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一時想不開,也可能突然想開了。
在夏目漱石的小說《心》中,聽聞好友與自己愛慕的女孩結為伴侶後,自殺而死的K留下遺書寫到:本該早日死,為何活至今。
沒有一片葉子的去向是毫無目的的。
也沒有什麼事情的發生是突然來臨的,每一個想自殺的人,也一定曾經歷過無數次的思想博弈。
畢竟,所有的離開都是蓄謀已久。
看完《地久天長》,從影院裡走出時,天已經黑了,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
三個小時的影片,旁邊的女生哭了四次。(發現每次一個人看電影,旁邊都是坐著兩個女生==)
回到家,推開門,關上燈,看著空蕩的房間,回憶著電影裡的情節,有時總會突然想到死。
小時候曾有過無數次自殺的念頭,不知道是抑鬱還是心裡問題,看似對所有人都沒心沒肺,卻一直在默默地獨自承受。
那時的我時常會懷疑人生,望著窗外的天空發呆。
仿佛每個人的一生從開始的那一刻,都被安排好了。吃飯,上學,工作,結婚,然後看著孩子繼續重複著自己的生活。
再加上經歷了很多有些人這輩子都不會經歷的事情。
所以,想不開。
但每念到自己的死,會牽連很多人。最後又堅持下來了。
親人是首要的。
就像電影裡耀軍說的那句:「我和麗雲,現在都是為了對方而活著。」
所以,從那時起我開始明白存在的意義。
我並不是為自己而活著。
於是,該吃吃,該喝喝,繼續沒心沒肺的苟延殘喘。
但後來,麗雲選擇自殺。並不是想不開。
相反,我覺得她是想開了。
被強行打掉的二胎,溺水而死的獨子,離家出走的養子,無人知曉的他鄉,再加上耀軍的出軌,已經沒有什麼是她活下去的意義了。
麗雲說:「時間在她的身上已經停止了。」
所以,她是想開了。
其實,想開,想不開,都是人們給自殺尋找的藉口。
太宰治在《晚年》中寫到:「我本想這個冬日就死去的,可最近從別人那拿到一套和服,算是壓歲錢吧,麻質,鼠灰色細條紋花色,是適合夏天穿的和服,所以我還是先活到夏天吧。」
沒有人會突然想死,只是我們都是感情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