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賓:發展農業示範區 推動精準扶貧

2021-01-17 瀟湘晨報

6月16日,記者從來賓市農業農村局獲悉,今年以來,該市全力推進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創建工作,全面「增點擴面、提質升級」,以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為載體,吸引貧困群眾加入,以多種形式反哺貧困群眾。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6月,來賓市共有各級示範區421個,其中自治區級6個,全市特色產業覆蓋率達94.65%,受益貧困戶超過7.34萬戶。

「培樹一批樣板、搞活一片經濟、富裕一方百姓。」來賓市扶貧辦副主任管志斌介紹,去年,來賓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掛牌,這是廣西首個市級國家農業產業園,夯實了精準扶貧的基礎。

糖業是來賓市的支柱產業之一。該市通過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輻射帶動,使興賓區實現糖料蔗「雙高」基地建設規模全國第一,糖料蔗品質(產糖率)和產量全國第一,糖業循環經濟及全產業鏈綜合利用水平全國第一,是國家優選劃定的確保國家糖業安全戰略的糖料蔗生產基地。

除了發揮「國字號」產業園技術研究、引進龍頭企業帶動全域農業產業升級提質的作用,來賓市還注重引導鄉、村一級農業示範基地,發展當地特色農業,推動精準脫貧。

六月初夏,各地烈日炎炎。地處大瑤山深處的瑤族村寨,厚衣棉被卻是當地群眾的「度夏必備」。這種得天獨厚的生態氣候為當地發展紅茶、生薑、靈芝等特色農業提供有利條件。金秀瑤族自治縣六巷鄉青山村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一派繁忙景象。貧困戶餘保財告訴記者:「5-6月正是生薑種植的季節。我家的姜田用的是示範區優質姜苗,農技人員經常到我家傳授技術,畝產500多公斤,可收入7000元」。據了解,去年六巷鄉生薑總產量100多萬公斤,收入1000多萬元。

這種示範基地輻射帶動,貧困戶自主加入的模式如今在金秀遍地開花,縣委副書記歐樹和認為:「讓貧困群眾在示範農業中得到收益、看到希望,促進貧困戶自主經營,更有利於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據介紹,金秀今年將打造10萬畝瑤藥產業,免費為貧困群眾育苗,傳授技術,讓貧困戶變「小老闆」,推動「造血」式扶貧上新臺階。

去年,武宣香水檸檬及加工產品搭上了開往粵港澳大灣區的「直通車」,在2019年粵桂扶貧協作產銷會上受到客商青睞,今年300多萬元的訂單被搶購一空。在該縣二塘鎮宸濤香水檸檬種植示範園打工的貧困戶覃賓華說:「示範園租了我家的地,又讓我入股獲得分紅,還讓我在此打工掙錢,3份收入加起來足夠脫貧了。」今年以來,武宣大力推進農業示範區經營組織化、生產標準化、要素集成化、特色產業化,不斷提升自身的發展水平,加快帶動拓展區、輻射區農業發展,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增收。「我們採取的是『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進行管理,統一標準、統一收購,做好品控打造品牌。」望著正在裝車外銷的產品,武宣縣三裡鎮賴村胭脂李產業基地合作社理事長賴偉煉對帶富群眾信心充足。

【來源:廣西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北流 農業示範區帶動1.26萬脫貧戶增收
    近年來,北流市將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創建與精準脫貧工作進行深度融合,大力推進「5+2」特色產業,實現覆蓋脫貧戶1.26萬戶,覆蓋率達93.37%。在新榮鎮扶中村,北流市以廣西北流偉民米業有限公司為龍頭,按「公司+示範區+農戶」模式,發展富硒水稻產業,創建了廣西四星級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北流市富硒水稻核心示範區。目前富硒水稻核心示範區總面積達2.72萬畝,數以萬計的農戶種植富硒水稻,戶年均增收約5000元,1949戶脫貧戶入股示範區共獲分紅1400萬元。
  • 運用數字營銷 推動廣東農業貿易高質量發展
    南方網訊 25日,由省農業農村廳、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辦的第十一屆廣東現代農業(線上)博覽會暨2020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農產品採購商峰會在廣東東西部扶貧協作產品交易市場開幕。農博會以「灣區品質數字賦能」為主題,全力打造線上廣東農博會,運用數字營銷,推動廣東農業貿易高質量發展。
  • 濟南市:發展綠色農業打好脫貧攻堅戰
    通過發展濟南市小南營村集體產業「一體兩翼」發展思路,打造了都市觀光旅遊農業示範區、食用菌現代農業循環示範基地等。發展綠色農業的主戰場在農村,而要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最終需要依靠貧困地區的自身發展。其著力點還在於發展當地農業。濟南市作為扶貧項目開發基地。目前,最為主要的是扶貧推進,精準為要。
  •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強農商標富農地標興農助力精準扶貧
    通過與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共同建設的51家在華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著眼區域經濟發展,開展智慧財產權信息服務。並通過「專利信息對接精準扶貧」等項目,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推進商標品牌富農、地理標誌興農方面,結合農業產業的特點,綜合運用地理標誌商標培育、地理標誌產品認定等智慧財產權工作,指導各地切實推進「培育一個品牌,做強一個產業,造福一方百姓」,取得積極成效。
  • 廣告精準扶貧│《靈臺蘋果》公益廣告片登陸央視
    廣告精準扶貧│《靈臺蘋果》公益廣告片登陸央視 2020-12-25 1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發揮牽頭作用 推動融合發展
    據了解,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為滿足貧困地區企業和群眾發展產業的資金需求,人行西安分行積極發揮金融扶貧工作牽頭作用,突出央行特色,引導金融資源定向、精準配置到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為陝西省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持。截至今年上半年,陝西省金融精準扶貧貸款餘額1430億元,同比增長22.2%。
  • 12個典型項目一覽,教育部直屬高校這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通過「紫金普洱」茶品牌的創建與推廣,建立了「校地企」相協同、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相融合、品牌建設與場景式推廣相促進的高校助力地方精準扶貧新模式。  在實施過程中,電子科技大學開展平臺建設「數據連接計劃」,協調農業發展規劃,摸清貧窮「病根」,精準施策「對症下藥」,找準致富「路子」,精準布局「小步快走」;開展農畜產品「精益生產計劃」,開放農業生產數據,提升質量,建立產品「口碑效應」;開展科技興農「綠水青山計劃」,進行綠色農業發展實踐,屏除「破壞式」發展,創新脫貧扶貧新路徑,推進「保護型」建設,樹立現代農業新標準;開展產業鏈條「上下貫通計劃
  • 中國企業精準扶貧優秀案例(2019)在京發布
    來自國務院國資委、全國工商聯、中央網信辦、中國證監會、中國銀保監會等部門和中國社科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機構的扶貧專家依據「精準性、有效性、創新性、可持續性、可複製性」五個維度,從面向社會徵集的940個各類企業精準扶貧案例中精選而成,具有可信、可行、可學的顯著特徵。
  • 【縣區負責人訪談】陳天一: 增強主城區意識 推動高質量發展
    【縣區負責人訪談】陳天一: 增強主城區意識 推動高質量發展 2020-12-18 1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精準扶貧,兼濟天下——第六屆北大光華「一帶一路」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圍繞「五大發展理念」之「共享」在精準扶貧事業上的體現,論壇深入解讀了黨和政府為企業精準扶貧創造的政策環境和具體成效,分享了近年來中國企業家與企業在「一帶一路」戰略支持下在發展地方經濟產生的巨大作用,分析目前精準扶貧工作還將面對的種種問題。本次論壇是關於西部地區脫貧階段性成果的交流探討,並為開展下一步扶貧工作提供啟發和思路。
  • 山溝溝裡生「金」蛋:宜賓山勾勾農業精準扶貧放大招
    黨的報告指出,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現今,脫貧攻堅戰已取得重大突破,2019年我國貧困人口為551萬人,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已實現脫貧。
  • 田東縣謀定產業格局-農業大健康·林裕豪:從玉農業攜手推動
    在朔良、義圩和那拔等北部山區鄉鎮,以創建20萬畝農林生態脫貧產業核心示範區為載體,帶動糖料蔗、油茶、柑橘、養雞、養豬(香豬)、養牛、林業等現代農林產業規模化發展。在平馬、祥周和林逢等右江河谷鄉鎮,以推進芒果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建設為載體,輻射帶動優質稻、糖料蔗、西紅柿、香蕉、大青棗、香蔥、果蔬等產業規模化發展,同時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轉型發展。
  • 致力打造高效循環農業——江西省鮮禾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發展紀實
    江西省鮮禾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是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國家食用菌產業體系上饒試驗站,省級就業扶貧示範基地,上饒師範學院教育基地,上饒市未成年教育實踐基地,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大學、江西省農科院、上饒市農用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共建基地,江西省科技特派團富民強縣工程示範基地,江西省菌物學會理事單位,贛東北地區最大的食用菌生產企業。
  • 半夏花椒奏出田園交響曲——西和縣大力發展富民產業助力全縣精準...
    不止是半夏,近年來,西和縣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升農業效益和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構建完善產業體系,做強農民專業合作社,推動主體多元化發展。緊盯「一增收、兩不愁、三保障」,採取超常規措施培育發展富民產業,下大力氣發展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健全帶貧機制,基本形成了「以半夏為主的中藥材產業,以散養雞為主的畜牧養殖業,以花椒、八盤梨為主的經濟林果業」三大產業體系,進一步提升了全縣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和自我造血能力,全縣產業發展呈現新的發展態勢。2018年,西和縣農業產值達到25億元,依靠產業穩定脫貧4610戶20928人。
  • 【「十三五」成就巡禮】有機旱作引領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目前,晉中市已建設有機旱作玉米深松密植示範區11個,面積11.24萬畝,帶動了整個晉中市300萬畝玉米生產提質增效。 2017年以來,我省出臺《關於加快有機旱作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制定了抓好封閉示範、專家聯繫包縣包片服務等一系列辦法和舉措,搭建起有機旱作農業發展「四梁八柱」。創新開展了農業政策保險試點服務、農業信貸服務,為有機旱作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 保定:讓農村更美 讓農業更強
    對接京津和雄安新區市場需求,堅持綠色發展、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優化調整結構,大力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四個農業」,增強高端農產品供給能力。以50家太行山農業創新驛站為載體,引領帶動蔬菜、食品加工、文創等10大類35個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轉化、應用和推廣700多項新技術、新成果、新品種,科技貢獻率達到80%以上。
  • 打通產業扶貧「最後一公裡」——農業發展銀行舉辦2020年定點扶貧...
    金秋梨、黃金百香果、七彩米線、富硒香米、桔餅.....來自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定點扶貧縣廣西隆林、貴州錦屏、雲南馬關、吉林大安及對口支援縣江西南豐地的扶貧產品擺滿各個展位,琳琅滿目。現場人流如織,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們紛紛下單,流連忘返,意猶未盡。
  • 沂南縣雙堠鎮:旅遊扶貧構建發展新格局
    原標題:沂南縣雙堠鎮:旅遊扶貧構建發展新格局雙堠鎮地處位於沂南縣西南部,與蒙陰縣、費縣交界,面積156.18平方公裡,人口4.6萬人,是省級扶貧重點鄉鎮,彩蒙景區核心區位於該鎮。近年來,該鎮主動融入縣域經濟發展大局,依託境內豐富的旅遊資源,積極培育獨具地域特色的旅遊經濟增長點,促進旅遊產業發展與精準扶貧工作深入融合,取得了顯著成效。
  • 涼山打造全國知名的現代特色農業產業示範區 奏響鄉村振興進行曲
    近年來,涼山州立足實際,順應國家政策導向和消費新趨勢,堅持「品牌強州、品牌興農」戰略,使「大涼山」區域公共品牌成為推動全州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和精準扶貧的有力抓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涼山州提出「一通道、四基地、一屏障」的發展思路,其中一個「基地」就是建設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我們將抓好優質糧油、馬鈴薯、苦蕎、菸草、蠶桑、畜牧、水果等特色產業發展,打造全國知名的現代特色農業產業示範區。」涼山州相關負責人說。
  • 儀徵:高質量發展現代農業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中國江蘇網12月25日揚州訊近日,儀徵市7家農園榮獲江蘇省休閒旅遊農業協會、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公布的「2020年江蘇休閒旅遊農業精品企業(園區)」榮譽,其中,位於馬集鎮的江蘇惠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月塘鎮的揚州觀月湖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獲評四星級園區,儀徵青峰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江蘇省揚州長興農場、儀徵天恆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江蘇嘉悅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江蘇省孔雀湖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獲評三星級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