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硬傷那麼多憑何成功?自我、投入、運氣和使命感

2020-12-19 野老頭

《穆斯林的葬禮》累計銷量突破300萬冊,這本書無疑是很成功的。發表於1988年,三年後獲得茅盾文學獎。但也飽受批評,甚至被稱為「最名不副實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故事簡單,人物也太過骨感,雖說文筆優美,但閱讀的體驗並不特別好。

梁冰玉為什麼就和姐夫在一起了?

韓太太對新月的冷,和新月死後對新月的愛,前後差異為何這麼明顯?

韓子奇為什麼就輕而易舉地拋棄了梁冰玉?

楚雁潮的身世和他現實的處境,為什麼就對韓新月那麼深情……

這些讓讀者感到突兀的地方,作者都沒有交代清楚。甚至最為豐滿的人物韓太太(梁君璧)很多行為都會讓人感到莫名其妙——為什麼就懷疑老侯偷了翡翠戒指。

這些,在一部作品裡都是不可原諒的硬傷。如此,這本書為何還能如此成功呢?

自我陶醉

讀這本書的時候,你會感受到作者無處不在,那飽含深情的樣子,就像看一個人在舞臺上忘我地朗誦著詩歌。

作者完全陶醉在自己的文字裡,這樣的狀態會讓很多人感到不舒服,但一旦讀者進入這氛圍裡,便能產生共鳴,便會跟著作者進入一條宗教的河,一條玉石的河,被籠罩在滿滿當當的月色裡。

是的,作者用自我陶醉的方式營造了一種氛圍,把讀者完全包裹在內,用輕柔的手法給讀者做心靈按摩。這種自我陶醉做到極致,就成了特色。讀者能體會到了這種溫柔,便被這本書俘獲了。

全心投入

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當你看見一個人無比虔誠地做一件事,也會很自然地肅穆起來,讀這本書也是這樣。

我們能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作者的虔誠和全身心地投入。從他的後記裡看到,作者把自己封閉起來,夜以繼日不間斷地完成了寫作。

她對人物心理的刻畫,對月色的描寫,對玉石歷史的呈現,對伊斯蘭教無微不至地表達,都有一種空靈之感,這些都是全身心投入的表現。只有在心無雜念,無比靜謐的狀態下才能達到這樣的狀態。而五十多萬字的書,一直保持同樣的基調和筆觸,更是十分難得。

讀這本書讓人安靜,正是因為作者寫作的時候是安靜的,我們便受了她的傳染。讀得進去的人,一定會把這本書讀完,這也是對自己內心的交代。

運氣

每位作家都有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但內心很多的思想和情感,其實都是不可名狀的意識,如何表達出來,並且表達完美是關鍵,便需要有一個載體。遇到一個好故事,是每個作家都夢寐以求的事情,就像一位劍客最想要的是寶劍一樣。

再厲害的作家,也無法完全「編造」故事。故事藍本,人物形象是作家最為寶貴的基礎,有了這些,才會有後面的可能。

霍達在她想要有好故事的時候,有足夠好的運氣遇到一個可以承載她思想和情感的故事。而這個故事裡的元素,契合了她內心的表達,讓她全身心地投入並完成了作品。

使命感

霍達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作為一位穆斯林,「隱蔽」在強大的漢文化下的少數群體,她覺得有必要讓更多的人了解他們;

北京城裡的一條「回民街」,以玉為生活的穆斯林經歷了一段普通但不平凡的大歷史,穆斯林的掙扎和思考需要被記錄;

一位穆斯林在大潮中要堅守的(梁君璧的固守)、要追求的(梁冰玉的追求)應該是什麼,這些現實的困惑需要被關注,被思考;

一位穆斯林從生到死,一生要歷經哪些儀式,這些傳統的文化需要被完整記錄……

以上這些都是作者要做的事情,才是作者的本意和表達重心,其實比故事和人物都更重要。這些文化上的意義,才是這本書能得到茅盾文學獎的重要原因,也是作者極力要完成的使命。

功過任評說

作家是代表一部分人向世界表達,主要工作是統計、組織、歸納、挖掘和呈現。如何才能被認可呢?肯定是要讓讀者能和作者產生共鳴,但不可能和所有人都產生共鳴,很多書被人奉為圭臬,但也會被人嗤之以鼻,這些都是正常的。

表達是很自我的事情,是自私的行為,所以也就無所謂好壞了。

作者在寫完之後,就是完成了表達,是好是壞、讀者喜不喜歡就和作家沒有關係了。功過任評說,是每個作家最基本的修養。

有時候,作品也是一個引子,還需要讀者進行二次創作,對作品進一步地完善,最終完成每個人心目中的樣子。

綜合種種,《穆斯林的葬禮》還是一本值得讀的書。

相關焦點

  • 《穆斯林的葬禮》為什麼被稱為最名不副實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
    在《穆斯林的葬禮》裡,有兩個人物最為單薄,一是梁冰玉,二是楚雁潮,但這兩個人物太關鍵了,是故事的主線人物,而他們還是悽美愛情的主角。也正是因為此,讓整部作品顯得有些單薄。有人說,《穆斯林的葬禮》是最名不副實的茅盾文學獎作品,大抵也是因為此。
  • 穆斯林的葬禮001、002、003
    《穆斯林的葬禮》是霍達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曾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穆斯林的葬禮》著眼於伊斯蘭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交融衝突,在中國社會和世界格局的大歷史背景下以小見大,通過講述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以及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融宗教信仰與現實生活,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人性之美與價值之美於一體,折射了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回族既有保持其阿拉伯民族的 文化淵源的一面,又有與漢文化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一面。
  • 《穆斯林的葬禮》:還記得那場寸斷肝腸的葬禮嗎?
    敲下《穆斯林的葬禮》這幾個字時,新月那場寸斷肝腸、撕心裂肺的葬禮依然使我潸然淚下。第一次讀這本書還是在十幾年前,故事情節基本忘完了,甚至不記得作者的名字,只記得這是一本描述少數民族穆斯林幾代人命運的跌宕起伏以及未能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
  • 愛恨情仇,這場葬禮是情葬——讀《穆斯林的葬禮》
    很多人始終逃不出那個「情」字,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的一場場繁雜盛大的穆斯林民族葬禮寫滿情起情滅,究竟是誰的葬禮呢?葬穆斯林民族的過往,葬玉,葬情?我不知道,但是我明白的是情是故事的一座墳,葬著的更多是未亡人。這裡面,有「回回」對穆斯林傳統的信奉,有韓子奇等人對玉的情有獨鍾,有親情,友情,其中更多的情是那所謂的苦澀的禁果——愛情。
  • 一周壹書|《穆斯林的葬禮》多元衝突下的沉重悲劇
    《穆斯林的葬禮》在近年來毀譽參半,網上批評聲音不絕於耳,覺得它配不上茅盾文學獎的榮譽。這讓我再次認真地品讀了此書,並思考此書的意義與價值——《穆斯林的葬禮》講述的是一個穆斯林家族在歷史長河下,在社會環境、文化衝突、心理衝突、倫理衝突下的具體寫照,變遷興衰,命運沉浮,每一個人物在歷史巨輪、宗教信仰、東方文化、西方文化及自我追求影響下做出選擇,承受屬於自己的苦難與悲劇。
  • 《穆斯林的葬禮》:人生是一場悲劇美
    三天,我讀完了霍達的小說《穆斯林的葬禮》,卻仿佛跨越了一個世紀,見證了三代人的悲歡離合。這部被譽為「最具生命力的茅盾文學獎經典作品」,展現的是浩瀚的歷史長河裡,一個個生命個體痛楚的命運與艱難的抉擇。梁冰玉因為感情受挫,和姐夫韓子奇前往英國。英國在世界大戰中也沒有倖免於難,戰爭中韓子奇和梁冰玉相互扶持,互生情愫,並且有了一個孩子韓新月。第二條故事主線主要講韓新月和她的老師楚雁潮之間的愛情故事,最終以韓新月的因病去世而收尾。小說的題目是穆斯林的葬禮奠定了悲涼的情感基調又帶有肅穆而神秘的宗教色彩,第一代家主梁亦清為心中的夢想,過勞而死,死的悲壯。
  • 《穆斯林的葬禮》| 最美的樣子,你都有
    今天,我將為大家做一個總結性的回顧,來看看《穆斯林的葬禮》到底是怎樣的一本書。這部五十餘萬字的長篇,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的心路歷程,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
  • 《穆斯林的葬禮》有多偉大?開篇20字俘獲人心,經典永不褪色
    《穆斯林的葬禮》是一部長篇小說,是一本完美的愛情傑作,榮獲茅盾文學獎,也迎來了不少名人的誇讚故事內容令人感動,自問世以來,暢銷不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穆斯林的葬禮》有多偉大?開篇20字俘獲人心,經典永不褪色「幸福的家庭都大同小異,不幸的家庭卻各有不同。」
  • 穆斯林的葬禮
    2、及時通知家屬和親友﹐說話要注意語氣﹐避免給親友帶來驚嚇。3﹑亡人在停屍房安靜地躺著﹐他是在等待儘快安葬﹐禁止喧譁。家屬和親友應當為他的後事研究最佳方案﹐確定儘快入土時間,因為速葬是伊斯蘭的法規。伊斯蘭葬禮要點有三﹕速葬﹑簡葬和土葬。4﹑根據伊斯蘭教法規定﹐對死者的安葬有四件大事﹕洗、穿、站、埋。
  •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銷量突破300萬冊,將拍成電視劇
    《穆斯林的葬禮》出版27年來正版銷量突破300萬冊。《穆斯林的葬禮》出版以來感動著一代又一代讀者。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小說連播》所做的聽眾最喜歡的小說民意調查顯示,《穆斯林的葬禮》和《平凡的世界》並列第一。
  • 【名作中的愛情】叢子鈺|愛,死亡與異教徒——重讀《穆斯林的葬禮》
    他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起筆,分析的卻是《穆斯林的葬禮》中的愛情主題。他說,「化蝶」其實暗示了某種可怕的謀殺方式——活埋。而《穆斯林的葬禮》恰恰也有相似的情節:在葬禮上,楚雁潮為死者韓新月「試坑」,「當他躺在墓穴中,恐怕也感到了那種隱憂,但當這種被活埋的恐懼同他對新月死別的愛情相連時,就成了痛失所愛的綿延,也讓這一過程成為小說最震撼人心的部分」。
  •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楚雁潮與韓新月那純潔而又悽美的愛情故事,讓我想到了許淵衝老先生翻譯《牡丹亭》中經典的那句:「Love once begun,will never end」 雖有著宗教和世俗的阻隔,仍擋不住兩顆相愛的心。可是,這世間最悲慘的莫過於死亡,白髮人送黑髮人,那種割離骨肉的痛讓原本就有病的韓子奇,垮了。相愛之人,一陰一陽的相隔不比世俗宗教,那樣你我二人還能相見,如今卻只能哀悼。
  • 《穆斯林的葬禮》一部飽受爭議的文學名著
    《穆斯林的葬禮》是一部長篇小說,它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代人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這本書向人們展示了穆斯林的生活習俗與習慣,也塑造了許多悲劇人物,讓人們深陷其中,被各種人物的悲慘命運所打動。
  • 《穆斯林的葬禮》開頭20字俘獲人心,冰心:如同走進一個新奇世界
    ——《穆斯林的葬禮》這本《穆斯林的葬禮》一上映就榮獲茅盾文學獎,也迎來了不少名人的誇讚。比如 冰心老師評價這本書 : 就如同走進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這本《穆斯林的葬禮》在高中時期語文老師就推薦過,當時讀完後感覺很悲傷,兩個相愛的人為什麼就是不能在一起,每一個年齡階段讀起來都是不一樣的感覺,以致於再次重溫這本書的時候,又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
  • 28歲退休程式設計師身價過億:我的成功,全憑運氣
    萬維鋼曾說: 一個人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以及完全隨機、根本不受你左右的「運氣」。 隔壁有個劇組和我們一樣的投入和努力,但失敗得毫無聲息。 與之類似的是布拉德皮特,影迷們都誇他顏值高、演技好。 可一個好萊塢大腕說,像皮特這麼帥的人,在洛杉磯街頭隨便就能找出20個,只不過他們沒那麼好的運氣罷了。
  • 《穆斯林的葬禮》:如果愛情註定是悲劇,那就定格在幸福的一刻吧
    憶起《穆斯林的葬禮》已經不能確切地記清是幾年前讀的這本書了。只知道當時是躺在學校宿舍的床上打著手電筒讀完的,讀過以後,深深地感動,抱著被子,久久不能入睡——這樣的印象讓我覺得我應當是在一個寒冷的冬夜讀完這部由回族女作家霍達撰寫的小說的。
  • 3分鐘讀懂《穆斯林的葬禮》,幸福和苦難都是人生必經的道路
    那麼,愛情就已經悄悄地來臨,沒有任何力量能把它們分開了!」----摘自《穆斯林的葬禮》前段時間,有位朋友問我,能不能給他推薦一本可以讓人哭得稀裡譁啦的書。我想了一下,就給他推薦了《穆斯林的葬禮》這本小說。今天,我們也花三分鐘來讀懂這本優秀的小說。
  • 【名著連播第43集】《穆斯林的葬禮》
    《穆斯林的葬禮》是女作家霍達所著長篇小說,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穆斯林的葬禮》全書五十餘萬字,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展現了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實生活。作品含蓄蘊藉,如泣如訴,以細膩的筆觸撥動讀者的心靈,曲終掩卷,迴腸盪氣,餘韻繞梁!今天,讓我們一起收聽霍達的經典著作:《穆斯林的葬禮》。
  • 《穆斯林的葬禮》:開頭僅20字俘獲人心,經典永不褪色!
    ——《穆斯林的葬禮》開篇《穆斯林的葬禮》一書與《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一些偉大巨著一樣獲得了茅盾文學獎。被稱為「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學獎經典作品」。冰心先生說「看了《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就如同走進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覺得它是現代中國百花齊放的文壇上的一朵異卉奇花,挺然獨立。」
  • 《穆斯林的葬禮》,值得一讀的好書!
    花了一周的時間,終於看完了《穆斯林葬禮》!真是一本奇書,掩卷之際竟是戀戀不捨!難怪這本書被盛譽為最純潔的夢想,最悽美的愛情,最痛苦的命運!它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興衰,三代人的命運浮沉,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