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父愛如山,諄諄教誨,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2021-01-07 晨曦橙阿橙

感謝有你,關注橙子,為你解決情感問題!

作者:晨曦橙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記得第一次看《傅雷家書》時,還是剛剛初中,對於這本書的記憶也僅僅是學校老師督促下來的課後作業。

那時,我對這本書的感悟不大,雖然喜歡著傅雷先生與兒子書信中的廣闊藍天,但是,也僅僅這樣想著而已了。

01.

直到長大,讓我對人生的解讀和生活的閱歷有了新的體悟,使我比曾經那個13歲的小姑娘,有了進步的地方,也更加感動於傅雷先生對傅聰的諄諄教導。

我才透過筆墨,看透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無盡思念,對異國他鄉孩子的擔憂,但又克制著這種情感,只為不去幹擾兒子的未來之路。

這就是一位父親對孩子深深的愛!

傅雷對自己兒子小時候的教育,是嚴格而嚴肅的,在傅聰幾歲時,父親的好友樓適夷前來看望,送給了傅聰一支金水筆,結果卻被傅雷沒收,讓傅聰狠狠哭泣了一場。

在傅雷看來,對孩子過多的物質滿足是無益的,所以他拒絕這樣滿足兒子,反而讓他學會處理磨難和痛苦,每天好幾個小時的彈琴,枯燥而無味,傅雷會親自指導,也會嚴格的旁觀。

這樣嚴格教育的背後,是傅雷對孩子的愛。

望子成龍,嚴格培養,這些無疑是中國父母都會執行的準則,正如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中,宋通過講述自己的故事,為後輩做了最好的指引,他寫到: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

前輩留給後輩最好的財富,是磨難和痛苦打磨後的真理,傅雷一生為學,一生赤子,他在給遠在海外的兒子寫信時也提到過: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

何不是呢?

對於傅聰,傅雷給予厚望,他在傅聰不斷的求學之路中,一直起著領路人的作用,他教育傅雷要真誠、謙遜、赤子、熱忱。這每一條懇切的呼喚,都是傅雷滿滿的父愛,都是傅雷本人踐行之後的結果。

所以,對於傅雷,我是敬佩的,這樣一位父親,永遠是兒女心中的表率,是他人眼中的豐碑。

02.

世間的父母雖然千姿萬態,但是真正愛孩子的父母,多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愛孩子勝於愛自己。

傅雷尚且在兒子久未來信時,袒露了自己的焦灼和擔憂,害怕孩子與自己生疏,也害怕因為地域的原因,自己鞭長莫及。

這樣焦灼的體驗,就像身為父母給孩子批改作業時,氣得七竅生煙,同樣讓人感嘆。

父母希望孩子將來比自己更出色,希望孩子的未來能夠不像自己那麼苦,不像自己要看著臉色行事,忍著非議成長,所以,他們會急,會憤,會悲,會喜,這是有了孩子後,擁有的權利。

我記得自己小時候,因為調皮不完成作業,被母親打,後來哭著完成了作業,卻發現一旁的母親,已經淚流滿面了。

這一生的記憶,或許都衝刷不掉那一刻的震驚,因為我那時才知道,母親動手打我時,她比我更疼!

這是身為兒女的體悟,也是母愛之下的合理產物,並且,我要一生記得這個畫面,不敢隨意辜負了上天的美意和母親的厚待。

所以,每當我看有的新聞裡,叛逆的孩子和父母大打出手,兵刃相見的場面,都會唏噓不已,父母與兒女之間的關係,不該是這種結局,也不該因為細小的矛盾,成為上一輩子的仇人,這一輩子的陌生人。

而每當看到那些不負責任又奇葩的父母,我同樣感覺義憤填膺,孩子是張白紙,怎樣塗抹他,不是父母的自由,而是需要深思熟慮後,完成的藝術品,所以,因為個別的人,害了一鍋湯的社會,真的讓人難過!

傅雷對於孩子的教育,真的是本教科書,是楷模和典範,是父母和子女都可以拜讀的作品。看了《傅雷家書》,我看到了身為父母的不易,和陪伴兒女長大過程中,父母的艱辛和焦灼、期盼和謹慎,如行走在薄冰的江面,父母害怕自己的一點舉動,而改變兒女的成長曲線和最後結果。

做父母不易,當兒女的學會寬容,而身為父母,也盡請包容兒女的無奈和不懂事。

生而為人,誰不是第一次呢?

對於磨難,沒有跨不過的坎兒,也沒有渡不了的河,除非是有一顆不願意改變的心,所以,孩子不必揪著父母的小問題斤斤計較,而父母,也不用守著自己的舒適圈,不願改變,雙方一起向前走一步,關係才能進一步呢!

—The End—

橙子聊話題:你如何看待傅雷與《傅雷家書》?

歡迎評論!

相關焦點

  • 《傅雷家書》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但真的想要這樣的父母嗎?
    在做這本書相關視頻的過程中,螺螄君確實感受得到傅雷的赤子之心,其為人有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風骨,更是讓人深為敬重。不過,《傅雷家書》之所以受歡迎,並不是因為傅雷個人的人格魅力,恐怕只是很多人想學習一個大師、一對優秀的父母如何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兒子的。但是,螺螄老師們也一直在思考,對普通父母而言,傅雷夫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真的合適嗎?而又有多少孩子,真的想要這樣的父母呢?
  • 讀書會 | 我為什麼向你推薦《傅雷家書》
    體會拳拳父母心,悠悠舐犢情書中傅雷夫妻對於自己的兒子的關心可謂是無微不至,每一位做了父母的人都會感同身受,而青年人讀了也不禁會回憶起自己的爹娘對於自己的關愛,很多片斷讀來不禁讓人潸然淚下,頗為感動。傅雷與妻子朱梅馥 相信,總有一個段落讀完之後,你會拿起電話打給自己的老爹老媽,因為人間的任何感情都不能超越父母對於孩子的愛。
  • 【青蓮劍歌】讀《傅雷家書》有感
    作者:楊偉(鹽城市射陽縣人民檢察院機關黨委副書記) 初讀《傅雷家書》,很是為傅雷與傅聰那種亦父子亦師生亦朋友般的感情所感動。家書的內容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傅雷作為一名父親,對遠在他鄉的兒子的勸慰和鼓勵;二是傅雷與兒子互相探討藝術真諦和自我修養;三是傅雷作為精神導師,對兒子進行為人處世、德行素養的指導。
  • 《傅雷家書》:這三點細節,讓我理解了言傳身教的意義
    詩聖杜甫在《春望》中,有名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我想,家書確實是抵得了萬金的,在《傅雷家書》中,我確實真正理解了這句話。 《傅雷家書》,簡而言之,就是傅雷先生寫給家裡人的信。
  • 三讀《傅雷家書》
    作為學者的傅雷,普通家長只能望其項背。最後看應用。以中國目前的教育狀態,總是脫不了應試教育的怪圈,包括讀了十年書的八年級孩子,考試練就了他們刀槍不入的護心神衣:考,是法寶;不考,誰鳥它!很顯然這本書很難設計題目,能出的題目很有限。這也是我一周之內再讀《傅雷家書》的原因。這一次所讀的版本是北京日報出版社的,淡雅的藍色很具有平和的力量,正如學者傅雷的一生。
  • 傅雷多次出軌,家暴兒子傅聰,為何還敢在《傅雷家書》中大談教育
    不知道大家在上學的時候,有沒有在課外書必讀榜單中看到過《傅雷家書》。這本書當時被選做了課外必讀書目,我讀了後並沒有覺著有多麼地好。但是誰成想,長大後我才知道,這個作者傅雷可真是不簡單。不僅是我國著名的大翻譯家,而且還有過很多神操作。
  • 《傅雷家書》背後的真實故事
    昨天世界聞名的 華裔鋼琴演奏家傅聰去世了,從而在華夏大地又颳起了一陣《傅雷家書》旋風。說起這本書,雖然在改革開放初期就小有影響,但是它真正在中國大陸大熱還是在2017年入選教育部編寫的全國初中語文課本以後了。現在連一些街頭販夫走卒之類的都會互相打聽哪個書店有賣《傅雷家書》,為啥?
  • 傅雷與傅聰 | 父愛的回聲,小樓一夜聽風雨
    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無愧於心——傅雷《傅雷家書》它曾經還有一個並不安定的名字叫:疾風迅雨樓——它是叱吒中國翻譯界的大師傅雷一家居住過的地方(1949無論你怎麼看待傅雷式的嚴厲,他的苦心孤旨,的確將傅聰愛玩的心引入一條通向藝術殿堂的輝煌之路。打是疼,罵是愛,嚴厲的父愛,在兒子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跡。但這不僅僅是嚴厲,因為孩子們哪裡知道每一條藝術之路,人生之路,都要穿過疾風迅雨的大海,人生多風雨,你要到達人生之海的彼岸,就不能朝三暮四,就要堅定自己的方向。孩子可以成為什麼,這是孩子的命運。
  • 傅雷45歲悟懂人生,給兒子寫2封懺悔信,學者:建議父母們都看看
    可憐過了四十五歲,父性才真正覺醒!不知你讀完什麼感覺,反正我非常驚訝。要知道傅雷作為一個有名的翻譯家,在文學、語言上的造詣極高,應當是位德高望重的父親才對,為何一來卻先寫下兩封懺悔信呢?我一度憑此認為《傅雷家書》徒有虛名,一個會虐待兒子,良心上自覺對妻兒過不去的人,能成為引導別人如何做好父母的典範嗎?
  • 《傅雷家書》我是真心讀不下去
    這兩天全網都是悼念文章,悼念傅聰先生,以及他的父母,特別是父親傅雷先生和他所處的時代。當然,還有那本名動中國的教育人文著作《傅雷家書》。 這個本書後面的故事,令人動容,唏噓不已。 傅聰年輕時辭別父母去波蘭學習鋼琴,獲得蕭邦比賽的榮譽,成為知名的年輕鋼琴家。然後從波蘭直接去了英國,從此再未和父母見面。
  • 《傅雷家書》:他揮一揮衣袖 帶走了整個時代的優雅
    1908年4月7日,傅雷出生在末代皇帝溥儀登基的年代。傅雷的名字也很特別,據說是因為傅雷出生時哭聲震天,家中老人將「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演化成了傅雷的原名,怒安。十五歲時,才易名為傅雷。傅雷的一生,似乎正應了自己的名字。雷厲風行,衝冠一怒為萬民。
  • 傅雷家書的寄信人和收信人都走了
    許多人認識傅雷傅聰這對父子,是因為《傅雷家書》。《傅雷家書》最早出版於1981年,近40年來一直暢銷不衰。這本書摘編了傅雷的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7000多字。白紙黑字間,傅雷以慈父和摯友的身份,和兒子促膝談心,家常話語間,包含了脈脈親情、道德理想、藝術感悟和生活瑣事。金庸說:「傅雷先生的家書,是一位中國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中國君子。」
  • 傅聰今天染新冠去世,《傅雷家書》裡鮮為人知的家事
    如果你不知道傅聰是誰,那肯定知道傅雷,他寫給兒子傅聰的《傅雷家書》聞名於世,如果你萬一沒讀過也聽過,沒有聽過也見過。因為《傅雷家書》被教育部指定為中學生課外必讀書目。我家就有兩本,一本是十多年前買的,一本是兒子上中學後重新買的。「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傅雷家書》。《傅雷家書》,距今已經出版39年。
  • 再讀《傅雷家書》:它比隨波逐流好
    傅聰是著名翻譯家傅雷的長子,他的成長几乎是與幾百封父親寫予他的《傅雷家書》「同步」。本文《它比隨波逐流好》收錄於作者隨筆集《老派:閒話文人舊事》,略有刪減,以饗讀者。  文 | 周立民  如今,已經成為中學生必讀書的《傅雷家書》,它的讀者都集中在中學生身上,本該好好讀一讀的家長,反倒退出。  在這之外,文學藝術界人士當然看重它,他們藉此研究傅雷的藝術見解等等——《傅雷家書》閱讀的背後,隱含著一種教育觀念的成型,即大家更在乎對於人的技術性培養,專業、技能、名校等等,再說白一點,學習成績大於一切,有了成績就一俊遮百醜。
  • 讀《傅雷家書》第四十九期
    讀《傅雷家書》第四十九期   誦讀:青楓讀《傅雷家書》第四十九期 一九六六年六月三日聰,五月十七日航空公司通知有電唱盤到滬。當時我心裡的激動,辛酸,是歡喜又是悲傷,真是非言語所能表達。另一方面,人生真是不可捉摸,悲歡離合,都是不可預料的。誰知道不久也許我們也會有見面的機會呢?你們也應該看看孫子了,我做了父親是從來沒有過的自傲。這一次出來感想不少,到東南亞來雖然不是回中國,但東方的風俗人情多多少少給我一種家鄉感。我的東方人的根,真是深,好像越是對西方文化鑽得深,越發現蘊藏在我內心裡的東方氣質。
  • 由《傅雷家書》引發的,關於寫作的幾點思考
    趙本山地地道道的農民,整天種地,最最熟悉莫過於種地那些事,所以在範偉教他走臺步時,他才能自主自發的聯想到打農藥上,實在真是幹啥的說啥,賣啥的吆喝啥。而我,自從高考結束之後,就再沒有正兒八經的寫過文章。工作總結都是靠著度娘東拼西湊出來,並且一用就是多年。從去年決定開始寫作起,每天思考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寫出漂亮的文章?什麼時候能夠妙筆生花?
  • 傅雷:我從來沒愛你像現在這樣愛得深切 | 回聲
    《傅雷家書》於1981年面世後,被人們傳閱,頌揚,賦予了很多意義。傅雷對兒子傅聰深沉的父愛以及細緻到「嘮叨」地步的關懷,及其在交流中所表現出的博學、不同凡響的藝術素養,令人感佩。傅雷在家中書房但其實,我們很難想像這個字裡行間,俯首謙卑至溫柔的傅雷,和昔日在家教子嚴格的傅雷,是同一個父親。傅雷脾氣之暴、教子之嚴,在當時的文化圈出了名的。
  • 傅聰逝去《傅雷家書》成絕唱,父子情深離散歸屬成往事!
    傅雷對傅聰的嚴苛源於關愛,他在傅聰出國留學後,曾通過家書對兒子幼時的暴力教育表達悔意,傅聰也諒解了父親,他對父親說,他已經認為當年那是要磨礪他。一本厚厚的《傅雷家書》,記錄了父子情深真摯摯愛,也成為我國新中國以來親子教育的經典作品。傅雷之所以讓兒子傅聰選擇音樂,那是因為他也熱愛音樂,但他在文學翻譯領域的貢獻更為後人所知。
  • 紀念傅聰丨重讀《傅雷家書》:我愛你們 也因為愛你們而更愛我的祖國
    在世人讚譽傅聰的音樂才華時,作為一個父親,傅雷看到的,不只是一位鋼琴家,更是自己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孩子。傅雷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在傅聰離家留學波蘭後,傅雷先生開始了與兒子長達數年的書信往來。熟悉傅雷的朋友都知道,他對傅聰的教育方式極為嚴厲,有時甚至到了苛責的地步,父子之間衝突時發。傅聰遠赴異國後,距離和思念衝淡了父子間的隔閡,而分別的歲月更沉澱出血脈親情的聯結。
  • 傅聰逝世 | 重讀《傅雷家書》
    傅雷在翻譯領域成就斐然,在藝術理論上有極深造詣;傅雷及夫人朱梅馥與其子傅聰通信合集《傅雷家書》,更是他留給世人的另一份重要精神財富。「家書抵萬金」。1956年,傅雷夫婦與傅聰。下面就精選一些《傅雷家書》中的片段,帶大家一起重溫家訓家風的力量。關於「做人」1954年初,傅聰赴波蘭留學。傅雷根據自己學習語言的經驗,在信中對傅聰學習俄文提出了見解,但最重要的是提醒兒子學會「做人」,注意待人接物的禮儀。「德伏夏克譜二冊收到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