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北流:打好產業扶貧「組合拳」 凝聚脫貧致富「眾合力」
北流市立足本地資源優勢,緊緊圍繞農民增收、市場需求、優良品種推廣、瓶頸制約等四個問題,通過實施土地流轉、大戶帶動、推進規模化、政策扶持等種植等方式,示範作用,由點帶片,引導種植戶轉變觀念,更新思路、科學管理,力促脫貧攻堅、產業興旺、鄉村振興。北流種植百香果已有三十年的歷史,但之前未形成產業。
-
單日快遞大桃最高5萬單,平谷桃農做直播當網紅賣桃增收
近年來,從「一鍋端」賣給批發商,到果品分級通過電商銷至全國,桃農的錢包鼓了起來,平谷大桃的「網際網路+」之路正越走越寬。2019年,電商銷售大桃帶動農民增收1.23億元。今年,電商銷售渠道避免了疫情影響,總量約5000萬斤的上市早桃銷售順暢,大桃價格不降反升,其中線上銷售價格同比增長20%。
-
三亞:檳榔果變成「黃金果」,檳榔價格上漲原因何在?該如何確保檳榔產量,助力農民增收?
近20年來,海南檳榔產業呈現井噴式發展,已超越橡膠成為海南省第一大經濟作物,成為海南眾多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而在三亞廣大農村,檳榔產業是不少農戶的主要收入來源,但往年多數時候檳榔的價格每斤不過「個位數」,並無出彩之處。而今年進入下半年,檳榔收購價一路飆升至兩位數,讓不少農戶喜上眉梢。那麼檳榔價格上漲原因何在?農戶如何看待檳榔價格上漲?該如何確保檳榔產量,助力農民增收?對此,記者進行了走訪。
-
在希望的田野上|葉縣:大棚特色種植 助農穩產增收
大河網訊 (記者 蔡長偉 通訊員 楊愛國 王俊鵬)1月4日上午,在葉縣龍泉鄉大灣張村綠瑞農業公司蔬菜生產基地2座溫室大棚裡,杯口粗細的車釐子樹已凸顯花芽,工人們正在精心剪枝留芽,開展冬季大棚果樹管護。「這是咱們培養4年車釐子樹,通過在大棚裡面種植,通過大棚來調節樹的生長,預計2月份可以開花,4月份結果採摘上市,按照往年預期,一個大棚收益將在10萬元左右。」綠瑞農業公司總經理張躍傑說。近年來,葉縣堅持農業規模化產業優先發展理念,在「大棚種植」上做文章,大力發展「棚膜經濟」,使大棚特色種植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一把「金鑰匙」。
-
新疆且末縣:玫瑰種植顯「特色」 村民增收有「奔頭」
花海蕩漾,玫瑰飄香。近日,在新疆且末縣塔提讓鎮色日克布央村村民加帕爾·玉蘇甫的玫瑰花種植地,放眼望去,火紅的玫瑰如期綻放,處處飄散著淡淡的玫瑰清香,村民們忙的不亦樂乎,採摘鮮花、拍照打卡……
-
文山州這裡的雪蓮果變成「致富果」|舒躍文|農民|文山州|雪蓮...
海量農產品隨著拼多多大規模進城的同時,收購等中間環節的利潤,真正留給了農民。1「棄種果」到「網紅果」「村子裡從2010年前後就開始種植,但因為價值從來沒被開發,只能供廣東福建的消費者煲湯,這讓外地客商只會挑選品相好的雪蓮果收購,一畝地有三分之二的廢果是常事。」
-
安陸市木梓鄉天然村:產業結構調整帶來村增收過百萬
「多虧了村幹部和市婦聯駐村工作隊幫忙,我們的秸稈收儲加工車間順利竣工,合作社裡100多頭牛過冬有了飼料保障。」12月20日,安陸市木梓鄉天然村田園春種養合作社負責人羅新武說。天然村兩委多次召集黨員、群眾代表和駐村工作隊一起商議,找到發展新路子,從根本上解決土地的出路問題,衝出靠農業單一增收十分緩慢的瓶頸,讓貧困戶早日擺脫貧困。「李書記,天然村若成立農機服務合作社,我算一股。旋耕機、插秧機、收割機、農用車,我樣樣都有還會操作,我再找三個人來,保證全村不拋荒一分田,籤合同年底秋收兌現承包費。」
-
泰興市根思鄉:多點發力,促進全鄉農民增收致富
歷年來,作為糧食生產大鄉,提高糧食生產產量,保障糧食安全,是根思鄉農業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2020年,在鄉黨委、鄉政府的組織指導下,糧食全面豐產豐收。該鄉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3000畝,以鞠顧、南湖、根思等3個村為核心,實施一萬畝水稻綠色高質高效項目,輻射雙港、老葉兩村,形成了較好的帶動效應。
-
江蘇泗陽橡槐村扶貧基地桃果獲全省比賽銀獎
據悉,由村集體所屬的桃果扶貧基地作為主體參賽並榮獲獎項,在大賽歷史上尚屬首次。橡槐村桃果扶貧基地是村集體產業,佔地200餘畝。眼下正是桃果上市的好時節,桃園內,隨處可見採摘桃子的桃農。據了解,桃農們都是村裡或附近村的低收入戶。這些低收入戶除了將土地租給桃園外,用工時還可獲得工資。
-
雲南玉龍:雪桃掛滿枝 郵政助農忙
服務「三農」是郵政企業的重要使命,麗江市郵政分公司在了解到雪桃種植戶的雪桃寄遞需求後,立即組織專業服務團隊到拉市鎮3個種植雪桃的海東、海南、海北,12個村小組、1643戶種植客戶開展走訪,積極了解農戶的雪桃寄遞、貸款、金融服務等需求。
-
察布查爾縣:蘋果豐收果農樂 果香陣陣溢滿園
近年來,察布查爾縣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產業振興為切入點,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步伐,引導農民大力發展蘋果產業,實現農民持續增收。 金秋時節,察布查爾縣察布查爾鎮果農朱文玲家的300多畝果園,在他的精心管護下,紅潤透亮的蘋果,散發著誘人的果香,呈現出一派喜人景象。
-
望謨:芒果飄香 產銷兩旺
立秋時節,芒果飄香,望謨縣油邁鄉納王村早期種植的400畝芒果迎來豐收季。收穫的喜悅布滿納王村,來自省內外的各地客商絡繹不絕,果農不停穿行在山間和村中採摘、包裝、裝車。 納王村位於望謨縣西南部,全村共有242戶118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9戶335人。
-
河北景縣:「訂單農業」豐收忙 農民增收樂開花
圖為王瞳鎮西場村農民正在收胡蘿蔔。牛志江攝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翟一杉 通訊員牛志江、郝立建)往年一到胡蘿蔔成熟季節,就會出現銷路難的問題,而現在河北省衡水市景縣通過「訂單農業」,既解決了銷路,又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
淄博淄川太河鎮下端士村:閒置資源盤活 鄉村旅遊開「花」結「果」
近年來,下端士村在肖玉愛的帶領下,立足村情特色發展鄉村旅遊,打造景觀花海、種植經濟水果,帶動了村民致富增收,昔日的窮山村,成了鄉村旅遊的網紅打卡地。我們村種的都是冬雪桃,每年收穫時也是最忙的時候。」肖玉愛介紹說。 自從肖玉愛當上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後,她就反覆琢磨如何讓村民過上富足生活。2016年,經過到外地市場考察調研,肖玉愛流轉村裡150餘畝土地,通過嫁接栽種原來的老樹,優化創新栽培新的冬雪桃品種,肖玉愛還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狀元紅。
-
「帶動農民增收,就是我們創業的目標」
盛夏,惠東縣梁化鎮新民村,村道兩旁鋪排的田地,金黃的稻浪隨風起伏,玉米、辣椒、茄子及其他蔬菜隨處可見,到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以前我一直用傳統的種植方法,遇到病害不知如何處理,產量也不高。在公司的幫扶下,不僅有種子和技術支持,銷路也不愁。」趕在上市前,村民鄭丙鋒再一次巡視自己的辣椒地。他有8畝辣椒,年增收近萬元。
-
白銀會寧:冬小麥種植促增收
會寧縣党家峴鄉依託區域優勢,圍繞產業興旺下功夫,按照「穩定面積、改善品質」的要求,努力將冬小麥打造成為特色產業,有效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助力群眾實現小康夢。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小雪時節已過,會寧縣党家峴鄉的冬小麥在雪水的澆灌下,已經破土而出,給冬天帶來綠色的生機。党家峴鄉土壤深厚肥沃,有機物豐富,適宜冬小麥的生長。
-
新疆林果產品如何從「豐收」到「增收」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確保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促進農業豐收農民增收。2019年,新疆以農業提質增效、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持續推進特色林果業轉型發展,不斷織密新疆特色農產品疆內收購網和疆外銷售網,支持和引導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農產品營銷,叫響新疆林果「金字招牌」。
-
北流 農業示範區帶動1.26萬脫貧戶增收
在新榮鎮扶中村,北流市以廣西北流偉民米業有限公司為龍頭,按「公司+示範區+農戶」模式,發展富硒水稻產業,創建了廣西四星級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北流市富硒水稻核心示範區。目前富硒水稻核心示範區總面積達2.72萬畝,數以萬計的農戶種植富硒水稻,戶年均增收約5000元,1949戶脫貧戶入股示範區共獲分紅1400萬元。
-
梅州梅縣區探索立體種養脫貧新路
劉錦鋒告訴筆者,扶貧工作隊還引導7戶貧困戶參與養殖,提供低於市場價的優質雞苗,並以不低於市場價統一收購雞成品,帶動貧困戶增收。「有專業人員指導,提供移動雞舍、飼料,還不用擔心銷路,這麼好的項目當然要參加。」該村貧困戶彭珍理說。
-
田東「小芒果」變身脫貧增收「幸福果」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題:田東「小芒果」變身脫貧增收「幸福果」新華社記者於文靜「我的樂園與眾不同。近年來,當地結合市場需求,把芒果產業作為特色產業發展的引擎和引領農民脫貧致富的「金鑰匙」,不斷加大扶持力度,從規模種植到技術引領、從基礎設施建設到拓展市場銷售,走出了一條產業扶貧新道路。據田東縣副縣長葉國雲介紹,當地圍繞綠色循環優質高效農業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脫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