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手記:
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養成了這樣的習慣,看一場劇,再買一件衍生品,用這件小小的物品來「記錄」當時看劇的時光。不知不覺中,家裡收藏的衍生品裝了滿滿一大盒子,它們成了我追劇時光裡最寶貝的東西,也為我選擇職業種下了一顆顆種子。
拉動消費,「地攤經濟」成高頻詞,多家劇場和院團走出原有 「圈子」,將衍生品帶進市集趕了把潮流:
7月22日上海夏季音樂節(MISA)期間,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卸下了團長身份,化身志願者體驗「擺攤」,熱情地向往來的遊客們推薦自家的文創產品。不到10分鐘,就賣出了「莫扎特」T恤、上海交響樂團搪瓷杯等多件產品。
9月4日至6日,北京保利劇院首度以「攤主」形式現身798 YOUNG DAYS 潮流藝術市集,並首發品牌貼紙與膠條,無論是立足品牌logo衍生出的虛擬形象「寶鯉兄弟」,還是極具保利特色的觀劇標語,都讓到訪市集的市民讚不絕口。
上海交響樂團文創攤位(上)
北京保利劇院798攤位(下)
這些原本多在演出期間劇場空間展示和售賣的產品走進尋常巷陌,讓更多人感受到演藝項目衍生品的魅力。
1.
常賣斷貨,衍生開發備受青睞
熱門演出增多帶火周邊文創衍生品的發展,衍生品可以說是演藝項目的延展,它的功能不僅僅是簡單商品的使用功能,更重要的是滿足觀眾在消費、使用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精神享受,並保留一份觀劇體驗後的美好記憶。
截至目前,國家大劇院、梅蘭芳大劇院、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等劇場均已開拓旗下的文創衍生品銷售業務,涉及品類既涵蓋雨傘、飄帶、絲巾、包、水杯等日常用品,也有眼影、面膜等化妝品,以及榨汁機、香薰等家居用品。
國家大劇院紀念品店(上)
天橋藝術中心文創商店(下)
北京九維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演出機構圍繞《搖滾莫扎特》《巴黎聖母院》等熱門經典演出作品開發的周邊文創經常處於斷貨狀態,深受劇迷喜歡。林兆華戲劇工作室曾推出話劇《三姐妹·等待戈多》的筆記本和配套膠帶,二者打包賣出了數千冊。王珮瑜、史依弘等深受年輕觀眾喜愛的京劇名角也重視品牌文創產品的開發,王珮瑜推出的「瑜茶」包括時尚日曆和其著作《臺上見》的「觀戲」套裝,史依弘則打造了圍巾、首飾、環保布袋、新年檯曆等各種和戲曲元素有關的文創衍生品,大受歡迎。
隨著演出+網際網路融合升級,劇目衍生品 「觸網」日漸火爆,多家演藝公司、演出項目、甚至樂隊開起了網店或直播帶貨,當上了「賣家」。8月31日,「五條人士多店」的網店正式營業,售賣五條人樂隊的周邊,半個月銷量破萬;九維文化開設的「天貓九維票務專營店」讓周邊文創產品越來越出圈;全國首部於線上首演的中國歌劇舞劇院原創音樂劇《一愛千年》,在首演當天連同衍生品一起上線,觀演的同時可直接點擊購物車購買相關衍生品。中國歌劇舞劇院對外聯絡宣傳企劃部主任王朝卉介紹:「相比於現場銷售,線上銷售免去了攤位費、保安費、運輸至現場的運費,以及工作人員的安排。劇場觀演的人數有限,1500座的大劇場演出,現場能夠賣出200份衍生品就不得了了,但《一愛千年》線上衍生品的銷售僅一個多小時就賣出六百多份,不論是銷售成本上,還是銷售業績上都很有優勢。」
2.
懂戲劇懂消費,產品設計需花心思
衍生品的設計和開發有別於普通產品,不僅需要有使用價值,還要讓消費者通過衍生品對劇目產生好奇心和好感度,通過衍生品的文化延展性、創意性、趣味性和高品質,提升受眾互動體驗感與參與度,讓觀眾管中窺豹深感劇目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產生文化認同感,以渴望走進劇目。
以九維文化為例,九維在運營音樂劇《搖滾莫扎特》時設計了精美的場刊、明信片、演員CD等,同時考慮到觀眾的年齡、性格特點,以及滿足觀眾「將記憶帶回家」的需求,創新設計了八音盒、口紅、紙雕燈、日曆、T恤、冰箱貼等符合劇目氣質特徵的文創產品,一經推出便大受歡迎。在運營音樂劇《巴黎聖母院》時研發了30款衍生品,幾乎可以堪稱「行業之最多」,既有滿足大眾萌萌噠的「小確幸」,又有可以被文人雅士作為手辦送禮的高大上限量版輕奢品,獲得高口碑和高傳播性。九維推出的多款衍生品成為線下觀眾爭相搶購的產品,衍生品也儼然成為其重要的收入來源。
音樂劇《搖滾莫扎特》衍生品
九維文化總裁喬靜介紹:「衍生品部目前隸屬於宣發部,在劇目營銷方案策劃之初,團隊就結合劇目營銷方案同步推進衍生品的設計方案,深入挖掘劇目的核心價值觀,結合時代審美和當下的社會熱點,研究不同年齡層觀眾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及購買需求,將文化軟需和生活剛需相結合,配合劇目的營銷節奏,以優質文創產品增強劇目文化的認同,來制定衍生品方案。」
好的文創產品負責人需要懂戲、懂大眾消費心理、高審美、懂營銷。喬靜說,「九維的衍生品部目前有產品經理、設計師和客服等職位,由設計師來提供設計方案,這樣劇目的所有設計氣質和基調才會統一。」九維正在招聘衍生品主管,計劃成立「九維美學館」,專門負責拓展線上運營的規模。
3.
挖掘文化價值,「破圈」尚有空間
優質的衍生品是進一步挖掘作品文化價值的內在涵義後設計推出的,好的產品能將影響力輻射到作品之外,它不僅僅是品牌推廣的方式之一,更能夠成為打造IP和企業創收的重要渠道。線下觀眾對劇目有著天然的好感,對衍生品也懷有較高的期待,一旦衍生品達到甚至超過觀眾的預期,則容易成為爭相搶購的對象。
據了解,目前九維的衍生品銷售已經佔總收入的10%至15%,根據劇目和產品有所不同。雖然看似佔比不高,但是九維的項目都是「重裝備,大陣容,高成本,低單價」的,從絕對值上來講已經相當可觀。「這離我們的要求還遠遠不夠,九維目前正在進一步擴充文創產品團隊,獨立打造產品線,我相信,未來文創產品的創收,應該不會比票房差多少,而且爆款的產品很有可能會遠遠超過票房的收入。」喬靜表示,「在劇場場景中服務消費者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產品是獨立的審美體,我們更希望產品能夠破圈,成為觀眾日常審美的一部分。」
劇目的熱度以及產品宣傳上的配合,讓越來越多的觀眾感到搶購、代購衍生品成為觀劇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這是走進劇場非常重要的儀式感,也是參與大眾話題的重要渠道,這是劇院生活的一部分。給《德齡與慈禧》《搖滾莫扎特》《大力水手》等多個熱門演出研發設計衍生品的玩鬧製造公司商務經理羅卜表示:「雖然演出文創是個衍生行業,但演出市場的繁榮一定會把周邊產品帶動起來。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進劇場,他們具有文化消費力,願意為喜歡的劇目和演員去消費,這是整個市場的改變,也給文創設計提供了更多的創意和發展空間」。
作者/排版:向雯
校對:牛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