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在政和縣蛙巖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種植基地,工人們正忙著翻拌肥料,為明年種植竹蓀做準備,貧困戶楊祖平忙得格外有勁頭,自從他來到合作社打工,有了穩定的收入後,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楊祖平在合作社種植基地翻拌肥料 阮倩敏 攝
「在合作社幹活一天能掙200元,家裡幾畝地流轉給合作社,這樣既能有點兒收入,又能照顧家。」楊祖平是外屯鄉外屯村人,之前守著家裡的幾畝地,無固定收入,日子過得緊巴巴,後來村裡成立了合作社,自己農忙時管理家裡的茶山,農閒時到合作社務工,現在每年收入有4萬餘元,穩穩地脫貧了。
當下農閒時期,卻是政和縣鐵山鎮羅家地村貧困戶周谷平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此時的他正忙著擺放蒸熟切好的一塊塊地瓜。周谷平說,之前,自己身體不好,經濟來源於自家種的毛竹和錐慄,年收入只有3萬多元。2017年,村裡發展地瓜產業,自己也跟著種地瓜,製作地瓜幹,現在年收入翻了一倍,已達6萬元。
周谷平在晾曬地瓜 阮倩敏 攝
「村裡成立了農業開發公司,我們將探索『公司+農戶』模式,整合全村資源,統一生產、加工並銷售地瓜幹,進一步打響『羅家地地瓜幹』品牌,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羅家地村村委趙義江說,近年來,羅家地村種植地瓜600多畝,全村年均生產「羅家地地瓜幹」產品20餘萬斤,為村民帶來300餘萬元收入。
2020年4月,政和縣順利「摘帽」,退出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1794戶6458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40個貧困村全部退出。
五年來,政和縣全面挖掘縣域特產業潛力,著力發展茶葉、竹業、高山蔬菜、畜禽4個優勢產業,加快竹、茶、菜優勢產業轉型升級。
政和雲根茶業生產車間,工作人員在製作茶餅 李隆智 攝
福建泰雲春竹木有限公司廠房內,員工在趕製訂單 阮倩敏 攝
鐵山鎮江上村四季果園,基地工人在搬運火龍果 阮倩敏 攝
「十三五」期間,政和縣建立一條現代農業產業帶和12個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創建園藝作物標準園標準化示範區7個;建立糧食產能區17片4.25萬畝,茶葉加工企業280餘家,擁有竹業加工企業220多家。全縣獲評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15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4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514家,其中國家級示範社6家、省級示範社13家、市級示範社11家;建成「水鄉漁村」6個、「農家樂」「森林人家」8個。啟動建設「中國白茶城」「中國竹具工藝城」等重點項目,建成政和縣電子商務產業園1個、石屯鎮閩北農產品批發市場1個、鎮前鎮電子商務物流園1個,發展蔬果冷藏保鮮設施65座,示範推廣農業「五新」面積8萬畝。持續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每年培訓農民400人,銜接落實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的政策。
中國白茶城 餘長青 攝
在「十四五」規劃開局的新起點上,政和縣將以新發展理念統領全局,加大創新驅動力度,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走出一條具有政和特色的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的高質量現代農業發展之路,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提供有力支撐。
作者:阮倩敏
制 作:政和縣融媒體中心
編 輯:範琳玲
責 編:餘長青 阮倩敏
審 核:劉永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