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我治了,吃再多藥也沒用,你們被我連累,我更難受!
這句話,每天都能在各大醫院的腫瘤病房內聽到。癌症患者臉上寫滿了絕望和痛苦,而家屬也愁容滿面,既躊躇明天的治療花費,又擔心患者的生命安危。
與癌症晚期家庭來說,他們要面臨一個難抉擇的分岔路:治療還是放棄!
大部分中國癌症家庭都選擇了前者,畢竟親情、道德觀念已經從小紮根在了骨子裡。哪怕是有一絲希望、哪怕是傾家蕩產,只要是能留住親人的性命,家屬都在所不惜。甚至是患者生命即將消失,家屬都在苦苦哀求醫生,能不能儘量搶救,讓患者再多活一陣,哪怕是幾天!
那麼問題來了,癌症晚期到底還有必要治療嗎?
其實在醫生看來,有的癌症即便是進入晚期後,仍然存在治癒的可能,不能一概而論晚期治療或不知。就拿我國高發的腸胃癌、肺癌來說,都是晚期治癒率較低的癌症,特別是鱗癌以及小細胞肺癌,生存期基本都在1年左右,治癒率幾乎等於0!
但是,近幾年新藥的問世、新的治療辦法應用,也有部分肺癌患者能生存5年以上,甚至是更長的時間。比如前段時間登上各大網站熱搜的李開復,他經過多年抗癌後,在2015年6月30日,就通過微博宣布,連續兩次檢測不到腫瘤,戰勝了癌症晚期。而時至如今,已經過去了五年的時間,他仍然健康的活著!
當然,也有人會說:戰勝癌症的都是名人,肯定不差錢。我們老百姓本就生活困難,治療癌症就得傾家蕩產、賣房賣地。而且,就算如此,也不一定能治好,人財兩空怎麼辦?
既然如此,傾家蕩產去博一個不確定的答案,真的值得嗎?
的確,治療癌症的費用是一筆不菲的數字,即便是很多藥物、化療都被納入了醫保,但仍然是一筆巨額數字。尤其是到了晚期之後,哪怕是有再多的金錢,現如今醫療水平有限,可能也無法得到絕對理想的治療效果,家屬和患者的顧慮無可厚非!
此時,就要進行綜合性考慮,包括患者個人意願、金錢支持、預後等多個方面。比如癌症已經進入了終末期,完全沒有挽回可能時,就需慎重決定。只有綜合考慮、患者自己坦然了,才能做出不讓自己和家屬後悔的選擇。
除此外,還有一個問題需要面對:
沒有治療意義,是不是要表示患者需要放棄治療!
對於治療沒有效果的癌症患者來說,家人陪伴、家居寧養,其實要比強制進行手術和化療來得更有意義。因為死亡已經是無法挽回的結局,人在臨終之前,精神痛苦的折磨遠要比肉體來的大得多,讓患者在充滿人性溫情、有尊嚴的環境中離開,才是最重要的!
其實,死亡是每個人都需面對的結局,卻也是大家都不願面對的結果。特別是面對親人離世時,任何人都無法做到坦然。但是,對癌症終末期患者而言,死亡或許也是另一種解脫,要知道到了臨終前,癌痛、併發症無時無刻不再折磨著患者,與其苦苦過度治療,倒不如通過姑息療法、臨終關懷改善患者的疼痛和生活質量,讓患者更有尊嚴的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