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力之精華,長勁之秘訣,易筋換勁樁

2020-12-18 武術之家

本功法是傳統武術中。表面看似簡單,好像與技擊無關,其實不然,有著獨到之處,習之能令人扁本生力,練習月餘即可使氣力在原有基礎上倍增,百日之內即。

本功法是傳統武術中練力之精華,長勁之秘訣。表面看似簡單,好像與技擊無關,其實不然,有著獨到之處,習之能令人扁本生力,練習月餘即可使氣力在原有基礎上倍增,百日之內即可臂膀力大千斤,再潛心修煉寸勁發力之法,擊打力迅速提高數倍。在實戰搏擊中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習者可自己親身體驗,便知我所言不假。此功與《易筋經》同源異流,是調氣煉外丹功。

一、易筋換勁樁

常人之力屬後天,是為外力,谷稱死勁,亦為僵勁,無有變化。傳統國術尚勁不尚力,只有通過易筋鍛鍊,才能產生真力,變換成武術家所稱之勁,勁與力不同,認真練功自能體驗。當練有一定功力,每一運勁便覺有氣自骨中透出充沛周身,身體如同被水銀充滿一般,引勁貫達四梢,意之所至堅如鐵石。此樁功民間亦稱「提桶子勁」。

1、面向南方,兩足分開,與肩同寬,兩臂垂於體側,沉肩墜肘,全身放鬆,呼吸平和,精神集中,兩目平視。

2、兩掌手心向上緩緩前伸上提,成前平舉高於肩齊,然後翻掌心朝下,向下落到身體兩側,此時翹腕,雙掌心向下,手指朝前,微用力下按做呼吸三次,愈按愈緊;然後兩掌從兩側向上劃圈,當於肩平高時,翻掌心朝上,緩緩向上環抱,直臂上舉過頭頂上方,掌心相對,然後屈指緊握拳頭下落,屈肘尖朝兩側,拳經耳旁落至肩前,沿體側向下栽拳,虎口朝後,下栽至臂直,兩拳背距腿約10釐米,做呼吸三次,用力握拳,愈握愈緊。呼吸畢松拳成掌,再從兩側向上劃弧,至頭頂上方掌心相對時,合掌下落,沿任脈線緩緩落至胸前,十指朝上,略停片刻。

3、接上式,然後雙掌外分,向左右兩側移動,成側平舉一字狀,掌心向上,轉掌心向前,大臂帶動小臂向胸前合攏環抱,兩肘彎曲,雙掌虎口成圓形,掌心朝裡,手指微微張開相對,中間約距20釐米,掌胸之間約距30釐米。要求:懸頂閉目,舌抵上顎,含胸松腹,微收會陰。意念:頭頂藍天,腳踏大地,環抱巨樹,巍然屹立於廣大天地之間,每次定勁靜站不得少於30分鐘。

二、握固鐵骨拳

拳譜云:「拳者,卷指疊拳,屈指握固,團聚氣力,用以擊敵也。」按此練軾可使雙拳硬如堅石,兩臂增力。現將其中平肩架介紹如下:

1、面向南方,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平行站立,兩手臂垂於體側,全身放鬆,精神集中,垂簾目視鼻端,閉口舌抵上顎,調息勻長,氣沉丹田,專意靜心,排除雜念。

2、兩手緩緩前伸,手心朝下,向上抬至乳平時,屈肘後收,兩掌收到乳側,脅肋之兩旁時,慢慢向下按,掌心朝下,手指朝前,沿體側按壓至臂直。然後配合呼吸雙掌壓按,呼氣時雙掌用力下按,手指上翹,呼氣時雙掌用勁下按,手指上翹,吸氣時保持用力不放鬆,如此七七四十九次呼吸乃止。

3、前式數字畢,即將拇指尖貼大腿並上翹,其餘四指同時向掌心屈指握緊,掌心朝後,然後配合呼吸緊握雙拳,呼氣時雙拳用力緊握,吸氣時拳頭不放鬆。每呼吸一次拳握一緊,愈握愈緊,如此七七四十九次呼吸即可完畢。

4、前式數字畢,將大指疊在中食指中節上為平拳,趁勢虎口向前一擰,成拳心朝腿,然後配合呼吸緊握雙拳,呼氣時雙拳用力緊握,吸氣時拳頭不放鬆。每握一次拳加一緊,如此七七四十九次呼吸即畢。

5、兩手握拳,由身體兩側向上平舉,成一字平肩,拳心向下,然後配合呼吸緊握雙拳,呼氣時用力握緊,吸氣時緊勁不放鬆,如此七七四十九次呼吸完畢。

6、兩手直臂向前平伸握拳,拳心向上,高於肩平齊;然後配合呼吸緊握雙拳,呼氣時用力握緊,吸氣時緊勁不放鬆,如此七七四十九次呼吸完畢。

7、兩手握拳舉過頭頂伸直,拳心相對;然後配合呼吸緊握雙拳,呼氣時用力握緊,吸氣時緊勁不放鬆,如此七七四十九次呼吸完畢。

8、兩拳起碼臂向前下落,至肩平齊時停住,拳心相對;然後配合呼吸緊握雙拳,呼氣時用力握緊,吸氣時緊勁不放鬆,如此七七四十九次呼吸完畢。

9、兩拳再下落至兩腿內側,置於大腿根部,拳背朝前,拳眼相對,約距離10釐米;然後配合呼吸緊握雙拳,呼氣時用力握緊,吸氣時緊勁不放鬆,如此七七四十九次呼吸完畢。

三、鐵臂關竅秘

其它門派練鐵臂之功,主要靠排打,而本功則有其獨到之妙處,「陰陽轉換,擰扭小臂」此為練鐵臂功之秘要。依此練功,不但見效快,而且功力威猛。也將其中之平肩架介紹如下:

1、面向南方,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頭正身直,兩臂下垂,肘腑微屈,兩掌挑腕上翹,手心朝下,十指朝前;然後配合呼吸上提下按,吸氣時屈肘兩掌上提至腰間,呼氣時向下按下至臂直,如此七次呼吸即止。

2、站立要求不變,兩掌握拳,拳心朝後,兩臂伸直,然後配合呼吸前轉後擰,吸氣時兩拳心翻轉朝前,呼氣時用口發「嘿」長聲吐氣,儘量將氣「嘿」出,半提肛緊拳,同時兩小臂擰勁,兩拳翻轉復原成拳心朝後,手臂作小幅度顫抖,如此重複作七次呼吸即止。

3、兩手握拳,,左右伸臂,成一字側平舉,拳心向下;然後配合呼吸上轉下擰,吸氣時兩拳翻轉成拳心朝上,呼氣時用口發「嘿」音長聲吐氣,儘量將氣「嘿」出,並提肛緊拳,同時兩小臂擰勁,兩拳翻轉復原成拳心朝下,並伴有手臂作小幅度顫抖,如此重複作七次呼吸。

4、兩手直臂向前平伸握拳,拳心朝下,高於肩平齊,然後配合呼吸上轉下擰,吸氣時兩拳翻轉成拳心朝上,呼氣時用口發「嘿」音長聲吐氣,儘量將氣「嘿」出,並提肛緊拳,同時兩小臂擰勁,兩拳翻轉復原成拳心朝下,並伴有手臂作小幅度顫抖,如此重複作七次呼吸。

5、兩手握拳直舉過頭頂,拳心朝前;然後配合呼吸後轉前擰,吸氣時兩拳翻轉成拳心朝後,呼氣時用口發「嘿」音長聲吐氣,儘量將氣「嘿」出,並提肛緊拳,同時兩小臂擰勁,兩拳翻轉復原成拳心朝下,並伴有手臂作小幅度顫抖,如此重複作七次呼吸。

6、平肩站好,右手掌心朝內置於丹田處,左手握拳向前伸直,拳眼朝上,略比肩低;然後用鼻吸氣,提丹田之氣上升至羶中穴,同時右手伴著抬至胸部隨即呼氣用口發「嘿」音長聲吐氣,並提肛緊拳,右掌從胸部引氣經左肩,右臂推至左拳處,用意用勁導引。再吸氣右掌收回胸部,呼氣推氣達左拳。如此重複作七次呼吸,換左手向右拳推氣,也做七次呼吸即畢。

7、按姿式站好,以鼻做深長勻細的呼吸數次,全身放鬆,意念氣沉丹田,收功。收功後手臂放鬆,雙手輕揉兩臂。練習鐵臂功請參看「鐵臂關竅圖」,此為練鐵臂功之秘要。

四、發出擊打力

通過一百天練功,已具有相當功力,如何才能使所得勁能發揮出來,必須經過這一階段的練習。

1、空勁衝拳:習者每天早晚做蹲襠騎馬架子衝拳,每次衝拳次數以兩拳各50次為一組,做6—10組,配合呼吸練習,呼氣時衝拳,吸氣時收回,要求蹬腳,轉胯,擰腰,送胯,拋拳。練習30—60天,勁力順達,改換方法。習此功同時尚須配合拳勁蓄養。

2、寸勁穿透:以衝拳方法打吊袋或膠靶,初始動作要慢,力量由輕到重,一下一下地體會勁力由腳、腿、胯、腰、膀、肘直至拳面的傳導感。要求同上。如此練習一段時間,發勁通順,再將拳頭成拳心朝上,微屈肘,移至距牆半尺處,然後按以上要求衝拳,猛轉拳心朝下,去打靶子,如能運勁自如,再縮短距離,直至距一寸,仍能發勁如意,穿透功即成.

【武術之家的故事】

【武醫之家】

相關焦點

  • 形意拳穿透力和殺傷力之勁從足下生
    蓄而後發,如閃電一發即收,一擊即中,中之之頃,疾如掣電。勁之應敵如矢之離弦,其著於身如蜻蜓點水,一著即止。若猝不及防而勁至,則應以警勁,斂氣竦神,緊以當之,震以殺之,行所無事矣。發勁時外示柔軟,內涵堅剛,足腿用勁,由脊發出,當機立斷,應發即發,不可遲疑。用勁最難,雖勁大於敵,用而不當為敵用,用之過早,則勁已出而敵未著,過遲則敵已入而肘不得伸,勁因不得達,皆授人以隙。
  • 論太極樁功——武當太乙門密傳丹派的太極樁
    以太極樁為例:用功之時,必先以剛勁而用之,以求開筋、開骨之效。剛勁用後即棄之,棄之則松,松則柔。以剛求柔,以剛用柔,以柔用剛,剛柔相濟,始合太極,渾然一體,其功乃成。」先用剛勁,剛勁用過之後,就棄之。則柔勁自現。正所謂陽盡之後陰則自生,一陰一陽交替而用,周而復始則合太極。從中可看出,太極樁勁路的剛、柔變化是有法度的。
  • 練拳要有實際效果,「活勁在筋,沉力透骨」,看懂之後多體會
    不求盡言拳道之妙,但求無愧天下之心。人要學會躬身,以敬天地。再躬身,以謝父母。師父如父,大恩無言,唯有一生精進不懈,方不負師恩。行萬裡路,見無數人,閱千家書。寫字練氣,唱歌調嗓,練拳養勁。養勁如養魚,玩的是水,要的是活。修行師於古,而不泥古,不失古意,始終清醒,方能趨於上乘。古人修為領悟,厚積深磊,體系龐大,需棄糟粕,取精華。身心健康,目的正,動力純,效果顯著的,我們都要學習。
  • 天下武技以練筋為第一要務,拳功並練在「意」則靈
    首先要剔除一個觀念,就是筋並非只是那幾顆大的,如腳筋手筋之類。正確的觀念應該是:筋無處不在。中醫講究氣血,卻很少提到筋,這個東西只在道門秘傳,或者在武林行裡秘傳。人身有十二大經絡,同時也有十二大筋絡。氣動血行,有經絡的地方就有血管,還要再加上一句:有血管的地方就有筋,且有筋的地方才有經絡。因為筋養氣,氣養血,血再養筋。筋長一寸壽長十年,筋長力大,武術抑或養生,都要練筋。
  • 站樁養生怎樣才能站出混元力或者是說練出六合之力?
    混元力,換個說法可能比較好理解,那就是六合之力。我們一起來捋一捋思路。就如同一個站樁的「樁」字,是兩個字作為偏旁部首組合成的一個字。在我們上學學習的時候,一般情況下的順序是,先學會寫和理解「木」字怎麼寫,什麼意思,和「莊」字 怎麼寫,什麼意思,最後才學會寫「樁」字,並理解「樁」字的意思。
  • 形意拳穿透力和勁從足下生的秘密
    蓄而後發,如閃電一發即收,一擊即中,中之之頃,疾如掣電。勁之應敵如矢之離弦,其著於身如蜻蜓點水,一著即止。若猝不及防而勁至,則應以警勁,斂氣竦神,緊以當之,震以殺之,行所無事矣。發勁時外示柔軟,內涵堅剛,足腿用勁,由脊發出,當機立斷,應發即發,不可遲疑。用勁最難,雖勁大於敵,用而不當為敵用,用之過早,則勁已出而敵未著,過遲則敵已入而肘不得伸,勁因不得達,皆授人以隙。
  • 阿福說內家拳之 骨正筋柔氣順,放鬆與用力的真正含義
    站樁相對來說是靜的,比如無極樁,混圓樁,技擊樁等。但它是外靜而真動,是以極慢的速度打拳。而動功呢,比如活步樁,單式訓練,拳架盤練,它又是動中有靜,是動起來的樁,每一動都是一個或幾個樁。 總之,內家拳要求動功和靜功都要練好,動靜結合是功夫儘快上身最穩妥的法門。 同時,練拳要練養結合。這樣才能培補元氣,才能在出功夫的同時養生健身。
  • 第1113期|站樁—脊正筋柔百病消,如何做到脊柱之正
    愛太極 尚自然 樂健康 享生活 只有通過站樁換勁,將後天拙勁換為先天靈勁(心意拳:靈勁上身天地翻),通過放鬆肩胯四塊,解放脊柱,一動即從脊柱發動。
  • 武學之力你有幾個?
    上肢不用力,但也不可打軟,《內功經》上叫「氣調而勻,勁松而緊」,「松肩以出勁」,是說出勁之時,肩井穴用極柔之意鬆開,勁力才能暢通無阻。只有肩關節鬆開,才能保證軀幹產生的力量可以順達梢節。唯有松之極才能緊之至。要用腰背的勁把手臂拿起來,再順著小臂的重力自然下落,要找出這種自然的慣性力,也叫做惰性力,只要胳膊不使勁,這種力非常容易練,只要慢慢把松沉勁(自然的慣性力)甩出來就行了。
  • 內家發力的真正不傳之密,好全面呀!
    周身骨架筋經貫通,丹田力可以順達周身各個部位,沒有內耗,勁路打通。丹田區域的肌肉,平時人們根本感覺不到它們的存在,除非扭傷了腰,但練到之後就會體會到人身上這幾個最死的關節裡蘊含著最強的力量,那是原始的野獸之力、真正的本能之力。虎豹奔襲獵食時那種驚人的速度、力量和協調性,都是從這幾個部位發動的。有了這種力量作後盾,文人學士也敢沙場一搏。
  • 《增演易筋洗髓內功圖說》之側身圖說
    【簡   介】《增演易筋洗髓內功圖說》系養生氣功著作,全書共十八卷。清周述官編撰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僧人靜一空悟將少林功法傳授於周述官,並將《增益易筋洗髓內功圖說》十二卷(按,迄今為止,未見有關目錄學著作著錄)授於周氏。臨別戒之曰:此祖師真諦,非十八家支流可比,並囑之曰:學成後,有心得處,可增演妙諦,以廣慈航。
  • 五行拳練法精華
    拔跟勁是在劈及對手身上後,對手本能將產生向上之頂力,此時順勢而發,可使其騰空而出,發人之時要注意腳踏中門,最好能插過其體落步,而不要落步在其體前。運用得當,至少可將人騰空發出1至2米遠。劈拳的練法是劈拳如推山,身上由後向前,一分一分的緩緩而推,推得越吃力越好,如此能長功夫,而劈拳的打法是劈拳如掄斧,山民掄斧劈柴,跟掄鞭子一樣,要個脆勁,否則斧就只能砍進木頭裡,無法一下劈成兩半。
  • 孫門內家真傳樁法
    劈、崩也有不少人談及,要注意劈拳是立圓,打翻浪勁;崩拳如同中平槍,直出直入最難防。孫門練法上有定步練法,不僅是一步一拳不跟步,還有雙足不動,僅靠周身調整兩膀發勁的練法。劈崩是單手,走直線,所練步法為上步、寸步;虎撲為雙手法,走曲折,所練步法為踐步;  單換掌主要練走圈,開始以趟泥步走直線,待走穩時,再走圈。孫門八卦練的是繃簧勁,主要靠走圈走到周身筋骨擰成一股勁。
  • 太極內練之層層破關
    非鬆懈之松,是內開外合,內張外弛也。鼓蕩者,鼓動激蕩之意。丹田之內動如風箱,外部之神氣激蕩天地環宇同動也。虛則實之,實則虛之。動則虛實清,用則反其意也。練若舉輕若重也,用則舉重若輕。此陰陽之妙。起點即終點,終點即起點,全在神意之流連。形雖斷,意纏綿,前後融接,滾滾難絕。      打拳不是手上功夫。
  • 靜心體會拳感,「勁似軸承」,看懂之後慢慢調試
    通透,擴張,流通,這是正勁。憋悶,固執,僵化,這是邪勁。邪不壓正,拳要取正化邪。善用功勁,使身體舒泰,這是好的。不善用勁,勁路不通,壓抑身心,這是不好的。身體願意接受的,就是你的方向。自己最懂自己。打拳知協調,善權衡,這是有智慧的。學拳分三步,遵循規矩,契合規律,活化拳法。常人也有勁,但不會用勁。高手也不缺勁,能把勁玩到極致。練功就是長勁,有了功,留住能,感覺放鬆,卻很有勁之時,就可以修技巧了。
  • 內家武藝的不傳之秘:八樁九式要覽
    交談後得知光復練無極樁,沈老師非常高興,觀看我練習無極樁後,主動將內家八樁傳授給我,並告訴我八樁外形雖是一個動作,但身體內部的氣血流動其實和無極樁是一樣的,希望我結合無極樁一起鍛鍊,對提升功法非常有幫助。八樁之理八樁是內家武術氣功的一種,以陰陽、五行、六合、八陣的學說為理論依據。八樁屬靜樁,除變換姿勢外,全身站定,穩如泰山,不動分毫。
  • 徒弟關起門看~太極師父留給的不傳之秘!
    太極拳是中華武術之瑰寶,是祖先千百年繼承下來的武術精華。它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它內以大道之理為本,外應萬物變化之機,崇尚無為,道法自然,以有相之行,修無為之真。它超越世俗格鬥、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為尚,被後人尊稱為「先天拳」。
  • 八卦掌的練法
    以內外三合練有形(功力、速度、技巧、手法、身法)為主,是守規矩的階段。高級階段是練無形為主,內外兼修,以意念變化為主,是脫規矩的階段。分上盤,即天盤;下盤,即地盤,中盤,又名人盤。三盤之要道中盤也。上盤練凌空之術,下盤練遁甲之道。其理至深,不同層次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八卦掌之練法,處處需連貫,無勢不合靜動之理。一陰一陽,一動一靜,左右練法以及換式均系一樣。
  • 阿福說內家拳之 中國功夫到底練的是什麼?
    練健美的人都知道,如果幾個月不練,肌肉就變得不再很麼強健了。年老了也一樣,肉會變得沒有彈性了,慢慢萎縮起來。但筋卻不一樣,一旦練出了筋骨之力,它就會伴你終生,因為它不太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褪化,反而更加堅韌,如老牛筋,老而彌堅。前段時間阿福跟上海的學員們對練過太極龍虎接發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