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這五年|政和:挖掘特色農業潛力,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增收

2020-12-24 騰訊網

12月21日,在政和縣蛙巖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種植基地,工人們正忙著翻拌肥料,為明年種植竹蓀做準備,貧困戶楊祖平忙得格外有勁頭,自從他來到合作社打工,有了穩定的收入後,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楊祖平在合作社種植基地翻拌肥料 阮倩敏 攝

「在合作社幹活一天能掙200元,家裡幾畝地流轉給合作社,這樣既能有點兒收入,又能照顧家。」楊祖平是外屯鄉外屯村人,之前守著家裡的幾畝地,無固定收入,日子過得緊巴巴,後來村裡成立了合作社,自己農忙時管理家裡的茶山,農閒時到合作社務工,現在每年收入有4萬餘元,穩穩地脫貧了。

當下農閒時期,卻是政和縣鐵山鎮羅家地村貧困戶周谷平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此時的他正忙著擺放蒸熟切好的一塊塊地瓜。周谷平說,之前,自己身體不好,經濟來源於自家種的毛竹和錐慄,年收入只有3萬多元。2017年,村裡發展地瓜產業,自己也跟著種地瓜,製作地瓜幹,現在年收入翻了一倍,已達6萬元。

周谷平在晾曬地瓜 阮倩敏 攝

「村裡成立了農業開發公司,我們將探索『公司+農戶』模式,整合全村資源,統一生產、加工並銷售地瓜幹,進一步打響『羅家地地瓜幹』品牌,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羅家地村村委趙義江說,近年來,羅家地村種植地瓜600多畝,全村年均生產「羅家地地瓜幹」產品20餘萬斤,為村民帶來300餘萬元收入。

2020年4月,政和縣順利「摘帽」,退出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1794戶6458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40個貧困村全部退出。

五年來,政和縣全面挖掘縣域特產業潛力,著力發展茶葉、竹業、高山蔬菜、畜禽4個優勢產業,加快竹、茶、菜優勢產業轉型升級。

政和雲根茶業生產車間,工作人員在製作茶餅 李隆智 攝

福建泰雲春竹木有限公司廠房內,員工在趕製訂單 阮倩敏 攝

鐵山鎮江上村四季果園,基地工人在搬運火龍果 阮倩敏 攝

「十三五」期間,政和縣建立一條現代農業產業帶和12個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創建園藝作物標準園標準化示範區7個;建立糧食產能區17片4.25萬畝,茶葉加工企業280餘家,擁有竹業加工企業220多家。全縣獲評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15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4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514家,其中國家級示範社6家、省級示範社13家、市級示範社11家;建成「水鄉漁村」6個、「農家樂」「森林人家」8個。啟動建設「中國白茶城」「中國竹具工藝城」等重點項目,建成政和縣電子商務產業園1個、石屯鎮閩北農產品批發市場1個、鎮前鎮電子商務物流園1個,發展蔬果冷藏保鮮設施65座,示範推廣農業「五新」面積8萬畝。持續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每年培訓農民400人,銜接落實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的政策。

中國白茶城 餘長青 攝

在「十四五」規劃開局的新起點上,政和縣將以新發展理念統領全局,加大創新驅動力度,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走出一條具有政和特色的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的高質量現代農業發展之路,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提供有力支撐。

作者:阮倩敏

制 作:政和縣融媒體中心

編 輯:範琳玲

責 編:餘長青 阮倩敏

審 核:劉永鋒

相關焦點

  • ...農民富了——平涼市崆峒區「十三五」成就巡禮農業農村篇
    農業強了 農村美了 農民富了——崆峒區「十三五」成就巡禮農業農村篇平涼日報記者 魏麗這是砥礪奮進的五年。全區一產增加值年均增速達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5%。預計2020年底,全區一產增加值實現11.41億元,糧食總產量可達19.1萬噸,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309元。這是篤行致遠的五年。
  • 臨朐縣辛寨街道:農業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路
    據悉,以「兩村兩園兩主體」為重點,以「七改」為抓手,加快發展高產高質高效的現代農業,是今年臨朐縣委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一項重要工作。在辛寨街道採訪期間,記者了解到,辛寨有機生薑科技示範園項目是街道發展的6個農業產業園之一。今年以來,辛寨街道注重發揮資源優勢,以促進農業增效、群眾增收為目標,著力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
  • 「回眸十三五」遵義農業:春上黔北花枝俏
    這五年,值得記取的民生大事,莫過於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十三五」期末的2020年3月,隨著國家級深度貧困縣正安最後「減貧摘帽」,遵義撕掉千百年來絕對貧困的標籤。歷史性的這一時刻,遵義率先在全省宣告整市退出貧困序列,同樣站在中國西部革命老區的新高度,一抹穿越百年時空的「遵義紅」,瞬間激蕩多少心潮澎湃的故事!
  • 譜寫高質量發展華彩樂章——嘉峪關市「十三五」發展紀實
    、深入思考、積極作為,推動工業轉型在關鍵環節、關鍵領域實現了新突破、開創了新局面。 聚焦特色優勢加快工業轉型提質,狠抓重點項目強動能補短板,加大招商引資強化產業聚集,推動文旅融合促進三產提質……嘉峪關牢牢地穩住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盤。 從工業的轉型提質來看,「十三五」時期是嘉峪關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最快、效率最高的時期。其中,穩步推進「鋼城」「核城」一體建設就是鮮明的標誌。
  • 輝煌「十三五」閃亮2020|五年來,煙臺主要海洋產業產值由3100億元...
    發展海洋經濟,拓展發展空間,煙臺有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海岸島岸線綿延1000餘公裡,海域面積兩倍於陸地,這是煙臺未來發展的最大動能、最大優勢、最大潛力所在,也是最大底氣所在。也正因如此,我市將建設海洋經濟大市與製造業強市、宜業宜居宜遊城市、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一起,寫入城市發展目標。
  • 舞動產業「龍頭」擦亮「金字招牌」
    、生態化有機融合,打造「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鄉村田園旅遊產業……自「十三五」以來,四川以農為本,精準制定產業扶貧規劃,狠抓貧困戶興家立業的「繡花」功夫,以「10+ 3」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展規劃賦能脫貧奔康。
  • 【回眸「十三五」 海北這五年】奏響鄉村振興曲 唱好村美民富歌
    五年來,海北州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創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提升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匯聚起自治州建設的強大合力,全州上下呈現出政治安定、社會進步、經濟發展、民族團結、人民安居樂業的大好局面。為全面展示海北州在「十三五」期間取得的各項成就,即日起,海北新媒推出「回眸『十三五』 海北這五年」專題報導,與廣大讀者共同見證海北的發展變化。
  • 「脫貧攻堅收官戰」興義:優先發展農業產業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魯布格鎮新土界村駐村第一書記楊忠銀告訴記者,豇豆豐收不僅豐富了群眾的「菜籃子」,也讓當地種植戶鼓起了「錢袋子」,土豆變成了群眾增收致富的「金豆」。治貧之本,在於產業。近年來,興義市大力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始終堅持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發展,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
  • 七裡河區舉行「十三五」期間主要工作成就及「十四五」展望新聞...
    籤約引進蘭州環球港、恆大足球小鎮、頤高數字經濟產業園等重大產業項目70個、引進到位資金536.9億元,分別是「十二五」期間的1.04倍、2.12倍,連續五年「蘭洽會」籤約數、投資額位居全市前列。三是產業轉型凸顯成效。
  • ...出彩路上,你我這樣走過】通許縣:產業轉型升級增添發展活力
    宏大化工的搬遷,是通許縣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綠色化改造,化解生態環境風險,促進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具體體現。「十三五」以來,通許縣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新型工業化為目標,以工業企業「三大改造」為抓手,深入實施科技創新戰略,狠抓重點企業培育,產業轉型取得較好成效,為縣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
  • 森林旅遊成為林草重要支柱產業(回眸林草「十三五」)
    從1982年依託國家森林公園發展森林旅遊以來,我國森林旅遊一直保持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特別是「十三五」時期,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把發展森林旅遊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抓手,森林旅遊在踐行「兩山」理論、鞏固林業改革成果和促進林草業轉型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助推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建設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在希望的田野上|葉縣:大棚特色種植 助農穩產增收
    「這是咱們培養4年車釐子樹,通過在大棚裡面種植,通過大棚來調節樹的生長,預計2月份可以開花,4月份結果採摘上市,按照往年預期,一個大棚收益將在10萬元左右。」綠瑞農業公司總經理張躍傑說。近年來,葉縣堅持農業規模化產業優先發展理念,在「大棚種植」上做文章,大力發展「棚膜經濟」,使大棚特色種植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一把「金鑰匙」。
  • 涼山打造全國知名的現代特色農業產業示範區 奏響鄉村振興進行曲
    近年來,涼山州立足實際,順應國家政策導向和消費新趨勢,堅持「品牌強州、品牌興農」戰略,使「大涼山」區域公共品牌成為推動全州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和精準扶貧的有力抓手。為加快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拓展貧困群眾致富增收路子,目前,涼山加快推進產業園區建設,初步形成安寧河流域現代農業高質高效示範區、東五縣脫貧奔康農業產業示範帶、北三縣綠色農業產業示範帶、鹽源木裡農文旅生態農業產業示範帶。
  • 田疇沃野盡歡歌——鄧州市「十三五」農業農村工作回眸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回望「十三五」,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帶領全市人民擔當作為、奮勇爭先,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百姓生產生活發生了可喜變化,不斷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 臨澤平川鎮:多產業發展促進特色產業增收亮點
    村民通過轉變觀念、調整結構、促進發展,在增加收入的同時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現在,一種新的產業發展模式已經形成。賈家墩村村民賈是推動工業發展的領導者之一。賈順應農村振興發展的要求,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創辦家庭農場,發展櫻桃、甜葉菊、辣椒等經濟作物,有效增加了群眾收入。以玉米種子生產持續飽和的形式,賈帶領當地農民陸續種植143畝櫻桃,開闢了增加工業收入的新途徑。
  • 園區建設和特色農業「齊頭並進」
    秋玉米豐收,合作社實現了集體增收和群眾致富的目標,推動各村黨支部探索實踐土地、資金、基礎設施入股等多種方式,創辦土地股份、農業種植、畜產養殖等多種類型合作社,全力助推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進入「快車道」。  截至目前,孫集鎮支部領辦合作社達到14個,帶動農戶568戶、1590餘人,流轉土地5298畝,預計可增加集體收入30萬元,促進群眾增收400萬元。
  • 唱響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最強音——綏化市「十三五」經濟發展綜述
    在疫情陰霾未散和經濟尚在復甦的大背景下,這組喜人的數據,充分體現了綏化經濟充足的潛力和韌性,以及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徵程的厚「家底」。  我們堅持結構轉型,既追求「舊」的升級,又體現「新」的興起。堅定不移「當好壓艙石、做好供應端、爭當領跑者」,糧食產量保持220億斤以上,實現「十七連豐」。推動品種、品質、品牌「三品聯動」,綠色食品綜合評價係數連續7年全省第一。「寒地黑土」品牌居全國最具價值農業品牌第6位,「綏化鮮食玉米」成為全國唯一以鮮食玉米註冊的地理標誌,「五穀雜糧下江南」獲評全國農業品牌十大營銷案例,走出了「種得好、產得優、賣得俏」的新路子。  優勢產業集群成鏈。
  • 山東省農科院發布百項農業科技成果,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範佳11月23日上午,山東省農科院「十三五」百項農業科技成果新聞發布會在濟南舉辦。會上,發布了山東省農科院「十三五」具有代表性的100項科技創新成果,其中,農業新品種38個,農業新技術45項,農業新產品17個,這批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創新性強,先進實用,生產應用效果顯著,受到廣大農民朋友的青睞,隨著這百項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將有力支撐山東省乃至黃淮海區域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
  • 優音通信全力支持中西部產業經濟高質量轉型升級
    中西部地區縣鄉村經濟產業模式急需依靠數位化轉型向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的方向發展,要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讓所有縣鄉鎮域的產品都能及時推向市場。優音通信作為支持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和中小企業產業網際網路應用的重要企業通信服務提供商,始終致力於推動鄉村振興發展,助力中國縣域產業不斷壯大成長,積極開拓合作機遇,促進傳統產業向產業網際網路轉型升級,挖掘縣域新經濟生態鏈發展的新角度。
  • 章繼剛:讓柚子產生30倍的附加值,一棵柚子的創意農業增收路
    以創意農業產業鏈為抓手,把創新實驗室搬到田間,讓產業園變身科技園,對柚子全產業鏈及其經營場所進行包裝、設計、創意,打造多功能的柚子創意精品,用創意要素打造柚子產業集群。柚子創意農業有很好的市場潛力,要以柚子種植為依託,營造一批柚子創意農田景觀,培育柚子創意文化、柚子創意節慶、柚子創意美食,建設柚子創意農居,讓一個個柚子成為農民致富的「金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