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浪費人才!在恭城沒得「退二線」的講法,績效正向激勵老幹部「上一線」再創新功!
「以前有一次,我找一位退二線的正科級幹部談話,問他退下來有什麼想法?他說『我沒什麼想法,我退下來就是想靠邊站了,事情少做點得了。』當時我就覺得,這些都是人才,是我黨多年培養的人才,退二線就不想幹事了。這樣不行!」日前,廣西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縣委書記鄧曉強說。
恭城在職的副科級以上的幹部數百人,從領導職務上退下來改任非領導崗位的幹部也有上百人,搞活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要靠人才來支撐的,要人來發展的,這一大批人才資源如何用起來,成了擺在恭城縣委及縣委組織部面前的一道問題,恭城通過讓退「二線」科級非領導職務幹部再上「一線」擔當作為,將這個問題很好迎刃化解。
「以前總以為退居二線,當主任科員了,就過上了半退休的日子,就在辦公室一杯茶一張報紙過一天,現在不行了,照樣幹活。」抽調到灌平高速公路建設工作協調指揮部擔任指揮長的二級主任科員費格說。
(重大項目之瑤漢養壽城實景圖)
精心組織「選」,確保人崗高度匹配。據悉,為了更好的滿足「退二線」科級非領導職務幹部隊伍的崗位需求,更好的服務於縣重點項目,恭城縣組織開展重大項目崗位需求調研工作,建立崗位需求清單,列出緊缺人才目錄。面向全縣「退二線」科級非領導職務幹部廣發「英雄帖」,根據「自主報名、單位推薦、組織協調」的原則,從全縣270多名「退二線」科級非領導職務幹部中按照具有招商、財會、政法、城建等重點工作經驗或專業技能進行分類。組織召開專項協調會,對照重大項目緊缺人才目錄,精選幹事意願強、工作經驗豐富、身體素質好的幹部納入「一線」專員人才庫。今年以來,共收集到「退二線」科級非領導職務幹部推薦信息186餘份,首批入庫人員124名。
同時,恭城注重從實際出發,緊扣發展需求,堅持在項目一線「用」好「退二線」科級非領導職務幹部,為其搭好幹事創業平臺。
恭城通過徵求「退二線」科級非領導職務幹部個人意願,緊扣其特長優勢,立足重大項目需求,按照「用人單位申請、組織部門協調」的方式,與項目一線所需人才進行精準匹配,從原單位脫產抽調到所需項目組中工作。今年以來,共抽調42名「退二線」科級非領導職務幹部到客運樞紐站、灌平高速公路等23個重點項目組中工作,其中11人擔任項目主要負責人,共完成徵地2500多畝,房屋拆遷300多戶,順利推進高鐵新區、濱江東路、蓮花月柿特色小鎮等重大項目建設。
「近年來,恭城還在如何解決『退二線』科級非領導職務幹部日常管理及考核方面想辦法、出實招,通過創新機制『管』,建立『月結季評』績效考評制度,從而形成正向激勵。」恭城瑤族自治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秦太平介紹說。
(重大項目之高鐵經濟園區鳥瞰圖)
據了解,「月結季評」的實施方式為,在年初印發「月結季評」實績記錄本,明確崗位職責考核目標,實行「一日一記錄、一月一總結、一季一評審」管理方式,按照組織評審+互評的方式從德、能、勤、績、廉5個方面進行績效分值打分,同時增設加減分項目,實現科學合理的考評目標。成立督查組定期開展巡查問詢工作,通過季度巡訪和不定時暗訪的形式掌握「退二線」科級非領導職務幹部工作情況,形成幹部督查評估報告和「優秀、稱職、一般」三項綜合評定結果,作為績效考評、獎勵懲戒的重要依據,有效解決「退二線」科級非領導職務幹部日常管理工作「抓什麼、怎麼抓」的問題。
退崗不褪色,恭城通過精心組織「選」,項目一線「用」、創新機制「管」,讓「退二線」科級非領導職務幹部「上一線」擔當作為,有效破解了「退二線」科級非領導職務幹部管理難、作用發揮難的問題。
作者 鄭智敏 陸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