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劉川,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城關第四小學教師。2019年8月,按縣「園丁助力脫貧攻堅」工作安排,我來到了劍河縣革東鎮南薅村協助村兩委開展脫貧助攻堅服務。
南薅村地處劍河縣革東鎮西北方向,距縣城約15公裡,有10個村民小組,4個自然寨,300餘戶1200餘人,是革東鎮苗族聚居的大村之一。歷來村中女孩子讀書的很少,不少適齡學生未讀到初三就輟學外出務工的現象時有發生。為抓好義務教育學生入學,到村後,我深入農戶對6至19周歲人員情況進行摸排。為了達到數出精準,我一戶一戶的進行走訪了解,將每戶人數,人口結構,適齡入學人員、學生在校情況、貧困戶學生受助情況,受助金到位情況等建立了臺帳,並進行詳實記錄。還將各年齡段人員進行分類統計,將在讀學校,在讀情況,受資助情況等進行了比對核實,確保每一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和高中(職中)以上學生在教育資助政策上做到應助盡助,不漏一人。 開展脫貧攻堅期間,愛人遠在柳川鎮返迷村駐村幫扶,家裡除了要照顧八十歲行動不便的公公,還要照顧剛滿三周歲的兒子,雖然很辛苦,但我克服了家庭重重困難,每天晨起夜歸,無怨無悔地奔波於縣城和南薅村脫貧攻堅的路途中。
劉川(右二)動員家長勸返學生復學
在南薅村,開展入戶走訪時都會對《義務教育法》和衛生保潔進行宣傳,對髒亂差突出的農戶主動地進行打掃和幫助整理居室,同時對房前屋後垃圾進行組織清理,用言傳身教引導農戶改變亂扔亂放的陳年陋習。 保學勸返是重點,教育扶貧決不讓一個學生落下。為抓好這一塊,在排查中發現7組劉某戶14歲的學生疑似有輟學頃向,該生向來學習成績不好產生了厭學情緒,想隨父母外出廣東打工,父母也有遷就放任的想法,為杜絕輟學發生,我咬定青山不放鬆,將這戶作為重點戶聯繫,三番五次深入該戶與其父母進行溝通商量,對學生加以動員,並將《義務教育法》向該戶進行講解,用「少年不知勤學早,白頭方悔讀書遲」的事例旁徵博引的進行灌輸,通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九月開學時該生按時到校進行了報名入學。
劉川(右一)看望易地扶貧搬遷戶
教育資助不僅減輕了家庭負擔,也直接體現了國家好政策的鏗鏘有力,為杜絕「到溝不到田」現象發生,我將自建檔立卡以來的學生名單進行了比對,認真入戶詢問,決不允許有應助對象漏助的情況發生。
劉川(右一)入戶了解學生入學
城關四小生源大都是革東鎮周邊村和易地扶貧搬遷的學生,為此我對本班學生情況進行了摸排,哪些是建檔立卡戶、哪些是困難戶、哪些是低保戶、哪些是留守兒童戶等做到心中有本,並建立了學生信息臺帳,對特困生、留守兒童在行動上加以人文關懷,積極主動向學校和相關部門爭取幫扶資助,協助渡過困境。同時利用課餘時間開展家訪,與家長溝通,與學生談心交心,勉勵他們共克時艱,努力戰勝困難。
劉川(右一)組織在家學生大掃除
「扶貧必扶智,治窮先治愚」。阻斷窮根靠教育,抓好控輟保學,保障貧困家庭子女都上學、有學上,通過教育使貧困戶在思想上、觀念上、信心獲得轉變;在知識上、技能上、辦法上有提升,才能使貧困戶看到希望。
劉川(左一)入戶核對兩免一補
陽光普照,惠民春風吹大地。作為教師,我們百折不扣的執行好、落實好當下教育扶貧政策,用愛心暖人、用真心幫人、用耐心育人,用誠心感人,切實呵護每一棵幼苗成長,讓他們都能吮吸到陽光雨露,使每一朵花蕾都能如期綻放成絢麗之花。
作者 劉川
編輯 徐微微
編審 周文君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