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警告:給農民留條生路,「拆村並村」運動應適可而止

2020-12-24 騰訊網

在2020年年初,我國爆發了新冠肺炎疫情,給全國人民按下了暫停鍵。而這場疫情影響的不僅僅是因為病毒爆發所產生的醫療衛生緊張,還有疫情被控制之後的行政運轉經費不足的問題。

應對這些問題,很多地區的農民無奈地只能拿出自己手中的土地來進行經濟交換。於是一些地區開始大規模的進行「拆村並村」運動。這是應對各地區行政債務的最快解決辦法,同時也是房地產商的一次良好機遇。

但是問題是,本來就價格低廉的土地被賣到了房地產商手裡之後,房地產商用來建造了一些高層住房樓。這些住房樓的售價是很多農民無法承受的,不僅如此高層住房樓也改變了農民們過去的生活常態。

於是中央黨校的教授們觀察到了這個問題,並警告地方政府:「拆村並村」的運動應該適可而止,要給農民留條生路。

拆村並村概念的由來

古代中國的農村一直保持著一種良好的耕種模式,無論是土地主還是佃農、長工等農民。依靠土地來保證基本生活是中國這個農業大國一直以來的民生模式。而自從建立新中國之後,農村雖然將土地返還給了農民,但是國家對於土地的管理卻從沒有放鬆過。

無論是剛建國時的公社土地分包種植,還是改革開放之後的自留地與生產大隊聯合種植。農民們在二十一世紀之前依然沒有完全擺脫土地所給予地束縛,而土地往往是農民們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關鍵。

但是隨著國家經濟形勢的進一步發展,農民對於土地種植地依賴越來越少了。科學技術地發展使得農民們不需要每日面朝黃土背朝天,更多的時候只是在一定期限內進行耕種,而其他時間則去城市打工。

這樣的情況也讓農村的建設顯得有些尷尬。很多農村人見識到了城市的高樓聳立之後,心嚮往之的希望自己所居住的環境也可以向城市化發展。

基於這種心理,很多農村地區將除了耕地以外的住房建築地承包給外來的房地產商,然後由大隊和地產商聯合建造出可供更多人居住的高層住宅。然後再以還遷的名義置換農民自蓋房所佔用的土地,最後再按照土地價格合理的補償給農民。

尤其是一些大城市周邊的農村,更是充斥著大隊賣地,與房地產商聯合建造之後以「小產權」出售的農村高層住宅

但是問題在於,農民們根本不知道房地產商其實是用很少的一部分錢先買下了農村住房用地,然後再利用向上的空間,將原本佔據大面積住房用地的農村人,重新合併分配在佔地面積很小的幾幢樓房裡。

而其他未被分配的住房用地則依然蓋起樓房,用低價來吸引其他外來住戶賺取土地增值。

更有甚者為了能夠將自己開發的樓盤賣出去,甚至僱傭當地的村民來發傳單售賣廉價的別墅房和商品房。

而這些房屋的產權其實一直都歸村生產大隊所有,具有非常高的投資風險。很多房地產投資者和購買者不願意承擔這樣的風險,於是很多這樣開發出來的樓盤和房屋事實上根本賣不出去,只好由周圍村的其他農民消化,形成了特有的「拆村並村」現象。

有些地區則借著平房改造的東風,越來越多的村民自建房被改成了可售賣的商品樓。雖然村民們也跟著得了很多的房產地產利潤,但是依然沒有拿到他們本來應該拿到的土地權益。

為了創造土地價值所形成的問題

以上所說的土地轉讓情境還是在一些經濟環境非常好的村子當中,而那些財政較為困難的地方政府,轉讓土地的情況則讓人擔憂了。

很多時候地方政府會以非常低的補償價格從農民手中將宅基地和其他建設用地買過來,然後再承包給開發商建造商品房,再以高價賣回給農民以提高本地的GDP。這雖然看上去合理合法,但是從情理和手段上確實存在著一些問題。從而暴露出「拆村並村」運動的不合理問題。

首先熟悉經濟學的人都應該知道,土地往往比房子更為值錢。房屋是建築材料的堆疊,而土地則是不可再生資源。在改革農村住房的時候,政府似乎沒有打招呼便把本應該屬於農民的土地使用權也徵走了。

這似乎是剝奪了農民的土地合理收入。而且在例如當下的疫情期間,很多村辦中小企業與基礎耕種勞作被迫暫停了。村民們在這時處於一個完全沒有收入的環境之下。這時農民除了耕種自己的耕地以外幾乎沒有其他可以增加收入的方式。

而且在進行「拆村並村」的動作時,也沒有人向農民保證未來的長期穩定就業機會

更何況農民們住上了被建造好的高層住房之後,增加了其例如物業、水電等生活費用。將原本低成本的農村生活,硬生生地變成了同城市人一樣的高成本生活方式。

而合併村子之後,農民原本的耕種勞作,也要需要付出例如交通費用等成本,來保證自己的農業生產。這無形增加了農民們的生活負擔。

最後很多的地方政府為了節省基礎設施建設支出,減少了合村之後的一些附屬設施。例如村辦學校,給排水設施等都被迫合併使用。這完全無視了村民們正常的勞作和生活需求,造成了太多的不方便。

更何況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很多地區還存在強拆等不法的開發行為,引起了很多社會矛盾。

被迫城市化應該適可而止

如果看清了「拆村並村」的本質之後,我們才發現原來這項舉措是讓農村被迫城市化。而這項舉措最基本的根源目標在於,地方政府一方面希望通過「拆村並村」運動改善村民的住房條件,另一方面方便地方政府土地管理,有利於統一地建設現代化農村。

而實現這兩個方面的目標,不是簡單粗暴地將村子拆除之後,再重新建高層樓房就可以實現的。城市當中的房屋居住規劃不需要考慮與耕種土地相關的一系列問題,因為城市人口大部分都是非自產型人口,他們所有的生活收入來源於所服務的企業發給他們的工資福利。

但農村村民的收入不僅僅是農閒時期打工所賺取的工資,還有一部分要依靠種植糧食作物所得的收成。事實上中國農民依然無法離開土地生存,單從這一點看,想要將農民趕上樓的做法就非常不合理。

而且說到具體的居住條件細節,就可以反映出「拆村並村」給農民們帶來的不便。以前農村村民自家蓋的二層小樓或者是農用院落,其不光具有居住這一種作用。另外的還存在著儲存小型農具,養殖家禽牲畜等功能。

而且通常情況下,農村的居住方式往往是一家人同在一個院落,但分別住在院落的幾間房子中。

拆村並村之後,農民們不得不一家男女老幼全部擠在一個單元房底下。很多老人不但根本不適應高層的居住環境,造成了村民生活上的諸多不便。而且一旦家中的小輩要結婚了,家中的老人便必須騰出房子讓給小輩作為婚房。

老人們則無奈地要搬出去,甚至有些地區的老人住車庫裡都不稀奇。

而想要實現第二個目標,「拆村並村」的做法更是顯得拙劣。首先土地管理應該區分土地的分類,除耕地之外,農村之前的住宅用地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蓋房用的住宅坐落用地,另一類是村子中基礎設施和輔助設施的坐落用地。

當一股腦的將農民趕上樓之後,雖然村子裡也會規劃居住環境中的配套設施。但問題在於很多配套設施的房屋是農戶自己蓋的。

即使不是自己蓋的,也存在一村多個配套設施的情況。一把抓一刀切地將這些設施全部拆除,以此為生的村民則失去了一份收入,尤其是自己搭蓋房屋的村民,以前並不需要租房經營。

而如今想要做原來的營生就要添加租房成本。而且以前多個良性競爭的市場被一下打破,村民們的可選擇權被剝奪了,生活質量嚴重下降。

而且新型現代村落地設計規劃實際上是一門專業性非常強的學科,而很多承包規劃高層住房的開發商根本不具備這方面的專業性,村子的新建工程規劃不合理。以至於造出來的房子根本不是村民們希望居住的環境。

總結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一個與中央黨校教授相同的結論,「拆村並村」運動看似新潮時髦,其實對農民來說不太合理

在疫情過去之後的當下,全國經濟復甦迫在眉睫的今天,這種不合理的農村規劃應該適可而止,以免造成更大的民生問題。

相關焦點

  • 官方獨家答覆,紹興這10個村拆不拆
    現在房屋處於空置狀態,不敢出租,怕出租後節外生枝;不敢裝修,怕白白浪費錢;家裡的資金一直處於活期狀態。現在已經是9月份,離年底還有4個月,時間飛逝,又將迎來新的一年。希望領導能理解我們老百姓的一些顧慮,從而解決我心中的疑問。答:紹興市越城區鑑湖前街目前已列入2020年徵收計劃,具體時間請關注公告。
  • 北大教授:農民燒火做飯,產生大量汙染!請給農民留條路吧!
    這幾年來,農民、農業、農村等三農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正是因為關注度高,每隔一段時間,總是能出現幾個事關三農的熱點話題。各路專家經常就農村的大事小情、農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發表看法,有的深受農民支持,有的卻總讓人大跌眼鏡,覺得匪夷所思。
  • 暫停合村並居、撤村圈地運動後的冷思考
    導語:「合村並居」 本可以是『一子落滿盤活』的鄉村振興之舉」,卻變成了「拆村並居」,體現農民和村社集體失去了主體地位和主體性。尤其是涉及到強拆問題、後續安置問題、趕農民上樓後的生計問題等,由此引發的討論還進一步上升到關於山東經濟發展思路是否依然落後的爭議。
  • 合村並鎮遭專家「痛批」,是譁眾取寵嗎?農民的3句話,句句屬實
    不過在幾年前,農民進城的門檻一下子降低了,那便是有專家提出來了「合村並鎮」的概念,說白了就是把原本的農村自然村落給釋放出來,農民由單獨的宅基地變成集中居住,這樣不僅能擴大農村耕地面積,還能讓農民變成城鎮居民,一舉兩得。說實話,在這個說法被提出來的時候,很多農民眼前一亮,覺得自己和城市生活之間原來一點也不遙遠,對於合村並鎮,很多農民充滿期待,巴不得自己所在的村子馬上能行動起來。
  • 東莞又有21條村要拆!過來看看輪到你條村沒?
    寮步鎮上底村 東莞市寮步鎮上底村更新單元,位於東莞市寮步鎮上底村,現狀為宅基地、空地、廠房等,更新單元北至上中路、西至經二十二路、南至疊彩路、東至興葉路;單元面積約為272.6畝,實際用地面積、界線均以政府相關土地管理部門批覆的文件為準。
  • 髒亂差的村成為國家森林村!且看六股路的「綠色之路」
    車子轉入六股路村,剛進村,記者就看到「山東森林村居」六個字的大招牌。森林村的主題文化廣場通達各條環村路,新修的青色柏油路和白底黑色的文化牆相映,令人心情愉悅。「兩年前,這些地方還全都是年久失修的土房子和瘋長亂生的樹木,那種髒亂差就沒法形容。全村總共147戶居民,村莊內部綜合治理,光老宅子扒掉了47口,移栽樹木一萬多棵,才好歹有了規整的雛形。」六股路村所屬臥鋪片黨總支書記王曉田說。
  • 五指山水滿村駐村第一書記馮斯福:紮根山區情撒農家貧困山村迎來...
    2018年3月,市委宣傳部的馮斯福以派駐水滿鄉水滿村第一書記的身份來到該村開展幫扶工作,紮根山區,情撒農家,為水滿村繪就出脫貧攻堅「收官答卷」。駐村之前,馮斯福任五指山市新聞宣傳與網絡服務中心主任,他的農村工作經驗並不足,剛到水滿村的時候,各種情況突發,工作開展難度較大。
  • 湛茂兩村共建和諧路
    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日前,湛江吳川覃巴鎮那覃村和茂名小良鎮那覃村的
  • 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這個村成立了成都首個農民足球俱樂部
    近年來,為充分發揮愛國衛生運動在衛生防病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成都市深入持久地開展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政府主導,跨部門協作,全社會參與的新時期愛國衛生運動。「打造成都足球第一村工程」成為了三河村的一個品牌、一張名片。
  • 「耗資3.5億元」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為何說拆就拆?
    眾看客唏噓之餘不禁好奇:當年人氣爆棚的明星項目如今為何說拆就拆了開業4年即被拆除公開資料顯示,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位於西安市藍田縣安村鎮田坡村,規劃佔地1200畝,投資3.5億元。該項目依白鹿原地勢而建,為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三級重點建設項目,投資方為陝西渭水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渭水文化)。
  • 「粵菜師傅村」「烹」出脫貧致富路
    (中國減貧故事)「粵菜師傅村」「烹」出脫貧致富路中新社茂名12月22日電 題:「粵菜師傅村」「烹」出脫貧致富路作者 梁盛 梁晶晶廣東僑鄉信宜市轄下有一條旺同村,是全國文明村,也是全國社區僑務工作示範單位,更是遠近聞名、名副其實的「粵菜師傅村」。
  • 【「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隴南康縣朱家溝村:紅綠意蘊留鄉愁
    ,這是冬日朱家溝村為遊客帶來的溫暖。一年四季,深藏大山深溝之中的朱家溝村都有不重樣的景致,在冬季的清幽中,朱家溝村依然期待遊客的到來。 朱家溝村是一座依溝而建的小村莊,坐落在兩山之間,樂享著清冽的溪流,小村莊環境優美、錯落有致。
  • 從「上訪村」到「明星村」!「陽光」照進了蓮都黃泥墩
    想盡辦法做通村民思想工作,村幹部又墊資近7萬元,終於把路拓寬了。但各種閒言碎語,又讓村幹部陷入一場空前的危機中。  有的人公開指責,認為幹部做事不公平,村裡花大錢,只給沿路村民謀福利;還有人私下議論,說村幹部在項目實施中拿好處、吃回扣,「不然怎麼會沒日沒夜地忙?」  好好的民生實事,卻成了一件糟心事,村幹部覺得委屈:為何做得越多,村民反而越不信任?
  • 這是我的村 | 天穆鎮·南倉村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天津市北辰區委網信辦聯合天津市北辰區檔案館推出系列專欄《這是我的村》,以網言網語全面展現北辰農業農村發展新面貌、新氣象、新成就,展現北辰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趕緊和小編一起看看本期內容吧。
  • 泰前街道白馬石村以「小石榴」繪就「大生活」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金文茜初秋,泰前街道白馬石村紅豔豔的石榴壓彎枝頭、清香誘人,收穫的喜悅掛在村民的臉上……近年來,白馬石村以石榴產業為龍頭,把美麗鄉村建設與產業發展、農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緊密結合起來,以農促旅、以旅強農、農旅互促,將鄉村旅遊打造成調整農業結構
  • 小兩口在「盒馬村」當新型農民,收成超200萬
    今年5月,上海首個「盒馬村」落地。曹宇鋒和李峰的農場有了「機器人員工」,多個數位化系統也投入使用。再過個把月,他們的翠冠梨將進入豐收期,並直接面對盒馬消費者。算下來,畝產預計超過1.5萬元,160畝收成則超過200萬元。當上農民,掙得比以前更多,曹宇鋒也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樣子。從傳統農業到數位化農業,她好像在熟悉的土地上發現了一個新世界。
  • 莞村小康路|黃江鎮田美社區:撤村並居走出新天地
    ■田美社區金湖酈城項目,是全市第一個由集體經濟組織自行改造,並完全實施舊村改造而來的項目 田美社區供圖穿過黃江最繁榮的商圈,僅3分鐘路程就達到該鎮首個整村「三舊」改造項目——金湖酈城農民公寓。漂亮的商住樓小區,寬闊整潔的道路,景觀石「湖溪美鏡」花團錦簇,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呈現在記者眼前。
  • 紹興確定這5個村要拆,有的已籌備資金
    問:我想詢問一下最近嘉會村內傳言綢緞路要通往北站,村子只拆遷一半,還有一半沿河的村子房屋道路破破爛爛但還保留? 答:靈芝街道嘉會村涉及綢緞路建設房屋徵收已列2020年拆遷計劃,其他地方尚未列入拆遷計劃。
  • 北流桃衝村:立體種植果飄香,農民增收有保障
    ▲請點擊觀看視頻 北流市民樂鎮桃衝村近年來依託大容山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組建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檸檬+百香果+蜜柚」立體種植,帶領當地農民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增收致富之路。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寧河鎮小月河村:吹響豐收曲 走上幸福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寧河鎮小月河村:吹響豐收曲 走上幸福路 2020-10-16 16:1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