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書│單田芳大師《花木蘭》81、82、83回

2021-01-09 騰訊網

單田芳評書花木蘭(90回版)簡介:

花木蘭,中國古代民族女英雄,忠孝節義,以替父從軍擊敗北方入侵民族聞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設祠紀念,影響深遠到全世界。花木蘭受中國人尊敬,其事跡被多種文藝作品所表現,電影、電視劇,歌舞豫劇等。《木蘭辭》又稱木蘭詩,是一首北朝民歌,也是敘事詩。花木蘭是中國南北朝時期一個傳說色彩極濃的巾幗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壯的英雄史詩。花木蘭是北魏人,北方人喜歡練武。花木蘭的父親以前是一位軍人,從小就把木蘭當男孩來培養。木蘭十來歲時,他就常帶木蘭到村外小河邊,練武,騎馬、射箭、舞刀、使棒。空餘時間,木蘭還喜歡看父親的舊兵書。北魏遷都洛陽之後,經過孝文帝的改革,社會經濟得到了發展,人民生活較為安定。

歷史發布

全本精品評書

戳一戳「在看」,和小夥伴們一起看吧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評書│單田芳大師 《風塵三俠》共80回合
    │單田芳大師《百年風雲》250回 全本評書│單田芳大師《話說臺灣》150回 全本評書│袁闊成先生《三國演義》365回 全本評書│單田芳大師 《三國演義》125回合 全本評書│單田芳先生《連環套》120回 全本評書│單田芳大師《九一八風雲》100回 全本百家講壇玄奘西遊記 錢文忠教授評書│單田芳大師
  • 評書│單田芳大師 《三俠五義》全本 共180回合
    單田芳評書三俠五義簡介:《三俠五義》原名《忠烈俠義傳》,長篇俠義公案小說。共120回,卷首有問竹主人(石玉昆)序及退思主人、入迷道人二序。 [4]  光緒十五年,近代學者俞樾認為此書第一回「狸貓換太子」事「殊涉不經」,遂「援據史傳,訂正俗說」,重撰第一回。
  • 評書大師單田芳逝世!縱有評書千萬章,人間再無單田芳!
    ,刻在了心上,一時間,淚流滿面,從這日起——縱有評書千萬章,人間再無單田芳!01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在中國,單田芳和他的評書家喻戶曉,有句俗語說,「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他的聲音特別,評書講的精彩,從藝時間又長,在他6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有錄音記錄的評書就已超過100部,據說每天有超過1億人在聽他所講述的傳奇,這其中
  • 再無下回分解!評書大師單田芳去世,帶走幾代人的回憶
    單田芳說評書1934年,他出生在一個曲藝世家,外祖父王福義是最早闖關東的那批民間藝人,母親唱大鼓,父親是弦師。但單田芳年輕時並沒有想過去說評書。「雖然我出生於曲藝世家,親戚都做這個,但我卻喜歡學工科和醫學。」
  • 回顧56載藝術人生,追憶評書大師單田芳!
    昏沉沉的午後, 蟲兒們的吱吱聲,風扇的呼呼聲,爺爺的半導體裡傳來單田芳的評書聲,大概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吧。可是2018年9月11日,帶給我們經典回憶的單田芳老先生,走了。他到另一個世界去講評書了。單田芳是中國評書表演藝術家、作家,1954年走上評書舞臺,2012年在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典禮上獲得終身成就獎。
  • 上回說到再無人說,下回分解再無人解!評書從此再無大師單田芳
    上回說到再無人說,下回分解再無人解!評書從此再無大師單田芳 七十三,八十四,閻王爺不叫自己去。
  • 評書大師單田芳逝世,從此預知後事如何,再無下回分解...
    ▲單田芳長子手捧大師的遺像現身提到單田芳老師很多人應該都不陌生不少80、90後都是跟著爺爺奶奶一起聽他說的評書長大的上帝愛上了評書他是中國上個世紀成就最高的曲藝大師之一,他一生之中從藝50多年,在舞臺上服務奮鬥,給大眾送去歡樂。
  • 評書大師單田芳病逝,生前孤獨25年,早已看破生死
    9月11日下午3點30分,著名評書大師單田芳因病在中日友好醫院去世,享年84歲。單田芳1934年12月17日出生於營口市的一個曲藝世家,是中國評書表演藝術家、作家。2012年,在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典禮上獲得終身成就獎。 1954年走上評書舞臺。
  • 評書大師單田芳病逝享年84歲,多少人聽著他的評書長大!
    著名評書藝術家單田芳11日下午3點30分因病在中日友好醫院去逝,享年84歲。
  • 緬懷單田芳,一代評書大師隕落!
    今天下午網易新聞一則「評書大師單田芳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病逝」的消息觸動了我。我雖然是個九零後但是每天晚上都要聽一段單老的評書。記得第一次聽到單老的評書那是我21歲那年。那時候的手機帶有收音機的功能我無意間調到了我們地方廣播評書電臺,正好在播單老師的《明英烈》這部書。一開始聽的單老沙啞的聲音覺得蠻特別的,試著聽下去覺得越來越有意思。之後我便從網上下載了《明英烈》全套來聽。
  • 單田芳評書作品集
    這是一部著名評書藝術大師單田芳最為滿意億萬粉絲最為喜愛的評書經典,一部融政治、歷史、軍事、權謀於一體的百科全書,一部揭示中國傳統文化沒落與重生的長篇巨著。《亂世梟雄》深度講述了一代梟雄張作霖及張學良父子的傳奇人生,再現了中國從滿清到民國社會變革期的宏大圖景,塑造了湯二虎、張作相、馮麟閣、張景惠、孫烈臣、張是非、田小鳳、杜立三等一大批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由著名評書藝術大師單田芳先生根據大量的歷史材料和廣為流傳的民間傳說精心創作而成,語言生動,人物鮮明,懸念環環相扣,故事引人入勝,傳播廣泛。
  • 評書大師單田芳去世,還記得那句「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先生一路走好,願天堂也會有「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2018年9月11日,從小陪伴在我們耳邊的評書大師單田芳先生去世,在那個還沒有智慧型手機的時代,單田芳先生總是用生動形象,有趣的語言為我們講述帝王將相,還有各種人生百態的故事。
  • 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去世 他的評書是幾代人的文化記憶
    他的語言魅力打通了地域、文化和年齡的界限,讓評書這門民間藝術發揚光大。昨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採訪了河南的評書表演藝術家趙維莉,共同回憶單田芳對評書的熱愛、執著和永遠更高的追求。家中突生變故開始評書生涯1934年,單田芳出生在遼寧營口的一個曲藝世家,母親唱大鼓,父親是弦師,不過年幼的單田芳並沒有想過去說評書,反倒是喜歡工科,因為從大環境來看,那個時代的評書藝人顛沛流離,並不登大雅之堂。據媒體報導,1953年,單田芳高中畢業後,家中突生變故,於1955年進了鞍山曲藝團,開始了評書表演生涯。
  • 說書人,流落江湖上便是薄命人 | 紀念評書大師單田芳
    >2015年3月,評書表演藝術家袁闊成辭世,媒體在相關報導中普遍使用了「評書四大家」的說法,將他與三位後輩說書人田連元、單田芳、劉蘭芳相提並論。在此情形下,大人們擔心「如果撫順像長春那樣被圍困起來,久不進糧,大家只有等待餓死」,於是決定回關內老家:「餓死也要回老家餓死。」
  • 單田芳去世:明天聽誰說評書?
    評書藝術家單田芳 圖 | 視覺中國單田芳:每天睜開眼睛就是評書單田芳先生是評書界德高望重的藝術家之一,如果他的評書每天播一回的話,可以播到2036年。在單先生說過的評書中,從來沒有觸及過金庸的作品,「金庸小說我看過,但大多沒看完。電視劇我看過,我很喜歡他的東西,金庸那是武俠小說的大師,寫的細膩、絲絲入扣,我們說書喜歡有發揮空間的東西,他的小說沒有我們發揮的餘地,他的電視劇也太多了,再說書也沒什麼意思了」。
  • 評書大師單田芳:為報恩娶大8歲姐姐,妻子去世後他決意不再娶
    他的評書改編的電視劇《白眉大俠》是上世紀90年代的熱播劇,而他本人的評書作品超過了一百部,對於90後之前的很多人而言,那句蒼勁而略帶沙啞的"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應該是童年時揮之不去的深刻記憶之一。 單老先生已於2018年去世,但他的作品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依舊在世間流傳。
  • 說說袁闊成、單田芳、劉蘭芳、田連元,誰才是真正的評書大家?
    袁闊成、單田芳、劉蘭芳、田連元四人並稱評書四大家。袁闊成:泰鬥級的人物,表演說表並重,形神兼備從年齡和輩分來說,袁闊成是另外三人的長輩,另三人要稱袁先生為師叔。袁闊成是評書藝術改革的帶頭人,他首先撤掉書桌,使評書由高臺教化的半身藝術,變為講究氣、音、字、節、手、眼、身、法步的全身藝術。
  • 評書藝術家單田芳去世!幾代人都是聽他評書長大的……
    11日下午3點30分,著名評書藝術家單田芳因病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去世,享年84歲。
  • 評書藝術家單田芳下午病逝,享年84歲,曾自嘲:天生就是挨揍的腦袋
    著名評書藝術家單田芳11日下午3點30分因病在中日友好醫院去逝,享年84歲。
  • 單田芳的《童林傳》裡這位大俠歷史上確有其人,評書中結局有點慘
    單田芳是一代評書大師,他播講過的評書作品類型和數量都比較多,其中還是以長槍袍帶書和俠義武俠書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