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前十房企負債700億,老闆早已「不見人影」
目前的樓市走向,似乎正有這個趨勢,具體如何發展,還得看後續對於房地產業會做出什麼樣的調整。不過,剛需購房者沒那麼多時間可以等,所以他們會尋找其他方法來減輕買房負擔。一般來說,通過預售買房是比較省錢的方式,可以節省十幾萬。預售房的優點是比較省錢,可缺點也非常明顯。所謂預售房,就是指在房屋未建成之前就開始出售的房子,購房者想要買到更便宜的房子,就需要提前預定,付預付款。
-
央媒痛批,又一國內房企負債700億,老闆跑路
現在,期房的問題越來越多。比如,樓盤在建成後,並沒有看到此前工作人員提到的「福利」,但押金已經交了。如果你不買,你會蒙受很大損失。買的話又覺得生氣。因為這個,鬧上法庭的案例很多。最大的問題是,很多房地產公司在建房過程中,由於各種原因,可能會選擇破產或跑路,導致樓盤成為爛尾樓。這也就意味著業主的錢沒了,房子也沒了。
-
債務高峰臨近 房企「借新還舊」
下半年,在三條紅線政策下,預計更多房企將通過增加少數股東權益的方式通過紅線指標,同時,明股實債、增發配股、永續債發行等現象也會增多。多家房企違約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共有6家房地產相關企業首次違約,包括新華聯集團、宜華集團、泰禾集團、天房信託、天房集團、三盛宏業。
-
又一房企「江湖救急」?公司擔保800多億成隱患,負債近2000億
自從王健林從首富寶座跌落之後,房企的負債問題,成為了諸多網友們關注的重點。還記得當年王健林欠了4000多億的債務,雖然最後危機化解,但是老王也損失了不少酒店、房地產以及文旅項目,甚至連「中國首富」的頭銜都丟了。一眾房地產企業中,鮮少能夠例舉出沒有負債的企業。房企的高槓桿、高負債那是出了名的。
-
中國第一服裝品牌倒下?蒸發338億,交不起房租,老闆被限制消費
當年,一句「美特斯邦威,不走尋常路」的廣告語曾深入無數年輕人的內心,為眾人所追捧,而美特斯邦威在服裝市場上可謂是「門庭若市」。不過,而今的美特斯邦威似乎早已風光不再,在今年,其再次為大家所熱議的點不是其衣服款式,而是作為美特斯邦威董事長的胡佳佳被限制高消費一事,該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
-
扎堆發債「借新還舊」 房企2021年到期債務規模將歷史性突破萬億元
12448億元機構預計,2021年房企到期債務規模將達12448億元,歷史性突破萬億元關口。新年伊始,房企再現扎堆發債潮。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7日,上市房企已發行13隻美元債。根據各房企公告披露來看,募資用途多為現有債務再融資。另有機構預計,2021年房企到期債務規模將達12448億元,歷史性突破萬億元關口。
-
百億債務還不上,老闆早已套現跑路
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汽車已經變成了"家家必備",用戶的需求也決定了市場的變化,越來越多車企順勢崛起,國產品牌也逐漸成為大家的首選,這就導致了汽車的價格下降,然後吸引更多的用戶,往復循環。但是當一個企業達到飽和之後,一些"不得人心"的必然最先倒下。我國做的數一數二的就是"眾泰車企"和"吉利汽車",提起吉利,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收購沃爾沃,但是現在,吉利已經成為一家市值千億的巨頭公司。
-
2020年地產目睹之怪現狀:破產房企超270家,違約債務暴漲533%
這些房企在正式破產前,大多都已官司纏身。以張家港市聯成天通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為例,天眼查顯示,該公司自2019年開始就因為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追償權糾紛、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等被告上法庭,最終因無力償債被迫破產清算。在處理破產清算過程中還不乏「狗血戲碼」。
-
2019年超377家房企宣告破產!廣東數量居首位
小微房企集中破產 部分中大型房企頻現債務問題 在樂居統計全年破產房企名單後發現,企業主要以小微房企為主。經營及項目覆蓋範圍不大。2017年,集團實現銷售收入783億元,創利稅40多億元。目前銀億集團列中國500強第215位,中國服務業百強第83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61位,寧波市百強企業第3位。 創辦房地產開發公司「銀億集團」的寧波首富熊續在2018年的胡潤百富榜上以295億元的身家排名第95位,曾有寧波首富之稱。
-
「隱形大地主」平安70.5億紓困雅居樂,開啟房企融資新大門
觀察者網注意到,自下半年「三道紅線」政策出臺以來,房企融資方式立刻花樣百出,傳統的企業債、銀行借款、還外債、信託基金等似乎已經滿足不了開發商「活下去」的美好願望,而引入戰投、配股、成立合資平臺、出售項目公司股份等多種渠道股權融資,漸漸成為房企快速改善財務狀況、應付錢荒的主流方式。
-
近30家房企密集發債 美元債多、「借新還舊」是主流
近30家房企密集發債美元債多、「借新還舊」是主流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2021年開年在債市展開搶跑的,不止包括現階段資金壓力較大的規模較小房企,諸多標杆房企的身影同樣頻頻出現。此外,記者經梳理還發現,本輪房企發債所募集資金的用途,大部分都將用於償還即將到期的存量債務。最低2.7%、最高10.75%融資成本「馬太效應」凸顯從融資成本來看,本輪房企融資成本的「馬太效應」進一步凸顯。
-
中國財富報導|扎堆發債「借新還舊」 房企2021年到期債務將突破...
新年伊始,房企再現扎堆發債潮。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7日,上市房企已發行13隻美元債。根據各房企公告披露來看,募資用途多為現有債務再融資。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房企境內外債券融資累計約12132億元,規模創歷史新高,累計同比增長3%。
-
2021年到期房企債務規模預計將達12448億元 同比增長36%
上萬億的償債規模,在市場火熱時,也許不是什麼大問題,大進大出、快進快出、借新還舊,等等,都是房企的老套路,且百試不爽。因此,那時候,也沒誰去關注房企的資金問題,反正銀行就是房企的提款機,想怎麼提錢就怎麼提錢,想提多少就提多少,只要能拿出抵押物就行。不管是大房企還是小房企,只要有銀行擔著,就不愁出現資金鍊斷裂風險的。負債算什麼,不夠就借唄。
-
2020年超400家房企破產!廣東數量居首位
不過,倒下的房企也不在少數。 通過人民法院公告網,以「房地產」為關鍵詞檢索,並剔除了重複分發企業、及非房地產企業的名單後統計出,2020年全國共計有408家房企發布了相關破產文書。
-
70%房企「踩線」 眾房企「借新還舊」調整負債結構
項目轉讓、引入戰投、分拆上市,以及「借新還舊」調整長短債,關注資金安全成為「過冬」的關鍵,如何「去槓桿、降負債」,眾房企也採取了不同的應對之道。70%房企「踩線」房企融資「三道紅線」即將於2021年起在全行業全面實施。按照設置標準,紅線1: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紅線2:淨負債率大於100%;紅線3: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
-
彰泰賣身旭輝並非偶然,房企「大魚吃小魚」戲碼繼續上演
其中,百強房企收併購金額佔房企收併購總金額的比例約為78%,房地產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受疫情影響,2020年中小房企更加痛苦不堪,房地產行業收併購事件共發生387起,比2019年的333起,增長16%,恆大、萬科、融創,在去年第一季度就分別完成了16宗、11宗、11宗的收併購。目前,融資問題已成為壓垮高負債房企的最後一根稻草,部分小房企只好」賣身自保「。
-
房企觀察 | 領地集團擬赴港上市:去化率持續低迷 短期債務如泰山壓頂
從2018年起,這首歌簡直可以用作內地房企赴港上市的主題曲:港股市場,心頭之珠。在A股基本實質上向房地產企業閉門謝客、融資監管持續高壓和「房住不炒」的調控大勢裡,審核相對寬鬆、成功率相對較高的港股市場,已經成為內地房企IPO的首選之地。或者說,唯一。走,去香港上市!
-
業績注水花錢買榜 房企排行榜「貓膩」多
榜單藏「貓膩」 數據注水多 目前,房地產行業比較知名的榜單,分別由易居企業集團下屬的克而瑞研究中心、上海易居地產研究院、中國指數研究院、億瀚智庫等第三方機構發布。 這些評測機構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從拿地、銷售、淨利潤、負債和融資等不同角度,對房企進行排名。記者將這些排行榜進行對比,發現存在著較大差異。
-
業績注水花錢買榜,房企排行榜「貓膩」多
為了實現年度銷售規模,一些房企讓總包單位、銷售代理公司、合作單位等假籤約,有的甚至還直接花錢提高名次排名靠前的房企,竟深陷債務危機?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不同機構發布房企排行榜。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調查發現,這些排行榜經常「數據打架」,甚至同一家企業在不同榜單的排名相差數十名。
-
6個億的債務羅永浩還了4億,網友誇他真爺們,專家卻反駁說假的
最近羅永浩在《脫口秀大會》上說,自己6個億的債務還了4億,瞬間引起大眾的熱議。有網友直誇他真男人,太爺們了,沒有被這麼多的債務打倒。遙想羅永浩自從錘子手機倒了之後,又是做直播,又是上綜藝的,就為了努力換錢。