妹見面。
影片《氣球》的主線,卓嘎的丈夫為了家裡的母羊繁殖,四處尋找種羊。
他在完成母羊繁殖的時候,一次次目睹到了種羊的交配。而正當年的卓嘎丈夫,感官的刺激也使他的性慾暴漲,做愛次數在遞增。
已經是三個孩子母親的卓嘎,一邊要應付丈夫的強烈性慾,一邊又要防止懷孕。
她只好去找女大夫,很難為情的去要保險套。
可由於保險套已經發完了,眼看著毫無收穫而歸,女大夫只好把自己留用的一個保險套給了她。
卓嘎還難為情的說,這一個保險套夠幹什麼的?
女大夫說,拿著吧,關鍵時候用的上。她把這個保險套拿回去,塞在了被子下邊,留著關鍵時候再用。
可晚上時,丈夫又控制不住性慾,她只好要把這隻保險套用上,因為她此時是懷孕的危險期。
就在她需要保險套的時候,被子下邊的保險套沒有了。等不及的丈夫,一下子激情湧進,完成了使命。
保險套被卓嘎的兩個淘氣的孩子發現後,拿著保險套高興的跑到外邊,找到小夥伴吹起了白色氣球。兩個孩子要用保險套氣球,換小夥伴的哨子。
一切都是那麼的巧合。卓嘎的丈夫使命百發百中,又使他懷孕了。
卓嘎考慮已經有三個孩子了,再生一個就是超生,她下決心要打胎。
也就是在她懷孕的時候,孩子的爺爺去世了。一個去世,一個懷孕,說是爺爺再生的輪迴。
卓嘎要打胎,丈夫對神的虔誠,他跑到醫院堅決不同意。大兒子江洋也說,這是爺爺告訴他要留下的生命。
何去何從?卓嘎跟著自己出家的尼姑妹妹,去到寺院躲避現實。
孩子是生下來還是打掉胎?導演萬瑪才旦把這個敏感的問題,留給了觀眾。
影片開始是孩子們,在用兩個保險套吹起的白色氣球在玩耍。
影片的結尾是孩子們,在牽著兩個紅色氣球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