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化中國女性?搞種族歧視?三個華裔女生導演的新劇被噴慘了

2021-02-18 INSIGHT視界


「自黑和自輕自賤是兩回事。」


去年11月,英國廣播公司(BBC)宣布,一部由華裔團隊主創的喜劇將會於近期推出,名為《Chinese burn(中國燒傷)》,中文名稱《逐夢摩女》。


三位主演分別是來自香港的張茵(Yennis Cheung),來自臺灣的陳信妃(Shin-Fei Chen)和饒宇玉(Yuyu Rau)。其中張茵和饒宇玉擔任編劇。



在宣傳中,本劇宣稱「將會徹底打破中國女孩的刻板印象」,展現新一代華裔女孩的真實自我。


從劇照和宣傳片來看,這似乎是一個中國版的《緋聞女孩》。很多網友表示很期待,連國內的一些自媒體也報導了該劇。



前不久,這部劇的試播版終於上線了。


然而,反響可以用「山崩地裂」來形容。無論是海外華人觀眾還是普通西方觀眾,都給出了空前一致的差評。


究竟發生了什麼?


從頭到尾都在歧視

在一開頭,本劇就用旁白加配圖的形式宣稱「甜美,天真,順從,數學好,打桌球……這就是中國女孩嗎?去你的吧,我們三個才不是這樣!」



那麼她們三個是什麼樣呢?


女一號,Jackie,一個沒戲演的演員,在一開始就以一個極其驚悚的造型出場。



模仿各國妓女造型,把日本韓國泰國等東南亞的女性全部嘲諷了一遍……



在面試時,因為對方要求她用「中式腔調」念臺詞,大發雷霆稱對方「種族歧視」,但之後聽到自己得到複試機會後立馬表示「管他呢」;


嘴上說「中國人不是都會功夫」,接下來卻模仿李小龍踢翻攝像機,和酒保打架;


所以你到底是想表現自己是個華裔,還是抵制自己是個華裔?



女二號,FuFu,來自臺灣的富家女。


在片中多次誇張地展現中國遊客揮金如土的「暴發戶」形象。



第一次看到房東的狗時,一臉期待地問「我能吃嗎?」(甚至還有個拿筷子的 logo)——要知道,Dog eater 是西方種族主義者常用的攻擊華裔的侮辱性稱呼。



女三號,Elizabeth,本劇唯一看起來正常的女主,然而也只是看起來正常罷了……


為了一份發傳單的工作,出賣身體給老闆。



多次嘗試勾引白人男性



簡單來說就是個蕩婦……


Elizabeth 的店長 Huang, 幾乎每次出場的第一句臺詞都離不開「我丁丁很大」,而 Jackie 的回應則是冷笑「你下面很長?得了吧,你是個中國人。」



在酒吧一場戲中,女主們直接把其他亞裔男生稱之為「dags」,esperate asian guys,意思是一直跟在她們屁股後面的亞洲男生。



Jackie 甚至還有如下臺詞「我不和中國人啪啪啪,我就是做不來,生理上厭惡。」


繼續列還能列出更多的細節,例如面試工作人員模仿「眯縫眼」手勢,女主詛咒自己的中國父母等等……YouTube 一位網友從頭到尾梳理了整集片子,短短的25分鐘的劇集居然有多達23處涉嫌種族,性別歧視的橋段或臺詞。


差不多一分鐘一個了……



嗯,所以說這部劇確實打破了中國女性「傻白甜」的刻板印象,但它提供給了西方觀眾一個「拜金,雙標,跪舔白人,生活放蕩,自我歧視」的中國女性形象。


雪崩般的差評

不出所料,本劇播出之後遭遇空前一致的差評。


在IMDB(美國豆瓣網)上,《逐夢摩女》評分低至2.2/10,90%以上的觀眾給出了1分最低分。



30分鐘人生浪費了,看的簡直尷尬癌都犯了。我為這些演員遺憾,她們底子不錯本該去演一些更好的劇,而不是這坨垃圾。編劇似乎覺得那些梗很好笑,但其實傻爆了。


極端的種族主義和愚蠢,簡直就像是一個五歲小孩寫了個關於亞裔的刻板印象的合集當劇本,然後找了個咖啡師當導演。


這仨人是認真的嗎?我真的難以想像,都快2018年了居然還能在電視上看到如此無恥的種族主義電視劇。所有參與本片製作的人都應該感到羞恥!


國外論壇 Reddit 論壇上,關於本片的爭議也居高不下。


用戶 Seb_Paradise 表示「這簡直是我看過的最種族歧視的電視劇。」「這樣的劇集,BBC 居然允許它在電視上堂而皇之地播出。感覺 BBC 此舉瞬間讓美國的影視環境比英國領先了50年。這真是無法想像。」



海外華人圈則更不用提,幾乎所有看到首播的華人觀眾都被震驚了。



面對網上的口水,兩位編劇解釋稱,她們知道這個話題會有一些敏感,但她們展現的確實是自己生活的真實寫照。「這三個人物也不可能迎合每個人的口味。地球上有十幾億華人。」張茵說。



饒宇玉也表示,海外演員經常接到的角色都是完美乖乖女,「那不是真正的我們。我們也是會講髒話、會喝酒、會摔東西、有各種各樣幻想、追逐自己夢想的人」。面對網上的指責,饒宇玉說,希望觀眾不要太較真,「這只是喜劇,我們只是希望大家笑一笑。」


抱歉,似乎並沒有人覺得好笑。


自黑不等於自賤自輕

本片的編劇在採訪中還表示,她們的表演實際上受周星馳的影響很大。「周星馳電影裡很多人物的形象都是醜化的,但是到最後一刻反轉,如果觀眾一直看下去,是會看到反轉和驚喜。」


這怕是星爺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如果這兩位主創真的好好學習過周星馳的喜劇的話,她們應該能感受到:星爺作品並不是只有誇張的演技和三俗的橋段,更深層次上有一條一以貫之的核心線,那就是底層小人物的抗爭和奮鬥。


《功夫》中為了救女孩被混混暴打的少年;《國產凌凌漆》裡為了一朵玫瑰不要命的凌凌漆;乃至《少林足球》中一直追逐足球夢想的阿星……觀眾欣賞周星馳的喜劇,不單單是星爺那無釐頭的表演,更重要是在這些人物身上看到了電影真正的價值和表達。



反觀這部《逐夢摩女》,儘管冠名「逐夢」,我們卻看不到三個女主身上有任何「打破成見」,「努力發聲」的積極形象。相反,我們只能看到拙劣的「自黑」,混亂的情節和百般討好白人的狐狸尾巴,與其說這部劇是「打破華裔成見」,不如說它更加加深了西方對亞裔女性的刻板印象。


它更像是這三個女演員用嘲諷乃至侮辱本族族裔的形式,向西方社會拋出的一個諂媚的笑。


在本文取材過程中,還有一個小插曲:主頁君在 YouTube 的推薦區看到兩個並列的視頻。下面是這三個女演員在 BBC 的節目,而上面則是 BBC 報導的此前哥倫比亞大學學生回應「撕名牌」事件而做的「說出你的名字」的短片。



在那個短片中,哥大的學生面對鏡頭,自信地講出了自己的名字和名字的來歷及溯源,以消除誤會,增進了解的方式向種族歧視發出挑戰。


這,才是在海外的所有華裔應該有的姿態:自信,自如,不卑不亢,不自賤自輕,平等交流,坦誠以待用友好而善意的方式展現一個真正的中國人形象。



希望《逐夢》女編劇們好好反思一下這部劇,虛心接受觀眾的批評,未來不要再創作出這樣給自己甚至同類抹黑的作品了。


相關焦點

  • 醜化中國女性?種族歧視拿中國人開涮?這部BBC新劇被噴慘了
    最近,一直被西方文化主導的BBC推出了由三個華裔女生自導自演的新劇《Chinese Burn》(逐夢魔女),講述的是三個亞裔女生在倫敦的生活。三個女生都出生在中國,小時候跟隨家人來到英國,都可以說一口流利的中文也了解中國的文化,按道理說,她們應該是最能代表新一代華裔群體發聲的。
  • 醜化中國女性?拿中國人開涮?這部BBC新劇最近被噴慘了
    最近,一直被西方文化主導的BBC推出了由三個華裔女生自導自演的新劇《Chinese Burn》(逐夢魔女),講述的是三個亞裔女生在倫敦的生活。三個女生都出生在中國,小時候跟隨家人來到英國,都可以說一口流利的中文也了解中國的文化,按道理說,她們應該是最能代表新一代華裔群體發聲的。
  • 醜化中國人,中國女孩都賤貨?!只有一個請求:禁播!
    圍繞在英國倫敦打拼的三個華人女孩展開。香港女生張茵(Yennis Cheung)、臺灣陳信妃(Shin-Fei Chen)、饒宇玉(Yuyu Rau),她們都出生在中國。-朋友:「你才說過那面試是在搞種族歧視啊?」 -傑姬: 「誰在乎呢?我被錄用了!」
  • 耐克新廣告被日本網民怒噴:我們沒有種族歧視
    原因在於,日本網民認為,廣告內容暗指日本社會存在種族歧視現象,醜化日本。據了解,涉事廣告的標題為《動かしつづける。自分を。未來を。The Future Isn『t Waiting.》。耐克日本介紹,廣告改編自三名女性足球運動員的真實經歷。
  • 耐克新廣告被日本網友怒噴醜化日本:我們沒有種族歧視!
    她們‍在日本校園裡受到日本同學的霸凌和排斥。因為日本網友認為,這條廣告就好像在暗指,「只要穿上耐克球鞋就不會被日本人歧視一樣」,而且還將日本醜化成一個充滿種族歧視的社會,這是對日本的侮辱。「這是什麼鬼?」
  • BBC黑中國無下限!3名華人女生拍22分鐘辱華短片:中國女孩都是賤貨?
    最近,一直被西方文化主導的BBC推出了一部由三個華裔女生自導自演的喜劇《Chinese Burn》(逐夢魔女),講述的是三名亞裔女生在倫敦的生活。三位女主都出生在中國,小時候跟隨家人來到英國,都可以說一口流利的中文也了解中國的文化,按道理說,她們應該是最能代表新一代華裔群體發聲的。在預告片中,她們表示:中國女孩,可愛、天真、順從,保守且純潔;擅長數學、桌球和照顧男人去他的吧。我們三個女生,要把這些刻板印象統統趕走!
  • BBC新劇醜化中國奶奶,華人集體拍影片反擊:這才是我們真實的奶奶!
    這部專門為6-12歲青少年兒童設計的情景喜劇,講述了在曼徹斯特開餐館的中國家庭的故事。看到故事題材的時候,主頁君本以為是展現華人家庭在海外生活的真實現狀,然而沒想到整部劇卻是充滿著「傲慢」與「偏見」。『美國人總是會給中國學生貼上「書呆子」的標籤,在他們眼中,中國學生之所以擁有好成績,無非是因為我們只懂得時間浪費在一遍遍「複製」書本上。同樣,在經典的好萊塢電影中,中國人充當的角色也都是襯託「天才」美國主角的綠葉,只配從事一些沒有技術含量的體力活。
  • 華裔女星改掉中國姓氏!他們都曾遭遇好萊塢種族歧視
    剛開始進入好萊塢時,她還是叫Chole Wong,但在四年前,她把名字改成了Chole Bennet,原因便是如她所說,好萊塢對華裔的歧視。需要說明的是,汪可盈改姓時,用的不是她母親的姓,而是她父親的英文名,她父親,是華裔。汪可盈的勇敢發聲,引發了大家對好萊塢歧視華裔乃至亞裔演員的熱烈討論。研究表明,好萊塢電影中很少有亞裔演員、角色和故事情節。
  • 高級臉vs醜化亞裔?一張中國臉引爆爭議...
    一些人表示這是故意醜化華裔亞裔, 認為故意選取非主流審美是對中國人長相的刻板印象,是一種歧視:而不久前,Zara在微博上線了一組彩妝廣告,因女模特臉上面積較大的雀斑,也被指刻意醜化亞洲女性:而Zara方回應表示,這些宣傳照片沒有醜化亞洲女性的意思,廣告模特(李靜雯)是由西班牙總公司挑選,與中國人的審美觀不同。
  • 日本NHK播放醜化黑人動畫 被觀眾怒批「種族歧視」
    肌肉發達、表情憤怒、不停怒罵……7日,非裔美國人以這樣的形象出現在了日本放送協會(NHK)的一檔節目中……據日媒報導,近日,NHK的一檔國際新聞節目引發巨大爭議,該節目在最新一期中播放了一段醜化黑人的動畫片,被觀眾和網友怒批「種族歧視」,美國駐日本臨時代理大使也批評該節目「有冒犯性」。
  • 「種族歧視」是個框,黑人兄弟往裡裝
    但在這些細節的詭異還沒有被搞明白之前,似乎並不妨礙黑人兄弟上街打砸搶的正義感。原本是個法律問題,現在生生變成了政治問題。可能在他們看來,即使死因有很大疑點,但「種族歧視」依然是不容商榷的,是必須坐實的。黑人的命貴,其他人的命是可以忽略的,黑人的權益是不能被侵害的,其他人的權益都是無所謂的。
  • 加拿大華裔店員不會英語,竟遭白人辱罵「滾回中國」,歧視何時休?
    之所以將視頻傳到網上,Frank Hong這樣解釋:本來只想去華人超市買一些東西,沒想到卻聽到了這樣的歧視言論,他感到非常震驚,在聽了這名女子長達三分鐘的種族謾罵之後,他決定拍攝這個視頻並放在網上。他說:「種族歧視就在我們身邊,我想要告訴全世界的人,加拿大仍然存在種族主義,作為加拿大人,我們要站出來抵制這種種族歧視和仇外心理。作為一名多倫多學生領袖,我將盡我所能揭示種族歧視現象,阻止各種形式的種族歧視。」許多網友對此表達了憤怒,並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 辱華記者成全民公敵:搞歧視別忘先交智商稅
    問年輕華裔女孩,「有什麼東西不是中國製造的嗎?」機智的Daily Show(每日秀)馬上做出反擊,資深媒體記者Ronny Chieng(錢信伊)公開嗆聲福克斯,引來叫好聲一片,他建議:搞歧視和渲染刻板印象,也要先把事實搞清楚哈。
  • 黑人在中國與美國的區別,黑人:為什麼中國沒有種族歧視?
    01美國搞種族歧視種族隔離早在1876年美國就開始搞種族隔離法案,黑人不但不能和白人共同上學,而且不能使用交通工具,白人和有色人種不能通婚,不能在同一個餐館吃飯,這個持續了將近100年的種族歧視在1964年被終止。
  • 中國女孩全都易推倒?這部BBC辱華劇搞事啊!
    而就在兩個月前傳出了這樣一則消息,BBC將播出一部由三個華人女孩自編自演的喜劇《Chinese Burn 逐夢摩女》。宣傳這部喜劇的時候,說這部劇講的是三個華裔女生在倫敦生活打拼的故事,通過記錄她們的愛恨情仇,來顛覆人們對東亞女性的認知,打破對中國姑娘「甜美、順從、擅長桌球」的刻板印象。
  • 惡意醜化歧視?這則「翻車」的Nike廣告或許從某種程度上揭示了日本...
    這則主題為「未來不等人」(The Future isn't waiting)的宣傳廣告繼承了耐克一直以來的風格,雖然只有短短兩分鐘,但整個視頻又燃又爆:視頻講述了三位在日本生活的少女——分別為華裔,韓裔與非裔,在最開始遭遇周圍人的排擠與歧視後,最終通過運動找回自我的勵志故事。
  • 中國人抗議英國醜化「中國奶奶」
    據看過劇本的知情人透露,英國廣播公司兒童臺(CBBC)定檔今年八月發布情景喜劇《與拉姆一起生活》(Living With The Lams),片中的故事開展圍繞一個生活在曼徹斯特的以開中餐館維持生計的中國家庭。 據悉,在劇本中,中國人的形象被嚴重扭曲醜化,編劇對中國人的刻畫反映出他們的矇昧無知。
  • 為何黑人在美國地位這麼低,還喜歡歧視華裔?原因只有5個字
    「Blacklivesmatter」這是我們在美國黑人抗議示威行動中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已經持續了很多年,這是因為不少人白人根深蒂固的思想。目前許多國家都提倡民主以及自由,國際上的各民族各種族理應是平等的生活在一起是順應趨勢。
  • 華裔女律師加入拜登團隊,態度強硬欲成第二個「餘茂春」?
    編輯:小雪最近一段時間,美國政界可謂是不太安穩,隨著美國總統權力交接的最後時刻越來越接近,不少的官員們也是開始在這個時候搞事情。華裔女律師加入拜登團隊此前,拜登在參加競選的時候就不止一次地保證過,他將增加女性和其他族裔在其團隊中的佔比,也就是說在他眼裡不會存在種族歧視與性別歧視。而為了實現自己的這一承諾,拜登在進行職務提名的時候,也是考慮了很多女性以及其他族裔的人選。
  • 為「反歧視」勇敢發聲 澳第5代華裔講述移民故事
    澳大利亞種族歧視事件激增據澳大利亞當地一網站22日報導,新州政府發起的「停止公開威脅」(Stop Public Threats)運動是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針對亞裔種族歧視事件激增的反應。澳大利亞智庫Per Capita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81%的人遭到的種族攻擊和疫情有關,這其中61%的攻擊事件包括種族侮辱和辱罵。該智庫的研究人員表示,華裔社區尤其受到影響。澳大利亞做了一些努力來制止種族歧視攻擊,但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