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園古苗寨:去《那山那人那狗》取景地尋千年文脈

2020-12-22 騰訊網

在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大園村裡,有一座保留比較完整的、楊姓聚族而居的古老苗家村寨,它就是大園古苗寨。

大園古苗寨地處邵陽市綏寧縣關峽苗族鄉,坐南朝北,倚青龍山而建,伴玉帶水而築。古驛站、老夥鋪、舊商號隨處可尋,古韻綿長。

寨子裡神奇瑰麗的茫茫綠色和那古老奇特的民俗文化吸引著許多導演的目光,1999年由劉燁主演的著名電影《那山那人那狗》就在此地取景拍攝。

新湖南客戶端特別策劃《讀故事 品古建》,本期走進大園古苗寨。

「四知堂」記載先祖楊震拒金之清廉

在大園古苗寨裡,幾乎家家戶戶堂屋門口都懸掛著四方天燈。天燈四面分別寫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楊」「四知堂」。

「楊」代表著寨子裡聚居的楊氏家族,而「四知堂」的寓意則可從《楊氏家譜》中找到答案。家譜裡記載了大園楊氏先祖楊震的拒金故事:「(震)公為荊州刺史,公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公後遷東萊太守,道經昌邑,王密懷金十斤以遺公。公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人知者。』公曰:『天知,地知,子知,吾知。何謂無知者』」。楊震是東漢太尉,一生清白自守,拒絕饋贈,其後裔楊再思為紀念一身正氣、清正廉潔的楊震公,以他「四知」的事跡鞭策族人,掛出了釋義「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四知堂」的堂號。

大園古苗寨千年的文化血脈不僅體現在家譜與家訓中,還與大園人重視教育、崇文尚學的精神特質密不可分。

相傳,諸葛亮曾率軍在綏寧建立諸葛城,並把守關峽峽口。他的騎兵就駐紮在大園後龍山南面的山衝裡,在山衝裡訓練部隊並辦學堂學習文化,現在這條山衝叫「學堂衝」。以前,大園楊氏家族在宗祠後還留有十多畝「學堂田」,凡考上縣學的子弟,就能耕種「學堂田」。大園山多田少,村民將田土當命根子,這種獎勵方式獨特而有分量。

大園苗寨也因這種品格培育和教育氛圍而人才輩出。尊祖楊再思統領湘西南少數民族,艱苦奮鬥,不畏險阻。授耕織開鴻蒙,鼓勵年輕人讀書進取,畢生忠義愛國。赤水峒主楊正修,熟讀《春秋》《禮》《易》《詩》《書》,於宋太平興國四年奪得「經魁」,次年考中進士,後任邵州都統,並授銀青光祿大夫。

窨子屋有幾百年的房齡

大園古苗寨始建於宋朝,明代初具雛形,清代發展到鼎盛時期,如今是阡陌交通,屋舍儼然,一派田園牧歌的悠然景象。千百年來,大園苗人就生活在這裡,寨子裡連通各家各戶的銅鼓石路,也都已經被歲月磨得光滑透亮。而這片被歷史潤澤的土地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當屬那掩在青山綠水之間此起彼伏的「窨子屋」。

窨子屋又叫「一顆印」,苗寨中大多採用這種建築結構。外圍是高牆包圍,以青磚砌成,其作用一為防盜防匪,二為防火。牆四角築有鰲頭,挺拔威武,顯出陽剛之氣,酷似楊氏族人先輩英勇善戰的槍戟。屋頂則從四周成比例地向中心低斜成小方形天井,屋宇按井字排列,分二層或三層,一層是商鋪,二層三層為倉庫和住宅,均為木質結構的堂屋和廂房。

大園古苗寨中,現存比較完好的窨子屋正屋34座共335間,建築面積7萬餘平米;另有古舊木房正屋145座1446間,建築面積約10萬平米。據文物部門和專家考證,這些古窨子屋房齡最長的為851年,大多數房齡在300年以上。

新湖南客戶端 實習生朱燕 記者王銘俊 整理

參考資料來源:《看綏寧那山那水那苗寨》《千年文脈的古苗寨》等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那山那人那狗》原著作者彭見明老師邀您遊綏寧!
    《那山 那人 那狗》步入影壇,他在影片中飾演淳樸無邪、充滿鄉土氣息的山村男孩。 下面我們就跟隨劉燁的腳步,探訪他的大熒幕出道作品《那山 那人 那狗》的拍攝地——綏寧。電影裡的美麗人文風情是否讓你心馳神往呢?今天,《那山 那人 那狗》原著小說的作者彭見明老師特別為綏寧打call,邀你一起去拍攝地打卡,深呼吸,到綏寧!
  • 綏寧縣關峽苗族鄉大園村:拍攝《那山那人那狗》的地方
    大園村的鼓樓 ︵資料照片︶  本報記者 文熱心 蔣劍平   《那山那人那狗》,是1999年拍的一部故事片。平淡的敘事,精緻的人情,美麗的湘西,如同夏日傍晚品著一杯淡淡的清茶……」  這部片子拍攝地,就在綏寧縣關峽苗族鄉大園村。  這是一個保留比較完整的古老村寨,倚山而建,伴水而築。  8月上旬,記者來到這裡尋訪「那山那人那狗」。  那山。  是青龍山,古松挺拔,生生不息。
  • 《那人那山那狗》
    第一次看《那人那山那狗》這電影是2013年,之後不知道翻看了多少遍,依然覺得回味無窮。看著電影中一抬頭看見那片映入眼帘無窮無盡的綠,總會有許多感觸,沒有什麼原因,或許是因為那片綠,因為那裡的人、景、事和自己身邊的很相像,從電影中總能找到很多相似的影子。         曾經生活了二十幾年的地方,也是,那山,一座一座的,連綿不斷,就像電影裡頭的山。
  • 《那山、那人、那狗》、《恰同學少年》、《爸爸去哪兒2》多部經典...
    - 最後一站 -  湖 南 懷 化  一部經典的電影  必然有經典的取景地  或優美,或深邃,或充滿風土人情  有這樣一個地方  無數經典影片曾在此取景  它究竟藏著怎樣的魅力?  今天,小編就帶你一起  重溫經典,感受取景地的魅力  01《那山、那人、那狗》
  • 《那人那山那狗》:那人是父親,那山如父愛,那狗卻不是我
    那人是山,而我卻不是那條「狗」。最長的莫過於時間,它是無涯的荒漠;最短的也莫過於時間,很多愛來不及便已是終點見過大海,會臣服於大海的咆哮和不可一世;見過高山,會仰望於高山的偉岸和幽深靜遠;見過繁華,會傲躁於繁華的喧囂和曇花一現。在我們面前,是機遇亦是挑戰,是溫柔亦是背叛,是微笑亦是暗箭.。
  • 那山、那人、那狗
    那山.那人.那狗那山,是他歷經十年的堅守改變的。承包哀牢山那年,他七十四歲。七十一歲的他,因貪汙和大量不明財產被人匿名舉報,進而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獄中的生活是一般人無法面對的,他唯一的女兒不堪其苦選擇了自殺。
  • 分析電影《那人那山那狗》
    深情含蓄意味深長的驛道--在電影《那山那人那狗》上人們總是讚美母親的偉大,卻忽視了未知的父親和對渭安的父愛如山。母親節來了,我希望你能在感恩母親期間為你父親預訂一個地方。父愛是什麼樣的愛?讓我們跟隨霍來建造導演的《那山那人那狗》(1998),來體會父愛的深沉與沉重。
  • 經典電影《那山、那人、那狗》觀後感
    導語:經典電影《那山、那人、那狗》觀後感昨晚看的電影《那山、那人、那狗》,那一切,陌生的年代,遙遠的地方,霧氣氤氳的青山綠水間流淌的一支樸素動人的歌謠。父親把一生獻給了山中郵遞員的工作,終因腿病久治不愈而即將無奈地退休。
  • 多角度分析電影《那人那山那狗》
    含蓄雋永的郵路深情——淺評電影《那山那人那狗》人們總是在歌頌母親,唱誦母愛的偉大,卻忽略了默默無聞的父親和那偉岸如山的父愛
  • 影片《那山那人那狗》日本受寵
    影片《那山那人那狗》日本受寵2001年08月08日12:39:37 新華社    由中國導演霍建起執導的影片《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巖波禮堂上映後,觀看者趨之若鶩。這還是第一部如此深受日本觀眾「寵愛」的中國影片。  巖波禮堂放映影片多以亞洲、歐洲和南美影片為主。
  • 那山那人那狗那導演
    《那山那人那狗》霍建起:後來我們的劇本找了很多人。其實對於第一次拍電影的人,特別是對於從做美術轉做導演的人,這是一個非常難的事。就像今天從學校畢業的學生,除非你家裡有錢,否則一般人去找一筆資金,也是很難的,也是要有一個過程。但是,也是有很多希望,然後這個希望又破滅了,成了又不成了。
  • 《那山那人那狗》:記憶裡總是鬱鬱蔥蔥
    《那山那人那狗》,我能想到關於這部電影的記憶總是鬱鬱蔥蔥,一片翠綠,對於劇情已然模糊,如同電影的海報一般,一片模糊的綠色主調,大概是距離上次觀影時間太過長久的緣故。模糊的記憶裡我卻清晰地記得電影劇情的平淡如常,沒有曲折,沒有強烈的衝突,只有那山,那人,那狗,行走在湘西如畫的鄉間,淡淡的感覺,溫馨的平常,對我的觀影胃口。今天心血來潮重看了此片,也許是年齡漸長,不再單純如少年,當初觀影的感覺如今還在,而今觀影時多了幾分思索。
  • 本土電影《那人那山那狗》的影像文化解讀
    本文主要根據所學的《文化人類學概論》知識進行闡述分析電影《那人那山那狗》。關鍵詞:文化人類學;美學;文化生態學     《那人那山那狗》改編自彭見明的小說《那人那山那狗》,由霍建起執導,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反映郵政題材的電影故事片之一。
  • 編導藝考影片《那人那山那狗》影評
    影片簡介:《那山那人那狗》是霍建起導演的一部普通卻感人的片子。
  • 網友獨家影評:《那山那人那狗》
    但是有一類電影絕對叫大家捧場——比如像《那山那人那狗》這樣的親情類電影。  網友獨家影評:一個考大學失利的青年心不甘的回到了原來的小山村,情不願的接替了父親的工作。開始隨著父親開始第一次帶有輪迴性質的郵遞之路。  網友獨家影評:我原來說,這個相當於中國的「公路片」或者確切的說是「山路片」。
  • 那山.那人.那狗/那情.那愛.那人生/影評.原創.潭影
    評電影《那山 那人 那狗》這是一條父與子接力的人生旅途,用電影的表現方式,把親情的流露演繹的讓人感動。電影在很多時候是一種相當有張力和彈性的產物,一部電影表達的主題要想打動觀眾,就得深刻的揭示人內心的美,比如像《那山那人那狗》這樣的親情類電影,在揭示人的內心情感變化上,做足了功夫。
  • 日本發行《那山那人那狗》的做法,給國內電影人上了一課
    霍建起導演的《那山那人那狗》在1999年拍竣,獲得了當年金雞獎的最佳電影獎和最佳男主角獎,19歲的劉燁憑藉這部處女作還被提名最佳男配角。但是那個年代,電影市場正處在所謂「大片崛起、喜劇發跡」的時期,《那山那人那狗》一沒有明星,二沒有大場面,三沒有歷史滄桑感,四不能逗人笑,完全得不到發行商的青睞。
  • 《那山那人那狗》國內未上映,火到日本被人「封神」
    序俗話說「牆內開花牆外香」,這句俗語可以用來形容當代中國電影在國內外的境遇,近年來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那山那人那狗》。當時這部電影在第19屆金雞獎的評選中,獲得了最佳故事片獎,但片子在國內推廣時,各大電影發行公司都不感興趣,導致電影幾乎沒有票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