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 農業示範區帶動1.26萬脫貧戶增收

2020-12-24 瀟湘晨報

近年來,北流市將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創建與精準脫貧工作進行深度融合,大力推進「5+2」特色產業,實現覆蓋脫貧戶1.26萬戶,覆蓋率達93.37%。

在新榮鎮扶中村,北流市以廣西北流偉民米業有限公司為龍頭,按「公司+示範區+農戶」模式,發展富硒水稻產業,創建了廣西四星級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北流市富硒水稻核心示範區。目前富硒水稻核心示範區總面積達2.72萬畝,數以萬計的農戶種植富硒水稻,戶年均增收約5000元,1949戶脫貧戶入股示範區共獲分紅1400萬元。

全市推行「龍頭企業+基地+貧困戶」「示範區+貧困戶」「電商+貧困戶」等產業扶貧帶動模式,在每個鎮建設2個產業扶貧示範點,通過44個產業扶貧基地輻射帶動,實施「一戶一產業」政策,在脫貧戶購買種苗、種子、雞苗和飼料等方面給予現金1500元/戶補助,幫助全市59個摘帽村4410戶脫貧戶發展特色種養,戶年平均年增收4051元。

【來源:廣西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來賓:發展農業示範區 推動精準扶貧
    6月16日,記者從來賓市農業農村局獲悉,今年以來,該市全力推進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創建工作,全面「增點擴面、提質升級」,以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為載體,吸引貧困群眾加入,以多種形式反哺貧困群眾。該市通過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輻射帶動,使興賓區實現糖料蔗「雙高」基地建設規模全國第一,糖料蔗品質(產糖率)和產量全國第一,糖業循環經濟及全產業鏈綜合利用水平全國第一,是國家優選劃定的確保國家糖業安全戰略的糖料蔗生產基地。除了發揮「國字號」產業園技術研究、引進龍頭企業帶動全域農業產業升級提質的作用,來賓市還注重引導鄉、村一級農業示範基地,發展當地特色農業,推動精準脫貧。
  • 玉林:現代特色農業成群眾增收強引擎
    【原標題】玉林:現代特色農業成群眾增收強引擎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連續4年穩居廣西首位  記者從玉林市推進特色現代化農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前三季度,該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39.36億元,增長4.1%,第一產業增加值237.60億元,增長3.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51萬元,增長7.9%,農業農村經濟穩定向好
  • 廣西北流:打好產業扶貧「組合拳」 凝聚脫貧致富「眾合力」
    廣西北流市緊緊圍繞貧困群眾持續增收這條主線,堅持政策引領、能人帶動、科技支撐,加大資金投入、技能培訓、幫扶指導力度,大力扶持發展市級「5+2」和貧困村「3+1」特色產業,並積極探索消費扶貧、電商扶貧等銷售形式激活產業發展活力,支持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把「輸血」逐步轉化為「造血」,為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脫貧奠定長效基礎,逐步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 武隆平橋鎮:桑園套種紅薯 村民增產又增收
    武隆區平橋鎮烏楊村李家院子小組的脫貧戶王會喜滋滋的說:「在扶貧第一書記袁華及同事江遠的引導下,我在桑園裡試著套種紅薯獲得了成功,既提高桑園綜合效益,更為我們蠶農脫貧戶創收增加了一個新的種植模式!」王會的話語,代表著平橋全鎮629戶脫貧戶的心聲。
  • 涼山打造全國知名的現代特色農業產業示範區 奏響鄉村振興進行曲
    「我們將抓好優質糧油、馬鈴薯、苦蕎、菸草、蠶桑、畜牧、水果等特色產業發展,打造全國知名的現代特色農業產業示範區。」涼山州相關負責人說。01特色農業是涼山的優勢產業涼山州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幅員6.04萬平方公裡,轄17個縣市。
  • 香榧喜豐收翠果掛枝頭 帶動貧困戶增產增收
    據了解,樵山種植香榧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近年來,當地加大改良新品種的引進,做大做強香榧產業,帶動貧困戶增產增收。  當地脫貧戶翟小發告訴記者,2014年自己因病致貧,2015年,在鄉村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他無償領取到了100多棵改良香榧樹苗,開始種植香榧。
  • 保定:讓農村更美 讓農業更強
    桑園村利用山區優勢發展香菇產業,先後建成四季大棚23個、高標準發菌棚6個,吸納周邊5個村近400戶貧困戶入股,助力農民增收。 河北日報資料片今年,阜平縣大道農業生態示範園區長期用工約500人,高峰時期能達到800多人,帶動周邊人均年增收1.3萬元。
  • 「帶動農民增收,就是我們創業的目標」
    他有8畝辣椒,年增收近萬元。 鄭丙鋒所說的公司,就是惠東縣倫信農業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立足梁化,是一家集種植、養殖、收購、冷藏保鮮、加工、銷售、農資供應和農業科技開發為一體的省級農業重點龍頭企業,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種植面積4000多畝,年銷售蔬菜約20萬噸,帶動當地4000多戶農戶種植過萬畝蔬菜,為廣大貧困戶奔康致富提供了「綠色通道」。
  • 阜城縣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助農增收
    本報訊 (王曉楠)近年來,阜城縣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以現代農業園區為抓手,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走出農民增產增收新路子。 創新產業布局構建發展「新模式」。該縣制訂實施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年行動計劃》,逐步形成了以高梁、西瓜、密植梨為主,設施蔬菜、穀子、大豆等為輔的農業發展新格局。
  • 海口農豐村成立蔬菜種植合作社 帶動村民就業增收
    脫貧戶陳蘭娃的丈夫身體不好,無法外出務工,加上孩子上學,家庭負擔重。「好在村裡成立了合作社,我在這裡找到工作。」陳蘭娃告訴記者,她丈夫也被安排至鎮裡的公益性崗位,家裡也陸續養了牛、種了稻穀,有了穩定收入,日子是越過越好。  據了解,該村合作社成立至今已流轉了村裡土地100畝,營收超過140萬元,直銷瓜菜300餘噸,提供固定和臨時就業崗位50個,合計給村裡工人發放工資50多萬元。
  • 長豐縣3家農業示範區項目通過標準化驗收
    12月21日至23日,依據《合肥市質監系統農業標準化示範區管理辦法》要求,參照《合肥市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項目目標考核評價表》評分標準,合肥市市場監管局組織開展第八批市級農業標準化試點示範區考核驗收。長豐縣趙老埝生態養殖甲魚養殖標準化示範區、合肥優然牧業奶牛養殖標準化示範區、安徽碩然生態農業水產養殖標準化示範區3家企業均順利通過標準化驗收。2018年8月,長豐縣3家企業被批准立項建設市級農業標準化試點項目。
  • 泰興市根思鄉:多點發力,促進全鄉農民增收致富
    歷年來,作為糧食生產大鄉,提高糧食生產產量,保障糧食安全,是根思鄉農業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2020年,在鄉黨委、鄉政府的組織指導下,糧食全面豐產豐收。該鄉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3000畝,以鞠顧、南湖、根思等3個村為核心,實施一萬畝水稻綠色高質高效項目,輻射雙港、老葉兩村,形成了較好的帶動效應。
  • 田東縣謀定產業格局-農業大健康·林裕豪:從玉農業攜手推動
    新聞中國採編網 中國新聞採編網 謀定研究中國智庫網 經信研究 國研智庫 國情講壇 萬贏信採編:「圍繞產業化發展方向和特色產業布局,廣西百色市田東縣在各個鄉鎮選準了經濟效益高、市場需求旺、惠及群眾廣的特色產業,著力培育了一批特色鮮明、影響力大的農業產業集群,使之成為帶動鄉鎮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中堅力量。」
  • 脫貧戶邢永強:從心出發 「醉酒漢」終成致富帶頭人
    隨後,他積極參加各項農業種植技術和技能學習培訓,認真鑽研檳榔種植和香蕉種植技術,依靠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大力發展檳榔種植和香蕉種植產業。「有了精準扶貧這一好政策,我就想大幹一場,不僅只種植檳榔、香蕉、芒果等農作物,而且還要有多方面的經濟收入。」邢永強說。
  • 土地加入「託田所」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今年以來,兗州區搶抓承擔農業生產託管服務試點項目的契機,大力推行農業生產託管服務。通過嚴格篩選,全區確定了46個村集體經濟組織承擔試點項目。兗州區農經服務中心主任高永成介紹,通過農業生產託管,讓農戶、村集體和服務組織都得到了實惠。小孟鎮體仁寨村村民仇士儉,4.5畝家庭承包地加入「託田所」,與去年相比,今年種植玉米小麥,每畝降低成本46元,每畝增加收入170元。
  • ...的「金蛋蛋」 —— 貴州金綠源農業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助農增收側記
    【千企幫千村】守好村民增收的「金蛋蛋」 —— 貴州金綠源農業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助農增收側記 2020-09-10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北流為貧困戶建立「三張清單」
    今年以來,北流市轉變日常工作方式,結合實際量體裁衣,為貧困戶建立「需求清單」「就業清單」「增收清單」,推進脫貧攻堅各項任務如期完成。加大網絡招聘力度,依託北流人社微信公眾號和網站等平臺,在全市開展「就業何必去遠方,北流就是好地方」「重點企業網上招聘」等活動。截至目前,共發布259家企業招聘信息,達成就業意願2873人。開展「一名黨員先鋒聯一企」活動,陸續指導幫助全市90%以上企業、扶貧車間恢復生產。
  • 「十三五」這五年|政和:挖掘特色農業潛力,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增收
    『羅家地地瓜幹』品牌,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鐵山鎮江上村四季果園,基地工人在搬運火龍果 阮倩敏 攝 「十三五」期間,政和縣建立一條現代農業產業帶和12個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創建園藝作物標準園標準化示範區
  • 烏楊村桑園套種紅薯每戶增收2000元
    「桑園套種紅薯,是利用桑樹主作物的行間種植紅薯,7月種薯,12月桑園翻耕、收穫紅薯,使村民增產又增收。」日前,在重慶市武隆區平橋鎮烏楊村,駐村扶貧工作隊成員江遠為村裡的75位貧困戶講解桑園套種技術。
  • 【「十三五」成就巡禮】有機旱作引領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目前,晉中市已建設有機旱作玉米深松密植示範區11個,面積11.24萬畝,帶動了整個晉中市300萬畝玉米生產提質增效。 2017年以來,我省出臺《關於加快有機旱作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制定了抓好封閉示範、專家聯繫包縣包片服務等一系列辦法和舉措,搭建起有機旱作農業發展「四梁八柱」。創新開展了農業政策保險試點服務、農業信貸服務,為有機旱作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