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與狼共舞》

2021-02-21 B612羽弦星

影片:與狼共舞

導演:凱文·科斯特納

主演:凱文·科斯特納、瑪麗·麥克唐納等

獲獎:第63屆奧斯卡獎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在內的七項獎項。

鄧巴中尉是南北戰爭中的英雄,但是他想尋找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於是他騎著馬西斯科來到了神奇的西部。鄧巴被「海斯要塞」的範布魯少校派到了最偏僻的哨所「塞奇威克」。鄧巴獨自在無人的哨所住下,大草原的壯美深深吸引了他。

不久範布魯少校自殺了,他的車夫也被波尼人殺死,於是鄧巴與外界失去了聯繫。這無邊無垠的蒼天原野仿佛就是他的天堂,鄧巴獨自過著平靜而單調的生活,還和一隻兩條前腿都是白色的野狼交上了朋友,並給它取名為「兩隻白襪」。

鄧巴和印第安蘇族人有了接觸之後,生活便不再平靜。蘇族人為鄧巴的到來而議論紛紛,在如何對待鄧巴上起了爭執。鄧巴決定主動去找蘇族人,在去的途中他救起了一位想要自殺的蘇族婦女「站立舞拳」,她原先也是白人,但自小就失去了親人並被蘇族人收養。在把「站立舞拳」交還給蘇族人之後,鄧巴騎馬離去。鄧巴的來訪極大地震動了蘇族人,印第安人頭領們一致同意去回訪鄧巴。第二天,幾個印第安人來到鄧巴的駐地。就這樣,雙方開始了緩慢而友好的接觸,漸漸地鄧巴成了蘇族人的朋友,他還有了一個印第安名字,叫做「與狼共舞」。

他在捕獵野牛時的騎術和槍法令蘇族人大為折服,以後又救了一位印第安男孩,不久他便搬入蘇族人的營地居住,開始成為他們中的一員。與此同時,鄧巴與「站立舞拳」之間也產生了真摯的感情。在兇殘的波尼族人來襲時,鄧巴傾其全力,將哨所裡的槍枝彈藥分給了蘇族人,幫助他們戰勝了仇敵。鄧巴再次成為蘇族人的英雄。所有蘇族人都敬慕鄧巴,他們祝福鄧巴與「站立舞拳」的相愛和結合。而鄧巴也深切地認識到了印第安人的樸實、善良和友好,他自由而快樂地生活在蘇族人中間。除了膚色和長相不同之外,鄧巴已經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印第安人了。

然而,就在鄧巴想要去哨所取回日記本,永遠地住到印第安人中間時,他發現那裡已經駐紮了一隊白人士兵。他們看到印第安人裝束的鄧巴就開槍射擊。愛馬西斯科死了,鄧巴也成了囚犯。鄧巴為印第安人的辯護招來了一再的虐待和毒打。他們認定鄧巴是叛徒。於是鄧巴再也不說英語,而毅然說起了印第安語。駐軍少校無計可施,只好派一隊士兵押送鄧巴回「海斯要塞」。蘇族人發現鄧巴被 捉後,他們消滅了押送隊,救出了鄧巴。

嚴冬來臨了,蘇族人在深谷中住了下來。為了不連累蘇族朋友,鄧巴謝絕了挽留,帶著妻子「站立舞拳」離開了蘇族人村落。十三年後,蘇族人被迫與政府籤訂了協議,放棄他們世代相傳的土地。

電影《與狼共舞》的故事在白人和印第安蘇族人這兩個迥異的種族中展開,本身就意味著電影具有了豐富的人類學意義。

在電影當中,美國白人鄧巴中尉和蘇族部落有一段美好的跨種族友情。我想,這之中最值得探討的問題,就在於民族文化之間究竟能否相互包容、相互融合?又是以怎樣的方式來進行交流融合呢?

在這部影片中,作者沒有提供很主觀的視角,而是幾乎用客觀的方式為我們展示出了鄧巴中尉從與蘇族人的矛盾到融洽的方方面面,有溫馨也有波折。這樣可以使觀影者在最大程度上以韋伯所倡導的「價值中立」的態度來對待歷史上白人與蘇族間的衝突。

首先我認為,種族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和不可調和性在這部電影中很清晰地反映了出來。電影最開始,即給我們展示了戰爭的場景。美國人對待其他種族的殖民主義精神從地理大發現後徵服美洲大陸的新領土開始,就根生蒂固在美國人的文化精神裡。從中國文化的角度來說,「以和為貴」的我們必然會無法接受美國人採取暴力徵服他人領地的行為,但在白人文化下的人們則更多體會到殖民對一個國家開疆擴土、增長貿易的便利之處。反觀蘇族人,他們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落後但也不與外界有任何來往,對於美國白人,他們一方面帶著強烈的憤怒,另一方面則也無比恐懼;他們殺死他們認為「殘忍」的白人,也在白人將要來進攻時舉族遷移。如果說現代文明和科技的飛速發展給美國帶來了「徵服」「開拓」的心理狀態,那麼也是傳統部落的生活方式使蘇族人無法走向現代文明,因為在他們的思維中,沒有人可以佔有土地,他們依賴並感激於自然,不會選擇工業化的方式對其進行改變。

從電影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文化之間的矛盾。無論是兩個種族的人對於對方敵意的態度,乃至後期當鄧巴與族人相處愉快之後,依然會因為蘇族人對於白人的仇恨和殺害、蘇族人和白人之間習俗的不同(例如鄧巴與蘇族人爭論帽子的所屬權)而產生種種矛盾,最終鄧巴終究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並且離開了蘇族人。也許我們會有這樣的疑問:既然蘇族部落中有像「踢鳥」那樣善於理解的人,而白人中也有鄧巴那種友好的人,為什麼不能放下矛盾談判一下融合和理解呢?我認為,其實我們每個人生活在某一種族中,經過歷史沉澱所形成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氛圍下民族價值觀的偏差都是十分主觀且以自我為中心的。無論蘇族亦或是白人,都對自己的種族觀念和生活方式有與生俱來的優越感,對內而言是一種民族自信,但實則也是各民族自我中心論的根本原因。由於生產方式和客觀環境的制約,使各文明對整個世界的認知或是哲學觀都來源於自己的生活經驗,這大大加深了我們對於陌生文明事物的判斷。鄧巴和「踢鳥」的友好相處只是一個個例,我們無法做到種族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滲透——對於根本性問題的文化偏差,想要彌合文明間的衝突幾乎不可能。

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如何面對不同的文化呢?我認為,鄧巴和蘇族人的相處其實給文化人類學家做出了一定的示範。鄧巴與蘇族人最初語言不通,隨著共同目標「野牛」的出現,他們建立起了第一個語言交流,雙方敵意減少;而隨著蘇族中白人女子的介入,雙方才開始真正了解對方。語言作為一個交流、傳播、傳承文化的工具,沉積著一個民族的文化積澱,也積累著民族的意識。人類學家想要真正了解某一種族,深入探尋到方方面面,也必須從語言開始。此外,站在我的角度來說,我們無法做到像鄧巴一樣全身心融入到另一文化環境中,但在現代文明進一步發達的社會,美國強權的做法也應當摒棄。面對不同的文化求同存異,不主動讓現代科技強制性介入原始文化當中,使其得到自然的發展進化,才是對全球文化多樣性維持的最好方法。

年末啦,羽弦面臨著很多期末帶來的壓力,公眾號的更新會有些耽擱。祝大家都可以在年末完成最後的任務,迎來一個快樂的新年吧~

相關焦點

  • 露天電影丨《與狼共舞》
  • 與狼共舞》好萊塢史上永垂不朽的西部傳奇,為什麼要與狼共舞?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電影是《與狼共舞》,說實話起初聽到這部電影的名字時我真的是,小小的腦袋充滿了大大的疑惑,為什麼要與狼共舞?狼群有跳舞的習慣嗎?難道是與狼共嗚嗚嗚~~~~其實這部電影是由凱文·科斯特納執導,凱文·科斯特納、瑪麗·麥克唐納、凱文·科斯特納等主演。
  • 《與狼共舞》為什麼要與狼共舞?好萊塢史上永垂不朽的西部傳奇
    大家好, 我是帶你們看電影的,樹懶看看~今天為大家帶來的電影是《與狼共舞》,說實話起初聽到這部電影的名字時我真的是,小小的腦袋充滿了大大的疑惑,為什麼要與狼共舞?狼群有跳舞的習慣嗎?故事情節中除了講述了「與狼共舞」與「雙襪」之間的情誼,還講述了「與狼共舞」與「揮拳而立」之間的愛情,還講述了「與狼共舞」與印第安人們之間的友情。當然最主要的還是通過這些情感故事的貫穿來講述了一段歷史。
  • 點歌 | 奧斯卡電影《與狼共舞》原聲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外國經典音樂《與狼共舞》(英語:Dances with Wolves
  • 看懂100部經典電影:《與狼共舞》
    看懂《與狼共舞》 1903年,一部10分鐘的影片改變了美國電影歷史
  • 必看電影之二十三——與狼共舞:和平與控訴
    與狼共舞  多元化地展現文化、歷史、種族與和平的複雜主題  將寫實主義風格與浪漫主義情調融為一體的偉大史詩  世界電影史上一部永垂不朽的西部傳奇  1990年出品  導 演:凱文·科斯特納  主 演:凱文·科斯特納
  • 美國電影《與狼共舞》原版高清
    他得到了一個印第安名字:與狼共舞。鄧巴的騎術讓族人驚嘆,他的善良被大家稱讚,和白人少女也日久生情。一次對抗外族入侵的戰爭中,鄧巴更是被封為了蘇族人的民族英雄。   然而馬背文化的沒落已成必然,白人士兵來到這片土地,驅趕蘇族人,捕捉「叛徒」鄧巴,這片樸實的土地慢慢改變了容顏……點按下面的「閱讀原文」觀看美國電影《與狼共舞》原版高清 全劇。
  • 《與狼共舞》,悲滄的經典
    前些年看了不少經典電影其中一部美國老片《與狼共舞》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兩個多小時,粗獷而蒼涼的美國西部,感覺意境特別美……內容感覺和克魯斯的《武士道》差不多,都是再講不同文明的衝突,最後這兩部電影的主角都對美國社會迷茫,又都在「落後」文明中找到了人生價值…
  • 逝者 麥可·布萊克: 永遠的《與狼共舞》
    他也曾憑藉《與狼共舞》一片獲得48屆金球獎電影類最佳編劇獎和第63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獎。而至於小說,興許很多人都會認為那只不過是在電影成名之後,而跟風出版的同名電影小說罷了。但事實上,順序卻是相反的:是小說拯救了電影,成就了一部奧斯卡經典之作。對當時的麥可·布萊克來說,將《與狼共舞》這個故事寫成小說,純粹是萬不得已的無奈之舉——它本該以電影劇本的形式賣給某個製片商,並即刻投入拍攝。然而,這部被貼上「西部片」標籤的作品卻遭遇了無人問津的困窘。
  • 一生要看的50部電影之二十三——與狼共舞
    與狼共舞  多元化地展現文化、歷史、種族與和平的複雜主題  將寫實主義風格與浪漫主義情調融為一體的偉大史詩  世界電影史上一部永垂不朽的西部傳奇  1990年出品  導 演:凱文·科斯特納  主 演:凱文·科斯特納
  • 《與狼共舞》劇評:激情潛伏懸念引人入勝
    說實在的,要是能換更有名更養眼的演員,《與狼共舞》應該會更有人氣和口碑。《與狼共舞》的故事很精彩。  剪輯別開生面    《與狼共舞》的精彩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導演的良苦用心。它在風格上和《潛伏》呈現出兩種狀態,後者是一種冷靜克制但又暗湧四起的氣質,而《與狼共舞》則顯得外向和有激情得多。首先在剪輯上,導演可謂絞盡腦汁來製造視覺上的新鮮感。
  • 奧斯卡獲獎片:美國電影《與狼共舞(1990)》高清中字
    奧斯卡獲獎片:美國電影《與狼共舞(1990)》高清中字導演: 凱文·科斯特納編劇: 麥可·布雷克主演: 凱文·科斯特納 / 瑪麗·麥克唐納 / 格雷厄姆·格林類型: 劇情 / 西部 / 冒險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 / 蘇語 / 波尼族語上映日期: 1990-11-21片長: 181 分鐘 / 234分鐘
  • 《與狼共舞》:展現文化、歷史、種族與和平,不批判卻勝過批判
    20世紀90年代,是《與狼共舞》正是出現在銀幕上的時期,該片導演凱文·科斯特納也是這部電影的主演之一。這部影片在1991年3月,狂攬第63屆奧斯卡12項提名,並最終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等7項大獎。《與狼共舞》——歷史電影講述了一個關於美國軍官鄧巴和蘇組印第安人之間的故事。
  • 與狼共舞
    主耶穌親自差遣門徒進入「狼群」,不是將他們膽戰心驚地逼上絕路,而是讓他們滿懷信心地「與狼共舞」。 在你們所要去的教會中,無論境遇多麼難料,無論人心多麼叵測,請記得耶穌的話,「要靈巧像蛇」,懂得自我保護,儘量避免「狼群」對你們身體或心靈所造成的傷害。
  • 美國經典西部片《與狼共舞》
    慢慢的,蘇族人和鄧巴成為了朋友,蘇族人稱呼他為「與狼共舞」。鄧巴高超的騎術和槍法也令蘇族人大為折服,不久他進入到了蘇族人的營地居住,與此同時,他與「握拳而立」之間也產生了真摯的愛情。不久以後,在蘇族人和波尼族人發生的戰鬥中,鄧巴傾其全力,拿出他所有的槍枝彈藥分給蘇族人,幫助他們戰勝了敵人,鄧巴由此成為了蘇族人的英雄,他自由而快樂地生活同蘇族人一起生活著。
  • 豆瓣日曆 2020 年 11 月 21 日《與狼共舞》
    今日主題影片:《與狼共舞》。
  • 如果《阿凡達》的故事發生在現實社會會怎樣 |《與狼共舞》&《賽德克•巴萊》
    天馬行空的想像、精彩的故事、炫酷的特技,吸引了世界各國的影迷,這部電影也以27.88億美元刷新了《鐵達尼號》21.875億的票房記錄。影片中,納美人憑藉著超自然力量,挫敗持有先進武器的人類進犯的故事,讓人看得血脈僨張。然而,這樣振奮人心的場景,也只能停留在科幻電影中。同樣的故事發生在現實會怎樣?凱文·科斯特納的《與狼共舞》和魏德聖的《賽德克·巴萊》已經給出了答案。
  • 聽電影 | 荒原,荒原——電影《與狼共舞》
    《與狼共舞》是一部美國西部題材的電影。由凱文·科斯特納執導,凱文·科斯特納、瑪麗·麥克唐納、凱文·科斯特納等主演。
  • 《處女座與狼共舞》傳統西部片,以白人遊客的眼光展示那個時代
    1990年,凱文·科斯特納的《處女座與狼共舞》上映,在第63屆奧斯卡金像獎上獲得12項提名,最終獲得7項大獎。這部西部電影的出現,為逐漸式微的西部電影注入了新的血液,喚起了觀眾對西部英雄的記憶和關注。從表面上看,《與狼共舞》似乎突破了白人主導的個人英雄主義範疇,塑造了以《踢鳥》為代表的印第安英雄群體,而《鄧巴》所代表的仍然是個人英雄與集體主義的對抗。
  • 「狼」系列諜戰劇:白狼,獨狼,浴血擒狼,獵狼人潛入與狼共舞!
    臨行之際,他向上級力薦甘肅籍的「刺兒頭」連長黃一飛,為「擒狼」剿匪大隊隊長。黃一飛本意去朝鮮,卻不想變為剿匪。心理有了落差,面臨信任和難以服眾的危機。匪首章世光、滿天星利用兩人的故友,軟化幹擾二人,並滲透竊取剿匪計劃。遭遇慘敗後,知恥而後勇的黃一飛與周正陽通力合作。章世光、滿天星再次布下詭計,欲給「擒狼」分隊毀滅打擊。經過錘鍊的兩人粉碎了陰謀,生擒了滿天星,剿滅薛紅狼,肅清了甘肅的匪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