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牢裡的犯人怎麼辦?大部分繼續坐牢,有一種人直接釋放

2020-12-24 文史書院

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宣統皇帝溥儀頒布退位詔書,享國268年的大清王朝壽終正寢,歷史的車輪滾滾駛入民國時代。

改朝換代之後,萬象更新,為了慶祝新時代的來臨,歷朝歷代統治者在開國之初,都會頒布一道普天同慶的詔令,那就是大赦天下,將大部分犯人赦免。那麼,清朝滅亡,民國建立後,又是怎樣對待前清犯人的?

有人認為,民國自然也會像歷朝歷代那樣,赦免前朝犯人,畢竟朝代變了,領導班子也變了,現任領導班子沒必要處理前任領導班子的遺留問題。

但事實上,從前清到民國的巨變,對監獄系統裡的工作人員而言,不過換了一套工作制服,換了一套監獄管理條例,其他事項不會有太大的改變。民國全盤接手了前清的統治權,自然也全盤接手了前清的犯人。

民國不可能像歷朝歷代那樣赦免犯人,畢竟時代進步了,民國時期人們的法律意識遠強於古人,如果大規模赦免囚犯,難免引發社會爭議,甚至可能造成社會動亂。將一些十惡不赦之人釋放,也不利於社會治安。

所以,從前清滅亡到民國建立,大部分犯人繼續坐牢。為何說大部分呢?因為確實有少部分犯人,清朝滅亡後便被立刻釋放。

這類「犯人」主要是政治犯。何謂前清的政治犯?通俗地說,就是在前清參加革命起義的人,也即革命黨。這些人對清政府而言,是十惡不赦的反賊;但對民國政府而言,無疑是肇造民國的功臣。

他們非但無罪,恰恰相反,是有理想、有節操、有勇氣的「三有英雄」,所以,民國甫一建立,他們就被直接釋放。

事實上,對於這類「政治犯」,早在清朝滅亡前夕,尤其是武昌起義爆發時,就已經開始重獲自由。比如汪精衛(當時他還是個嚮往革命的英豪),他因刺殺攝政王載灃入獄,便是在武昌起義爆發後獲釋。

除了政治犯,還有一些犯人也會被釋放,比如犯罪性質較輕的犯人。

這類犯人主要分為如下五類:

1、治安犯:小偷小摸的犯人。

2、經濟犯:詐騙犯、欠債不還者等。

3、道德犯:不敬父母、祖父母的犯人等(在清代,不敬父母是犯罪,嚴重者可判絞刑、流放)。

4、職務犯:普通的貪汙瀆職犯(主要是官吏)。

5、封建王朝特色犯人:如因言獲罪的言官,觸犯禁忌、僭越的官民。

這類犯人的社會危害性不大,有的甚至不具備危害性,特赦他們,一是慶祝民國成立,彰顯新政府的恩德,二是減輕監獄的負擔。

輕罪犯可以釋放,但有兩種重罪犯人,絕對不能釋放,該怎樣怎樣,一切按照法律而行。

一種是殺人犯。這類犯人社會危害性很大,而且,殺人償命,天經地義,如果將其釋放,正義難伸,民憤難平。

一種是強盜犯。這主要是指土匪、橫暴的搶劫犯等,這類犯人社會危害性也很大,而且還會影響民國政權的穩定。

針對犯人的處理,民國政府成立後,還做了兩項重要工作:

其一,重申冤假錯案。為了顯示新政府的公正,對於那類有爭議的案件,民國政府會發回重審,如果經重申,有關「犯人」確實存在冤情,自然會被無罪釋放。或者,雖然有罪,但罪狀比較輕,符合釋放原則,也會被釋放。當然,如果重審後,發現犯罪屬實,且屬於重罪,那就得繼續坐牢。

其二,頒布假釋制度。1913年,北洋政府參考西方管理牢獄的方法,正式頒布《監獄準則》。新準則下,前清犯人如果入獄期間表現良好,且獄期達到了一定年限,便可申請假釋。

值得一提的是,宣統退位後,袁世凱擔任民國大總統,其實頒布過一道類似古代大赦令的總統令:

凡民國元年3月10日以前「除真正人命及強盜外」,一切罪犯「無論輕罪重罪、已發覺未發覺、已結正未結正者,皆除免之」。

前面的內容,就是對這道總統令的分析。

總結:北洋政府釋放的前清犯人,基本是小摸小偷等輕罪犯,或革命黨、觸犯封建王朝忌諱(在民國政府看來)的無罪之人,那些犯罪性質惡劣的犯人,不可能因為改朝換代而逍遙法外。所以,人一定要遵紀守法,不要心存僥倖。

相關焦點

  • 600年前,中國發明一種比砍頭更羞辱人的刑罰,犯人想自殺都不行
    比如讓大家聞風喪膽的凌遲,老虎凳等都是懲罰人的好手段,當然接受這種懲罰的人一般是犯了大罪過。古代人是充滿智慧的,他們不僅在生活上面相當有自己的想法,就連刑法也創造出許多別致的手段。600年前,中國發明了一種比砍頭更羞辱人的刑法,要知道一旦受到這種刑法的懲罰,你想自殺都不行,痛苦不已。
  • 臺犯人行賄坐牢享特權 可炒股辦公還是「大爺」
    臺犯人行賄坐牢享特權 可炒股辦公還是「大爺」 2014-11-13 10:20:5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朱念     臺灣受刑人移監,法警在受刑人上車前搜身,確保身上沒有偷藏違禁品並上手銬、腳鐐。
  • 清朝已經滅亡108年,為什麼還有人在守住黃陵?
    當然我們大家都明白,皇家會建造皇陵,而皇帝就會埋葬在皇陵,那皇陵就需要一些人去守護。在一些古裝電視劇中都會演繹這樣的一幕,一些犯了事的人或者皇家子弟都會被發配去守皇陵。當然有些朝代他們是有守陵軍隊,不同的朝代守護陵墓的人也是不一樣的。有些守墓人是國家下命令守護的,然而有一些守墓人是世世代代都在為皇家守墓的人。他們守墓不是為了錢,而是家族的世襲。
  • 如果碰到「閹流刑」,其實犯人寧肯直接被處死
    放眼歷史,各朝各代都有其獨特之處,尤其是在刑罰上的使用,大有一副沒有最狠,只有更狠的勁頭。就拿唐朝來說,酷吏一度被武帝視為心腹,誰的招多,誰的手狠,誰就越得上意垂青。雖然武帝沒有一直這樣鎮壓下去,可卻也將其用高壓手段治理天下的招數傳給了下面的朝代。遠的不說,就清朝吧,上下兩百多年的時間,用過的嚴刑就不少。最為讓人瞠目的,估計當數今天要講的「閹流刑」了。
  • 清朝時期犯人常常被發配寧古塔,那麼寧古塔是什麼地方?
    寧古塔,中國清代統治東北邊疆的重鎮,滿族人的發源地,是清代寧古塔將軍的治所和駐地,同時也是清廷流放犯人的噩夢之地。 我們常看到清宮劇裡,皇帝說,發放寧古塔,永世不得入關。那寧古塔清代時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地方了?
  • 清朝滅亡一點不冤,看看康熙皇帝的一道聖旨,滅亡是遲早的事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現如今人們對於清朝基本都是非常了解的,只不過大家更為熟悉的是清宮劇,在這樣的電視劇中人們依然可以學習很多歷史知識。不過很多內容是沒有通過清宮劇展現出來的,大部分內容依然是記載在史書中。康熙畫像清朝時期出現了很多耳熟能詳的皇帝,比如說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等等,從乾隆帝之後,清朝就走了下坡路。
  • 清朝犯人被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有多悽慘?
    順治年間頒布的《大清律》有458條,篇目及門類完全照搬《大明律》,條例也沒有多大的出入,所以被認為只是將《大明律》換了名。流放寧古塔在講述清朝的影視劇或者小說中,如果皇帝發怒,動輒下令將犯人「發配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或者還有更嚴重的一句,「永世不得入關!」流放是古代僅次於死刑的重罪,雖說有的犯人被赦免死刑,但寧古塔可不是什麼好地方,何況還要淪為披甲人的奴僕。這意味著生不如死。寧古塔在哪顧名思義,有的同學可能以為寧古塔是一座塔。
  • 清朝滅亡以後,清軍殘部去哪了?時隔70年後才被人發現
    雖然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還是有些人心裡有氣。因為晚清時期的清廷真的太腐敗了,多數官員不作為。當然了,更離不開慈禧這個人。自從她上位之後,整個清朝皇宮就算是變天了,且不說她幹政48年,皇室的香火都不旺了。鹹豐帝嬪妃那麼多,卻只剩下了一個同治。在鹹豐帝上一輩,道光帝有19個孩子。
  • 清朝常把犯人發往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神秘的披甲人是什麼人
    相傳早期有滿族兄弟6人,來到此地拓荒開墾,各佔一方,將寧古塔瓜分殆盡。後來的傳說逐漸演變成和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六個兒子聯繫起來,此處就成了滿清的龍興之地,發祥之所。清人稱寧古塔 「南瞻長白,北繞龍江,允邊城之雄區,壯金湯之帝裡。」寧古塔氣候惡劣,大部分地區常年冰封,五穀不長。
  • 清朝滅亡後,那些漂亮的格格都嫁給了誰?有的後人還成了大明星
    那麼,在清朝滅亡後,美女格格娶了誰呢?根據史籍記載,大部分格格已無蹤跡,成為一群普通百姓。事實上,有些格格的後代,在今天也是大明星,只不過是過去的家世罷了。第一,清朝末年危機四伏清朝並非真正的短命王朝,它曾有過一段十分輝煌的歷史。
  • 清朝最後一位凌遲處死的犯人——康小八
    凌遲處死,是一種古代供罰。「凌遲」俗稱「千刀萬剮」,是我國封建社會死刑中最殘酷的刑罰之一。「凌遲」主要是針對犯了謀反、犯上作亂、「口語狂悖」等「大逆」、「逆倫」罪的人設置的。也就是說,「凌遲」主要是用來處死危及封建統治階級利益的政治犯的。「凌遲」的執行方式是將犯人零刀碎割,使其極盡痛苦而死,讓那些聲稱「腦袋掉了不過碗大個疤」的好漢,想速求一死而不得,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
  • 美軍犯人在日本監獄的菜單曝光:這哪是在坐牢,簡直就是在度假
    ,不過分的說,美國士兵在日本監獄裡的夥食,不僅沒有半點坐牢的樣子,甚至還有頓頓大餐的感覺。 具體菜單是這樣的:關押在這所監獄中的美國犯人早餐有水果、鬆餅、蒸玉米、還有富含美國當地特色的奶油燉牛肉、蛋包飯等;午飯則為牛排、水果、土豆甚至還有雞尾酒供美國軍人享用,還有餐後小甜點黃油曲奇餅乾;晚餐則有美國特色風味奶油蘑菇濃湯、酸奶燉牛肉等經典美食。
  • 清朝滅亡後,九位封疆大吏的結局如何?下場一個比一個慘
    清朝有很多封疆大吏,他們掌握權力,守護一邊,有些人掌管好幾個省,是實實在在的「土皇帝」。他們不在中央工作,但比中央的官員方便多了。清朝滅亡後,萬有請求者自然也不存在。那麼這些人都去了哪裡呢?清朝共有9名總督大臣,滿清滅亡後,他們都有了不同的歸宿。
  • 清朝晚期入侵我國的八個列強國大部分已衰敗滅亡這之中我國卻反超...
    他們看到當時的中國社會實情,決定一同攻打以求瓜分我國大部分的土地或者經濟資源。 那麼這些個國家中如今的狀況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首個被滅亡的國家就是當時的沙俄王朝,作為當時入侵我國的代表,沙俄帝國可謂了亞洲國家經濟強勢發達的代表,為何最終會走下滅亡的道路,這還要說他們與當時的日本爭奪勢力的戰爭,此戰中沙俄慘敗給了日本
  • 「人間地獄」寧古塔,清朝女犯人寧願自盡也不願前去,到底多可怕
    發往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引言:喜歡看古裝劇的朋友對"流放"這個詞絕對不陌生,雖始於秦漢時期,但直到清朝才開始流行起來,而且被規範化、細節化,雖然不是死刑,卻比死刑更加可怕,流放首先意味著長途跋涉,最低在半年以上,一路艱難坎坷,很多人都直接死在流放的路上,連目的地都沒有到。
  • 清朝滅亡前辦了三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對於清朝這個朝代,大家對它的觀感都是不一樣的,喜歡它的人認為清朝開疆拓土,把中華文明的實控版圖達到了最大。不喜歡的人認為清朝腐敗落後,成為中國百年國恥的開端。晚清領土不管怎麼樣,清朝已經滅亡一百多年了,是非功過留給大家評判。本期為大家介紹的是清朝在滅亡前辦的三件好事。
  • 清朝最殘酷的刑罰,比斬首更讓犯人羞愧,想自殺都沒機會
    法律的存在起到警示作用,能夠讓犯人受到懲罰,同時讓有犯罪傾向的人能看到犯罪的下場,到了清朝時期,各種刑罰已經很完善,甚至還出現「滿清十大酷刑」這種駭人聽聞的詞。 其實清朝所有刑罰中,最令人痛苦的當屬枷鎖刑罰,看過古裝電視劇就知道,歷史上那些犯人往往是需要帶著枷鎖的,就是架在犯人脖子上,雙手從下面串上來,這種刑罰很早就有,到明朝時發展到巔峰。
  • 清朝滅亡後,為了保命而改了漢姓的滿清貴族們如今都有哪些姓氏?
    在大清滅亡後,很多滿清貴族為了活命自保,只能將姓氏漢化了。一般是取姓氏的第一個字作為漢姓!佟佳氏——一部分佟佳氏屬於漢人,本來姓佟,因為滿人入關後,這個姓氏被列入漢八旗裡,因此佟被改成了佟佳氏。然而在清朝滅亡後,佟佳氏又改了回來。
  • 清朝滅亡後消失的滿清十大貴族姓氏,你都知道哪些?
    1644年清軍入關,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 大清入主中原後,曾有十大貴族姓氏,權利和地位都要高於其他姓氏的人。而在滿清滅亡後,曾經的十大姓氏幾乎都改為了漢姓,以下為滿清十大姓氏:
  • 清朝滅亡後,八旗子弟全都改了漢姓,你知道幾個?
    中國最後一個王朝清朝有八大貴族城堡,後來隨著大清的滅亡,這些姓氏因各種原因相繼改變了韓城,今天我們來調查一下。在介紹八個姓之前,先說皇帝的姓。1.諸家3354齊諸家在八大姓氏中人口比較少,但卻是最珍貴的姓氏之一,清朝滅亡後改姓很多。2.伯頓健錄先生——按鈕,郎滿族最古老的城堡之一,後來分化成兩個韓城,部分根據漢語的第一個音節變成了城堡,姓氏變成了「按鈕」。更多的人把姓改成「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