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風琴藝術與傳承》帶你了解「樂器之王」

2021-02-23 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封面圖片:哈勒姆市(Haarlems)聖巴夫教堂(St. Bavokerk)內的穆勒管風琴(Müller Organ)。這架管風琴可謂是穆勒的代表傑作,始建於1735 年,耗時數年,於1738 年完工。系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管風琴。(攝影:胡庭銀,2017 年9月攝於荷蘭。)

《管風琴藝術與傳承》一書從管風琴發展史、管風琴構造、管風琴學派、主要管風琴作曲家生平及作品,以及管風琴的日常維護等幾方面進行敘述,通過此書,您將從各個維度了解這一被譽為「樂器之王」(作曲家紀堯姆·德·馬肖所撰)、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最為古老且具有多面性的大型樂器的發展、藝術特色與歷史傳承

本書內容以作者胡庭銀18年中遊歷歐洲約200所教堂所記錄的資料信息,以及近些年來其在芬蘭西貝柳斯音樂學院宗教音樂與管風琴專業求學期間對所學課程的梳理與總結,並查閱大量原始出處,盡其所能地對所有資料的真實性進行核對與核實。本書圖文詳盡,收錄珍貴圖片124幅,語言種類涉及英語、芬蘭語、德語、法語、拉丁語和希臘語,文字內容涉及人類史、歐洲史、音樂史、建築學等看似與管風琴演奏相及甚遠卻又息息相關的領域

本書隸屬 「全國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系列教材·音樂教育理論研究論叢」,系上海市音樂教育教學研究基地項目,總主編餘丹紅教授。

在西方音樂文化的長河中,管風琴相較於其他任何樂器,具有更悠久的歷史,也更具有多面性。

世界上每一架管風琴都是獨一無二的,其音樂特徵由她的文化背景以及製造技術所決定。因此了解管風琴的不同種類,對於理解管風琴史以及演奏各類風格的管風琴音樂作品,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胡庭銀(Mimi Klemettinen)通過這本書,向中國讀者介紹了管風琴這門宏偉樂器的發展史。我希望她的這本書能夠激勵並幫助中國管風琴學習者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途徑,以便更有效地提高管風琴演奏水平;同時也希望以此促成「管風琴演奏」「管風琴製造」及「管風琴教學」等領域的國際合作。

赫爾辛基,2017年12月

彼特·貝薩羅

音樂博士

主要負責管風琴音樂史

芬蘭赫爾辛基藝術大學西貝柳斯音樂學院

PREFACE

The organ has a longer and more multifaceted history than any other instrument within the Western music culture. Each organ is individual with sound 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shaped by the culture it belongs to. Consequently, it is important to know the ke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erent organ types in order to learn historical performance practices of organ music.Mimi Klemettinen’s survey introduces the history of this magnificient instrument to a Chinese audience. I hope that the book will inspire Chinese music students to find their way to the organ and its music, and that it will promot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organ playing, organ building and music pedagogy.Mainteacher of Organ music history,Sibelius Academy, University of the Arts Helsinki, Finland

縱覽管風琴發展歷史,從古希臘和羅馬時期、拜佔庭和阿拉伯時期、西方國家早期的教堂管風琴,至中世紀、文藝復興盛期—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浪漫主義時期及20世紀的管風琴

小型管風琴、華麗管風琴、大型管風琴……

鼓風裝置、風箱系統、鍵盤、音管……

荷蘭管風琴學派、德國管風琴學派、法國管風琴學派、英國管風琴學派


胡庭銀,Mimi Klemettinen,芬蘭籍,出生於中國上海,現定居芬蘭赫爾辛基。先後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和芬蘭西貝柳斯音樂學院(Sibelius Academy,現併入赫爾辛基藝術大學[Helsinki Arts University])。2002 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並獲得上海音樂學院優秀畢業生稱號和獎學金。2006 年起移居芬蘭,2012 年考入芬蘭西貝柳斯音樂學院攻讀宗教音樂與管風琴演奏專業,兼鋼琴演奏、聲樂演唱及合唱指揮,樂隊指揮以及作曲領域深造。2013 年獲得在歐盟國家廣泛承認的歐洲專業教師資格證,同時具備歐洲承認的鋼琴、管風琴、聲樂三門高校專業教師資格。2020 年獲得管風琴最高演奏文憑(Concert Organist)。作者同時為芬蘭指揮家協會成員,管風琴協會成員。管風琴演奏先後師從管風琴家西爾卡- 麗莎(Sirkka-Liisa Jussila-Gripentrog)和衛列(Ville Urponen)。古典鋼琴師從杜拉(Tuula Hanhinen),古典聲樂師從西尼卡(Sinikka Raekallio)、歐蒂(Outi Kähkönen)和葉妮(Jenni Lättilä),並得到索伊列(Soile Isokoski)的指導。合唱與樂隊指揮分別受教於帝莫(Timo Nuoranne)、塞博(Seppo Murto)和漢努(Hannu Norjanen)。作曲師從塔皮歐(Tapio Tuomela)。現為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在讀博士,師從餘丹紅教授。

胡庭銀常年致力於中國芬蘭兩國間的藝術文化交流事業,2010 年10 月註冊成立中芬藝術交流協會(CFACA)。 

2017年9月,胡庭銀於荷蘭格羅寧根市聖馬丁教堂演奏Schnitger管風琴

胡庭銀與管風琴導師衛列(Ville Urponen)教授。衛列是芬蘭最著名的管風琴演奏家之一,長期活躍於歐洲各國的演出舞臺,錄製並發行多張管風琴獨奏專輯,近年來致力於研究並演奏大量芬蘭作曲家的管風琴作品,同時積極演奏現代作品。2002年至2009年,擔任北歐歷史最悠久的管風琴音樂協會(Organum)主席。目前,衛列教授在西貝柳斯音樂學院負責「管風琴師資培養」和管風琴國際交換生項目,還是圖爾庫管風琴音樂節的藝術總監,並活躍於各大管風琴國際賽事、擔任評委工作。

2018年 5月,胡庭銀於芬蘭赫爾辛基阿爾比拉教堂演奏Vitanen管風琴

演奏:胡庭銀

時間:2020年3月

地點:Sipoo Church Helsinki Finland

作品:Girilamo Frescobaldi:Bergamasca

歡迎在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 | 抖音搜索「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關注我們的更多精彩內容

編輯:王瑩晨

➀ 點擊頁面左下方「閱讀原文」進入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微店購書

➁ 可撥打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發行部電話(021-64315769)諮詢購書

➂ 購書地址:上海市徐匯區汾陽路20號上海音樂學院行政樓地下二層B203  出版社讀者服務部

相關焦點

  • 春之聲 奏響「樂器之王」——長沙音樂廳管風琴首演
    因為管風琴造價昂貴,學習並擅長演奏管風琴的藝術家非常少,適合的演出形式也很有限,所以難得能舉辦管風琴的演出。在管風琴再次響起之前,跟著小編再來詳細的了解一下管風琴吧!通過組合、配置音栓(這才是管風琴的妙處之所在),管風琴能發出的音色種類是個天文數字,所以有人說它抵得上一支管弦樂隊。在今天晚上,你就能聽到各種音栓組合的聲音,試一試你能聽出多少種音色。
  • 藝術微課堂 | 帶你認識音樂廳裡的龐然大物——管風琴
    在眾多音樂廳中,有一件大型樂器仿佛是音樂廳裡面的固定裝飾,給人大氣磅礴、美輪美奐之感。
  • 樂器趣聞丨學樂器要避開這個坑!小心看似華麗的管風琴
    管風琴管風琴擁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中世紀的歐洲他以統治般的地位被譽為「樂器之王」。他音量洪大,氣勢雄偉,音色優美、莊重,並有多樣化對比,能模仿管弦樂器效果,能演奏豐富的和聲。其他樂器都是聲音從琴上發出來,管風琴是,聲音從四面八方發出來。他是結構最為複雜的樂器他是體積最為龐大的樂器他也是無可替代的樂器他也有另一個稱呼——「孤獨的王」如果要給孩子學習管風琴,這幾點真的想清楚了嗎?學習條件艱難管風琴學習過程中會面臨缺樂器、缺老師、缺場所的情況。
  • 長沙音樂廳管風琴首秀 帶聽眾感受古典樂器魅力
    紅網長沙3月9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陳美淇 通訊員 單彬)3月9日晚,長沙音樂廳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管風琴演奏音樂會,管風琴首次亮相的演奏曲目得到了現場千餘名聽眾的認可。    瑞典青年管風琴演奏家Hampus Lindwall獨奏讓娜·德梅西厄的《感恩曲作品第11號》,拉開了首演序幕,曲目莊嚴肅穆,彷佛使人置身歷史悠久的歐洲教堂。
  • 管風琴了解一下
    」這句話雖然說有些武斷,但是卻能反映出,管風琴在樂器中的地位。管風琴 不僅有龐大華麗的外表,管風琴的內部,也有你想想不到的細緻。莫扎特曾將管風琴描繪成樂器之女王。這絕對是最大的樂器,而且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每部管風琴總是為房屋量身定做的,所以每一架都非常獨特。
  • 東西方管風琴名家——「全能樂器」演繹交響樂
    走進樂器之王——管風琴藝術節聚集國際大師9月18-20日三場別具風格的演出開啟音樂狂歡盛宴不同於巴洛克與早期音樂,管風琴是六百年來傳統綿延、從未間斷的樂器,管風琴家也人人三頭六臂、小宇宙之王,掌握浩瀚的曲目文獻,演奏時駕馭手、腳鍵盤,調度指揮上百個音栓-從交響樂隊的各種樂器、到合唱隊,而且延續了從巴赫到拉赫瑪尼諾夫作曲家、演奏家的傳統,即興演奏更是手到擒來。
  • 當管風琴成為音樂廳標配時
    文 | 盧暘3月9日,長沙音樂廳的管風琴被歐洲青年管風琴演奏家漢普斯·林德維拉奏響,完成了其安裝竣工後的首場演出。自如何選擇管風琴3月6日,管風琴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沈凡秀飛抵長沙,現場驗收長沙音樂廳「鎮廳之寶」,斥資近2000萬從德國引進的管風琴。「長沙音樂廳的管風琴比國家大劇院的琴規模小一些,根據音樂廳量身定製。我很期待長沙音樂廳正在籌劃的具有湖南特色的管風琴演出。」沈凡秀說,如今新建音樂廳基本都有管風琴,音樂廳開幕,也經常有管風琴音樂會。「
  • 【北京樂器學會|樂器&文化】管風琴Pipe organ
    管風琴(英語:Pipe organ),是一種流傳於歐洲的大型氣鳴式鍵盤樂器,也是世界上體積最大的樂器,迄今已有2200餘年的歷史。早在2017年,「 德國的管風琴製造 」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莫扎特曾稱讚管風琴:「在我的眼睛和耳朵裡...它是樂器之王」。標準的管風琴包括幾個主要部分:音管、鍵盤、音栓和風箱。
  • 長沙音樂廳管風琴音樂會今晚舉行
    中國著名羽管鍵琴家、管風琴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沈凡秀。 單彬供圖  長沙晚報訊(記者 田芳 通訊員 單彬)湖南首架「樂器之王」 即將發聲!今晚,奏響「樂器之王」長沙音樂廳管風琴首演音樂會將在長沙音樂廳湘江大廳上演,有興趣的市民不妨前往欣賞。  2000萬元管風琴來自德國風琴世家  管風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從公元前3世紀起源至今發展跨越了兩千多年的歷史,被稱為「樂器之王」,全國僅有10多個城市擁有這種樂器。
  • 藝術周末 巴赫與他的管風琴音樂
    管風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從公元前3世紀起源至今,管風琴的發展跨越了兩千多年的歷史,而這個進程也可以說是整個西方音樂發展的進程; 與此同時
  • 樂器之王上線!大咖乾貨開講!
    如果你仍覺意猶未盡,沒問題,我們來認識更神秘的樂器之王!從這周起,我們請來中央音樂學院管風琴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沈媛老師,為大家呈現另一堂妙趣橫生的大咖公開課——環遊管風琴世界。管風琴是世界上體積最大、也是最古老的鍵盤樂器,中國現在已經有大量管風琴修建在全國各地的大劇院、音樂廳等文化場所。
  • 樂器之王告訴你,音樂到底是讓誰聽的?
    敬拜司琴即興伴奏前言3、音樂為要誰聽見同學們好,我是李翔老師。
  • 18日19:30丨沈凡秀管風琴與張精冶小提琴音樂會(電子節目單)
    特邀指揮丨周英翔同臺嘉賓丨稻田中學合唱團*本場演出一米以下兒童謝絕入場*演出曲目及順序以演出當天為準「樂器之王」管風琴 長沙楚文明和湘楚文化的發源地,我國歷史上唯一經歷三千年歷史城址不變的城市擁有了同樣古老的樂器至尊——管風琴。
  • 關於「樂器之王」你一定想要知道的10件事
    為什麼他被稱為「樂器之王」?他究竟是鍵盤樂器還是吹管樂器?又有哪些大師愛上了這位「霸道總裁」呢?不要著急,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揭開「霸道總裁」的神秘面紗,然後狠狠地愛上他吧!「高高在上」的「霸道總裁」,往往是人們對於這個「樂器之王」的第一印象。而提起這個「龐然大物」,我們也會想到「樂器之王」的大名。但其實,這個「樂器之王」的稱號是來自於擔任過宮廷風琴手的莫扎特。他在1777年寫給他父親的信中大肆讚揚管風琴:「在我的眼睛和耳朵裡……是樂器之王。」「樂器之王」的大名便不脛而走。
  • 北京音樂廳國內首臺管風琴即將奏響新聲音!
    管風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從公元前3世紀起源至今,管風琴的發展跨越了兩千多年的歷史,而這個進程也可以說是整個西方音樂發展的進程; 與此同時,管風琴還有著所有樂器中最複雜、最龐大的結構:多層的鍵盤,眾多的音管、音栓,以及複雜的地聲原理和操作技術,讓管風琴成為了一架能發出美妙聲音的巨型機器;它還有著其它任何樂器都無法比擬的豐富而輝煌的音響;管風琴能夠模擬管弦樂隊中所有樂器的聲音
  • 大數據告訴你,究竟哪種樂器才是樂器之王
    王位紛爭有這樣一種說法,鋼琴是 「樂器之王」。的確,鋼琴擁有寬廣的音域,僅憑一件樂器,就能Cover 住整個管弦樂隊的音域。加之其普及程度高,學習者甚眾,這 「樂器之王」 的美名也算實至名歸。然而,對於鋼琴這個王位的合理性,全世界的朋友們看法都是一致的嗎?
  • 管風琴的構造
    首先要考慮與建築物的體積、環境及聲音效果是否配合,其後設計一件穩健耐用的「機器」,既能讓演奏者舒適地彈奏,又要能足以發揮不同時期及風格的音樂,作為一件音色優美,又平衡及統一性的「樂器」;此外,管風琴在視覺上也是一件「藝術品」,許多往歐洲旅遊人士都會參觀歷史悠久的大教堂,而常常被壯麗堂皇的管風琴所吸引,這些琴有美麗的外形,還配上藝術雕刻等,的確令人在視覺上得到美感悅目的享受。
  • 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管風琴
    加冕之椅不過是一把極普通的尖背靠椅,而且非常破舊,椅背上還被人用小刀和筆「塗鴉」,據說君主登基時需以紅布將椅子包住,方才美觀。「命運之石」與我想像的華貴寶石出入更大,它只是一塊普普通通、外表粗糙的四方形灰色大石頭而已。而教堂內真正寶貴的我覺得還是那些名人的墓地,比如說教堂內舉世聞名的「詩人角」,用以紀念全球在文學藝術方面為人類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士。
  • 風琴重量達35噸!世界多奇觀,「琴島」鼓浪嶼推出「琴王」
    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會以為這就是世界。作為著名的旅遊城市,廈門一直深受遊客喜愛,鼓浪嶼更是必遊之地。遊覽鼓浪嶼,除了日光巖、菽莊花園等觀光場所,風琴博物館也很有意思。這個博物館有民間流傳的各種版本的傳說,也收藏了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珍貴器官。上面提到的35噸重的管風琴被稱為"風琴"。
  • 管風琴和鋼琴有什麼不同?
    管風琴和鋼琴同屬鍵盤樂器,但它們存在著太多的不同:(1)歷史:管風琴產生至今已有2300餘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