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編劇,有多重要?
導演可以規劃出宏大的框架,把握精準巧妙的節奏;好演員可以通過細膩的演技,帶領觀眾真情實感進入情景;
鏡頭語言的巧妙排列組合,塑造無聲的意境,優美震撼的視覺享受;考究的服化道,不僅是一種錦上添花的精緻,更可以潛移默化,傳遞出高級審美,悠久的歷史積澱,是優質傳統文化的推廣,更是一種重要的大眾普及方式,一種豐富通俗的傳承方式。
但一切的基礎,其實都建立在故事本身。
再多的外在展現手法,無法彌補劇本本身的致命缺陷。
相反,一個優秀的故事,哪怕是用單純的文字平面展示,沒有過多的裝裱修飾,插圖排版,一樣可以直擊內心深處——
來自徐皓峰。
導演,作家,道教研究學者,民間武術整理者。
代表作,最能直觀說明一切,言簡意賅。
文學作品:
電影成就:
小小的一本書裡,只有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白色遊泳衣》裡的彭輝,短暫的人生19歲戛然而止。
一個無權無勢的少年家長,出身在一個難以言語,身世浮沉的時代,看似特立獨行,實則遺世獨立,熱血青春,理想情懷,少年堅持了信念,原則,俠氣,也成就了那種獨特的少年感。
一個少年玩家的視角裡的世態,也在用生命踐行這種一以貫之的理念:
玩家命短,過得是傳奇,活有做派,死有說法。
江湖事,一浪逐一浪,只認新事,不翻舊帳。
我一開始只看簡介,誤以為是《陽光燦爛的日子》,或者是《芳華》那樣的故事,先入為主就是曾經看過的各種反骨叛逆小說的刻板印象。
但,完全不是。
就像電影《老炮兒》,一般觀眾其實很難理解,這一群莫名其妙,「惹是生非」的特殊群體的存在——一群小流氓,老了之後,不過是變老的混不吝的混混。
非正氣非邪氣,不受拘束的肆意,又頗有完整的價值觀體系,看似不上檯面不入流,偏偏好像有些不一樣的氣象和格局。
所以,即使這絕對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武俠題材,看似不過是雞毛蒜皮的市井小事,其實細思之下,也是暗潮洶湧的人性江湖。
心有俠氣者,眼裡心裡處處是江湖吧。
少年心事當拿雲。
兩個故事,看似毫無關係,一起品讀,卻意外能感受到,絲絲起承轉合。百年之間兩撥少年的故事,前者任俠,後者激情。
第二個故事,《入型入格》。
這原本是一句廣東話,是1930年戰亂遷居廣州的北平人學會的話,原意接近「辦事漂亮」。
少年葉洪民的父親,北平飛賊葉七郎被警察槍殺。洪民和弟弟洪王失散。洪民投身武林不成,南下廣州謀生。為洗白「賊人之後」的汙名,無奈再次做賊,遇見了江湖道上各色人等,種種糾纏,漸行漸悟。
我對道家思想其實並無過多深入研究,但我能感受到,這些充滿了尋常煙火氣息的江湖故事,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身上,那些深深蘊含的哲理。
《荒涼天使》上有句話——你是獨自一人嗎?
如果是,那麼你即是佛陀——別為我擔心,我現在是佛了。
我們在夢裡能看見一切,沒用雙眼。現實也是如此,人所能看見的,只是想看見的。白色遊泳衣永遠是白色,不會沾水透明。泳池裡的全裸女子是所有人共同的幻覺。
我們所有人共同創作出一個能解決人類一切問題的全新時代,其實它並不存在...... 他從沒有失去青春、初戀、友誼。四十年來,他最珍貴的一切,以反面的方式一直陪著他。
最後更是一個有著留白和想像的結局——兄弟重逢即是永別,一個故事又將開始。
有仇,有恨,有義,有愛。飛賊之子,性本良善,入型入格。
其實任何哲學思想,都在無可奈何中,強調那些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忽略客觀,也不放棄主觀能動性。
無力中,也有可以堅持的東西。惡念善念,實為心在造作。
無一人不是我,我之外無一人。
這也是他的故事的迷人之處:
你是誰,你需要什麼,那麼你就會在故事裡看到什麼。
所以他才會借主人公之口:
人對什麼感興趣,便會惹來什麼。
人活一世,唯我獨尊,他人為假象。看見的都是想看見的,遇到的都是想遇到的。
寫反骨,寫叛逆,寫離經叛道的人,非常多;可是,真正有立意,不為驚世駭俗,更多傳遞一種信念的人,真的不多。
薄霧升山谷,群峰輕如洗。薄霧染林尖,夢境幻如許。
簡單的敘事中,豐富的細節描寫,心理,環境,動作,外貌,寥寥幾筆,躍然紙上。
角色在看風景,讀者也在風景之外看著這個虛擬又真實的世界。
《一代宗師》一舉成名之後,徐皓峰在北京電影學院教授視聽語言的大課,座無虛席,人頭攢動。學生形容,徐皓峰像一尊「佛」,我自巋然不動的姿勢,他一幀一幀拉片講解。
在閱讀書的時候,我有理由相信,大師的眼中,看到的電影都和我們普通觀眾,截然不同。
他能拆解出所有的技術,技巧,背後的隱喻,充分理解,有聲的內容,無聲的一切細節。
也許就像多個平行空間同時在放映,而他有能力將這些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內容,收放自如,無縫拆合。
所以,他的故事,即使是文字,就是會有電影一般的空間感。
他度了一切人,如清晨露水,用自己的所悟潤澤了世界。 露水每日都有,世界依舊風塵。 不改變世界,因為他發現沒有世界。我們原是一夥在天堂的天使,生出「別的地方沒這好」的想法,於是墮落人間,陷入種種不好。本沒有地方,沒有好與不好,人間是天使的妄想。
什麼時候是視覺,什麼時候是聽覺,什麼時候留白給觀眾反思,一切盡在不言中, 他都主次取捨,安排得妥妥噹噹。
徐皓峰的風格之作,冷靜,內斂,簡潔,豐富。
這就是人間。什麼事多問幾遍,就會覺出是假的。
一切皆假,之後怎樣? 醒過來。 如果「我」是假的,是什麼醒過來? 醒本身。
如果我有了你的一切,你醒了,我怎麼辦? 等著身體老去、死亡,也是一個醒的方式。
有恰到好處的浪漫:
《荒涼天使》言:你是一切的起因,除此之外,萬事沒有起因。
只看遣詞造句,也是信手拈來,渾然天成的精巧:
之後,李方常約他喝茶,詢問許家嫻在感化院的日子,其實是想看他說話。一人感恩另一人的神情,令她觸動。觸動是被嬰兒的手碰上的感覺。
通感運用得爐火純青:
鐵靠山雙眸閃亮,維持在五十出頭模樣,近了才感到他的衰老。衰老,是股味道。
也有很多值得人深思反思的點:
心慈何勞持戒,行善既是坐禪。 前非可以痛改,淤泥能生紅蓮。
文採這種東西,真的未必來自於華麗詞藻,順暢行文。
文字一定是為整體,為中心,為主題服務,在這一點上,他真的讓我分外佩服。
眼前的一切,火車、眾人、你我,都是虛假泡影,當真了,便有煩惱。你的心,要離開你看見的。
看多了規規矩矩,清楚明白的絕對正確的文字,影視劇作品,不論在各種方面多麼推陳出新,本質上,大家都在遵循一個默許的條條框框。
強烈推薦這本《白色遊泳衣》,當電影文字版也好,當江湖小說也好,當離經叛道也罷;
讓生活多一種不常見的可能性——
身雖不由己,但心可以永遠在路上。
作者:小冒,讀書帳號「芸淡風愛讀書」,影視劇評帳號「芸淡風傾」。
年讀110+本書,兩大視頻網站入駐作者。
用刻意練習寫出多平臺10w+,用愛發電。立志通過寫作改變人生,堅持工作、娛樂、閱讀、寫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誤。
願意寫深度思考劇評+書評的娛樂生活雜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