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願每朵花蕾都能綻放成絢麗之花丨劍河縣城關第四...

2020-12-18 天眼新聞

我叫劉川,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城關第四小學教師。2019年8月,按縣「園丁助力脫貧攻堅」工作安排,我來到了劍河縣革東鎮南薅村協助村兩委開展脫貧助攻堅服務。

南薅村地處劍河縣革東鎮西北方向,距縣城約15公裡,有10個村民小組,4個自然寨,300餘戶1200餘人,是革東鎮苗族聚居的大村之一。歷來村中女孩子讀書的很少,不少適齡學生未讀到初三就輟學外出務工的現象時有發生。為抓好義務教育學生入學,到村後,我深入農戶對6至19周歲人員情況進行摸排。為了達到數出精準,我一戶一戶的進行走訪了解,將每戶人數,人口結構,適齡入學人員、學生在校情況、貧困戶學生受助情況,受助金到位情況等建立了臺帳,並進行詳實記錄。還將各年齡段人員進行分類統計,將在讀學校,在讀情況,受資助情況等進行了比對核實,確保每一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和高中(職中)以上學生在教育資助政策上做到應助盡助,不漏一人。   開展脫貧攻堅期間,愛人遠在柳川鎮返迷村駐村幫扶,家裡除了要照顧八十歲行動不便的公公,還要照顧剛滿三周歲的兒子,雖然很辛苦,但我克服了家庭重重困難,每天晨起夜歸,無怨無悔地奔波於縣城和南薅村脫貧攻堅的路途中。

劉川(右二動員家長勸返學生復學

在南薅村,開展入戶走訪時都會對《義務教育法》和衛生保潔進行宣傳,對髒亂差突出的農戶主動地進行打掃和幫助整理居室,同時對房前屋後垃圾進行組織清理,用言傳身教引導農戶改變亂扔亂放的陳年陋習。   保學勸返是重點,教育扶貧決不讓一個學生落下。為抓好這一塊,在排查中發現7組劉某戶14歲的學生疑似有輟學頃向,該生向來學習成績不好產生了厭學情緒,想隨父母外出廣東打工,父母也有遷就放任的想法,為杜絕輟學發生,我咬定青山不放鬆,將這戶作為重點戶聯繫,三番五次深入該戶與其父母進行溝通商量,對學生加以動員,並將《義務教育法》向該戶進行講解,用「少年不知勤學早,白頭方悔讀書遲」的事例旁徵博引的進行灌輸,通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九月開學時該生按時到校進行了報名入學。

劉川(右一看望易地扶貧搬遷戶

教育資助不僅減輕了家庭負擔,也直接體現了國家好政策的鏗鏘有力,為杜絕「到溝不到田」現象發生,我將自建檔立卡以來的學生名單進行了比對,認真入戶詢問,決不允許有應助對象漏助的情況發生。

劉川(右一入戶了解學生入學

城關四小生源大都是革東鎮周邊村和易地扶貧搬遷的學生,為此我對本班學生情況進行了摸排,哪些是建檔立卡戶、哪些是困難戶、哪些是低保戶、哪些是留守兒童戶等做到心中有本,並建立了學生信息臺帳,對特困生、留守兒童在行動上加以人文關懷,積極主動向學校和相關部門爭取幫扶資助,協助渡過困境。同時利用課餘時間開展家訪,與家長溝通,與學生談心交心,勉勵他們共克時艱,努力戰勝困難。

劉川(右一組織在家學生大掃除

「扶貧必扶智,治窮先治愚」。阻斷窮根靠教育,抓好控輟保學,保障貧困家庭子女都上學、有學上,通過教育使貧困戶在思想上、觀念上、信心獲得轉變;在知識上、技能上、辦法上有提升,才能使貧困戶看到希望。

劉川(左一入戶核對兩免一補

陽光普照,惠民春風吹大地。作為教師,我們百折不扣的執行好、落實好當下教育扶貧政策,用愛心暖人、用真心幫人、用耐心育人,用誠心感人,切實呵護每一棵幼苗成長,讓他們都能吮吸到陽光雨露,使每一朵花蕾都能如期綻放成絢麗之花。

作者 劉川

編輯 徐微微

編審 周文君 施昱凌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用愛與責任託起教育扶貧丨劍河縣第四中學教師劉琳
    教育扶貧是我們國家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實現全民小康路上的先鋒保障。這項措施猶如暖人的春風,撫慰貧者; 猶如綿綿的細雨,沐浴困者。我叫劉琳,是劍河縣第四中學的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根據學校安排,我和妻子一起聯繫劍河縣久仰鎮奉黨村。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的1460多個日日夜夜丨劍河縣岑松鎮脫貧攻堅...
    我叫楊蒸,是劍河縣岑松鎮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脫貧攻堅期間,任岑松鎮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我經歷的扶貧故事,和眾多奮戰在一線的戰友們的故事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些拋家棄子、廢寢忘食、日以繼夜之類的東西,寫得人多了,也就不免落入俗套。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笑臉永記在心中丨劍河縣南加鎮柳基村網格員...
    我叫楊芝桃,劍河縣林業局工作員,2019年7月23日縣裡派我到劍河縣南加鎮柳基村任網格員。   在駐村過程使我印象最為深刻,是我進入戶走訪第一天。來到了楊秀松家,這是一個特殊家庭。兩個孫,一個14歲的孫子楊廷塘(現上劍河縣第四中學)和8歲的孫女楊庭倩(現在縣城關五小上三年級)。  由於家庭的變故使這兩個可愛的孩子失去雙親,我聽宋庭華伯媽說道這個事情,為此也為他申請了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但是楊秀松夫婦不願意搬遷,我就經常上門給他宣傳國家扶貧政策,還有他身邊的人都在引導。
  • 「我的扶貧故事」春風十裡不如你,扶貧路上牽掛你丨劍河縣革東鎮皆...
    但在高興之餘,巨額醫療費又成了這個家庭最愁的事。於是又積極到網上眾籌,幫助其籌集醫藥費。  2020年4月28日,張小羅在貴陽醫學院完成手術,並且非常成功。第一次入戶走訪時,看到家裡衛生環境非常差,兩人的房間沒有燈,被子又舊又薄,殘疾的哥哥都是赤腳走到冰冷的地上,我心裡一陣發酸。楊秋梅看望村裡的留守老人我回到城裡,立即購置了棉被、燈泡、四件套、鞋子、衣架、棉衣等物品。
  • 「我的扶貧故事」潑灑熱血 收穫感動丨劍河縣第四中學教師楊光俊
    深入南加鎮城西社區辦公室了解社區基本情況為了全面了解並掌握社區每家每戶尤其是建檔立卡戶的家庭情況,我常常利用周末的時間入戶調查。每周星期五放學時,有時為了趕時間,甚至連家也顧不上回,就直接與學校老師拼車趕往南加鎮城西社區,就為了第二天能早一點入戶開展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孩子的學費以後我來負責丨劍河城關第二小學教師...
    我叫蒲聰慧,是劍河縣城關第二小學的一名教師。常言道:無愛不教育。愛在教育這個神聖的殿堂裡,是一盞溫暖且永恆的明燈,它溫暖著一顆顆稚嫩的心,照亮著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給困境中的孩子帶去希望。我用自己的愛心給無數困境中的孩子點燃了希望。
  • 「我的扶貧故事」我也能為村民「指點一二」丨劍河縣久仰鎮巫溜村...
    我叫龍國標,是劍河縣久仰鎮巫溜村駐村幹部,初到巫溜之時感觸較深的是環境衛生較差,群眾思想落後,基礎設施較為薄弱。巫溜村是由巫溜、光紀兩個小村組成,初到村裡時,村中基礎設施條件落後,人畜混居情況隨處可見,當時的身上的壓力感悠然而生。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扶貧的小劉「哥哥」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
    「小劉哥哥,快進屋來坐坐」,這是每次我遇到川洞村民時他們對我開口的第一句話。我叫劉常茂,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駐村幹部、網格員。劉常茂到楊保土家入戶走訪和核對信息工作入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我的熱情積極投入,加上會說苗話語言相通,很快取得村民的信任,許多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都喜歡和我「訴苦」,我對他們每提出的問題都記在心裡,想盡辦法為他們解決。
  • 「我的扶貧故事」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劍河縣南哨鎮南北通社區網格員...
    「梅,我看這次選派下鄉的名單上有你的名字,你要去南哨?」「是的爸,我也看到了您的名字,是去南加嗎?」這是2019年7月我與父親的通話。7月23日,背起行囊,我和父親同時踏上了下鄉扶貧的路,他前往劍河縣南加鎮合心村,我來到劍河縣南哨鎮南北通社區北魯村。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事無小事 我與群眾是一體|劍河縣柳川鎮柳利...
    我叫陶秋菊,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柳川鎮柳利社區(柳利村)駐村幹部。我於2020年5月加入柳川鎮柳利村的扶貧工作中,其中還擔任柳利村聯絡員一職。自加入柳利社區脫貧攻堅隊隊這個大家庭來,我才真正的體會到深入群眾、走進群眾。攻堅隊隊員以及志願者們參與食用菌菌棒種植柳利村位於柳川鎮集鎮附近,人口居住環境較為密集,因此消防安全生產密切的聯繫每一個家庭,為了保證村民們的家庭財產安全,我們通過不同的形式在村裡進行消防宣傳。
  • 「我的扶貧故事」我為我的扶貧工作而驕傲|劍河縣圖書館館長龔南榕
    我是龔南榕,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南哨鎮南反村(南甲村、反召村的合併村)攻堅隊副隊長,同時也是劍河縣圖書館館長。期間,認真學習脫貧攻堅相關政策、措施,同時深入農戶家庭做好宣傳和了解實際情況,為群眾辦實事,解決群眾實際困難。
  • 永不綻放的玫瑰花蕾
    一朵花蕾看似將成長為玫瑰,卻始終沒有完全綻放,象徵著一種遺憾,也象徵著認為花蕾是玫瑰且終將綻放的人的孤注一擲。小時候,父母執意認為送凱恩離開會讓他擁有最好的前程,但他們的行為實際造成了凱恩心中永遠的傷痛。凱恩頗有先見之名地買下了報社,卻難以堅守自己的中立宣言,成了追逐八卦的一員。凱恩在競選前本來已勝券在握,卻又因為自己的花邊新聞功虧一簣。
  • 如煙花般綻放的畢業花,你聞到花蕾的馨香了嗎?
    期待網紅校長為他們撥穗正冠,期待不一樣的畢業照,期待畢業MV會好聽到什麼程度……而, 母校對每一位即將遠行的學子的期望與祝願、關愛與祝福,都濃縮在校長金玉良言的致辭中。連續兩天,蘭州大學分別在榆中、城關兩個校區為2020屆畢業生舉辦這樣的party,邀畢業生家長、學哥學姐、學弟學妹一起共赴這場青春的約定。
  • 「我的扶貧故事」我為留守老人送溫暖丨劍河縣太擁鎮柳開村駐村...
    我叫吳定文,今年28歲,是劍河縣太擁鎮柳開村駐村幹部。2019年3月,我的小寶貝剛剛誕生,正是這個月,我背上行囊駐紮在太擁鎮柳開村開展扶貧工作,當上了名副其實的網格員。妻子的理解和支持,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小吳,今天我開田,下午來我家吃魚啊!」
  • 「我的扶貧故事」「你們幹部都是來幹好事、辦實事的」丨劍河縣...
    我叫郭三風,是劍河縣南明鎮凱寨村脫貧攻堅隊隊長。在將近兩年的脫貧攻堅戰中,我組織全體攻堅隊員入戶走訪群眾,召開院壩會聽取鄉親們最真實的想法、意見和建議,把握好扶貧政策落實好的契合點,確保黨中央精準扶貧的好政策落地落實。期間,我們全面收集整理農戶「一戶一檔」資料,完善檔案材料的收集,逐戶建立「戶檔」並整理歸檔保存。
  • 「我的扶貧故事」「你是這樣的好幹部」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
    我叫廖朝元,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脫貧攻堅隊隊長。每一次同村民們在一起時,老百姓們總是拉著我的手語重心長地說:「你不僅是個好隊長,更是我們的好兄弟,我們就是一家人。」廖朝元組織召開攻堅戰隊會議自劍河縣城搬遷到革東以來,能有點能力的都搬遷到清江湖畔的兩岸居住,老寨上面被遺棄的四、五十棟老木房已破爛不堪,村內環境髒、亂、差十分嚴重,居住在裡面至今尚未脫貧的30多戶貧困戶生活條件十分艱苦,思想觀念也非常落後,扶貧工作有些難做
  • 「我的扶貧故事」盡微薄之力做扶貧小事丨劍河縣南寨鎮柳社村網格...
    記得第一次走訪石照庭戶時,他妻子很直接地跟我說:「都說國家扶貧政策好,我家咋啥也沒享受到......」我竟一時語塞。  略頓後,溝通得知,因丈夫石照庭犯間歇性癲癇病,兩年前夫妻倆從年人均收入超6萬的工廠辭工回家務農。
  • 「我的扶貧故事」幫小王找到工作我感到很欣慰丨劍河縣柳川鎮中心...
    我叫雷芹香,是劍河縣柳川鎮中心幼兒園的一名教師。有幸成為脫貧攻堅大軍中的一員,我與愛人一起利用周末、寒暑假的休息時間到幫扶村開展走訪貧困戶、幫助貧困戶打掃衛生、完善村民基本信息、動員適齡兒童入學等扶貧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為群眾做好事 辦實事 解難事丨劍河縣南寨鎮馬大...
    我叫石森權,是劍河縣南寨鎮馬大營村(白俄小村)駐村網格員,負責白俄村三、四組的幫扶工作,三、四組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7戶57人。在村裡工作、生活的這段時間裡,我每天入戶走訪摸清底子,登記家庭人口,經濟收入狀況,致貧原因等,同時,宣傳國家扶貧政策,讓他們知道國家扶貧政策涉及哪些方面,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可以享受哪些扶貧政策。2019年8月,我在入戶走訪建檔立卡貧困戶範昌興老人過程中,了解到該戶老人的存摺不在身上,存摺裡有歷年來獲得的補助款項。
  • 每朵玫瑰花的背後,都是開不了口的我愛你
    每年4月底5月初,「玫城」變為花谷,一朵朵玫瑰靜謐隱逸,搖曳在山水之間。這樣的一花一季,歷史已延續1000多年,至今平陰縣誌上還可以尋到記載。今年最先下來的「朝露玫瑰」,我寄去一些給美食家雪菲老師。雪菲發來她的早餐圖,「朝露玫瑰」,一朵一杯。紅玫瑰緩緩復甦。綻放杯中,美的能量超過早餐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