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皓峰《白色遊泳衣》:文字塑造3D電影,不平凡的江湖故事

2020-11-03 芸淡風傾愛讀書

好的編劇,有多重要?

導演可以規劃出宏大的框架,把握精準巧妙的節奏;好演員可以通過細膩的演技,帶領觀眾真情實感進入情景;

鏡頭語言的巧妙排列組合,塑造無聲的意境,優美震撼的視覺享受;考究的服化道,不僅是一種錦上添花的精緻,更可以潛移默化,傳遞出高級審美,悠久的歷史積澱,是優質傳統文化的推廣,更是一種重要的大眾普及方式,一種豐富通俗的傳承方式。

但一切的基礎,其實都建立在故事本身。

再多的外在展現手法,無法彌補劇本本身的致命缺陷。

相反,一個優秀的故事,哪怕是用單純的文字平面展示,沒有過多的裝裱修飾,插圖排版,一樣可以直擊內心深處——

《白色遊泳衣》

來自徐皓峰。

導演,作家,道教研究學者,民間武術整理者。

代表作,最能直觀說明一切,言簡意賅。

文學作品:

  • 長篇小說:《國術館》《道士下山》《大日壇城》《武士會》《大地雙心》
  • 短篇小說集:《刀背藏身》《處男葛不壘》
  • 武林實錄集:《逝去的武林》《大成若缺》《武人琴音》
  • 電影隨筆集:《刀與星辰》《坐看重圍》

電影成就:

  • 《一代宗師》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獎。
  • 導演武俠片作品:《師父》《刀背藏身》


01 江湖故事裡,最核心最重要的——俠氣

小小的一本書裡,只有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白色遊泳衣》裡的彭輝,短暫的人生19歲戛然而止。

一個無權無勢的少年家長,出身在一個難以言語,身世浮沉的時代,看似特立獨行,實則遺世獨立,熱血青春,理想情懷,少年堅持了信念,原則,俠氣,也成就了那種獨特的少年感。

一個少年玩家的視角裡的世態,也在用生命踐行這種一以貫之的理念:

玩家命短,過得是傳奇,活有做派,死有說法。

江湖事,一浪逐一浪,只認新事,不翻舊帳。


我一開始只看簡介,誤以為是《陽光燦爛的日子》,或者是《芳華》那樣的故事,先入為主就是曾經看過的各種反骨叛逆小說的刻板印象。

但,完全不是。

就像電影《老炮兒》,一般觀眾其實很難理解,這一群莫名其妙,「惹是生非」的特殊群體的存在——一群小流氓,老了之後,不過是變老的混不吝的混混。

非正氣非邪氣,不受拘束的肆意,又頗有完整的價值觀體系,看似不上檯面不入流,偏偏好像有些不一樣的氣象和格局。

所以,即使這絕對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武俠題材,看似不過是雞毛蒜皮的市井小事,其實細思之下,也是暗潮洶湧的人性江湖。

心有俠氣者,眼裡心裡處處是江湖吧。

02 無可奈何宿命感中,堅定有力的信念

少年心事當拿雲。

兩個故事,看似毫無關係,一起品讀,卻意外能感受到,絲絲起承轉合。百年之間兩撥少年的故事,前者任俠,後者激情。

第二個故事,《入型入格》。

這原本是一句廣東話,是1930年戰亂遷居廣州的北平人學會的話,原意接近「辦事漂亮」。

少年葉洪民的父親,北平飛賊葉七郎被警察槍殺。洪民和弟弟洪王失散。洪民投身武林不成,南下廣州謀生。為洗白「賊人之後」的汙名,無奈再次做賊,遇見了江湖道上各色人等,種種糾纏,漸行漸悟。

我對道家思想其實並無過多深入研究,但我能感受到,這些充滿了尋常煙火氣息的江湖故事,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身上,那些深深蘊含的哲理。

《荒涼天使》上有句話——你是獨自一人嗎?

如果是,那麼你即是佛陀——別為我擔心,我現在是佛了。

我們在夢裡能看見一切,沒用雙眼。現實也是如此,人所能看見的,只是想看見的。白色遊泳衣永遠是白色,不會沾水透明。泳池裡的全裸女子是所有人共同的幻覺。

我們所有人共同創作出一個能解決人類一切問題的全新時代,其實它並不存在...... 他從沒有失去青春、初戀、友誼。四十年來,他最珍貴的一切,以反面的方式一直陪著他。

最後更是一個有著留白和想像的結局——兄弟重逢即是永別,一個故事又將開始。

有仇,有恨,有義,有愛。飛賊之子,性本良善,入型入格。

其實任何哲學思想,都在無可奈何中,強調那些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忽略客觀,也不放棄主觀能動性。

無力中,也有可以堅持的東西。惡念善念,實為心在造作。

無一人不是我,我之外無一人。

這也是他的故事的迷人之處:

你是誰,你需要什麼,那麼你就會在故事裡看到什麼。

所以他才會借主人公之口:

人對什麼感興趣,便會惹來什麼。

人活一世,唯我獨尊,他人為假象。看見的都是想看見的,遇到的都是想遇到的。

寫反骨,寫叛逆,寫離經叛道的人,非常多;可是,真正有立意,不為驚世駭俗,更多傳遞一種信念的人,真的不多。

03 宛如電影畫面一般的敘事

薄霧升山谷,群峰輕如洗。薄霧染林尖,夢境幻如許。

簡單的敘事中,豐富的細節描寫,心理,環境,動作,外貌,寥寥幾筆,躍然紙上。

角色在看風景,讀者也在風景之外看著這個虛擬又真實的世界。

《一代宗師》一舉成名之後,徐皓峰在北京電影學院教授視聽語言的大課,座無虛席,人頭攢動。學生形容,徐皓峰像一尊「佛」,我自巋然不動的姿勢,他一幀一幀拉片講解。

在閱讀書的時候,我有理由相信,大師的眼中,看到的電影都和我們普通觀眾,截然不同。

他能拆解出所有的技術,技巧,背後的隱喻,充分理解,有聲的內容,無聲的一切細節。

也許就像多個平行空間同時在放映,而他有能力將這些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內容,收放自如,無縫拆合。

所以,他的故事,即使是文字,就是會有電影一般的空間感。

他度了一切人,如清晨露水,用自己的所悟潤澤了世界。 露水每日都有,世界依舊風塵。 不改變世界,因為他發現沒有世界。我們原是一夥在天堂的天使,生出「別的地方沒這好」的想法,於是墮落人間,陷入種種不好。本沒有地方,沒有好與不好,人間是天使的妄想。

什麼時候是視覺,什麼時候是聽覺,什麼時候留白給觀眾反思,一切盡在不言中, 他都主次取捨,安排得妥妥噹噹。

04 犀利生動,言簡意賅的文字

徐皓峰的風格之作,冷靜,內斂,簡潔,豐富。

這就是人間。什麼事多問幾遍,就會覺出是假的。

一切皆假,之後怎樣? 醒過來。 如果「我」是假的,是什麼醒過來? 醒本身。

如果我有了你的一切,你醒了,我怎麼辦? 等著身體老去、死亡,也是一個醒的方式。


有恰到好處的浪漫:

《荒涼天使》言:你是一切的起因,除此之外,萬事沒有起因。

只看遣詞造句,也是信手拈來,渾然天成的精巧:

之後,李方常約他喝茶,詢問許家嫻在感化院的日子,其實是想看他說話。一人感恩另一人的神情,令她觸動。觸動是被嬰兒的手碰上的感覺。

通感運用得爐火純青:

鐵靠山雙眸閃亮,維持在五十出頭模樣,近了才感到他的衰老。衰老,是股味道。

也有很多值得人深思反思的點:

心慈何勞持戒,行善既是坐禪。 前非可以痛改,淤泥能生紅蓮。

文採這種東西,真的未必來自於華麗詞藻,順暢行文。

文字一定是為整體,為中心,為主題服務,在這一點上,他真的讓我分外佩服。

眼前的一切,火車、眾人、你我,都是虛假泡影,當真了,便有煩惱。你的心,要離開你看見的。




看多了規規矩矩,清楚明白的絕對正確的文字,影視劇作品,不論在各種方面多麼推陳出新,本質上,大家都在遵循一個默許的條條框框。

強烈推薦這本《白色遊泳衣》,當電影文字版也好,當江湖小說也好,當離經叛道也罷;

讓生活多一種不常見的可能性——

身雖不由己,但心可以永遠在路上。

作者:小冒,讀書帳號「芸淡風愛讀書」,影視劇評帳號「芸淡風傾」。

年讀110+本書,兩大視頻網站入駐作者。

用刻意練習寫出多平臺10w+,用愛發電。立志通過寫作改變人生,堅持工作、娛樂、閱讀、寫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誤。

願意寫深度思考劇評+書評的娛樂生活雜博。

相關焦點

  • 徐皓峰解謎:「禁止穿白色遊泳衣」
    10月10日,徐皓峰新書《白色遊泳衣》出版上市,包含兩部中篇小說《白色遊泳衣》和《入型入格》,兩個故事一個發生在七八十年代,一個發生在民國,雖然人物和故事都相差甚遠,卻都還是那個熟悉的江湖味道。  二姥爺沒好好教我,所以就錯過了……哎,好可憐呀!
  • 《白色遊泳衣》|一覺醒來半生矣,回首仍是江湖人
    一口氣看完徐浩峰導演的新書《白色遊泳衣》,我又去看了一遍《老炮兒》。電影《老炮兒》講述了當年名震京城的「大院子弟」六爺,被新時代拋棄,與一眾老兄弟,固守當年時期的江湖規矩,營救得罪權貴的兒子的故事。徐皓峰導演的新書《白色遊泳衣》便是以《老炮兒》裡的時代背景、人物形象為原型,結合自己小時候的真實經歷所著。
  • 《白色遊泳衣》:唯心江湖,無規矩不成方圓
    他的代表作有《倭寇的蹤跡》,《箭士柳白猿》,《一代宗師》等電影;還寫過《道士下山》,影評集《刀與星辰》,短篇集《刀背藏身》等書籍。關於作品《白色遊泳衣》是徐浩峰的新作,其中包含兩個故事:《白色遊泳衣》和《入型入格》。
  • 白色遊泳衣:流雲捲起似的語言寫出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故事
    狡黠,順滑,幽默,又隱含著一絲冷意,是徐皓峰的小說《白色遊泳衣》和《入型入格》字裡行間的特點。與用大段的文字烘託氛圍的敘述方式相比,徐皓峰極為克制。這種對比,容易讓人聯想起色彩豐滿的油畫和筆跡寥寥的國畫。
  • 寧靜的紅色遊泳衣到《白色遊泳衣》,胡同玩家對大院子弟青春逆襲
    ,來自於最近看的一本小說《白色遊泳衣》。作者徐皓峰,是中國現代硬派武俠小說家,是電影《一代宗師》的編劇,也是小說《道士下山》的作者。如果說紅色遊泳衣啟蒙了馬小軍的性幻想,那麼一件白色遊泳衣引發了一場震驚北京玩家界的大案。此後近30年,該泳池都嚴禁女性穿白色遊泳衣入場。
  • 《白色遊泳衣》|世間情義不可言說,唯有經歷者可知
    本書是由徐皓峰所著,擁有多重身份的藝術家。導演,作家,道教研究學者,民間武術整理者。現為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教師。了解了這個人,我們來了解這本帶有熱血青春與情義朋友的兩個故事。《白色遊泳衣》是作者在《一代宗師》《師父》等電影作品成功之後又一次俠義風格之作。筆墨冷冽,字裡行間卻勾勒出江湖兒女的恩義情仇。
  • 徐浩峰寫新小說《白色遊泳衣》,靈感來自《老炮兒》丨專訪
    《白色遊泳衣》封面。丨人物簡介丨徐浩峰 :筆名徐皓峰。結果就聽到有顧客說,飾演「悶三兒」的張涵予是管虎找的一個素人,本身不是演員而是當年的江湖狠主,還吹牛說,年輕的時候跟他打過一場架。很明顯,這個顧客不認識張涵予,這讓徐浩峰覺得非常有趣,就將這段經歷寫到了小說開頭,就著張涵予的角色,引出了故事的主人公——彭輝。1967年的北京城,彭輝16歲便憑半截鐵條成為城裡「玩家」中的新秀,打架鬥毆、爭奪地盤。
  • 徐皓峰轉向:從民國武林到胡同玩家
    在徐皓峰看來,《白色遊泳衣》對他有特別的意義,它標誌著從「寫創意」轉向「寫分寸感」。越強橫的人,生命越脆弱北青藝評:您是如何想起寫《白色遊泳衣》的?徐皓峰:《白色遊泳衣》是兩個中篇小說的合集,其中一篇叫《白色遊泳衣》。寫這本書,我大概用了2個月,但它的源頭很早。我上小學五六年級時(1985年前後),北京所有遊泳館都有一個標語:禁止穿白色遊泳衣。
  • 徐皓峰,渴望熱鬧|專訪
    十六七歲時,徐皓峰還在美院附中學畫,當時學生中間流行蔡志忠的漫畫,後者作為臺灣漫畫大師,最擅長將禪宗故事與漫畫結合。有一則漫畫令徐皓峰印象深刻,講一個和尚每天起床都要喊幾遍自己的名字,說別把自己搞丟了。後來徐皓峰在自己畫畫時,再次回想起這則漫畫,心裡一激靈。
  • 徐皓峰:寫好小說或做好電影,我的經驗是做一個「拾荒者」
    在他的作品中,細節是實打實的,小到一個座鐘,大到街道、城市,時代的痕跡在物件、陳設和人物的口吻裡清晰展現,從更大的整體而言,寫實卻融匯成了大寫意的風格,原本應當佔據小說主體位置的故事和情節若隱若現、虛實相生,如水墨長卷一般呈現著另一層面的「真實」。近期,他的中篇小說集《白色遊泳衣》由果麥文化·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推出。
  • 白色遊泳衣入水變透明?《老炮兒》中的悶三兒又回來了?
    徐浩峰寫的新小說《白色遊泳衣》,靈感便來自於此。張涵予在《老炮兒》中飾演「悶三兒」。結果就聽到有顧客說:「飾演悶三兒的張涵予是管虎找的一個素人,本身不是演員而是當年的江湖狠主。」還吹牛說,「年輕的時候跟他打過一場架。」很明顯,這個顧客不認識張涵予,這讓徐浩峰覺得非常有趣,就將這段經歷寫到了小說開頭,就著張涵予的角色,引出了《白色遊泳衣》故事的主人公——彭輝。
  • 徐皓峰:寫好小說或做好電影,我的經驗是做一個「拾荒者」 |新作訪談
    其中收入的作品《入型入格》延續了他對於上世紀初傳統武俠精神的關注,與集子同名的《白色遊泳衣》則刻寫了另一段充滿迷茫和激越情感的少年往事。 01 「文學有趣,是因為文學要做一件相反的事,要給生活帶來距離」 記者:在新作《白色遊泳衣》的兩個作品中,都有關於世界的真與幻的闡述。
  • 《箭士柳白猿》:徐皓峰的另類江湖
    在《倭寇的蹤跡》中,徐皓峰憑藉其獨有的動作風格及畫面感給觀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武俠體驗,開啟了徐氏新派武俠風格。而在去年大放異彩的電影《師父》中,徐皓峰又用一種更接近於商業的方式刷新了國人的武俠文化視野。而作為中間的《箭士柳白猿》則屬於徐皓峰電影中承上啟下的一部,它在風格美學方面比《倭寇的蹤跡》成熟圓潤許多,卻還沒有沾染《師父》中的商業氣,應該是最接近徐氏武俠觀的一部。
  • 《師父》:徐皓峰與他的說明書電影
    由於徐皓峰太喜歡這些東西,尤其是寫過《逝去的武林》這種武林口述史。你能感覺他似乎有他的責任感,想去糾正,或是去講述一些與大眾認知不同的江湖以及武林,這就是徐皓峰的電影了。相比徐皓峰之前的電影,《師父》顯然更成熟,引入大量明星,故事也更加有趣,包括動作設計,剪輯處理,都有些獨特的地方。
  • 《師父》導演徐皓峰的寫意武俠《倭寇的蹤跡》
    徐克以《蝶變》進入香港影壇,借用古龍式的懸疑推理以及動中有靜的場面調度,一下子便成為了香港武俠電影新浪潮的開山之作。幾年後的《笑傲江湖》,徐克聯合其他幾位導演,硬是把金庸的作品改編得面目全非卻又精彩絕倫,把一部政治鬥爭史拍成了一部暢快淋漓盡情灑脫的西部片,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一曲既出,誰敢爭鋒?
  • 半生不熟徐皓峰
    《逝去的武林》是部口述史,講一個形意拳傳人的傳奇故事。3個月賣了3萬冊。《道士下山》說是武俠小說,但既不是金庸,也非古龍,行話稱「硬派武俠」之風。這兩本書早已賣空,網上卻傳得很廣。王家衛也讀了,找上他做《一代宗師》的武術顧問。顧問久了,變成編劇。
  • 徐皓峰《師父》譜亂世戀歌 廖凡宋佳真情相守
    日前,由徐皓峰執導的新派武俠電影《師父》曝光了一組圍繞師父師娘、主題為「真情相守」的劇照,其中飾演師父的廖凡和飾演師娘的宋佳相顧無言卻深情流露。    廖凡宋佳譜「絕戀」 無言相守似金堅    電影《師父》講述的是民國年間師父陳識(廖凡飾)為完成「詠春北上,弘揚武學」的使命,欲在天津開武館立足,由此掀起了津門武學界的一陣血雨腥風。初來乍到的師父在一次因緣際會下,於一家西餐廳邂逅了師娘(宋佳飾)並一見鍾情,後經人說親二人喜結連理。
  • 徐皓峰的電影世界:繽紛亂世,俠客無名
    影評幾乎與電影行業同時出現。最早在1915年,格裡菲斯的《一個國家的誕生》公開上映後不久,維切爾·林賽就發表了題為《活動繪畫藝術》的書,其中包括一系列影評文章。這部書被公認為是美國電影歷史上的第一部電影批評專著。電影剛出現的那段日子,不被藝術界所看好,知識分子稱其為「下等人消遣的玩意兒」。也是詩人的林賽是第一批把電影看成藝術,同古典音樂、繪畫、文學相提並論的人。
  • 金庸、古龍和徐皓峰
    幾天重新讀了金庸的《笑傲江湖》《天龍八部》《倚天屠龍》,古龍的《歡樂英雄》《三少爺的劍》《陸小鳳》。上次讀這些書,還在上學。金庸的故事發生在遠方:海上生明月、大漠沙如雪、山月照彈琴、梅子黃時雨。書裡描寫的,都是生活中見不到的人物,舉止奇特,外貌陸離;卻又立談生死,一諾千金。再讀時,金庸小說裡的好多地名已經出現在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