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太極 尚自然 樂健康 享生活
只有通過站樁換勁,將後天拙勁換為先天靈勁(心意拳:靈勁上身天地翻),通過放鬆肩胯四塊,解放脊柱,一動即從脊柱發動。
歷經多年的學習、思考與體認,總結如下,給自己和同好留做參考:
站樁第一要肌肉鬆沉。肌肉如玉樹掛寶衣般,皆垂掛於筋膜之上;肌肉受地心引力,沉墜抻拉筋膜,時日既久,肩胯四塊處本已粘連之筋膜,得以伸展放長,肩胯活動自如,有脫肩松臂之感;髖胯放鬆,坐胯泛臀,尾椎得以松活。脊柱如發動機,肩胯四塊懸掛於脊柱,如汽車四輪懸掛於車身。脊柱伸縮旋轉,四輪鬆緊虛實搭配,則身動如巨浪翻騰,動力滔滔不絕。八極拳的入門樁叫犀利樁,其實原傳的真名叫「稀泥樁」,生動形象,遍體松靜力如泥的意思。
站樁第二要脊柱垂掛。站樁為了撤開鎖住脊柱的二六連環鎖,肩胯四塊要松沉,薌老拳論中所言的鬆緊,正是太極拳中「松沉」的意思。脊柱松垂如貓,伸縮自如;腰脊骨垂線似,尾閭垂放;脊柱童子掛畫,起拔高吊,大椎如繩吊起;上掛下垂,上下互爭,此即薌老所言「上下之力為周身共引之力」;頜骨微合,如吞虹咬筋,似開非開,似合非合,此即太極拳之虛靈頂緊,也是內功真經所言,耳後高骨如繩吊立;命門後靠,坐胯泛臀,尾椎骨如袋鼠之尾,向後斜插如地,要忌挺胯,尤忌折腰突臀,股溝擠合,小腹要與大腿合住。
站樁第三要精神內斂。中醫認為,人體以水火立極。心火為離,腎水為坎,神光內斂,溫照丹田,水火既濟,氣足神旺。所以站樁一定心靜神收,才有化育氣血、充實骨髓之效。識神收藏,元神做功。
以前總覺得薌老有意無意地隱藏了練拳的秘訣,希望從各種秘傳抄本中找到;現在再讀薌老的站樁歌,才真正明白,大道本夷而民好徑,我們一定要守平庸、莫好奇,體認站樁裡面的真金和美玉!「......注意頭頂如線系,遍體松靜力如泥,慧眼默察細胞系,如醉如迷,如瘋如痴,虛靈獨存,悠揚相依,......"語言生動,道理深刻!
王薌齋站樁歌
練功時切莫發急,先找個適宜場地,凝神靜心,調息站立,身軀宜直,兩足分開與肩齊,渾身關節都含有似曲非直的一點意思,內空靈外清虛,兩手慢慢輕鬆向上提,高不過眉、低不過臍,臂半圓、腋半虛,左手不往身右來,右手不往身左去,往懷抱不沾身,向外推不逾尺,雙手變化在此範圍裡,不計較姿式好壞繁簡和次序,須察全身內外得力不得力、守平庸,莫好奇,非常原來極平易,這種運動也算真稀奇,不用腦,不費力,行站坐臥都可練,這裡邊蘊藏無限神思、精金和美玉,鑽研起來天生妙趣,誰能知這種自娛能支配虛空宇宙力,鍛鍊的愉快難比喻,飄飄茫茫隨他去,精力充沛神不疲,注意頭頂如線系,遍體松靜力如泥,慧眼默察細胞系,如醉如迷,如瘋如痴,虛靈獨存,悠揚相依,浸在海闊天空滌萬慮,管他日月星球在轉移,只要恆心去站立,就有意想不到的舒適,此即前人不傳的秘決。
拾薌老牙慧,仿作站樁要領如下:
站樁力如泥,脊柱需垂掛;脫臂又松肩,泛臀還坐胯;神光須內斂,溫煦照海下。
本文整理自網絡,
如有侵權實屬抱歉,
請留言聯繫更正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