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迪潘》:法國局外人的現實圖景

2021-01-10 網易娛樂

2015-05-22 07:55:25 來源: 網易娛樂專稿

舉報

在目前已上映過的幾部法國電影中,《流浪的迪潘》算是完成度較高、綜合水準頗具風範的一部。簡單但不平庸的故事,人文的眼光視點,豐滿的人物形象,仍然法國風格的社會思考,演員自然平實的演技,各方各面雖然沒有更多突破創新,但也可圈可點,對得起放映結束後全場長時間的掌聲。


網易娛樂5月22日報導(鈺清/文)在今年五部入圍坎城主競賽的法國導演中,雅克·歐迪亞(Jacques Audiard)算是被法國本土最為期待的一位:繼2009年獲得了評審團大獎的《大獄言家》和2012 年入圍主競賽的《鏽與骨》之後,今年這位法國導演帶著《流浪的迪潘》回歸了坎城。在目前已上映過的幾部法國電影中,《流浪的迪潘》算是完成度較高、綜合水準頗具風範的一部。簡單但不平庸的故事,人文的眼光視點,豐滿的人物形象,仍然法國風格的社會思考,演員自然平實的演技,各方各面雖然沒有更多突破創新,但也可圈可點,對得起放映結束後全場長時間的掌聲。

電影主人公迪潘曾是斯裡蘭卡內戰的士兵,在戰爭中喪失了妻兒家庭後,和一名陌生女子和女孩組成了一個假的新家庭,以政治難民的身份,到法國巴黎的郊區成為了一棟公寓的樓管。劇本創作的靈感據說來自於孟德斯鳩寫於18世紀的《波斯人信札》,三百多年前的孟德斯鳩就用局外人的視角探討了法國生活的不開化,而21世紀的今天,移民問題日益深化的法國社會卻依舊存在著各種文化衝擊與碰撞,對政治與自由的探討從歷史綿延至當下。

迪潘的政治難民背景在影片中只是一筆帶過,導演更專注地表現了他與假妻女在巴黎郊區作為普通底層百姓的生活樣貌。「郊區」向來是法國社會學家和創作者們關注的一個特別區域,這裡雖然名義上是巴黎,卻與法蘭西浪漫精緻的生活無甚關聯,一些特定郊區更是底層邊緣人群聚集、充斥著暴力毒品犯罪的地方。迪潘與假妻女逃亡到法國,以為重獲了自由,可以過上平靜安寧的生活,卻慢慢發現,這個遠看美好的國家並不是那麼容易融入。曾經在槍彈中出生入死的迪潘,在這裡反而隱忍安分,語言的不通讓他更加甘於避免衝突,但生活的艱難又逼迫他盡力去適應新世界的規則並從中獲取生存的條件。迪潘的假妻子在一戶人家幫忙做飯,年輕的她在生活穩定之時便開始嚮往愛情,但語言文化的不通以及社會身份地位的差別讓她並不能真的在法國人那裡得到情感的滿足。無法得到親生父母之愛的假女兒,在巴黎的學校受到了冷落被邊緣的待遇,唯一略懂法語的她又把這種文化距離的矛盾帶回了家中。三個從戰亂中逃出來的外國人,卻在這個新的國度經歷一場看不見的融入戰爭,而在這場身為局外人的戲裡,三個人卻在臨時組成的「家庭」越靠越近。

導演秉承寫實的拍攝風格,剪輯流暢,敘事緊湊而鬆弛有致。沒有跌宕過激的情緒起伏,基調反而沉穩厚實。劇情衝突的設置也恰到好處,一直到影片結尾,衝突被掀至最高潮,並與最初的戰爭背景相互呼應,迪潘的悲劇性也在片尾得到了最大的升華。「暴力」並不僅存於戰爭,有些社會問題不是換了國度就會得到徹底的解決。相反,迪潘的悲劇性在於他最後發現自己並沒有真的逃脫,「災難」只是換了一種形式繼續讓人與其抗爭。幾位主演都是新人,可以算作導演的大膽之舉;但這番冒險卻是得到了好的回報,演員的表演都自然真實,完全表現出了現實生活中法國的底層外國人樣貌,那種游離狀態中的友好態度和難以融入時的失望與自我抽離,都是細微卻真實的表現。導演可謂構建出了一幅極具社會意義的法國現實圖景,在意義層面與電影表現層面,五部法國電影裡,《流浪的迪潘》大概是最具金棕櫚面相的一部。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專稿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戴錦華:《流浪的迪潘》背後個人主義的絕境
    《流浪的迪潘》海報備受爭議的金棕櫚作為法國本土最受歡迎的導演之一,歐迪亞一直是坎城金棕櫚的熱門人選,他此前導演的《預言者》、《鏽與骨》都呼聲很高,但反而是這部在歐迪亞作品中反響平平的《流浪的迪潘》,爆冷奪得金棕櫚。
  • 《流浪的迪潘》:歐迪亞拿到了虧欠多年的金棕櫚
    《流浪的迪潘》將鏡頭對準斯裡蘭卡戰爭難民,與前幾部作品是完全不一樣的故事  (搜狐娛樂訊 文/幗傑)法國導演雅克-歐迪亞每次來到坎城必受關注,一是因為作品好,二是因為運氣差。而實際上,《流浪的迪潘》終於在剛剛落下為帷幕的68屆坎城電影節奪得了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  歐迪亞這位量少質優的導演從來不拍同一個題材,這次新片《流浪的迪潘》將鏡頭對準斯裡蘭卡戰爭難民,與前幾部作品是完全不一樣的故事,但其每部作品的故事又冥冥中有神秘的相似,《流浪的迪潘》中能體味到《預言者》裡善惡之間模糊的界限和分寸感,亦能看到《鏽與骨》裡絕境中生出希望的人性光芒。
  • 《流浪的迪潘》是什麼神片,竟打敗了《聶隱娘》?
  • 資源 《流浪的迪潘》:一部出了資源也無人問津的金棕櫚
    AlloCiné 3.6/5Metacritic 78/100法國導演雅克·歐迪亞的新片《流浪的迪潘》是今年坎城的大贏家,不僅出其不意地收穫了金棕櫚大獎,更從諸海外影評人那裡收穫了滿滿的好評,這其中也不乏「代表法國主流商業製作最高水平」之類的盛讚。
  • 外媒評《流浪的迪潘》:融詩意與暴力於一體
    《流浪的迪潘》是一部犀利,同時又充滿希望的慢熱佳作在《流浪的迪潘》中,暴力被賦予了一層朦朧、迷幻的色彩  (來源/《好萊塢報導者》 編譯/菜頭)繼《預言者》和《鏽與骨》之後,法國導演雅克-歐迪亞再次奉獻了一部與眾不同的電影,《流浪的迪潘》是一部犀利,同時又充滿希望的慢熱佳作
  • 第68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流浪的迪潘》
    流浪的迪潘  《流浪的迪潘》Dheepan  賣點:金棕櫚遺珠的捲土重來  導演:雅克-歐迪亞Jacques Audiard  編劇:雅克-歐迪亞 Jacques Audiard  託馬斯-柏戈恩 Thomas Bidegain  主演:樊尚-羅蒂埃Vincent Rottiers  馬克-金加Marc Zinga  類型:劇情  出品國家/地區:法國  63歲的法國著名導演雅克-歐迪亞,曾執導過《唇語驚魂》《我心遺忘的節奏
  • 《流浪的迪潘》是什麼神片,竟打敗了《聶隱娘》? 電影公會
    本屆金棕櫚得主、《流浪的迪潘》導演雅克·歐迪亞法國當地時間5月24日晚,第68屆坎城電影節在驚喜,或者說小意外中,圓滿結束。▼2015 流浪的迪潘《衛報》評《流浪的迪潘》本片講述主人公迪潘因政治原因逃離斯裡蘭卡,試圖前往巴黎尋求新生活的故事。迪潘本是想逃離每日打打殺殺的生活,沒想到自己卻在巴黎遭遇了另一種意義上的生殺鬥爭。
  • 電影節 【Cannes 2015】《流浪的迪潘》:歐迪亞拿到了虧欠多年的金棕櫚
    《流浪的迪潘》將鏡頭對準斯裡蘭卡戰爭難民,與前幾部作品是完全不一樣的故事  法國導演雅克-歐迪亞每次來到坎城必受關注,一是因為作品好
  • UCCA雲觀影回顧丨《流浪的迪潘》,張獻民 * 戴錦華精彩對談
    6月24日,本次活動的第一場雲端展映來自第68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獲獎影片《流浪的迪潘》,並邀請張獻民教授、戴錦華教授映後直播,由陀螺擔任主持,展開一場來自「雲端」的夢境之旅。《流浪的迪潘》講述了三個素昧平生的斯裡蘭卡人為了尋求庇護而偽裝成一家人,在巴黎舉步維艱地融入新生活的故事,展現了極富社會關懷的主題。
  • 預告 法國文化中心:《流浪的迪潘》本周放映,聽說還有票
  • 坎城第9天:《迪潘》溫暖 於佩爾再獻平庸之作
    坎城第9天:《迪潘》溫暖 於佩爾再獻平庸之作 時間:2015.05.22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獠牙牙 分享到:
  • 法國愷撒獎提名揭曉 《瑪格麗特》11項領跑
    雅克-歐迪亞在去年坎城國際電影節勇奪金棕櫚的《流浪的迪潘》、殺入第88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野馬》、坎城電影節的開幕電影《昂首挺胸》,也獲得若干提名,並在最佳影片決賽圈中會師。法國殿堂級女演員伊莎貝爾-於佩爾,今年憑藉《愛之谷》第15次獲得凱撒獎提名,從而成為「法國的梅姨」,刷新女演員提名最多的紀錄。  《瑪格麗特》是一部講述女明星的電影,去年曾入圍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 法國凱撒獎揭曉提名 《小王子》入圍最佳動畫
    Mtime時光網1月28日報導 素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的凱撒獎今日公布2016年提名名單,哈維爾-吉亞諾利執導的《瑪格麗特》與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獎得主《青春的三段回憶》以11項提名領跑。它們將與坎城電影節的金棕櫚獎得主《流浪的迪潘》、丹妮茲-蓋姆澤-厄古文的導演處女作《野馬》(該片也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坎城電影節揭幕影片《昂首挺胸》一同爭奪最佳電影殊榮。
  • 從阿爾貝·加繆的《局外人》看「荒誕哲學」的現實意義
    無獨有偶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繆在其1942年出版的小說《局外人》中就為我們講述了一位因為在母親葬禮上沒有哭泣,而人們就是在這樣的理論下,被推定為人民公敵,最終被判死刑。阿爾貝·加繆作為法國存在主義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局外人》中也表現了其存在主義哲學的思想。
  • 再讀《局外人》:淺談其蘊含的存在主義哲學、作品內涵及現實啟發
    文:糰子姐說到《局外人》,就不能不提這本經典著作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產生的深遠影響。《局外人》是加繆的成名作,也是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堪稱20世紀整個西方文壇最具有劃時代意義最著名小說之一,「局外人」也由此成為整個西方文學-哲學中最經典的人物形象和最重要的關鍵詞之一。
  • 《局外人》豆瓣8.8,現實與魔幻結合,預定神劇
    老爺子年紀雖然大了,沒有年輕時候的那般創作精力了,可是當年年輕時候積累下來的資本足夠雄厚,就是把邊角縫隙裡的小點子和碎片化思維湊一湊,都是夠發展出一部深邃,恐怖而且帶有現實意義的作品的。所以2020年伊始,《局外人》悄無聲息的面世,小範圍內迅速掀起了口碑高潮!流言從來是殺人不見血的鋼刀!《局外人》用了一種冷峻晦暗的色調開啟故事。
  • 加繆《局外人》讀後感
    加繆( 1913- 1960) 是法國極具盛名的小說家、散文家和劇作家,是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之一。「荒誕哲學」源於加繆,加繆認為:「這個世界是不合理的,這是人們可以明確說出的表述。但是,荒誕是這一不合理性與人的心靈深處所呼喚的對理性的強烈要求的對立。」簡單來看,加繆所說的荒誕其實是指人對按部就班生活的質疑,人們質疑現在的生活方式卻依然在以現在的方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