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福說內家拳之 骨正筋柔氣順,放鬆與用力的真正含義

2021-03-03 阿福太極

本文系阿福原創,如轉載或引用請註明:「作者:阿福太極。(微信公眾號:阿福太極)」。以免被追究法律責任。

 

經常有拳友和學員問阿福:「內家拳的發力跟外家拳和現代搏擊有什麼不同?內家拳是要放鬆還是要用力?」

 

其實我在前幾天發表的指導海風學員的系列文章中就已經談到了這些問題,不過是採用一問一答的方式進行的具體指導,內容有些分散,不夠系統嚴密。現在把相關內容再整理補充一下,更深入地來談談這些大家關心的問題。

 

一、傳統武術的內家拳練的內功到底是什麼,與外家拳,拳擊,散打等有什麼不同?

 

咱們的傳統武術,真傳的內家拳是內外同修的,它們是連在一起的。不是說我練內,外面就不練了,就象有些道家的功法,氣功等。但那是片面的練功方法。咱們的內家拳,只要是真傳的,練對了,它是內外同練的,外有筋骨的盤練,有肢體的動作,而且會同時牽動內部,是通過外形來聯動五臟六腑的。它不像那些現代的體育運動,體操,拳擊等,只是肢體的運動,沒有內修,沒有呼吸的導引,沒有丹田的內轉。

 

咱們的內家拳,不管是動功還是靜功都是內外兼修的。站樁相對來說是靜的,比如無極樁,混圓樁,技擊樁等。但它是外靜而真動,是以極慢的速度打拳。而動功呢,比如活步樁,單式訓練,拳架盤練,它又是動中有靜,是動起來的樁,每一動都是一個或幾個樁。

 

總之,內家拳要求動功和靜功都要練好,動靜結合是功夫儘快上身最穩妥的法門。

 

同時,練拳要練養結合。這樣才能培補元氣,才能在出功夫的同時養生健身。如果練功過度,比如練功時間過長,發力過多,就可能耗氣,散氣。但對現代人特別是業餘習練者來說,練功時間很少有能超過每天六個小時的,只要循序漸進,按照抻筋拔骨的原則練功,通常是不會練功過度的。這樣只要按照咱們的規矩去堅持訓練,那就是練養結合了。

 

二、現代體育和搏擊的運動員,在退役後身體常常會出現各種問題,健康狀況甚至還不如普通人。是什麼原因呢?

 

第一,片面追求更高更快更強,使身體長期超負荷運動。內傷心肺等臟腑,外傷腰膝踝等關節。

 

第二,現代體育運動和拳擊的發力都是用的肌肉力,即以肌肉的強力收縮來發力。骨科大夫或稍有些推拿按摩和康復訓練知識的人都會知道,肌肉的收縮和緊張是引起人體各種健康問題的關鍵原因。而推拿師或康復訓練師就是通過鬆開這些緊縮的肌肉的方式來治療的。

 

這就不難理解,網上常有健身教練也會出現身體問題甚至早亡的報導。比如前段時間,一對夫妻健身教練,他們也都是健身達人,其中的男子意外猝死,病因不明。其實健康並不等於強壯的肌肉,甚至是反比關係。因為我們人體需要過多的氣血來維持這些過大過強的肌肉塊,這樣導致了身體就沒有足夠的氣血來滋養我們的臟腑和經脈,這些地方才是身體健康的根本。相關性學機構作過調查發現,那些健美冠軍很多都有陽痿不舉的問題。

 

三、內家拳的核心問題是什麼?是應該放鬆還是應該發力?

 

內家拳的發力與世界上所有的運動方式有著本質的不同,它用的是筋的力,它是在伸展中發力的,而不是靠肌肉收縮的方式來發力。相反,肌肉是相對放鬆的。所謂的放鬆是指用筋的力,並不是真的松松胯胯,並不是不用力。而現在練傳武特別是練太極拳的,大都是以放鬆的方法來練拳,結果練了幾年甚至幾十年也不出功夫,健身養生效果也很有限,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光,阿福也曾經是其中之一。

 

因此,內家拳的奧秘不在於放鬆,而在於要用筋骨之力。所謂不用肌肉之力並不是說完全不用,而是強調要改變我們後天以肌肉力為主的發力方式,改變為以筋骨為核心的發力方式,而把肌肉之力作為筋骨力的輔助。

 

那麼怎麼才能讓筋骨之力變為主體呢?

 

回答這個問題的關鍵詞是「延長」和「伸展」。大筋的力是要在伸展或撐開的狀態下才能發揮出來。我們身上有很多條長長的大筋,它們發出來的勁是天然的整勁,但它們在收縮的狀態下是發不出多少力量來的。而肌肉發力卻是要先收縮之後才能發出力來,所以只要你是收縮發力,它必然是肌肉力,不是筋骨力。而只有你是在伸展撐開的狀態下的發力,它才是以筋骨為核心的發力。所以二者只能一個發揮主體作用,只有一個老大,另一個是馬仔。我們內家拳就要把筋骨培養成老大。

 

現代的搏擊拳擊等運動,他們是以肌肉發力為主的,所以肌肉大部分時間是處於收縮狀態。肌肉長期地收縮和緊張必然導致這樣或那樣的健康問題,三四十歲之前可能不太明顯,年齡稍大一些,三高,頸椎腰椎痛,腿痛膝蓋痛等問題就會慢慢顯現出來了。但從搏擊上來說,年輕時身體強壯,肌肉有力,肌肉的收縮發力再配合上步法身法,同時不斷強化某些部位的肌肉力量,同樣也是可以發揮出很大的力量來的。

 

但咱們內家拳的這個力跟它正好是相反的。咱們要把肌肉放開,不能太緊,否則筋就伸不開了。而筋撐開了,肌肉就不會緊張僵硬了。但不是主動地去放鬆,對於未練出筋骨之力的人說放鬆是不對的,一放鬆全身的力量就瀉了,就散了架了,沒有勁了,是練不出功夫來的。

 

但只要大筋撐開的話,肌肉不去有意地收緊,慢慢就會出棚勁。當碰到外力時就會以筋力棚住對方,肌肉就不會收縮了,不收縮就不會僵硬了,它的表現就是肌肉處於相對放鬆的狀態了。但這不是肌肉主動地放鬆,而是因為筋的力出來後肌肉自動退居於次要地位了,作為輔助和後援。秘傳口訣是:「緊中求松出真功。」

 

四、以無極樁為例來說明如何用筋骨之力來練內功,來讓功夫上身。

 

無極樁也是分階段的,也有中高級練法。

 

咱們的無極樁,這個功法非常好,很適合坐辦公室時或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間隙練習。如果你坐著練的話,頭一定要領起脊椎,這是第一步。再加上丹田,丹田要隨呼吸而動。丹田一動,身體最核心的地方就啟動起來了,五臟六腑就開始內部運動了,這個功法是由內而外的運動,是靜中生動。

 

等練得深入了,功力提高了,筋力可以從腳底跟踺和大小腿的筋腱上抽時,如果你這些地方能動了,你就坐在那裡,站著也一樣,從腳趾內扣開始啟動下盤的大筋小筋,腳跟大筋往上一抽,這樣就抽到了小腿和大腿內側的大筋。於是生命的能量就從下面上來了。你就可以隨時隨地,在任何姿勢下練功了,這時練拳練功就不會為外形所束縛了。

 

現在一般的人,他們的筋絡是不會動的,能量是上不來的,特別是到了胯和骶骨處就上不來了,氣血上來的就很少了,他們的下盤到上盤是不通的,是堵死的。但如果你的腿筋練出來了,胯也開了,那麼下面的氣血就可以向前先到腹股溝,生殖器和會陰,滋養你的前列腺和生殖系統,通過這兒再上丹田和任脈。向後上去的話,是從大腿根後面翻過尾閭上脊椎。向前向後這兩種方法可以混合著練,各有作用。

 

這個時候練功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你身體上的問題就可以很快地自行解決了。

 

五、筋絡和經絡是什麼關係?對健康有什麼作用?

 

從上面的說明中我們可以明白,最關鍵的是要通過咱們的各種功法把咱們身上的大筋小筋和筋膜練出來。所謂通經絡,其實是通經筋,它不是想一想氣血就通了,而是要能動,那些筋真的能動起來,筋絡動而經絡通。筋絡是管道,要先有管道並疏通它後,內氣才能真正通暢。咱們練功練的就是這個東西,先把管道鋪好,把它建成一個可以承受內部高壓和外部強烈衝擊的高質量的管道。把筋練出來就是把筋腱筋膜等這些管子先鋪設好,並同時疏通裡面的水流,讓氣血和能量等人體需要的東西能順暢流通,讓它們能夠隨時滋養和補充人體周身的各個髒胕和器官。

 

初期的時候,你的筋骨力還是沒有完全練出來的,因為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並不是說幾個月就能練出來的,起碼得需要大約兩三年的時間才能真正越過這個臺階。而且這其中還要練很多其它的功法,咱們的基礎輔導只佔整個學習體系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不過它是最重要的。所以基礎這一關是必須要學好的。

 

六、練什麼最重要呢?是站樁還是練拳架或者單操訓練?

 

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有人認為站樁是在練內功,打拳套就是在練拳,沒有練功。真的是這樣嗎?

 

在後面的系統學習中還要學很多東西,比如更多的功法,單操,拳架等。它們是幫助你把基礎部分的內容更深入更擴展下去的。就是把樹幹和樹根變得更長更粗壯,把枝葉花果變得更繁茂更豐滿,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比如拳架,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招一式只要合規矩,符合拳理拳法,它就是在練功。但練錯了,只打了個漂亮的外形,那就是花架子了。

 

拳架能提高運動量和強度,它有節奏的變化,有盤練的全面性和側重性的變化。比如,這一套陳氏太極拳功夫架,你如果每天能練三遍,那就分別側重於胯,根,脊。第一遍以胯的沉落擰轉來走架子,每二遍以根帶梢來行拳,第三遍以脊椎為軸來行拳。即每走一趟拳就側重某一方面的功力訓練。當然還可以根據你自己的情況來側重你行拳時的要點。比如你想儘快練出丹田力的話,就以丹田的內轉來行拳。

 

雖然我強調單操訓練比拳架重要,那是因為大部人拳架都練錯了,毫無內涵。但如果練對了,它的作用是很大的。我就是在不斷地盤架子的過程中練出一些功力出來的。我把基本功中的東西,把樁功和單操訓練中的要領融入到了拳架中,它有一個更大的優點,全面性和整體性。咱們基本功中要麼練肩,要麼練胯,或手臂或腿腳,是從局部來練的。但拳架是把這些東西都綜合在一起了,是把局部的零部件組裝成一個完整的產品,它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是整體的訓練和功力的提升。

 

我教的每個功法都要學會,學明白。但學會了後並不是說每天都要把這些功法練一遍或幾遍。學習它們的目的還是要從改變身體入手,把身體的各個部分都練成適合化力和發力的組件,並把它們貫穿起來,最終把功夫練出來。從健身的角度來說,也是要把身體徹底地改變,你的筋骨,五臟六腑,各個器官和元件都要鍛造和強化並最後真正地改變。

 

所以所教功法都要先學會,之後呢要博學而精練。學習這些是為了完善咱們的拳法體系,理解這個拳是怎麼回事,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切入點去理解最核心的東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和和對世界的理解,得道之法也不盡相同。多學而精練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多學是為了系統地理解和掌握拳理拳法。之後有所側重,選一些適合自己的功法,專門強化訓練,這是為了找到自己入道得道的法門。

 

對大部分人來說練拳還是比較側重治病養生的,不過它與練功夫實際上是一回事。要把筋骨撐開,脊椎拔開,肩胯打開,身上的大筋從腳到手連成一體。

 

七、功夫上身的幾個重要關卡。

 

大家練功中的主要問題是腳上的力上不來。其實現在練拳的朋友們沒有幾個能真正做到這一點的。腳上的氣血上不來,到不了胯,即使有平分到了胯也如強駑之末,再沒有力量上去了。大部分的人力在腳踝處就被堵住了,你要看自己腳後的跟踺是否能動。腳外形不動而腳跟大筋能跳動,這個你要是能做到,你的身體就會有非常大的改變。因為那樣的話腳下和大地的能量就可以上來了,氣血升降就強勁有力了。

 

上身從手上過來的力量和氣血的關鍵在於肩胛骨,這裡要活要開,手三陰手三陽的經絡才能通暢。

 

最難的還是在下盤,腳上的能量上不來,全身的陰陽就不能循環轉化。腳上的筋決定了足三陰和三陽的升降能否順利完成。比如腎經,脾經,膽經,膀胱經等是從腳跟上腿和上身的。比如膀胱經從面部下脊椎,過大腿後側一直過跟踺到腳底。腎經是從腳底湧泉穴上來的,肝經從足大趾上來的。

 

如果你能練到在腿腳外形不動的狀態下,腳跟大筋可以跳動並上抽,大腿內側的大筋和筋腱可以擰轉上抽,那麼無論什麼姿態,站著,坐著,躺著都一樣,外形都不用動,大筋一抽,氣血就動起來了,就從下面上來了,一收一放,一緊一松,就在由內而外地練內功了。到那時身體上的毛病,如前列腺,失眠,陽痿早洩等等都會很快徹底地解決。這些就都不是什麼難事了,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因此整個系統要系列地學下來,邊學邊列出適合自己的重點功法。比如系統學習中也有很多基本功,前面學過開胯的功法,後面還有更多相關的功法。這個胯又分前胯,後胯,側胯,而開前胯即開腹股溝處對你說來更重要,這裡就關連到腰腎和前列腺了,這些都有相應的功法訓練。而同樣重要的還有開脊椎,撐襠等。這些在基礎部分練得還不全面,系統學習時就有專門的功法了。比如搖櫓抻脊功,撐襠上步功,肘畫立圓開肋功等等。這些都要學習練習。邊練邊理解其中的要義和原理,同時在不同的階段選出幾個重點功法強化訓練,這樣就會把身體慢慢地改變過來了,最後脫胎換骨,百病全消,功夫上身。 

==========================

 

我們的內家拳網絡輔導2020正在招生了! 教學內容已經全面升級,點擊這裡了解詳細情況。練真功,強體魄,抗病毒!

 

阿福老師一對一輔導,歡迎報名。從頭開始,明竅要,得真傳,走對路。老師根據自己三十多年內家拳習練的經驗教訓,給學員有針對性的指導,抻筋拔骨,校正站樁和拳架,指明方向,告別太極操和花架子,儘快獲得內勁,邁入真傳內家拳的大門。

 

通過現代方便的信息交流方式並充分利用遠程視頻時代的便利,老師可以隨時幫助學員校正和指導,已經和當面教拳相差不多了。

請閱讀我的微信號上的歷史消息了解詳細情況。或加我的微信號:afutaiji 具體諮詢。

相關焦點

  • 阿福說內家拳之 中國功夫到底練的是什麼?
    不過泰國人只學了簡潔實用的招式,而捨棄了原來的柔練部分,其實這部分才是真正的精華。所以在沒有內練強壯筋骨的情況下只能用踢打大樹等損害健康的方式快速出功夫,增加抗擊打能力。日本極真空手道的大山倍達也是一樣。他在1932-1938年日本侵華戰爭時期在中國學了南拳18手。但他並沒有學到此拳的秘傳內功心法,只能通過外練來代替。
  • 淺談修煉內家拳之「內功」的三大要訣和三步秩序
    說太極拳之「太」,是因為已經突破了人體的極限,故有「大無其外」的說法,根本上是獲取宇宙天地間的能量。練內家拳就是練這個,然無代代傳承與明師的口傳心授,很多人其實很難窺其堂奧,有的甚至誤入歧途。內家拳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
  • 內家拳抻筋拔骨,內家拳如何練抻筋拔骨-典傳筋骨開發
    內家拳的抻筋拔骨,需要做到「松、活、彈、抖」。所謂「松」就是肌肉能夠松,「活」關節能夠活,「彈」就是大筋崩彈、運動,「抖」就是內家拳撐筋拔骨的訓練效果。內家拳抻筋拔骨-骨架和大筋我們在開始練拳的時候,就知道要通過撐筋拔骨來訓練骨架和大筋。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使整個身體變得慢慢的松活。同時能夠用大筋的崩彈來帶動整個身體骨架的運動,無論是速度還是勁力,都得到質的提升。
  • 形意拳保健功法
    手指、腳趾為筋梢,手指要扣,腳趾扣地,則氣注於筋。毛髮為血梢,發豎,毛孔緊,則周身之氣聚而堅。因此練拳必須提肛收陰,驚起四梢,上下相對而完整如一,則丹田氣聚,才能鞏固。    3、周身運氣,丹田充盈。    形意拳以丹田所聚之氣,由腰背脊椎往上,衝於腦頂。衝破橫膈膜,充於五臟。打通十二經脈,力達四肢。
  • 第1113期|站樁—脊正筋柔百病消,如何做到脊柱之正
    愛太極 尚自然 樂健康 享生活 只有通過站樁換勁,將後天拙勁換為先天靈勁(心意拳:靈勁上身天地翻),通過放鬆肩胯四塊,解放脊柱,一動即從脊柱發動。
  • 內家拳真正不傳的秘密
    每遇勁敵,一沾即發,其勁直透彼之內臟,無論彼是化是打,皆受內傷,稱為內家絕手。內勁者,不用意而神自明,不運氣而氣自周,不加力而力自彰,所謂應物自然,感而遂通。用力淺緩,其應之亦柔,發力深重,其應之亦猛,此為內勁之性也。實戰打法,一接手,勁就要入到他體內,使他回不得手。把人向遠處發,不過是玩勁兒而已,能有多少勁兒滲進去。打拳即是練功力,能短勁才能制外家高手。
  • 分筋錯骨手:三十六手拿法
    拿法,即反筋背骨,擒拿捉捕之術。而古傳通臂拳拿法中實際上又暗含擒跌技巧,即拿中有跌,擒可變摔。拳譜中稱之為「智巧之法」。  《通臂拳譜·扣法序》云:「夫扣者,及拳技中智巧之法也。嘗聞拳分智、力兩途,一曰智拳,二曰力拳。是故以勇而擒之者,力伏也;以巧而取之者,智伏也。此為拳法中智、力之道也。譬如人之力壯,不用智巧可以伏人,然人之體弱力劣,非智巧之法,焉得取勝於敵者乎?
  • 郭雲深先生論形意拳
    三步功夫一、易骨:練之以築其基,以壯其體,骨體堅如鐵石,而形式氣質,威嚴壯似泰山。二、易筋:練之已騰其膜,以長其筋,俗語:「筋長力大」,其勁縱橫聯絡,生長而無窮也。三、洗髓:練之以清虛起內,以輕鬆其體,內中清虛之象,神氣運用,圓活無滯,身體動轉,其輕如羽。
  • 內家拳怎麼發勁,內家拳行拳發勁解析-典傳筋骨開發
    內家拳怎麼發勁?有的人身體很壯卻發不出力來,這不僅表現在初學者身上,而且也反映在習拳多年者身上。練拳發力使不上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今天一起來探究一下內家拳行拳時如何發勁。內家拳怎麼發勁-放鬆放鬆是發勁的前提,極柔軟後能極堅剛,只有做到充分的放鬆,去掉全身之僵勁,才能夠發出完整一氣的彈抖勁。
  • 天下武技以練筋為第一要務,拳功並練在「意」則靈
    尋常人大部分的筋都處於封閉狀態,尤其是身體弱的人,手無縛雞之力,那個筋都是軟的,身上象麵條一樣。要把筋絡打通,氣血打上去,各門派方法就不同了。比如說少林派,各種氣功功法,還有藥酒輔助。八極拳易筋經,一個穴位一個穴位通,全通了筋就整了。而內家拳呢?不是這麼練的,我們是向先天走。什麼人的氣血最旺盛?剛出生的嬰兒。老子曰: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說到這,有智慧的人就應該一下子大徹大悟了。
  • 內家發力的真正不傳之密,好全面呀!
    練拳要明拳理和含義,不然和做體操沒區別。練內家拳可以治好近視眼。三、一是運動中的整體力。二是整體爆發力,即發力者中心線不位移,而將對方擊倒或擊出丈外。三是渾圓爆發力,即含生物電的擊力。這種力在整體爆發力的基礎上再加上電擊性,專門擊打對方體內深處,包括大腦中樞神經。凡被此力擊打過的人,當即昏懵,如遭電擊,雙頰蒼白,綿軟無力。
  • 歷史上三大內家拳之--形神兼備的形意拳
    在清代鹹豐之後,形意拳得到了較為廣泛的傳播,歷史上將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並稱為三大著名內家拳,可見形意拳的地位也是不容小覷的。
  • 練力之精華,長勁之秘訣,易筋換勁樁
    2、兩手緩緩前伸,手心朝下,向上抬至乳平時,屈肘後收,兩掌收到乳側,脅肋之兩旁時,慢慢向下按,掌心朝下,手指朝前,沿體側按壓至臂直。然後配合呼吸雙掌壓按,呼氣時雙掌用力下按,手指上翹,呼氣時雙掌用勁下按,手指上翹,吸氣時保持用力不放鬆,如此七七四十九次呼吸乃止。
  • 楊老師說武林(九):練拳貴在悟拳,悟拳貴在找感覺
    一、「骨升肉降」的感覺  「骨升肉降」是指習拳者骨架挺拔上撐的同時肉體鬆柔下墜的感覺,人屬於地球生物,肉體自然會受地球引力而下沉,人之所以能夠站立,全靠骨骼向上的支撐,所以說「骨升肉降」是人類克服地球引力進行運動的必然。然而在練拳中是否能具有「骨升肉降」的感覺卻是另外一回事情,只有當你的身心真正放鬆下來後才能體會這種感覺。
  • 六合八法拳的鍛鍊和修養
    「心意六合八法拳」分為有陽剛之鍛鍊的陰柔之修養。陽剛之鍛鍊煉的是外五行:皮、肉、筋、骨、力。陰柔之修養修的是內五形:神、魂、魄、精、志。   陽剛之鍛鍊――形    「心意六合八法拳」的套路架式共編有66個名稱,每個名稱裡頭又各有若干招式。
  • 《形意拳拳譜》嶽武穆王以槍為拳 六合形意李門世根
    明勁者,拳內之法,伸縮開合之勢,有形於外;暗勁者,動轉神速,動則變,變則化,變化神奇,有形於內;化勁者,無形無象之手法,不見而章,不動而變之神化也。此三步功夫是練拳術之根本實際之道理,也謂之練術合道之真訣,知此道理,可謂之性命雙修也。三步功夫易骨者,明勁也。
  • 你會放鬆嗎?
    無論是站樁,還是修行傳統武術,乃至琴棋書畫的習練,經常會聽到老師要求「放鬆」,可見「松」在各種修煉方法中都是個基本功。可是「松」之一字,真是說來容易做來難,往往自己覺著已經很放鬆了,在高手眼裡還是這裡緊那裡繃的。這個練功時人人都繞不過的基本功如何才能做好呢?這裡以站樁為例說說「松」。
  • 如何內練一口氣?
    內練氣,外練形,以形運氣,以氣帥形,氣形合一,方能臻於上乘。拳經所說的「內三合」,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則是對內練一口氣的具體要求。「外操筋骨皮」既容易理解,也容易做到,而「內練一口氣」,卻似乎有些「高深」而難以達到。於是,怎樣內練一口氣?怎樣做到內三合?便成了武術愛好者普遍希望了解的問題。
  • 一人之下507:墨筋柔骨第一高手梁挺,居然是活活爽死?太戲劇了
    一人之下507:墨筋柔骨第一高手梁挺,居然「活活爽死」?太戲劇了【前言】《一人之下》第507話已經更新,上一話說到白鴞梁挺求無根生幫他悟道,而他的「道」就是希望在再痛快的「爽」一次。這些時間裡,他在裡面體驗了無數欲樂之事,包括重溫了迫害高英才之女小梅一事,然而最後他還是出來了,說明他並沒有真正的「爽」到。【相助唐門】為了尋找那種直衝頭皮的爽快感,他跟隨無根生走遍了大江南北,看遍了各種良辰美景,體驗了各種世俗快樂,可他還是沒能找到那件能夠讓他感受到「痛快」的事情。
  • 【理論】韓慕俠《論內家拳》
    外家練藝由外及內,重姿勢,講勁力。內家練藝由內而外,重養氣,講存神,意動而神發。實為殊途而同歸也! 內家練藝,前虛後實,重心偏後足,前足可虛可實,或三七或二八,隨意而調之,用意而不用力,虛其心,實其腹,意念與丹田相合,進退靈通,毫無阻滯。進則如弩箭在發,直出螺旋而行。退則如飛鳥投林, 飄然而返,勇往迅捷,絕無反顧遲疑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