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的我買盲盒花20萬:誰說盲盒就是割韭菜?

2020-12-25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沸點Point,作者丨zedgez,編輯丨楊真心

我叫zedgez,今年30歲,是個碼農。我從2016年開始接觸盲盒,最開始是個非常偶然的機會,我和太太在上海的一個商場裡,看到有很多人在抽Sonny Angel的盲盒。那時候還不懂,只是覺得好玩,也跟著抽了幾個。

當時只是覺得有意思。回到北京之後,就想深入接觸一下。當時因為是泡泡瑪特在賣Sonny Angel的盲盒,我去買的時候又接觸到了Molly,又買了很多其他系列的盲盒。

對於我來說,開始的時候盲盒就是《阿甘正傳》裡的巧克力,你會期待下一個打開的盒子裡是什麼。心儀的款式會高興,不喜歡的會失落。我會覺得,我工作壓力那麼大,這個過程對我來說就是解壓的。

我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和太太下班後沒什麼事兒,就會去抽一兩個盲盒。盲盒也讓我認識了不少同好的朋友,大家一起交流。其他人或許是不理解的,我媽媽和丈母娘,不能理解我們這麼大人了還買玩具。但是錢是我們賺的,買玩具也不意味著我們吃不上飯了。他們也就不太管。

在之後,我們就慢慢地開始接觸更大尺寸的娃娃、潮流玩具,甚至開始追求一些限定款。那時候才算真正開始進入潮玩的圈子,開始去各大玩具展會,去網上搶銷量版。這個從盲盒入坑,到「瘋狂追逐」的過程,也就花了兩個多月時間。

圖片來自ZZ小紅書

2017年開始,大陸陸續有了自己的潮玩展會,我幾乎沒有落下(除了今年兒子出生)。到現在三年多時間,我收藏的盲盒公仔數量已經數不過來了,前前後後有買也有賣,我只知道目前花出去的錢超過20萬(已經賣掉回本的不算在內)。我有一天看了一下我和太太的閒魚,賣出去收益加起來也有30萬了。

去年在一個潮流玩具展上,我三天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排隊去買限量款。其實一個展覽下來,包括給人代購或者把買到的限量款賣掉,我反而還賺了8千塊。

我的這個淨投入應該不算高的。現在加上兒子出生了,我就沒有那麼多精力去買了。每個月的投入大概只有兩千左右了。在我的經濟範圍內,有喜歡的就去買。

這一兩年,盲盒我就很少買了。遇到特別喜歡的,現在盲盒的二手交易產業鏈已經非常發達,可以直接買到。我現在更多精力給那些限量款的大娃(潮玩),但是泡泡瑪特的Molly系列我在進行收藏,大部分資金也投入到Molly身上。

盲盒最大的意義,更像是一塊進入潮玩圈子的敲門磚。沒接觸過的人,會覺得無法理解,為什麼要花好幾千買一個玩具。但是最開始花幾十塊買一個盲盒,就會覺得門檻很低,或許說常規款的盲盒收藏性差一些。盲盒買多了我就發現,限量的娃娃,可能幾百塊,一千多,但是都很有收藏價值。然後就慢慢接觸更多這個圈子。

我身邊的大部分人,都是從盲盒入手,慢慢玩的時間長了,逐漸找到自己的收藏方向,然後在這個方向上不斷積累收藏。

對我來說,玩玩具是一個讓人非常享受的過程。我太太玩,我也在玩。我們倆在這上面也非常多的共同語言。

圖片來自ZZ小紅書

我看到很多文章說盲盒就是割韭菜,我會覺得寫這個文章的人可能從來都沒買過盲盒,也沒有跟我們喜歡盲盒的人了解過。按他們的邏輯,女生買包是不是割韭菜?男生打遊戲買王者榮耀的皮膚是不是割韭菜?盲盒為什麼就是割韭菜了呢?它是個玩具,本身的存在就有價值。更何況,買盲盒的人真的收穫到了快樂。

它有這個受眾,可能還是小部分人群,就說明它本身就有價值。或者這種價值不是使用價值,更多是情緒價值,但這不能等於他們文章裡說的「割韭菜」。

而且,真正好的IP的盲盒,背後都有一個非常厲害的設計師。不管藝術家是親自參與建模還是只設計了原稿,總是有他的心血在其中。這個道理跟梵谷畫了一幅一般人看不懂的畫,但有人爭先恐後收藏不是一個道理嗎?他們本質都是藝術,都是部分人的收藏品。

比如我喜歡Molly,就是因為它的設計師Kenny是我接觸到的設計師裡最勤奮,我最喜歡的。他其實已經算功成名就了,但依然在不停地創新,做出新的產品。Molly也因此投射了我的很多感情。

以前我收藏的一些款式,今年的價格漲了十倍不止。潮玩愛好者的市場很大了,我喜歡潮玩怎麼是沒有價值的呢?玩具本身它也有玩的屬性在裡面,對於喜歡收藏的人來說,門檻比較低。再打個比方,樂高也是玩具。它也是產品線幾年一次更新,某一個產品不再發售之後就停止生產,接著升值。樂高現在全球幾千家店,為什麼沒有文章去寫買樂高也是割韭菜呢?同樣的錢,有人去炒股有人買茅臺,為什麼我不能買潮玩呢?

我作為一個愛好者,覺得這些人的說法是不公平的。從他們的視角看,有些生產盲盒的公司賺到錢了,邏輯上就是有人付出了錢。但據我身邊觀察,喜歡潮玩的都是經濟能力充足的成年人了,大家花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我不認為有什麼過錯。

我覺得它既然存在,而且有這麼多受眾,這個就是有市場的。現在的收藏方向可能就是從傳統的收藏,就是像名畫、古董這種,逐漸地走向年輕人喜歡的東西。以現在年輕人的消費實力,你不可能讓我們每天只有柴米油鹽對吧?這個東西它既然存在,就有它的價值。

往更大一步說,日本有它的HelloKitty,美國有迪士尼,中國的年輕人為什麼不能有他們自己的精神寄託的形象?

圖片來自ZZ小紅書

我在開始收藏Molly之後就陸續在小紅書發布一些關於Molly收藏的筆記。陸續有了幾千個粉絲關注我。我去年開始去發布筆記,也是因為我這幾年的積累,我的收藏量、知識儲備足夠我去跟別人分享了。很多粉絲也來跟我互動,某一個款式如何,二手市場大概什麼價格,怎麼鑑別真假,我基本都可以解答了。

之前也看到有人說,這是個有錢人的遊戲。我不知道怎麼定義有錢,但是玩具本來就是一個馬斯洛上層需要的東西,主流的玩家還是以北上廣一線城市的成年人玩得多。大家有工作沒孩子,業餘就會照這樣一個方式消遣。有錢就買貴的,沒錢就沒便宜的。身邊也的確有很「大佬」的人,包括一些明星,一整個房間裡都是收藏的積木熊。我甚至聽說過,有一個廣東的朋友,專門用一套房子來收藏潮玩。

但這些都是少數,主要還是取決於自己的經濟能力。我也有一些我很想要的款,但是可能我的經濟實力達不到,或者我覺得太貴了,我也捨不得買。但是這種情況下要放平心態嘛,對不對?盲目消費的人也有,但總歸是少數。

相關焦點

  • 被誤解的盲盒!16億暴利背後,它從來不是割韭菜神器
    一對北京的夫婦,自從入了盲盒圈,幾個月就花了20萬;一個日本男子,家裡的盲盒擺滿了整面牆,平均下來每個月都要花費40萬;這樣的報導越多,看客就越發不能理解。他們進而得出一個結論——盲盒是割韭菜利器。買盲盒就是在交智商稅。這一心理並不屬於個別現象。微博上關於盲盒是不是割韭菜的話題討論,有一千萬的閱讀量。
  • 盲盒「熄火」:玩家後悔入坑 自稱「被割韭菜了」
    「60歲的玩具迷,買盲盒花了70萬」、「夫妻二人4個月花20萬買盲盒」等新聞層出不窮,將盲盒生意推向高潮。 數據顯示,2019年「雙十一」當天,在天貓賣出了超過200萬個盲盒,銷售額為8212萬元,而上一年有近20萬在盲盒上花費超過2萬元的「硬核玩家」。
  • 把臨期口紅塞進盲盒、做「改娃師」年入百萬,年輕人的錢有多好賺?
    本期顯微故事講述的是一群買盲盒和賣盲盒的人,他們之中:  有的人一年花了20萬買盲盒、為了抽中隱藏款不惜10點守在商場「擦玻璃」、「端盒」;  有的人是見證了「炒盒組」和「改娃師」等盲盒衍生職業的暴富;  還有的人把盲盒作為了「割韭菜」的形式,通過在盲盒內放三無產品、回收手機以達到清庫存的目的。
  • 【瘋狂的盲盒·文具篇】買筆拆盲盒,昆明學生最近也流行拆拆拆
    其中一家叫博古文具的文具店,店裡晨光文具貨架上擺滿了柯南、海賊王等各式各樣盲盒,有筆、膠帶等,其中筆佔據了半壁江山,一個盲盒價格在5元左右。而在另一家幾米文具店,同樣也有盲盒筆售賣,工作人員介紹,店裡中學生買的比較多,也有大人買給孩子。「盲盒筆最近比較流行,我們家賣得最好的一款是「與子成說」系列。新產品肯定比較有吸引力,盲盒其實就是滿足大家的一個好奇心,很多學生買的過程很快樂。」
  • 瘋狂的盲盒火了,有人豪擲幾十萬買它,背後到底有何「魔力」?
    早在2019年的時候,天貓發布的《95 後玩家剁手力榜單》中,以盲盒為代表的潮流玩具就已經是千億級的市場了,去年在盲盒領域消費超過2萬元的人,已經達到了20萬人,並且不少年輕人還直言,盲盒,真的令人非常期待,有網友表示,自己本身比較牴觸「盲盒」,但一旦入手,就會「上癮」,想著湊齊玩偶,就會一直買下去。
  • 沒想到,盲盒也成了頂流
    私拆盲盒,出發點不難猜測,就是為了找到其中熱賣的「隱藏款」。在二手交易平臺上,盲盒已經超出了潮玩範疇,成為可以「炒」出超正常價格的緊俏貨。一個原價幾十元的限量版盲盒,溢價到上千元,也不罕見。因為無數年輕人耽於盲盒,他們的熱愛與沉溺,也形成了一股風潮,盲盒從潮玩領域逐漸出圈,蔓延到整個大眾消費領域,毫不誇張的說,現在已經是一個「萬物皆可盲盒」的年代了。
  • 欲罷不能買盲盒,年輕人真的在盲目消費嗎?
    原標題: 視頻|欲罷不能買盲盒,年輕人真的在盲目消費嗎?  幾乎是一夜之間,「盲盒」成了年輕人之間交流的高頻詞,你玩盲盒嗎?有沒有抽中隱藏款?不玩的人可能一頭霧水,覺得這是非常小眾的圈子,但某二手交易平臺今年年中發布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有30萬盲盒玩家通過其平臺進行交易,而且交易額達千萬級,盲盒月發布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20%。
  • 生鮮盲盒撓了誰心底的痒痒?
    而「購物群」裡的另一位小區鄰居,對此則表示欣慰,「至少比超市買便宜,下回再買點兒,萬一能抽中大獎呢!」生鮮盲盒、中獎、實惠?看到這些詞是不是有些懵?一、生鮮盲盒賭運氣最近懂懂筆記發現,包括幾位朋友以及自家社區的生鮮團購群裡,突然出現了一個生鮮版盲盒的新鮮事物。
  • 貴陽青年的多巴胺來源,原來是拆盲盒!
    根據天貓發布的《95 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單是天貓平臺上,就有近 20 萬消費者每年花費兩萬餘元收集盲盒,其中 95 後玩家佔了大多數;據泡泡瑪特官方數據顯示,18-24 歲的女性是盲盒消費的主力軍,可見盲盒的消費者多是年輕人
  • 3年花10萬買盲盒 是什麼讓年輕人上癮?
    盲盒的快感同樣如此,在拆封前誰也不能確定盒子裡藏的是哪一款,答案只有在打開的那一刻才揭曉。  「盲盒的不確定性會給消費者產生持續的期待,正是這種上癮的玩法造就了泡泡瑪特的致富密碼。」潮玩從業人員晨瀚認為。
  • 怒花20w買盲盒的玩家:這就是我們有錢人樸實無華且枯燥的快樂
    不瞞大家,我小學能一天買個10包。那個時候下課的走廊,就像特工對接暗號的地方。以小群體圍聚,摸出一把卡牌互相掃視的場景像極了你現在想要瘋狂購入新版盲盒的樣子。除了國內這些大家熟知的Molly、獨角獸、L.O.L、sonyangle、畢奇、littleamber、吾皇萬睡、actoys貓鈴鐺、lego迷你人仔、sml盲盒等等,還有一些Art Toys盲盒幾乎可以說是通用貨幣一樣的存在。
  • 深度調查丨盲盒:昂貴的「小愛好」
    文、圖、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程依倫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一個盲盒的成本價可能不到10塊,但還是願意花超過5倍的價格去購買,這無非和小時候愛玩刮刮樂,長大後愛抽福利彩票一樣,只為抽中那一刻的喜悅。人天生就有賭性在,有人就是比較喜歡這種刺激的感覺。
  • 當年輕人去盲盒店的時候,他們在想什麼
    在網際網路教育公司工作的23歲女生段圍棋,疫情期間也會去逛逛盲盒店,不過出於防疫心理,她會選擇抽店門口的「盲盒機」。這種機器原理和自動販賣機一樣,掃碼付款,盲盒會掉落到出貨口。「我覺得,線上抽取不能讓我體會快樂。收快遞是很快樂,但是實體店直接拎盒出來的感覺不是更爽嗎?而且可以立刻拆,不用等。」
  • 盲盒當道,韭菜橫行
    我好羨慕啊,花30塊錢就有可能開車價值幾千上萬的東西,而且看大V們的中獎比例,好像比買彩票中獎容易多了。搏一搏,30變3000,簡直賺翻了。真的是這樣的嗎?對不起,我凡爾賽了。不管是sooya,還是雪怪,甚至是一千多塊的胡桃夾子,我都買不起。這個價格,真的有人買嗎?我不知道。但是真的有人靠倒賣盲盒賺了錢的,閒魚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一30歲的上海男子通過轉賣盲盒賺了10萬。
  • 鳳凰網文創《文化風向標》發布盲盒報告:盲盒出路在何方?
    有報導稱,一位宅男家裡的盲盒公仔能擺滿一整面牆,平均每個月在盲盒上的花費要40多萬;一對夫婦4個月花了20萬在盲盒上;一位60歲的玩家,一年花了70多萬元購買盲盒;還有運氣爆表的人,通過轉手盲盒一年賺了10萬……  「萌既正義?」「抽中限量款!」
  • 文具盲盒火爆,別讓小學生迷失在文具盲盒裡
    在杭州國大城市廣場的九木雜物社,記者搜遍了整家店,看到2個大概2米高的貨架,鋪滿了各種品類的文具盲盒,有中性筆盲盒、手帳彩繪筆盲盒、印章盲盒、橡皮盲盒、鉛筆盲盒、膠帶盲盒,還有集合了各色文具的盲袋,應了那句「萬物皆可盲盒」。
  • 鶴城學生熱捧「盲盒」,家長卻吐槽:就是賭博
    ↑↑↑這些具有賭博色彩的盲盒我們班同學都有這種火影中性筆,而且還有書籤。我就差一張漩渦慕留人的卡片就能集成一套書籤了,我希望能抽出來一個漩渦慕留人的卡片,我下次不買了。」今年五年級的浩浩買火影忍者系列的「文具盲盒」已經20多次了,他的文具盒裡攢了 20 多支火影系列的中性筆,一次媽媽檢查書包時發現了這些花裡胡哨的中性筆,便詢問他這些筆是從哪裡來的,才知道孩子是拿自己的壓歲錢買的「文具盲盒」,而且已經花了一百多元錢。這樣的中性筆最多值兩元錢,加上卡通包裝還有一個書籤也不值五元錢。
  • 國潮盲盒來襲,如何捂住自己的錢包?
    最近一年,僅泡泡瑪特會員中,就有超過20萬人在盲盒上消費超過2萬元。2020年12月,被稱為「盲盒第一股」的泡泡瑪特在港交所上市,市值一度超過1100億港元。2017年至2019年,泡泡瑪特淨利潤從156萬元上漲到4.51億元,2020年上半年毛利率更是高達65.2%。人們再也無法小覷盲盒的吸金能力。
  • 花百萬元買「娃」,盲盒時代的潮玩生意
    不少買家還將盲盒變成了一種收藏投資,為了抽到隱藏款或買到絕版系列,一些盲盒玩家不僅要不停購買,還有為此進行二手交易的人,B站、豆瓣等平臺上搜索「盲盒」,你會發現許多花幾千元購入盲盒的人,有些人為了收集盲盒甚至花了上百萬元。盲盒經濟持續火熱,在潮玩IP的盲盒時代,如何打造一款潮玩IP,並將其品牌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化?
  • 花了3000000買裝備,我還是被團隊淘汰了…
    為了遊戲氪金300萬的資深玩家,每年擲金2萬買盲盒的硬核玩家,入坑一禮拜花了2000的娃娃愛好者,幾個月投入2-3萬的lo裙仙女.「不喝奶茶可以,入盲盒坑一年多,平均一年大概花2萬元左右在盲盒上。「入坑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就是逛商場的時候發現了泡泡瑪特的店,被柜子上那些玩具可愛的外表所吸引。可愛的東西,誰又會嫌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