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4月1日上午宣布,「令和」被選為日本新年號。
日本將從今年5月1日開始啟用「令和」為年號。
「令和」年號取自日本古代詩集《萬葉集》中「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時に初春の令月、気淑く風和ぐ)一語,該書成書於8世紀後期,匯集了當時各階層人士創作的4千餘首和歌。
「令和」是日本歷史上的第248個年號,也是日本首次使用日本古代典籍作為年號選取來源。
此前日本所用年號均來源於中國古代典籍,如當前正在使用的「平成」年號來自中國《史記》「內平外成」及《尚書》「地平天成」之說,此前的「昭和」則來自於《尚書》中「百姓昭明,協和萬邦」之語。
據日本共同社3月31日報導,日本政府於當地時間4月1日上午9點半起在首相官邸召開關於年號的專家懇談會,就新年號原案徵求意見。由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以及日本文學獎「直木獎」獲獎作家林真理子等出席。
日本現任明仁天皇將在4月30日「生前退位」,皇太子德仁將於5月1日即位新天皇,當日零時開始正式啟用新年號「令和」。
自此,始於1989年1月的「平成」時代,僅剩1個月便將退出歷史舞臺。
日本共同社報導稱,這是日本憲政史上首次在皇位繼承前就公布新年號。「令和」是「大化」(645年)以來的第248個年號,基於1979年制定的《年號法》的改元則是繼「平成」後的第二例。
此前,改元是採用一代天皇一個年號的「一世一元」制的明治時代以來,在伴隨天皇去世的皇位繼承時實施的。此次則是基於退位特例法,並非因天皇去世而改元。
日本改元引發外界關注的同時,也帶動了日本各界對新紀元的期待。《日本經濟新聞》認為,新年號有望給日本的政治和外交帶來轉機。安倍政權如何度過與重要政治日程重疊的改元元年,關乎著下個時代內政外交的路線方針。
【新聞多一點】
2016年明仁天皇流露出強烈的退位意願,這不僅是日本首次的天皇生前退位,也讓「改年號」成為日本21世紀的重大事件之一。
年號更換不是只有改幾個漢字這麼簡單,從選定到公布其實還牽涉了各種層面的問題。
臺灣聯合新聞網3月29日報導稱,日本是現今世上少數還在使用年號的國家,從西元645年的「大化」算起,至1989年的「平成」為止,總共換用了247個年號,而自1868年的明治天皇開始,才確立了一任天皇只用一個年號的「一世一元制」。
平成年始於1989年1月8日,將於2019年(平成31年)4月30日結束。年號與天皇息息相關,同時也象徵著日本的社會與時代。
圖為1989年1月7日,時任日本官房長官的小淵惠三公布新年號「平成」。(日本時事社)
報導介紹,日本年號的選定過程慎重,以本次的新年號改定為例,會先由總理大臣遴選學者專家,分別提出多個年號候補案,再由官房長官從這些候補案中再選出幾個方案,送交各界專家組成的「元號相關懇談會」以及眾參兩院的正副議長,最後由內閣協議決定新年號,並向外界公布。
日本皇太子德仁(視覺中國)
報導稱,日本的年號從西元645年孝德天皇「大化」開始,典故多取自中國經典古籍,例如「平成」取字《史記》「內平外成」以及《尚書》「地平天成」。「昭和」是《尚書》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1912年開始的「大正」則是取自《易經》「大亨以正,天之道也」,1868年「明治」也同樣典出《易經》:「聖人南面而聽天下,鄉明而治」。
日本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日本經濟新聞》)
雖然往例都是引經據典,不過年號的候補提案,其實並沒有明文規定一定要選用中國古籍。
但原則上,年號漢字必須有所典故、言之成理,所以被日本吸納、內化成傳統的漢學,自然就是最直接的資料庫。取材的典籍有《尚書》、《易經》、《史記》、《漢書》以及其他史書和文選。
日本年號中,使用最頻繁的漢字依次是:永、元、天、治、應。(《日本經濟新聞》)
不過這一次的平成改年號,輿論也出現了希望改用日本古籍的聲音,NHK據此徵詢日本史以及漢學專家的意見,雖然不排除這個可能,像是從和歌《萬葉集》、或是《日本書紀》、《日本叄代實錄》等「六國史系列」經典著手,也有可能選用中日雙方有共同淵源的史料(例如《三國志》)。
有資深學者向NHK表示,年號象徵著天皇,但現今日本天皇早已無政治實權,年號制度似乎沒有保留的必要。
本文綜合自:人民日報、環球時報、參考消息、澎湃新聞
微信編輯:大白
◢ 猜你想看↓↓↓
上海喜提國內首個中國移動5G試用城市!
上海青聯主席、副主席名單公布!快遞小哥、量子鬼才等成為新委員
上海2019年度社保繳費基數上、下限公布!你要交多少?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下載上觀新聞APP
「嗯,這篇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