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霽翔領銜《遺產裡的中國》帶觀眾訪12處遺產地

2020-11-24 中國新聞網

單霽翔領銜《遺產裡的中國》帶觀眾訪12處遺產地

2020-10-29 18:50:2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姜雨薇 責任編輯:姜雨薇

    《萬裡走單騎——遺產裡的中國》文化類綜藝節目海報 節目組供圖

  中新網北京10月29日電 (記者 應妮)「我還年輕,才33公歲」,單霽翔的話音剛落,全場一片鬨笑。

  以故宮「看門人」自詡的單霽翔,將領銜一檔文化類綜藝節目《萬裡走單騎——遺產裡的中國》。節目由主要嘉賓組成「世遺後援會」,親身探訪中國版圖上12處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遺產地,在每處地點停留3天2夜,並與遺產地的保護者、研究者、居住者、見證者、體驗者相遇和同行,在互動體驗中挖掘和呈現世界遺產的隱秘和偉大。

單霽翔在研討會上發言 節目組供圖

  提及世界遺產,最先浮現在大眾腦海的是厚重性歷史底蘊、標誌性迤邐風光與招牌性城市名片,大眾對世界遺產資源的記憶點與認知度呈現抽象、固化、浮淺的情狀,被慣常忽略的世界遺產的「內在美」亟待被發現、被挖掘。《遺產裡的中國》要做的事就是探索諸多隱秘而偉大的人文資源、挖掘應知而未知的歷史文化、找尋熟悉而陌生奇絕景觀。節目聯動各區域、城市資源,系統梳理世界遺產的精華,挖掘世遺版圖「內在美」,尋覓世界奇蹟「身邊人」,打造影像版、數位化的「世界遺產百科全書」。

  節目將邂逅最悠久良渚遺址、最多元天地之中、最智慧青城山都江堰、最別致蘇州園林、最靈秀皖南古村落、最傳統福建土樓、最朋克黃石礦冶工業遺址、最浪漫杭州西湖、最和諧廈門鼓浪嶼、最醇香普洱、最古樸平遙古城、最幽靜武當山。主創旨在通過創新型的節目形式與大眾化的傳播手段,使廣大觀眾特別是青年觀眾在互動性的節目中感受世界遺產的文化魅力,體驗世界遺產的現實意義,進而加入到世界遺產保護的行列中來,從而使不可移動的世界遺產走進廣大民眾的現實生活,讓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真正活起來。

  在29日的節目研討會上,單霽翔指出,文化遺產應該在被觀賞、被分享中被保護、詮釋和延續。文化遺產合理利用具有廣闊的前景,並將對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貢獻。「今天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保護不是目的,利用也不是目的,傳承才是真正的目的。每一個人在歷史的長河中都是瞬間存在,作為當代人,不能因為現時的優勢而有權獨享文化財富,更不能利用我們手中掌握的工作機會,隨意處置祖先留下的文化遺產。」

  他還特別強調了文化遺產的公眾參與性。「每一個社會民眾對自己身邊的文化遺產,對自己家鄉的文化遺產,對自己城市的文化遺產,都充滿感情。只有尊重和維護民眾與文化遺產之間的關聯和情感,保障廣大民眾的知情權、監督權、參與權和受益權。只有當地居民傾心地持久地自覺守護,才能實現文化遺產應有的尊嚴,有尊嚴的文化遺產才具有強盛的生命力。」

  節目總策劃冷凇介紹,內容製作層面,《遺產裡的中國》將打造全域矩陣,在每一處遺產地辦1場推廣世遺的城市直播專場,1場在創新中傳承的後援企劃活動,並發行1本隨行《單行日記》圖書。

  據悉,中國文物學會與浙江衛視發起《萬裡走單騎——遺產裡的中國》文化類綜藝節目,將於2021年第一季度每周日晚播出。(完)

相關焦點

  • 你猜,故宮前掌門單霽翔來重慶探訪的人文地標是哪兒?浙江衛視上新...
    按計劃,故宮前「掌門」單霽翔在節目中將化身為「世遺001號粉絲」和知名「文青」黃覺、說唱歌手馬伯騫一起組成世界遺產後援會,深入到國內的多處世界遺產為觀眾分享、揭秘。這其中就包括重慶,大家可以猜起來了接下來重慶的哪個「世遺」地標會進入他們的視野。
  • 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做客蘭大
    2019年,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大會主持輕輕一錘,中國的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就是這一錘,中國擁有了第55處世界文化遺產,一躍成為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第一次實證了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的存在。這一錘的背後,是數代文物保護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故宮博物院原院長、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就是其中之一。
  • 《萬裡走單騎》定檔浙江臺,單霽翔領隊真人秀,王源阿雲嘎在列
    而這些節目,清一色以娛樂為主,邀請的也都是當紅且知名的明星,用明星帶節目熱度,用娛樂來滿足觀眾的輕鬆需求。當然,這些娛樂為主的綜藝真人秀,也會時不時地展現一點對正能量內容的追求,但這些內容,都是旁枝末節,並未這些真人秀的本真內容。
  • 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出席《五牛中國尊》首發式,發表故宮...
    ▲單霽翔院長在發布會現場演講2020年12月5日,由朱炳仁、鍾連盛兩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聯袂創作的《五牛中國尊》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平宮盛大發布,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等文化界、工美界大咖出席,共同見證這一重磅作品的問世。
  • 文化|中國55處世界遺產的「全景實拍」,一次逛完!
    中國自1985年加入世界遺產公約,截止目前,共有55個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7處,世界自然遺產14處,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4處,世界文化景觀遺產4處。>中國丹霞,是世界自然遺產,是中國第40項世界遺產。由廣東丹霞山、浙江江郎山、江西龍虎山、福建泰寧、湖南崀山、貴州赤水六處系列提名地組成。
  • 單霽翔鄭州二砂文創園開講:讓「沉睡」文物活起來
    (原標題:單霽翔: 讓「沉睡」文物活起來 實現對文化遺產的良性保護) 本報訊(鄭報全媒體記者 董佔卿 張改華 通訊員 張黎)昨日上午,鄭州二砂文化創意園包浩斯建築內高朋滿座,由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單霽翔先生帶來的
  • 中國再認定一批工業遺產, 湖北三處上榜
    中國再認定一批工業遺產, 湖北三處上榜發布時間:2020年11月23日 09:06 來源:湖北日報   我國再認定一批工業遺產  湖北三處上榜,工業遺產總量增至8處>  湖北日報訊(記者吳文娟)11月19日,工信部發布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擬認定名單,湖北三處工業遺產入選。
  • 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來西北大學講課啦!力贊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
    11月4日晚,國家文物局原局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中央文史館特約研究員,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西北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單霽翔,在西北大學長安校區體育館為3000餘名師生作了題為「傳承·融合·新生
  • 我國已擁有52處世界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
    原標題:拿什麼守護你,我們的世界遺產編者按:7月初,我國青海可可西裡和福建鼓浪嶼成功進入世界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名錄。至此,我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在世界遺產擁有量上名列前茅。申遺成功帶來喜悅與自豪之餘,民眾對這兩處世界遺產的探知欲愈發強烈。
  • 中國·張家界首屆世界遺產攝影大展開幕
    楊華峰 攝   中新網張家界11月16日電(記者 楊華峰)以「交流共享 保護傳承」為主題的中國·張家界首屆世界遺產攝影大展16日在湖南張家界市開幕。為期7天的大展主要活動包括陳復禮銅像揭幕儀式、中國義大利自然遺產地對話、三場攝影名家攝影講座、大展榮譽盛典、攝影訓練營等。
  • 雲遊37處世界文化遺產!
    今天推薦的中國文藝網「相見不如上線 展覽雲上見」系列線上展覽,為您呈現37處世界文化遺產,足不出戶雲遊萬裡。如果您還覺得不過癮,給您同步推薦一部《中國世界遺產影像志》,屏幕與字裡行間同步,暢遊祖國大好河山!
  • 《世界遺產在中國》攝影展在東京開幕
    人民網東京7月19日電(記者 劉軍國)由日中友好會館主辦的《世界遺產在中國本次展覽精選了張桐勝、王達軍、田捷硯、劉世昭、周劍生、譚明、馮學敏等20餘位中國攝影家拍攝的100幅圖片,生動展示了中國長城、故宮、秦始皇兵馬俑、敦煌莫高窟、梵淨山、良渚遺址等55處世界遺產(文化遺產37處,自然遺產14處,複合遺產4處)的獨特魅力。 受新冠疫情影響,半年來中日間多項文化交流活動被迫取消或延期。
  • 中國世界遺產總數第一,55處全名單收錄!你去過多少個?
    2019年7月6日,隨著良渚古城遺址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加上之前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我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我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5處,居世界第一!大美中國!見證華夏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窮盡一生,也一定要去看全!
  • 中國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全名單,看看江西有幾處?
    今天(6月13日) 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截至目前 中國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 文化與自然遺產共55處
  • 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地
    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位於黃海生態區,該區域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潮間帶,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關鍵樞紐。2019年7月5日,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以符合世界遺產標準10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第一期包括江蘇鹽城南部和北部候鳥棲息地。
  • 【世遺】中國土司遺產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網圖片庫 李維君 攝2015年7月4日消息,在德國波恩召開的第三十九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土司遺產」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國土司遺產」包括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這次申報的三處遺址為中國規模較大、格局完整、遺存豐富且最具價值特徵代表性的土司城遺址。至今,這些遺產所在地的居民仍傳承著各自典型的民族習俗與文化傳統。
  • 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和雙遺產數量均居世界首位
    新華社北京6月13日電 13日是中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自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中國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其中,文化遺產37項、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和雙遺產數量均居世界第一,是近年全球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這是記者13日從國家林草局了解到的。
  • 中國境內世界遺產迎接「大考」
    1985年我國正式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簡稱《公約》),對國際社會作出了為全人類妥為保護中國境內世界遺產的莊嚴承諾。 此後,我國的世界遺產保護事業發展迅速,至今已形成相當規模,遺產保護、管理水平也不斷得到提高。目前,我國擁有世界自然文化遺產達28處,總數居世界第三。還有近百個項目正在申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單霽翔做客清北網校大師課,與中小學生對話探索文化力量
    8月5日晚8點,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做客清北網校大師公開課時如是說到。在這場主題為《文化力量-讓文化遺產活起來》的公開課上,單霽翔表示,故宮不僅是一座文化寶庫,也是一個教育機構,當前故宮學院也正致力於培養學者,同時還會走進廣大學生群體開展眾多文化活動。
  • 【探索】我國52處文化和自然遺產,數數你去過多少處?
    明天就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世界遺產日)了。目前,我國世界文化、自然遺產共計已達52處!小布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的圖片整理了相關的介紹,看看你去過多少處?中國52處世界遺產項目名單1.山東泰山:泰山(山東泰安市)、岱廟(山東泰安市)、靈巖寺(山東濟南市)2.甘肅敦煌莫高窟3.周口店北京人遺址4.長城5.陝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6.明清皇宮:北京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