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受到全天候的監視,汽車界的傳奇CEO、日產汽車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在2019年底親自導演了一部「好萊塢驚悚片」,從日本成功「潛逃」至黎巴嫩,並將於1月8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控訴日本的「政治迫害」,同時也打了日本司法和警察系統一記響亮的耳光。
消息傳開,世界為之一震。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戈恩的「勝利大逃亡」邏輯縝密,環環相扣,比某些好萊塢大片還要精彩萬分,顯然是經過了「精心策劃」。
關於戈恩是如何逃離日本的,各種說法層出不窮。
據黎巴嫩媒體報導,戈恩在家中舉行了一場私人音樂會,然後他被裝在一個樂器箱中離開軟禁地,乘坐土耳其MNG控股子公司運營的私人飛機飛往土耳其的伊斯坦堡後,再轉機到黎巴嫩首都貝魯特與他的妻子相聚。
然而其妻子對外媒表示,這是一個虛構的報導。
戈恩現年65歲,出生在巴西,具有黎巴嫩血統,幼年時期曾居住在黎巴嫩,在法國接受教育,同時擁有巴西、法國和黎巴嫩的國籍。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20世紀90年代,日本的日產汽車瀕臨破產,法國汽車製造商雷諾出手拯救,派遣戈恩扭轉了局面,實現扭虧為盈,並為他贏得了「成本殺手」的稱號。
這個「成本殺手」是怎樣對日產痛下殺手的呢?
戈恩上任之初,他就一頭扎進了日產的各個角落,親自到生產車間、食堂及經銷商那裡調研,並親自試開了幾十輛日產汽車,而在此之前還沒有任何一位日產的高層人士親自測試過自己生產的汽車。
接觸到事實的戈恩認為,無論是日元升值、國內生產力過剩還是亞洲經濟危機等問題,都不是日產衰敗的核心問題。核心問題則在於每一名日產員工都缺乏危機意識,同時經營團隊沒有明確的目標或者清晰的計劃。
在對日產汽車有一個明確清晰的了解之後,戈恩使出了「殺手鐧」。
他無視日本的商業傳統,對習慣於「和風細雨」式改革的日本人,首次採用了「外科手術」式的大膽手法,減少一半零部件供應商,由1300家零部件供應商減少到600家左右;3年內使採購成本下降20%;削減20%的銷售成本和管理成本;公司在3年內裁員21000人,關閉5家工廠;賣掉所有與汽車生產無關的非汽車產業,其中包括房地產股票和令日產公司引以為自豪的航天部門。
戈恩這一連串的動作使日產汽車公司、所有員工以及有著千絲萬縷複雜關係的供貨廠家苦不堪言,讓許多人利益受損,他也成為日本傳統主義者的公敵。但關閉工廠的直接成果是日產的產能利用率從51%上升到了74%,讓連續七年虧損的日產在兩年後就實現了首次盈利,走出了困境。
為了感謝戈恩拯救日產,日本明仁天皇特意給他頒發了藍綬褒章。而且,隨著聯盟的不斷壯大,2005年戈恩出任了雷諾的執行長,正式成為日產和雷諾的首腦。
2016年5月,在三菱汽車由於排放造假醜聞深陷巨大的財務危機時,戈恩迅速帶領日產斥資2373.5億日元獲得三菱34%股權。伴隨著三菱的加入,2017年三車聯盟躍升為全球第一大車企,2018年三車聯盟以銷售1076萬輛輕型車再次問鼎。
但是,成也戈恩,敗也戈恩。
隨著聯盟的發展,雷諾、日產、三菱的關係出現隱性鬆動,分歧愈演愈烈。作為汽車界的傳奇和超級明星,戈恩則期待雷諾、日產、三菱完全合併為一家公司。但日產並不這樣想。
2018年,日產在全球銷售580萬輛,雷諾在全球銷售380萬輛,日產要比雷諾表現優異,但雷諾持有著日產43%的股份,日產卻只持有雷諾15%的無表決權股份,法國人依然掌握著聯盟的決策權。
隨著日產的發展,特別是日本人「恥感文化」的使然,日產迫切希望扭轉在聯盟中的弱勢地位。同時,戈恩作為典型的「鷹派人物」,採取的高壓常態化管理措施,導致日產對其的權力過於集中化,也很是不滿。
日產、雷諾、三菱關於聯盟主導權的爭鬥愈演愈烈,矛盾越來越不可調和。戈恩被捕後,他相繼被日產汽車、三菱汽車正式解僱,標誌著聯盟的矛盾透明化。如今,雖然戈恩成功「潛逃」至黎巴嫩,但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的不穩定性正在急速增大。
後戈恩時代,聯盟三大汽車公司還將繼續爭奪聯盟控制權,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亂,讓聯盟在當前實質上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
這也讓日產汽車的發展充滿變數。從2018年末至今,一年多的時間裡,日產經歷了從卡洛斯·戈恩到西川廣人,再到內田誠的「掌門人」輪換。「鐵打的日產,流水的CEO」,讓日產成了「2019年度最具看點的日系車企」。
從戈恩的驟然入獄,到西川廣人對戈恩義正辭嚴的討伐,再到「反貪大將」西川廣人被曝出同樣涉及財務違規,接連而至的高管貪汙事件,也暴露出日產汽車內部存在的嚴峻問題。
受此影響,日產2019財年的淨利潤預計為1700億日元,同比下降47%;全球產量預計縮減15%,這將是日產近10年來最大的一次減產。不僅如此,日產宣布到2022財年前計劃裁員約1.25萬人,佔其全球員工總數的10%左右。
當前,汽車「新四化」浪潮席捲全球,電動化、網聯化、自動駕駛、移動出行等領域都需要車企進行巨額投入。抱團取暖是大勢所趨,奔馳與寶馬尚能排除萬難進行合作,日產、雷諾、三菱卻想主動"撕裂"合作關係,無疑是給了對手超越的機會。
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已是全球前三大汽車集團,但緊隨其後的通用集團、現代起亞和合併後的PSA&FCA同樣虎視眈眈,一旦作為銷量支柱的日產危機加劇,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的地位便不再牢固。
寫在最後:
由於黎巴嫩和日本沒有引渡條約,戈恩將不可能再被引渡回日本受審,更多的好戲則將隨著戈恩新聞發布會的召開而逐漸上演。毫無疑問,更多"真相"的爆出,恐怕將使雷諾-日產-三菱聯盟更加不「穩」,危機加劇。
車經社也將持續關注這一事件,第一時間帶來最新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