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盲盒還燒錢?一個本子3000塊,這個圈子有多「神奇」

2021-01-13 鞭牛士

來源:運營研究社


前幾天,我看到坐我對面的小姐姐桌子上放著一個漂亮的本子,喏,長這樣:

於是,我就借過來翻了翻,順便問了問它的價格。


同事(淡定):不太貴,一千多塊吧,這在手帳圈的品牌本子裡也不算很貴。


臥槽,當時我:

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於是,我馬上在微博搜了搜「手帳圈」,結果又雙叒叕刷新了我對「燒錢」愛好的新認知……


01 一個筆記本 3000 元,手帳圈有多神奇?


微博上大片大片關於「手帳燒錢」的消費記錄,著實讓我吃了一大驚。


「玩手帳可比化妝品燒錢多了」

「讓我背負花唄帳單」

「手帳支出好幾千」 

仔細研究了一下,我發現「手帳圈」確實有點東西。


1)手帳,到底是啥?


最早的手帳文化來源於日本,日語裡的「手帳」,「手」代表手邊,隨身攜帶;「帳」代表備忘的小冊子。


所以說,手帳就是隨身攜帶的備忘冊。


但發展到現在,手帳已經不僅是「備忘錄」那麼簡單,而是成為了一個小眾圈層的愛好。


一本精美的手帳,需要具備以下要素:

手帳本、配套書衣

鋼筆、膠帶、貼紙

手繪文字、墊板 

常見手帳本的筆記內容,有手繪型、拼貼型、日程管理型等等。


其中手繪型又包含簡筆畫、彩鉛、水彩等分支,對畫畫水平有一定的要求。

(圖源:水印)


拼貼型手帳,顧名思義就是以拼貼為主,不管是膠帶拼貼、貼紙拼貼、票據拼貼,都可以在手帳本上完成。

(圖源:水印)


日程管理型的本子就更多了,像什麼「國譽自我時間軸」,還有自成流派的「子彈筆記」等等。


一般的子彈筆記形式


2)玩手帳到底有多貴?


玩手帳能花多少錢,你可能根本想像不到。


從手帳本,到手帳配套的保護套、貼紙、膠帶、鋼筆、墨水、印章、印臺、墊板等等「周邊工具」,沒有一種便宜不說,還樣樣都要囤上一堆……


① 手帳本貴


手帳燒錢第一步:買手帳本。


從手帳本內芯的設計板塊、紙張質量,到手帳本封皮的材質規格,每個品牌都大不一樣,這也是它們售價不菲的原因所在。


比較出名的日本品牌 hobonichi ,光是一本內芯的最低價格都是 100+ ,更不用說加上外殼的完整手帳本,價格直接飆升到了 1000+。



它主要貴在內芯用的是「巴川紙」,特點是紙質輕薄但不容易滲墨,號稱是最適合手帳的紙張。


同樣是日本品牌的 knox ,以「鳴叫皮」封面出名(用手撫摸皮子的時候會發出吱吱的聲音),價格基本是 3000 起步。



英國老牌活頁本品牌 FiloFax ,它主打的是工作手帳,內頁設計更為精細,除了價格在百元之內的手帳內芯,多數真皮封面的主題手帳,在旗艦店的售價也是要幾百元。



再往下翻一翻,號稱畢卡索、梵谷、海明威都用過的傳奇手帳品牌 Moleskine、最適合鋼筆書寫的手帳牌子德國 Leuchtturm1917(燈塔),價格也都在 200+ 。


② 周邊貴


本子有了後,為了把手帳做的漂漂亮亮,玩家們還少不了要買各式各樣的保護套、貼紙、膠帶、鋼筆、墨水、印章、印臺、墊板等等配套工具。


手帳專用的膠帶,一捲動輒三四十,積少成多,不少玩家一囤就是 100+ 卷,光膠帶就是天文數字……

 (圖源:知乎)


上面說的還是普通牌子,如果你想買膠帶圈的四大貴婦:木田森果、巨光棉、大狸家、墨染一色,那更是要 100+ 一捲起步。


除此之外,大家還熱衷於給手帳套上保護套定期換換手感,行內話叫「書衣」,有PVC、牛皮紙、布、真皮等不同的材質。


材料越高檔,價格自然也就越高。


而且從「書衣」這個名字就能看出來——書的衣服,這就和給自己買衣服一樣,自然是越多越好,越漂亮越好,錢也一下子就都花出去了。

(圖源:知乎)


像我們套路編輯部的小姐姐,就是手帳的內頁花了 400+ ,手帳的定製書衣居然要 800+ ……(沒想到富婆就在我們身邊)


還有小小一枚的進口品牌印章,就要四五十塊起步:



印章的類型也是大有內容,有旅行款、花卉款、字母款、數字款、郵戳款、建築款、風景款等等,誰甘心只買一個呢?


手帳這個坑,真的是進了一個還有無數個周邊坑等著你跳。買一個 1000+ 的手帳本,配備的周邊就得 5000+ 。


一圈下來,玩家永遠有想買的東西,花錢花到停不下來。

02 為了省錢,手帳玩家有多拼?


雖然很多手帳黨都是富婆,但是吃土少女們才是主力軍。


於是,為了省錢,手帳圈出現了各種我們圈外人看來「迷惑」的操作


1)膠帶也能「分裝」


比如,為了以相對划算的價格買到更多的膠帶,手帳圈出現了一種團購方式——膠帶分裝。大概長這樣:



幾十塊一卷的膠帶買多了心疼,也用不了這麼多,花幾塊錢買一米的還可以接受的,膠帶分裝就完美解決了這個矛盾。


不過,膠帶分裝,是需要專人按照買家需要的米數來纏膠帶的,這部分一般會有志願者 or 兼職來完成。


不過,普通分裝只能買到常規當季款,如果是想買還沒發售的「預售款」分裝,怎麼辦呢?


這個時候,「拼米糰」就出現了。


2)「拼米糰」,真的很拼


拼米糰,簡單來說,就是有一個「團長」組織大家一起拼預售款的膠帶;等膠帶到了,再由團長做成分裝的形式,寄送給拼團的各位。


一般來說,玩家們可以在這些渠道尋找一個靠譜的拼米糰:


渠道一:專門的拼米糰APP

現在,已經有專門的 APP 諸如撒米、benben 之類,可以在 APP 上參團,整個訂單交易過程比較透明。

渠道二:微博

微博上有專門的拼米糰超話,不定時更新「拼團」信息。


找到拼米糰後,還有一堆注意事項:


①確認拼米糰位置在哪,考慮運費是不是划算。

②觀察拼米糰相關信息是否真實,如果一個團連及時更新到貨情況都做不到,那就不要考慮了,99%不靠譜。

③問好拼團需要的附加費用。有的拼米糰可能需要膠帶板子費,手工費,包裝盒子費,押金等額外花費。 


在這個繁瑣的過程中,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有可能意味著「膠帶不保」,時間金錢兩失。


因為手帳及其周邊都是賣方市場,商品都是先交錢再拿貨,買家不僅沒有無理由退換貨的待遇,等待收貨的周期也被大大拉長,甚至還有膠帶一等等半年竟然屬於正常現象。

而且遇上態度惡劣的團長,發言一個態度不好就容易被拉黑、踢出群,不僅很難維護自己的權益,還很容易碰見團長跑路,也是真的很糟心。



3)買東西要門票的「手帳集市」


和其他小圈子喜歡的「聚會」不同,手帳黨們一般不「聚會」,而是直接參加線下的「手帳集市」,大家可以在裡面買賣各種手帳用品。



不過,這個集市有一點特殊,是需要買票才能進入的。


發展到現在,手帳集市已經有了專門的舉辦方,比如在微博就能搜到@深圳手帳集市 、@魔都手帳集市、@成都手帳集市等帳號。


03 為啥手帳圈這麼「燒錢」?


經過一番仔細了解,我發現,手帳圈之所以燒錢,一方面是因為它和JK圈、鞋圈一樣,背後打的是「收集」的概念。


雖然相比衣服鞋子,手帳有的周邊單價不是很高,但積少成多也是一筆大大大大大支出。


特別是在手帳圈,一擲千金地「集齊」限量版手帳用品,看起來壯觀,實則肉疼。


(圖源:水印)


除此之外,手帳產品被捧上高價,也少不了背後商家的「刻意」操作......


首先,是國外品牌溢價。


手帳圈買的本子大多是進口品牌,而品牌所在地多為日韓和歐美。


國家之間貨幣的換算,再加上國際運輸和銷售成本,進口手帳產品的價格自然就貴了很多。


其次,是獨特工藝和稀有材料的溢價。


要天天使用,用得上一年的手帳本,不但要紙質好,還要能經得起摧殘不掉頁,非高質量不可為。


更別提很多人都愛的真皮書衣,像是馬臀皮這種稀有皮料,本身皮子就貴,不管是做手帳皮,還是做包、做皮帶,做啥都貴……



最後,手帳圈周邊單品,比如膠帶、貼紙、印章,設計和製作周期都比較短,因此上新速度非常快,產品更新的速度像是無底洞。


買家已經買到的膠帶、貼紙還沒用完,新一波種草已經在各種預熱群裡蠢蠢欲動。


商家為了延長用戶的消費周期,總能找到可以蹭的熱點。而且通過設置限時購買、季節限定的門檻吊足手帳黨的胃口。


04 結語


講真,現在很多人會對這種費錢費力的小眾圈子抱有偏見:


記筆記的話,一個本、一支筆、一塊橡皮不就夠了?


弄這麼多花裡胡哨的幹嘛,看不懂 


不過,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喜好、不同的經濟能力和空閒時間。高價的手帳逐漸被接受的同時,一兩塊的本子也沒消失。


每一種愛好都傾注了玩家們大量的心血,希望大家能用更開放的眼光去看待這些小眾的圈子,而不是在不了解的情況下盲目抨擊…

相關焦點

  • 一個本子3000塊,這個圈子比盲盒一族更神奇、更敗家!
    來源丨運營研究社(ID:U_quan)作者丨彤彤 仵靜文 張一旦前幾天,坐我對面的小姐姐桌子上放著一個漂亮的本子,喏,長這樣:於是,我就借過來翻了翻,順便問了問它的價格。同事(淡定):不太貴,一千多塊吧,這在手帳圈的品牌本子裡也不算很貴。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
  • 比盲盒還燒錢?一個「棉花娃娃」3萬塊,這又是什麼神奇圈子
    圖源:微博 由於棉花娃娃的價格很親民,也沒什麼山正之分,入坑的門檻很低,越來越多單純喜歡可愛娃娃的人加入到這個圈子,娃娃逐漸分為了可能很多人會說,不就一個棉花娃娃嗎,再貴能有多貴?頂多幾十塊一個而已。 如果你是這麼想的,那我只能說你太天真了……這樣的一個棉花娃娃,賣出 1w+ 都不是新鮮事了。
  • 一個娃娃幾十萬!最燒錢的圈子—「娃圈」
    關於盲盒,從19年興起至今一直是年輕人中最熱門的話題之一。隨著盲盒火遍全國,盲盒也因單價不低,系列繁多,隱藏難抽等問題一度被人們貼上燒錢的標籤。但你們知道嗎,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雖然單身,但每年卻花費數十萬「養娃」,盲盒與其相比只能算灑灑水,它就是隱形的富豪圈—「娃圈」。一個「娃圈」新人入圈 3 個月花銷就能超過 1 萬!
  • 比盲盒還燒錢,一個娃娃22萬:隱秘「娃圈」如何讓年輕人排隊入坑?
    講真,娃圈真的是一個不了解的人很難想像的世界……「娃圈」到底有多能燒錢?娃圈的燒錢,並不純是因為買娃娃(當然買娃也很貴),買後給娃娃定期換妝、買昂貴衣服、準備「娃屋」甚至別墅,任何一項隨便都要成百上千……1)品類繁多,價格不菲首先,我們來簡單看下娃圈的裡娃娃的種類。
  • 來自盲盒玩家的忠告:玩攝影窮三代 玩塑料小人毀一生!
    現在年輕人的愛好,個個都很燒錢。那些眾所周知的燒錢愛好我就不說了,大家平時也在社交媒體上見得不少。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一些隱藏的燒錢愛好,而且只有土豪們才捨得玩兒的,那就是收藏手辦了。要說起收藏手辦,不了解的人肯定會說,不就是個塑料小人成本十幾塊,能貴到哪裡去?
  • 聽說這個巨型盲盒裡有 3000 份禮品,我們去現場開搶了……
    盲盒,一個讓當代年輕人慾罷不能的寶藏之地。那個小小的盒子之中,飽含著人類的七情六慾,在拆盒的那一刻,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是期待終於實現的狂喜,還是激情剎那褪去的失落。不過現在,有一個打開就快樂的「巨型盲盒」來了。
  • 盲盒當道,韭菜橫行
    超多網紅和大V都在玩,幸運如他們開出了智能手錶、拍立得、電視機、阿瑪尼口紅之類。我好羨慕啊,花30塊錢就有可能開車價值幾千上萬的東西,而且看大V們的中獎比例,好像比買彩票中獎容易多了。搏一搏,30變3000,簡直賺翻了。真的是這樣的嗎?
  • 盲盒利潤驚人 美圖又盯上了燒錢的美妝盲盒?
    原標題:聚焦「變美」終盈利,美圖又盯上了燒錢的美妝盲盒?四年前,「MollyZodiac」系列盲盒橫空出世,當時,誰也不會想到小小盲盒居然把原本賣「雜貨」出身的泡泡瑪特一步步推上了港交所。泡泡瑪特更是催生了一個「萬物皆可盲盒」的時代,網際網路企業自然也不願放過這塊香甜的蛋糕。近年來騰訊就曾推出金鼠鵝和太空鵝聯盟系列等盲盒產品,今年更是加快了潮玩盲盒的步伐。2020年入局的企業就更多了:菜鳥驛站與哈羅助力車推出生鮮盲盒,京東與中國聯合航空推出機票盲盒……近日,在美妝業務上曾經屢屢碰壁的美圖公司似乎也打起了盲盒的主意。
  • 花2000元買個本子,手帳圈玩家是怎麼想的?
    尤其是近年來盲盒的火爆,帶來的上癮和賭博心理,讓年輕人深陷其中。在2019年的某電商平臺,就有近20萬消費者每年花費2萬餘元收集盲盒,其中購買力最強的消費者一年購買盲盒甚至耗資百萬元。這些燒錢的愛好,或許因為小眾而顯得格格不入,也正因此,讓一群擁有共同愛好的年輕人找到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圈子。
  • 85後創業賣盲盒,年賺4億:揭秘盲盒經濟,如何掏空年輕人的工資?
    01 為了讓你在人群中多看它一眼 盲盒商家有多努力? 一個12歲的小姑娘,偷偷轉走了媽媽的存款,三天就買了一萬多塊錢的盲盒。 不少人評論說:現在小孩子的自制力真差。 其實不光是小孩子,對盲盒上癮的成年人比比皆是。
  • 盲盒?不就是一盒子「爽」麼
    手辦、鞋、遊戲是95後的愛好中最燒錢的三個。看似毫無關聯的三種商品,吸金的邏輯卻並不相互獨立。手辦和鞋,都有「設計、潮流」這兩個元素;手辦和遊戲,都有「故事和IP」這兩個元素;而手辦、鞋和遊戲的背後都有「亞文化圈層」這一個共同的屬性。也就是說,不管商品是什麼,設計、IP、圈子,在這屆年輕人的購買決策中,舉足輕重。
  • 炒盲盒先燒錢後賺錢?最後能掀起多大的風浪走著瞧
    網上有個段子:70後炒股希望80後接盤,結果80後去炒房了;80後炒房希望90後接盤,結果90後去炒幣了;90後炒幣希望00後接盤,結果00後去炒鞋了;00後炒鞋希望10後接盤,還沒等10長大,他們就扔了鞋去炒「盲盒」了!
  • 新時報記者帶你打開「盲盒」這個吸金神獸
    這副讓局外人迷惑的「魔幻」場景,每天在泡泡瑪特等盲盒實體店上演。這一幕背後,是盲盒經濟和潮玩市場的風起雲湧。有盲盒玩家一年狂砸70多萬元,盲盒市場年增速一度高達609%,近年潮玩市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也達34.6%。盲盒到底有何魔力?背後有何商業邏輯?潮玩市場的走向如何?
  • 小小盲盒成就千億市值,背後包含哪些產品思維?
    一個完整的上下遊產業鏈,一個規模還處於上漲的市場,預示著盲盒是個可做的生意。 據@天貓去年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手辦力壓潮鞋、電競、攝影、Cosplay,成為95後最燒錢的興趣愛好,而其中,盲盒手辦的收藏更是增長最快的細分領域,天貓上一年有近20萬玩家在盲盒上花費超2萬元。
  • 單價幾十塊的盲盒怎麼被炒...
    健康消費不僅在升級,也日趨細化,每一個群體的健康需求都有可能成為新的市場,或許,更年期男性的健康需求也可以考慮考慮?單價幾十塊的東西被炒到上千塊,盲盒公司咋做到的?今年的兒童節,潮玩品牌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小小的塑料玩偶幫助這家以「盲盒」為主要產品的公司利潤在兩年內增長280倍。
  • 盲盒「熄火」:玩家後悔入坑 自稱「被割韭菜了」
    而2020年年初,猝不及防的疫情過後,潮玩圈子內悄然發生著變化。 受到疫情影響,線下體驗陷入停擺,讓潮玩在消費者心中的存在感降低,影響了熱度和銷量;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盲盒玩家清醒,宣布「退坑」,聲稱這是消費主義的「陷阱」,自己成了別人眼中的韭菜。 盲盒正在「熄火」。
  • 手辦王者在此—小馬寶莉的「腦殘粉」有多拼?貸款燒錢收藏,為愛發電
    的確啊,提到燒錢的收藏愛好,首先都會想到買鞋買手辦。特別是瘋狂收藏手辦的例子,比比皆是,尤其是跟熊孩子放在一塊更顯珍貴.以及這兩年不知怎麼的突然特別流行的買盲盒,拆盲盒。2018年,BTS展會的盛況👇「我有抑鬱症,所以他明白時不時地買點東西會讓我高興起來。我太愛小馬寶莉了」Beatrice計劃,未來她和狄傑一起買的新房子必須夠大,才能容納她越來越多的小馬寶莉周邊。
  • 單價幾十塊的盲盒怎麼被炒到上千元的?韓國大火的角色經濟是個啥...
    國 際No-Number-01韓國年產業市場達700多億人民幣的角色經濟究竟是個啥?健康消費不僅在升級,也日趨細化,每一個群體的健康需求都有可能成為新的市場,或許,更年期男性的健康需求也可以考慮考慮?No-Number-05單價幾十塊的東西被炒到上千塊,盲盒公司咋做到的?
  • 30歲的我買盲盒花20萬:誰說盲盒就是割韭菜?
    我從2016年開始接觸盲盒,最開始是個非常偶然的機會,我和太太在上海的一個商場裡,看到有很多人在抽Sonny Angel的盲盒。那時候還不懂,只是覺得好玩,也跟著抽了幾個。當時只是覺得有意思。回到北京之後,就想深入接觸一下。當時因為是泡泡瑪特在賣Sonny Angel的盲盒,我去買的時候又接觸到了Molly,又買了很多其他系列的盲盒。
  • 盲盒為什麼會讓年輕人上癮?
    但是很快,他發現消費者會覺得U盤是多餘的,當消費者把產品定位為有著各種造型的U盤而非玩具娃娃時,就會想到自己已經有一個U盤,不會有購買的衝動。盲盒的吸引力,正在於它的「無用性」,消費者不為功能,只為喜愛買單,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純粹的精神層面的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