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對於人類來說,就像吃飯和呼吸一樣重要。如果一個人長期缺乏睡眠,對身體的各項機能將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小孩與大人不同,大人能控制潛意識強迫自己入睡,而孩子只會在想睡的時候睡著,不想睡的時候則是精神百倍。很多家長對孩子哄睡、陪睡都不見效,這是因為孩子們大多數都是「睡渣」。
有一位寶媽反應:自己的孩子今年2歲,他平常精力充沛,尤其是在晚上時間,比成人更能熬夜,怎麼哄都睡不著,有時終於睡著了,一關上房間門,他就會醒來,只能再次哄他入睡。實在找不到辦法,她就尋求了親戚的幫助。
親戚說:「哄一個孩子睡覺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有很多竅門,要了解為什麼孩子不想睡覺,要採取適當的方法。聽了親戚的建議,這位寶媽仔細回想了一下發現兒子每天睡覺前都喜歡看動畫片。
孩子被裡面的情節和畫面吸引,常常捨不得從電視機面前走開。所以這位寶媽把孩子看卡通片的時間到了中午,晚上睡覺前家裡都處於安靜狀態,於是孩子很容易就睡著了。
孩子睡不著的原因有很多種,這些原因往往也是因人而異。只要掌握了原因,就有辦法去解決,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為什麼寶寶會成為「睡渣」吧!
一、存在「睡渣」寶寶的原因?
★ 受父母作息影響
家長經常刷手機到午夜,手機發出的聲音和父母輕微動作發出的聲音都會影響孩子的睡眠。並且父母的睡眠習慣將直接對孩子的睡眠習慣產生影響。
換句話說,當父母晚睡時,孩子也不會早睡。
★ 睡前過於興奮
遊戲和運動會增加孩子的身體興奮感,讓大腦處於極度活躍的狀態,並且很難在短時間內平靜下來,孩子自然就睡不著覺。
★ 睡眠環境差
室內的光線過於明亮,空氣品質差,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讓孩子感到生理不適,噪音、溫度、光照和習慣睡眠環境的改變,都可能影響到睡眠結構和特徵。
所以說,孩子睡眠不好,夜起次數多的原因主要是跟外界環境掛鈎,要讓孩子提升睡眠質量,家長就要知道「嗜睡」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影響,知道了正常睡眠的重要性,才會對這方面更加重視。
二、「嗜睡」對寶寶有哪些危害?
● 影響個人情緒
當孩子得到更多的睡眠時,他們的身體活動也會相對的減少,如果孩子沒有進行足夠的鍛鍊,體內的內啡肽會減少。
內啡肽是讓人感到心情愉快的一種物質,這就是為什麼孩子從長時間的睡眠中醒來會感到頭昏眼花。一旦陷入這種狀態孩子會對戶外活動絲毫不感興趣,間接導致了無聊和抑鬱。
● 食欲不振
一旦孩子長期的處於「嗜睡」狀態,會給孩子的消化系統帶來不良影響,逐漸使孩子出現食欲不振、情緒低落、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最終導致胃腸道功能紊亂。
● 易得肥胖症
睡眠質量差的孩子更容易患肥胖症。孩子早期睡眠不足會增加後期超重的風險。睡眠充足的孩子不易肥胖,白天燃燒的卡路裡也較少。
童年和青春期的睡眠模式會影響成年期的體重和健康狀態。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狀態是對他們短期以及長期健康的重要投資。
嗜睡的本質其實是睡眠質量差,這會對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造成雙重影響,那麼,家長又該如何幫助孩子逃離這種「嗜睡」狀態呢?
三、父母如何幫助「睡渣」寶寶快速入眠?
※ 提供舒適的環境
對於孩子們來說,創造一個有利於睡眠的環境對他們快速入睡很有幫助。拿臥室裡的光線舉例,和明亮的燈光相比昏暗的燈光狀態明顯更適合兒童睡覺。
所以如果白天要讓孩子入睡,最好是關上窗簾,使臥室處於昏暗的狀態。晚上孩子睡覺時家長應及時關掉臥室燈,備一盞小夜燈在孩子的床邊,使臥室的燈光狀態更加適合睡覺。
最適合孩子睡覺的溫度是25攝氏度。如果睡眠環境超過這個溫度,孩子就會覺得熱,然後翻來覆去地睡不著;
低於25攝氏度的話,孩子可能會在夜裡被凍醒。臥室裡總是有噪音的話,會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從而影響他們的睡眠。
※ 把控孩子的情緒
孩子睡前,父母不要讓孩子處在過於興奮的狀態,也要不讓他們在睡覺前吃太多東西或喝太多水。孩子從興奮中恢復過來通常需要一段時間,而且這段時間相對較長。當孩子處於興奮狀態,爸爸媽媽想哄睡孩子簡直是難上加難。
※ 提前做好睡眠準備
讓孩子做好睡覺準備。提前15分鐘讓孩子們穿著睡衣上床睡覺,拉上窗簾,調暗燈光,家長可以試著讀一些圖畫書,記住說話要輕柔,語速要慢。
堅持這樣做,你的孩子就會意識到他們要睡覺了,養成規律的習慣後,孩子也就不需要哄睡了。
對孩子而言,在晚上睡個好覺比吃一頓美餐更重要。睡眠不僅能促進身體發育和提高免疫力,還能讓孩子的身心得到放鬆,智力得到提高。
所以父母們,快和孩子一起睡覺吧,保持好睡眠習慣,成為健康的一家人。你有什麼讓孩子快速入睡的方法嗎?和大家一起在評論區交流交流吧!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